Workflow
渤海银行(09668)
icon
搜索文档
多家银行开启“减负”行动
金融时报· 2025-10-21 09:24
银行资产处置行动 - 渤海银行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近700亿元的债权资产 这是该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处置行动 [1] - 渤海银行转让资产涉及本金金额约499.37亿元 利息金额约104.36亿元 罚息金额约93.34亿元 代垫司法费用约1.26亿元 总额698.33亿元 账面净值约483.10亿元 [2] - 渤海银行转让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 相当于资产债权总额的七折 如交易完成将带来5.73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 [2]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债券资产包 其中本金金额约为149.78亿元 相应利息金额约38.97亿元 代垫司法费用约0.51亿元 违约金额约0.02亿元 [3] - 广州农商行初步预计以不低于122亿元的价格出售资产 这已是该行连续3年转让百亿元资产 合计转让资产金额超过450亿元 [3] 资产处置动因与目的 - 渤海银行称此次转让旨在优化资产结构 节约资本占用 并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 - 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 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 预计将显著改善资产质量 降低风险资产占用 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 [2] - 广州农商行表示交易完成后将有效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提高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 同时优化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 [3] - 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需求有所提升 且前期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较好 机构更倾向于选择通过此类途径实施处置 [4] - 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参与机构名单仍在扩容 有更多机构加入到公开处置不良的行动中来 [4] 行业资产质量背景 - 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在0.7%左右 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同银行间资产质量压力等表现分化 [5] - 截至今年6月末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 其中国有大型银行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 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 1.22% 1.76% 2.77% [5] - 渤海银行和广州农商行的不良率均显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5] - 近期零售领域风险的暴露更需重点关注 个人住房贷款 个人消费贷款 信用卡贷款及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各类零售贷款的不良率均呈上升趋势 [6] 行业处置趋势与方式 - 今年9月份以来 多家国有大型银行分支机构 股份制银行 城商行 村镇银行已形成全梯队参与的处置态势 [6] - 仅10月前两周便有数十家机构集中发布不良转让公告 资产类型高度聚焦个人消费贷 经营性贷款及信用卡透支领域 [6] - 银行机构实施不良资产转让的方式多样 包括不良资产转让试点 不良ABS 不良收益权转让等 [6] - 对于中小银行来说 要采取更多差别化措施 综合运用现金清收 自主核销 不良资产转让和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 [7]
转让500亿不良资产渤海银行加速“减负”
中国经营报· 2025-10-18 03:17
文章核心观点 -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步伐持续提速,渤海银行拟挂牌转让近500亿元本金债权资产,总规模近700亿元 [1] - 在经济下行压力与房地产风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银行正通过高频次、大规模资产剥离加速优化资产结构 [1][3] -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呈现单笔规模更大、参与主体更多元、处置周期缩短及平均折扣率下探等新趋势 [7][8][9] 渤海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详情 - 拟转让174户债权,本金合计499.37亿元,叠加利息104.36亿元、罚息93.34亿元及代垫费用1.26亿元,债权总额近700亿元 [2] - 转让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相当于债权总额约7折,主要为贷款债权,涉及本金318.78亿元 [2] - 按账龄划分,3至5年及5年以上债权金额近428亿元,旨在一次出清历史积存的高资本占用、低流动性资产 [2] - 此次为连续第二年大规模剥离,2024年7月曾以207.24亿元(约7折)转让53户256.05亿元本金债权予天津津融资管 [3] - 通过出售可改善资产质量,节省风险资产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及盈利能力 [2] - 截至2025年6月末、2024年6月末和2023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72.69亿元、171.12亿元和175.53亿元,不良率稳定在1.81%至1.84% [4] - 2023年末、2024年末、2025年6月末通过现金清收、核销、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分别为187.98亿元、355.34亿元和37.42亿元 [6] 行业不良资产处置趋势 - 百亿元及以上规模银行债权挂牌转让愈加密集,处置理念优化,渠道多元化以提高效率 [7] - 参与主体多元:出让方除银行外,消费金融、信托、租赁等非银机构占比提升;受让方除四大AMC,地方AMC及民营资本重要性突出 [7][8] - 处置周期缩短,未诉即售、短账龄(逾期一年以下)不良资产包增多,因诉讼催收成本高且银行主动提升信贷资源周转效率 [8] - 平均折扣率持续下探,部分区域抵押物充足资产包流拍加剧,因底层资产多为信用卡、消费贷等无抵押贷款,回收预期低 [9] - 估值逻辑变化,变现效率成定价关键,部分不动产抵押物因估值下行或产权瑕疵影响成交 [9] - 市场供需失衡,个贷不良挂牌规模激增压低价格,地方AMC受融资成本制约更倾向短期周转,长周期资产接手意愿降低 [9]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解聘郭德维托管业务部总经理职务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18 02:38
公司人事变动 - 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解聘郭德维托管业务部总经理职务 [1] - 郭德维退休 [1] - 该人事变动于2025年10月18日公告 [1]
多家银行公告:“甩卖”百亿级资产!
金融时报· 2025-10-16 19:28
银行资产处置行动 - 渤海银行计划通过公开挂牌程序转让合计近700亿元的债权资产,这是该行近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资产处置行动 [1] - 渤海银行转让资产的初步最低代价总额不低于488.83亿元,相当于资产债权总额的7折,如交易顺利完成将带来5.73亿元的正向财务影响 [5]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债券资产包,成为今年10月以来第二家大手笔处置不良资产的商业银行 [5] 资产处置的动因与目标 - 银行进行资产转让旨在优化资产结构、节约资本占用,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1][5] - 通过一次性出清多年沉淀、资本占用高且流动性差的资产,预计将显著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资产占用、提升资本充足率与盈利能力 [5] - 银行机构不良贷款高效处置的需求有所提升,且前期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情况较好,促使更多机构加入公开处置不良的行动 [9] 行业资产质量背景 - 截至今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49%,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1%、1.22%、1.76%、2.77% [10] - 近几年上市银行整体不良生成率在0.7%左右,仍处于较高水平,不同银行之间资产质量压力等表现分化 [10] - 今年9月份以来,多家国有大行分支机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村镇银行已形成"全梯队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态势 [10] 处置趋势与行业信号 - 年底往往是不良处置的冲刺阶段,银行通过大额资产转让强化风险领域的主动管理,释放资本占用,为来年轻装上阵奠定根基 [11] - 当前银行机构实施不良转让的方式多样,包括不良资产转让试点、不良ABS、不良收益权转让等 [11] - 这场"转让潮"被视为资本优化与风险化解的双重驱动,以及行业从"被动处置"向"主动管理"的关键信号 [11]
不良资产加速“甩卖” 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中小银行谋求主动优化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7:13
不良资产转让规模与动态 - 四季度以来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百亿元规模债权转让频现,例如渤海银行拟挂牌转让约700亿元债权资产,广州农商行转让底价超120亿元贷款资产包 [1][2] - 10月以来银登中心网站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已达25条,转让主体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 [1][2] - 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大幅增长,未偿本金总额667亿元同比增长108.8%,未偿本息总额929亿元同比增长75.2% [3] 具体转让案例详情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涉及金额约700亿元,其中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截至2024年末该资产包账面价值约483.1亿元 [2]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账面价值121.32亿元信贷资产,资产主要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38.78%)、房地产业(占比20.46%)、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6.27%) [2]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中账龄5年以上债权占比55.20%,3-5年占比30.47%,以长账龄流动性较差资产为主 [5] 转让对银行财务指标的影响 - 转让不良资产可直接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减少资本占用,从而提升资本充足率,因高权重不良资产出表后风险加权资产分母减小 [4] - 转让可改善银行资产流动性,使资金用于其他潜在优质资产投资,优化资产结构取得更好回报 [5][6] - 部分银行转让底价高于账面价值可带来处置收益,渤海银行转让底价488.83亿元高于账面价值483.1亿元,潜在收益5.73亿元,广州农商行转让底价122亿元高于账面价值121.32亿元 [6]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规模483亿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成交规模37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61% [8] -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仅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6.9%,部分资产包起始价低于1折 [8] - 股份行仍为主要不良贷款出让方,但城商行、消费金融公司、国有大行不良处置力度均有所加大,个人业务为主要不良贷款类型 [3] 银行资本状况与处置动因 - 渤海银行截至2024年6月末资本充足率为11.24%较上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广州农商行资本充足率为13.62%较上年末下降0.90个百分点,面临资本充足率压力 [8] - 金融机构开展不良贷款批量转让有助于减少资本无效占用,减轻历史包袱,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3] - 通过转让多年历史积存的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流动性较差资产,银行可大幅改善资产质量,优化结构,节省风险资产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 [7] 未来处置模式与发展建议 -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中小银行应积极探索多元化、专业化资产处置模式,从被动处置风险向主动管理资产转型 [1][7] - 建议银行提升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不良资产价值管理能力,对风险初现客户提前介入,设计债务重组、资产剥离等综合方案 [9] - 可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结合宏观经济、行业景气度等数据,对不良资产回收率、处置周期进行更精准预测,有效防控风险 [9]
不良资产加速“甩卖”背后: 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中小银行谋求主动优化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6:39
不良资产转让规模与趋势 - 四季度以来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百亿元规模债权资产转让频现,例如渤海银行拟挂牌转让约700亿元债权资产,广州农商行转让底价超120亿元的贷款资产包 [1][2] - 2024年10月仅6个工作日内,银登中心网站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已达25条,转让主体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及消费金融公司等多类金融机构 [1][2] - 2024年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大幅增长,未偿本金总额667亿元,同比增长108.8%,未偿本息总额929亿元,同比增长75.2% [3]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规模483亿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37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61% [7] 银行转让不良资产的具体案例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涉及金额合计约700亿元,其中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该资产包截至2024年末账面价值约为483.1亿元 [2][5]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账面价值为121.32亿元的信贷资产,该不良资产包主要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38.78%)、房地产业(占比20.46%)以及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6.27%) [2]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中账龄在5年以上的债权占比55.20%,3年至5年占比30.47%,以长账龄资产为主,资产流动性较差 [5] 不良资产转让的动因与财务影响 - 转让不良资产可直接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减少资本无效占用,为下一年新增贷款腾挪空间,并提升资本充足率 [4] - 不良资产风险权重较高,转让出表后风险加权资产分母减小,资本充足率相应提升 [4] - 资产转让可改善银行资产流动性,银行将资金用于其他潜在优质资产投资可优化资产结构并取得更好回报 [4][5] - 部分银行转让底价高于资产账面价值,例如渤海银行转让底价488.83亿元高于账面价值483.1亿元,可带来贷款处置损益5.73亿元,对财务报表产生正向影响 [5] 行业背景与银行压力 - 当前不少中小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承压、资本充足率下行和盈利能力弱化等问题 [1] - 截至2024年6月末,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1.24%,较上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广州农商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3.62%,较上年末下降0.90个百分点 [7] -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持续下行,2025年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仅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9%,部分资产包起始价出现低于1折的冰点价 [7] 未来处置模式与发展方向 -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未来将呈现总量稳中有增、结构持续调整的发展态势 [6] - 中小银行应积极探索多元化、专业化的资产处置模式,加强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不良资产价值管理能力建设 [1][8] - 银行可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对风险初现但仍有经营价值的客户提前介入,联合资产管理公司设计债务重组、资产剥离等综合方案 [8] - 可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对不良资产的回收率、处置周期进行更精准预测,有效防控风险 [8]
不良资产加速“甩卖”背后:资产质量与盈利压力下中小银行谋求主动优化
中国证券报· 2025-10-16 04:15
行业不良资产转让趋势 - 四季度以来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百亿元规模债权资产转让频现,例如渤海银行拟挂牌转让约700亿元债权资产,广州农商行转让底价超120亿元贷款资产包 [1] - 10月以来银登中心网站披露的不良贷款转让公告已达25条,转让主体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中小银行及消金公司等金融机构 [1][2] - 2025年一季度不良贷款转让业务成交规模483亿元,同比增长138.8%,其中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成交规模370.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61% [7] 主要银行转让案例详情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涉及金额合计约700亿元,其中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该资产包账面价值约483.1亿元 [2] - 广州农商行拟转让账面价值121.32亿元信贷资产,主要来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38.78%)、房地产业(占比20.46%)、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6.27%) [2] - 渤海银行拟转让资产中账龄5年以上的债权占比55.20%,3-5年占比30.47%,以长账龄资产为主,资产流动性较差 [4] 不良资产转让的财务影响 - 转让不良资产可直接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准备计提额,提升资产质量,同时降低资本占用,为新增贷款腾挪空间 [3] - 高权重不良资产转让出表后,资本充足率的分母会减小,资本充足率相应提升,例如渤海银行资本充足率11.24%较上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广州农商行13.62%较上年末下降0.90个百分点 [4][7] - 部分银行转让底价高于资产账面价值,渤海银行转让底价488.83亿元高于账面价值483.1亿元,可带来贷款处置损益5.73亿元,广州农商行转让底价122亿元高于账面价值121.32亿元 [5][6] 市场特征与未来展望 - 二季度不良贷款转让挂牌规模大幅增长,未偿本金总额667亿元同比增长108.8%,未偿本息总额929亿元同比增长75.2%,股份行仍为主要出让方 [3] - 不良资产转让市场价格持续下行,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仅为4.1%,平均本金回收率为6.9%,部分资产包起始价低于1折 [7] - 未来不良资产处置市场潜力巨大,中小银行应探索多元化、专业化处置模式,加强"全周期、主动化、生态化"不良资产价值管理能力建设 [1][8]
渤海银行承销阿联酋沙迦酋长国20亿熊猫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6 03:59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这是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后"上合组织伙伴"首单落地的熊猫债。截至目前,渤海银行年内已承销熊猫债15 只、合计67亿元,继续排名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首位。 10月15日,渤海银行作为主承销商,成功为阿联酋沙迦酋长国(由沙迦财政部代表)承销20亿元外国政 府类熊猫债。该债券期限3年、票面利率2.70%,认购倍数1.77倍,资金将用于沙迦酋长国预算支出及基 建领域,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
四季度银行业不良处置按下加速键
经济网· 2025-10-15 11:00
文章核心观点 - 银行业在四季度加速不良资产处置,渤海银行和广州农商行相继公告转让超百亿债权资产,以优化资本结构并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1][3][5] - 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向纵深发展,处置渠道和参与主体趋于多元化,银行处置方式从单纯“甩包袱”转向主动管理和价值挖掘 [1][6][7] - 受监管要求、净息差压力及政策试点扩容推动,行业不良资产处置的快节奏预计将持续 [7][8] 渤海银行资产转让 - 渤海银行计划公开挂牌转让合计约698.33亿元的债权资产,涉及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及罚息约93.34亿元 [2][3] - 截至2024年底转让资产的账面价值约为483.1亿元,初步最低转让代价不低于约488.83亿元,约为债权总额的七折 [3] - 转让资产以贷款为主共174户,其中52户本金账龄超5年,涉及本金275.65亿元,占出售资产包本金总额的55.2% [3] 广州农商行资产转让 - 广州农商行董事会批准一项潜在非常重大出售事项,拟转让合计约189.28亿元的信贷资产包 [4] - 该资产包截至2024年6月末的本金规模为149.78亿元、利息38.9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经审计账面价值约为121.32亿元 [4] 行业不良资产处置动态 - 进入四季度以来,近10家银行在银登中心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涉及国有大行、股份行等多类银行,总金额超亿元的情况不在少数 [5] - 具体案例包括邮储银行山东分行转让未偿本息合计约2.38亿元的个人消费及经营性贷款,以及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转让未偿本息合计约1.12亿元的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资产包 [5] - 银行业在下半年尤其是四季度会加快不良资产转让速度,以应对短期风险指标压力并兼顾中长期风险管理 [5] 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析 - 一次性转让大额资产包效率高,能集中出清并减少后续管理成本,但对买方资金实力要求高 [6] - 小额多笔转让灵活性更强,便于匹配不同处置机构并提升资产定价精准度,但操作流程更复杂且交易成本上升 [6] - 银行会综合运用自行催收、协议处置、债务重组、批量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6] 市场发展趋势 - 部分银行对不良资产转向主动管理和价值挖掘,例如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不良资产的主动经营,并构建全周期、主动化的价值管理体系 [7] - 银行在转让前普遍加强资产分层、数据建模与价值评估以提升议价能力,市场参与主体从传统AMC扩展至地方资管、科技公司等 [7] - 监管要求提高、银行净息差承压及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扩容,共同推动资产处置走向常态化和市场化 [7][8]
中小银行加速折价转让百亿债权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4 20:59
中小银行风险债权处置趋势 - 今年以来多家中小银行加快风险债权处置步伐,"百亿级"债权包频现产权交易所 [1] - 渤海银行拟分批次转让总额约698.33亿元的债权资产,初步最低代价不低于488.83亿元,相当于债权总额的7折左右 [1] - 广州农商行以6.5折转让一笔总额约189.28亿元的资产包,甘肃银行拟以7.7折价格出售达197.19亿元的资产包 [1] - 银行出售资产多为经济资本占用较高、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是行业主动化解资产质量压力、优化财务结构的探索 [1] 渤海银行债权转让详情 - 渤海银行计划通过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分批次转让大额债权资产 [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债权总额698.33亿元,包括本金约499.37亿元、利息约104.36亿元、罚息约93.34亿元及代垫司法费用1.26亿元 [4] - 按账龄划分,5年以上(含5年)的债权本金达275.65亿元,占本次转让本金总额的约55%;3-5年(不含5年)的债权本金152.18亿元,占比约30.5% [4][5] - 潜在受让方包括多家全国性AMC的天津分公司及天津本地AMC [5] - 2024年8月该行已以176.72亿元交易价转让294.99亿元债权(6折),近一年累计计划处置问题资产近千亿元 [6]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渤海银行不良贷款率从上年末的1.76%升至1.81%,不良贷款余额达172.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9亿元 [6] - 银行表示此次出售可一次出清历史积存资产,改善资产质量,优化结构,节省风险资产占用,提高资本充足率和盈利能力 [6] 其他中小银行案例 - 广州农商行拟以不低于122亿元价格转让债权总额约189.28亿元的信贷资产(相当于总债权六五折),资产包涉及本金149.78亿元 [8] - 该行近一年来第二次折价出售大额资产,去年12月曾以99.93亿元价格转让约145.92亿元债权 [11] - 甘肃银行以153亿元价格出售账面余额达197.19亿元的资产包(约合总债权七七折),交易价格略高于扣除减值准备后的账面净值,有2.5%转让溢价 [11][12] - 广州农商行预计交易可收取初步最低代价约122亿元,比出售资产账面价值轻微溢价0.68亿元,完成后能有效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额,提升整体效益 [12] 行业影响与展望 - 中小银行密集处置大额债权是应对资产质量压力、化解金融风险的主动选择 [12] - 此类转让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优质资产标的,全国性AMC和地方AMC可发挥各自优势挖掘不良资产潜在价值,实现多赢效果 [12] - 未来一段时间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仍将持续推进,处置方式可能更加多元化,可能结合债转股、资产证券化等工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