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策医疗(600763)

搜索文档
通策医疗(600763):业绩符合预期 公司各业务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新浪财经· 2025-08-26 08:2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14.48亿元,同比增长2.68% [1] -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3.66%;扣非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3.85% [1] - 毛利率40.75%,净利润率26.26%,总体保持稳定 [2] - 维持2025年净利润预测5.49亿元(同比增长9.6%),2026年预测5.80亿元(同比增长5.6%) [4] 业务运营 - 截至2025年8月拥有89家医疗机构及3100台牙椅 [2] - 上半年口腔门诊量达173.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 [2] - 正畸业务收入2.29亿元(同比+7.75%),修复业务收入2.30亿元(同比+3.59%) [2] - 种植牙收入2.55亿元(同比+0.02%),大综合业务收入3.94亿元(同比+2.44%) [2] 战略发展 - 通过"区域总院+分院"架构实现标准化输出,降低边际获客成本 [2] - "蒲公英计划"深化浙江省内渗透,构建规模化复制增长引擎 [2] - 儿科口腔业务被识别为潜在增长新引擎 [2] - 拟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100%股权,提升高端市场品牌辐射力 [3] 技术创新 - 采用和仁科技自研MindHub人工智能中台,支撑临床诊疗、患者服务及运营管理智能化 [3] - 深化"医疗+科技"双轮战略,强化高端市场技术制高点与下沉市场渗透加速度 [3] 估值表现 - 当前股价对应2025年38.4倍市盈率和2026年36.3倍市盈率 [4] - 基于DCF的目标价53.2元,对应43.3倍2025年市盈率和41.0倍2026年市盈率 [4] -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12.9%上行空间 [4]
通策医疗股价上涨0.86% 近期完成上海口腔门诊部收购
搜狐财经· 2025-08-25 19:54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截至2025年8月25日15时股价报47.14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86% [1] - 当日成交量为170555手 成交金额达8.02亿元 [1] 业务规模与运营现状 - 采用"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开展业务 在浙江省内开设44家分院 [1] - 2025年上半年旗下医疗机构达89家 拥有4452名专业医疗人员 [1] - 开设牙椅数量超过3100台 [1] 并购扩张动态 - 8月22日通过全资子公司以4600万元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100%股权 [1] - 被收购门诊部定位中高端会员制服务 重点发展儿童口腔专科与种植科室 [1] - 此为2025年第二起并购 4月曾以5541.36万元收购杭州海胤科创有限公司 [1] 机构调研与财务数据 - 8月23日接待东北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机构调研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48亿元 同比增长2.68% [1] - 口腔医疗门诊人次达173.22万人次 同比增长1.21% [1]
年内第二次并购!通策医疗加速省外扩张
IPO日报· 2025-08-25 17:24
公司战略与收购 - 公司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以4600万元总价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100%股权[1] - 此次收购是公司2025年第二次重要并购 此前于4月26日以5541.36万元完成收购杭州海胤科创有限公司100%股权[3] - 收购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通过通策口腔投资收购99%股权 杭州通盛医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收购1%股权[3] 区域扩张策略 - 公司长期以浙江省为"大本营" 通过"区域总院+分院"模式深耕本地市场 "蒲公英计划"已在浙江省内开设44家分院 覆盖全部11个地级市[3] - 2024年起公司调整省外策略 从自建转向"并购+轻资产加盟"双轮驱动[4] - 此次收购上海门诊部是公司突破区域限制、进军高端市场的重要落子[4] 被收购标的特色 - 上海存济口腔定位中高端会员制服务 建设"三叶儿童口腔上海国际中心"瞄准高净值家庭客群 会员制客单价超5万元[5] - 引入国际专家团队及"卫生士联合服务模式"提升技术壁垒[5] - 坐落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 精准覆盖高收入人群[5] 行业背景 - 2023年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后单颗种植牙价格降幅超50% 直接刺激需求释放[6] - 2024年公司种植牙案例数增长24%至6.6万颗 成功实现"以量换价"[6] - 行业集中度处于低位 前五大民营口腔集团市占率合计仅9.6% 并购整合空间巨大[7] -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仅约2% 通过收购区域性优质标的扩张成为必然选择[8]
年内第二次并购!通策医疗加速省外扩张
国际金融报· 2025-08-25 16:33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通过两家全资子公司以4600万元总价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有限公司100%股权 [1] - 交易资金全部来源于公司自有资金 其中通策口腔投资收购99%股权 杭州通盛医疗投资收购1%股权 [4] - 此次收购是公司2025年第二次重要并购 4月26日公司刚以5541.36万元完成收购杭州海胤科创有限公司100%股权 [3][4] 战略布局意义 - 公司长期以浙江省为大本营 通过区域总院+分院模式在省内开设44家分院覆盖全部11个地级市 [4] - 2024年起公司调整省外策略 从自建转向并购+轻资产加盟双轮驱动 [5] - 此次收购上海门诊部是突破区域限制、进军高端市场的重要落子 [5] 标的公司特点 - 上海存济口腔定位中高端会员制服务 儿童口腔专科客单价超5万元瞄准高净值家庭客群 [6] - 具备种植与综合科室技术优势 引入国际专家团队及卫生士联合服务模式 [6] - 坐落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核心区 精准覆盖高收入人群 [6] 行业背景分析 - 2023年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后单颗种植牙价格降幅超50% 直接刺激需求释放 [6] - 2024年公司种植牙案例数增长24%至6.6万颗 成功实现以量换价 [6] - 行业集中度处于低位 前五大民营口腔集团市占率合计仅9.6% 并购整合空间巨大 [7] - 公司作为龙头企业2024年市场份额仅约2% 通过收购区域性优质标的扩张成为必然选择 [7]
通策医疗-业绩回顾_2025 年第二季度收入与盈利略低于预期,复苏疲软,等待下半年政策东风
2025-08-25 11:24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通策医疗(Topchoice Medical 600763SS)一家中国的口腔医疗服务提供商[1] * 行业涉及中国及韩国的医疗保健服务行业[4] 核心财务表现与业绩回顾 * 公司2Q25营收为7.0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2% 较高盛预期低4%[1] * 2Q25净利润为1.3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05% 较预期低2% 净利润率为195%[1] * 业绩未达预期主要受种植牙业务收入下滑影响 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4% 其他业务板块也缺乏有意义的复苏[1] * 经营现金流表现积极 同比增长97% 达到3.56亿元人民币[1] * 高盛下调了公司FY25-27净利润预测 幅度分别为-16% -29% -43%[18] 各业务板块详细分析 * **蒲公英诊所**:表现亮眼 1H25收入达3.93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1% 利润5370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6% 门诊量约55万人次 同比增长23% 在48家诊所中 66%已盈利 5家收支平衡 11家仍亏损 管理层认为实现全年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的收入目标仍可达成 且FY26无新开蒲公英诊所计划[17] * **种植牙业务**:2Q25销量不及预期 同比下降8% 原因可能是部分患者流向提供低价产品的其他诊所 但平均售价(ASP)环比增长11%至8400元人民币 得益于非集采(non-VBP)产品占比提升(1H25占比22% 2Q25环比提升15%)管理层预计全年ASP将维持在8000元人民币[2] * **正畸业务**:2Q25收入同比持平 其中隐形矫治器保持约20%的市场份额(相对于传统托槽)但存在消费降级现象(例如从隐适美转向时代天使)对平均售价(ASP)造成压力 抵消了销量增长[2] 管理层展望与经营策略 * 管理层预计3Q需求和定价将保持稳定 7月及8月客流量增长优于1H水平(同比增长12%)[1] * 政策利好(如8月初政府宣布的临时利息补贴以刺激消费)可能支持对高价服务(如正畸)的需求 且服务价格调整预计不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1] * 管理层对扩张保持谨慎 维持专注于提升现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1] * 公司采取有纪律的扩张方式 反映了在仍然疲弱的消费背景下的审慎态度[17] 估值 评级与风险 * 高盛给予公司中性(Neutral)评级 12个月目标价为4900元人民币(原为4740元)基于2035E DCF模型(折现回2026E)贴现率为86% 永续增长率为3%[18] * **上行风险**:包括强于预期的种植牙销量增长抵消较弱的经济性 种植牙高端产品渗透率提升 新诊所(如蒲公英)爬坡加快 以及增值并购[19] * **下行风险**:包括与疲弱宏观消费趋势和潜在集采(VBP)相关的价格压力 以及针对私立医院的监管阻力[19] 其他重要财务数据与指标 * 公司市值约为209亿元人民币(29亿美元)企业价值约为212亿元人民币(30亿美元)[4] * 关键估值比率:FY25E市盈率(P/E)为394倍 市净率(P/B)为48倍[4] * 预测增长与利润率:FY25E总营收增长33% EBITDA增长79% EPS增长58% FY25E EBITDA利润率为284% 净利率为179%[11] * 公司M&A Rank为3 代表成为收购目标的概率较低(0%-15%)[4]
通策医疗复苏缓慢中期净利仅增3.67% 浙江省内收入占91%
长江商报· 2025-08-25 11:1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48亿元 同比增长2.68% [1][5]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21亿元 同比增长3.67% [1][5] - 2025年二季度扣非净利润1.35亿元 同比下滑0.20% [9][10] - 连续三年增长乏力:2022-2024年营收增速-2.23%/4.70%/0.96% 净利润增速-21.99%/-8.72%/0.20% [8] 业务地域分布 - 浙江省内收入占比持续超90% 2025年上半年占比91.36% [3][14] - 浙江省外收入仅1.25亿元 占比8.64% [14] - 全国化扩张进展缓慢 省外市场表现不佳 [3][14] 并购扩张策略 - 2024年收购眼科管理公司及娄底口腔等项目 [2] - 2025年4月收购海胤科创100%股权及债权 [2] - 2025年拟4600万元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 [3][12] - 推出"通策口腔"母品牌 落地鄂冀湘三省 [13] 二级市场表现 - 股价较2021年6月高点421.99元/股下跌逾80% [3][15] - 2025年二季度陆股通及中欧基金减仓 [4][16] - 当前股价46.74元/股 [3][15] 历史业绩对比 - 2017-2019年高速增长期:营收增速34.25%/31.05%/22.52% 净利润增速59.05%/53.34%/39.44% [6] - 2020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 2021年重回高增长 [7] - 2022年起进入低增长周期 [8]
通策医疗(600763.SH):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3.21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3.67%
新浪财经· 2025-08-25 10: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4.48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3786.06万元 同比增长2.68% 实现连续5年上涨 [1] -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1137.75万元 同比增长3.67% 实现连续3年上涨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56亿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3150.80万元 同比增长9.72% 实现连续3年上涨 [1] - 摊薄每股收益0.72元 较去年同期增加0.03元 同比增长4.35% [5] 盈利能力 - 最新毛利率40.75% [4] - 最新ROE为7.74% [4] 资产质量 - 最新资产负债率27.51% 较去年同期下降3.20个百分点 [3] - 总资产周转率0.23次 与去年同期持平 同比增长1.60% [5] - 存货周转率28.10次 [5] 股权结构 - 股东总户数8.81万户 [5] - 前十大股东持股数量2.09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46.66% [5] - 第一大股东杭州宝群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3.89%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74% 位列第五大股东 [5]
通策医疗复苏缓慢中期净利仅增3.67% 浙江省内收入占91%拟4600万推进收购
长江商报· 2025-08-25 08: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48亿元 同比增长2.68% [1][5] -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 同比增长3.67% [1][5] - 扣非净利润3.17亿元 同比增长3.85% [5] - 第二季度营收7.04亿元同比增0.24% 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0.44% [9] - 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滑0.20% [9][10] 历史业绩趋势 - 营收净利连续三年个位数增长:2022-2024年营收增速-2.23%/4.70%/0.96% 净利润增速-21.99%/-8.72%/0.20% [8] - 2017-2019年高增长期:营收增速34.25%/31.05%/22.52% 净利润增速59.05%/53.34%/39.44% [6] - 2021年后增长动能显著减弱 [7][8] 区域经营结构 - 浙江省内收入占比持续超90%:2023年90.22% 2024年89.86% 2025年上半年91.36% [16] - 浙江省外收入占比不足10%:2025年上半年省外收入1.25亿元占比8.64% [16] - 全国化扩张进展缓慢 [3][16] 并购扩张策略 - 2024年收购眼科管理公司及娄底口腔医院 [2] - 2024年9月以5541.36万元收购海胤科创100%股权及债权 [2][14] - 2025年4月推进4600万元收购上海存济口腔门诊部 [3][14] - 推出"通策口腔"母品牌 落地鄂冀湘三省 [15] 二级市场表现 - 股价较2021年6月历史高点421.99元/股下跌逾80% [3][17] - 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46.74元/股 [3][17] - 2025年第二季度陆股通及中欧基金减持 [4][18]
通策医疗20250823
2025-08-24 22:47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4.48亿元,同比增长2.68%,归母净利润3.21亿元,同比增长3.67%,经营活动现金流3.55亿元,同比增长9.7%[2][3] * 公司旗下拥有89家医疗机构,4452名医疗人员,营业面积超26万平方米,开设牙椅3100余台,口腔医疗门诊人次173.2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3] * 医疗服务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长2.3%,扣非净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3.9%[3] * 七八月份整体客流量增长态势好于上半年[2][23] 业务板块表现 * 种植收入2.55亿元,同比持平,种植牙数量3.2万颗,同比增长1.1%,集采占比78%,但二季度非集采比例上升约1.5%,客单价环比略有上涨[2][9][24] * 正畸收入2.29亿元,同比增长7.8%,病例数增长超12%,但净收入仅增长8%,固定矫正与隐形矫正比例约为80%对20%,与去年基本持平[4][6][24] * 儿科收入2.36亿元,同比略有下降,修复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3.6%,大综合收入3.94亿元,同比增长2.44%[24] * 正畸业务增长7.75%,受益于AI技术、新材料应用及消费信贷政策支持,预计2030年正畸市场规模将达或超1000亿元[2][4] 分院与总院运营 * 蒲公英分院48家整体营收3.93亿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5368万元,同比增长36%,门诊人次55万次,同比增长23%,其中盈利31家占比66%,基本盈亏平衡5家,亏损11家主要为新运营医院[7] * 蒲公英分院预计全年增速25%,目标营收9亿元[2][8] * 总院中杭口营收2.4亿元同比下降10%,剔除投资收益利润下降5.4%,陈曦营收1.8亿元同比下降8%利润下降9%,林口营收0.8亿元收入利润均增长,诸暨持平,义乌收入略降利润增长[7] * 二级总院表现亮眼,湖州院区营收0.44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增长22%,未来科技城总院营收0.33亿元同比增长8%[7] * 单张牙椅产值总院中陈曦和诸暨分别为90万元左右,蒲公英分院整体单椅产值仅为33万元[7] 新院建设与规划 * 紫金港总院一期试运营,面积8800平方米设计103张牙椅,启用42张,首月门诊人次3844人收入350万元,未来将打造为杭州区域最大总院区[10][12] * 紫金港一期平均装修摊销预计每月30万元,成本影响不大,与城西医院同一管理班子运营仅增加少量辅助人员,设备多利用闲置仅少量新购[10] * 公司放缓新医院投建,重点完善现有项目如紫金港和滨江,年底医疗机构数量预计达90多家,宁波文化广场、嵊州、衢州等地新蒲公英分院开始或即将试营业[11][13][21] * 公司重点提升内部机构盈利能力,完善信息系统实现统一ID管理,以适应大规模扩张[20] 行业与市场 * 口腔行业潜力巨大,消费者需求和教育仍处早期阶段,缺牙种植存在巨大潜力,市场集中度较低,大量小机构存在倒闭风险[25][26] * 公司主要服务中高端客户,不参与低价市场竞争,浙江地区口腔项目定价基本稳定温和,医保局将尽快出台具体定价,初步有些小项目费用增加[14][16][17] * 行业竞争趋于稳定,中小机构经营困难出清速度加快,但新投资者不断进入,公司致力于成为行业整合者[14][15][26] * 第三季度为正畸业务旺季,病例数和客户量均增长,客单价稳定,种植业务定位于中高端客户群不参与低价竞争[18] 技术与政策支持 * AI技术及新材料应用主要体现在隐形矫治治疗方面占比稳步增长,提升患者治疗体验[5] * 公司与银行合作推出12期免息消费信贷产品,享受国家大健康消费信贷补贴政策,对拓展正畸市场有积极影响[5] * 公司关注利用国家促进大健康消费政策如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推动高值项目如正畸领域发展[6] 省外拓展与全国化 * 公司按计划推进省内外业务拓展,夯实现有省外业务如湖南、江苏等地专家资源增加,新增项目如收购湖南娄底等地项目[19] * 公司全国化扩张以稳健为主,优先考虑合作模式而非贸然并购,频繁接触全国范围内多家口腔机构但谨慎应对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及数据质量问题[20]
医药健康行业周报:Pharma创新管线迎收获期,密集回购增持彰显信心-20250824
国金证券· 2025-08-24 16:26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板块在2025年预计走出反转行情 投资主线为创新药和左侧板块困境反转 [5][13][63] 核心观点 - 国内大型制药企业仿制药收入企稳回升 创新转型成果显现 国际化竞争力大幅提升 [2][12] - 创新药为投资主线 重点关注泛癌种潜力的双/多抗药物 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慢病药 ADC 双抗/多抗 小核酸赛道 [5][13][63] - 医疗器械板块政策端利好频现 招标同比恢复趋势显著 头部企业份额持续提升 下半年有望迎来业绩拐点 [5][13][63] - 生物制品领域金赛药业双靶ADC GenSci143 IND获受理 临床前研究表明具备成为同类最佳药物的潜力 [3][41][46] - 中药板块处于去库存周期 部分公司业绩承压 但强品牌力公司如东阿阿胶实现韧性增长 [4][54] -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中报业绩陆续发布 通策医疗业绩平稳增长 正畸业务持续复苏 金域医学业绩短期承压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改善 [4][61][62] 药品板块 - 恒瑞医药年初至今披露3起BD合作 涉及默沙东 德国默克 GSK等跨国药企 累计首付款金额约7.2亿美金 潜在总交易金额超137亿美金 [2][12] - 中国生物制药6月预告即将达成标志性重磅对外授权交易 涉及PDE3/4等潜力产品 7月以5亿美金净额实现全资控股礼新医药 快速丰富双抗/ADC平台 [2][12] - 中国生物制药副主席谢炳以2亿元增持 恒瑞医药拟使用不超过20亿元回购 先声药业拟以不超过5亿回购 [2][12] - 2025年7月1日至8月22日 共计9款新药获CDE批准上市 其中7款为国产药物 2款进口药物 共有13款创新药申报NDA 其中8款为国产药物 5款为进口药物 [34][36][37] - 2025年7月至8月创新药跨国交易活跃 涉及舒格利单抗 LX-101 XG005 KQ-2003 SSGJ-707 HRS-9821等12项资产 SYH2086 ATB102 CTM012/13 普乐司兰钠 卡利拉豪 XH-S004 AJ001/3/4/7/peptide-docetaxel conjugate RC28-E 玛硒洛沙韦等 [39] 生物制品 - 金赛药业双靶ADC GenSci143 IND获受理 拟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的治疗 [3][41] - GenSci143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表达B7-H3和/或PSMA的肿瘤细胞 临床前研究表明具备成为同类最佳药物的潜力 有望成为前列腺癌领域的重磅治疗选择 [3][41][46] - 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布局B7-H3双抗ADC 其中金赛药业和多禧生物分子同时靶向B7-H3和PSMA靶点 [46] 医疗器械 - 惠泰医疗2025上半年实现收入12.14亿元 同比增长21% 归母净利润4.25亿元 同比增长24% [47] - 惠泰医疗PFA新品上市后拓展迅速 上半年累计完成PFA脉冲消融手术800余例 完成全线产品三维化布局 [4][48] - 惠泰医疗冠脉通路类产品收入6.54亿元 同比增长30.02% 电生理类产品收入2.46亿元 同比增长9.98% 外周介入类产品收入2.13亿元 同比增长21.33% [49] - 先健科技镍钛合金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 为国产首创可实现静脉顺行与动脉逆行双向路径释放的全镍钛金属主体结构PDA封堵器 [51][52] 中药 - 东阿阿胶1H25实现收入30.51亿元 同比增长11.02% 归母净利润8.18亿元 同比增长10.74% [54][56] - 太极集团1H25实现收入56.6亿元 同比下降27.6% 归母净利润1.39亿元 同比下降71.9% [57] - 羚锐制药1H25实现收入20.1亿元 同比增长10.1% 归母净利润4.74亿元 同比增长14.9% [57] - 九芝堂1H25实现收入12.7亿元 同比下降25% 归母净利润1.44亿元 同比下降30% [57] 医疗服务及消费医疗 - 爱美客25H1实现营业收入12.99亿元 同比下降22% 归母净利润7.89亿元 同比下降30% [60] - 通策医疗25H1实现营业收入14.48亿元 同比增长2.68% 归母净利润3.21亿元 同比增长3.67% 正畸业务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7.75% [61] - 金域医学25H1实现营业收入29.97亿元 同比下降22.78% 归母净利润-0.85亿元 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3.50亿元 同比增长922.30% [62] 重点标的 - 报告推荐关注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 科伦博泰 恒瑞医药 诺诚健华 华东医药 特宝生物 益丰药房 太极集团 迈瑞医疗 长春高新 三诺生物 固生堂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