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晨鸣纸业(000488)
icon
搜索文档
晨鸣纸业(01812) - 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7-31 16:38
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A股法定/注册股份1,706,765,684股,股本1,706,765,684元人民币[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B股法定/注册股份706,385,266股,股本706,385,266元人民币[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H股法定/注册股份528,305,250股,股本528,305,250港元[2] - 2025年7月法定/注册股本总额2,941,456,200元人民币[2] 股份发行 - 截至2025年7月31日,A股、B股、H股已发行股份总数分别为1,706,765,684股、706,385,266股、528,305,250股,库存股份均为0[3] 其他 - 公司本月证券发行或库存股份出售或转让获董事会授权批准[6]
研判2025!中国木浆行业产业链、产量及消费量分析:纸业扩张与废纸限令共驱木浆需求,国产增量仍需进口补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32
行业概述 - 木浆是以木材为原料制成的纸浆,占纸浆总用量的90%以上,核心成分为纤维素纤维,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包装等领域 [2] - 木浆按制浆方法分为化学浆、机械浆和化学机械浆 [2] - 2024年中国木浆产量为2626万吨,同比增长13.58%,消费量为5139万吨,同比增长4.22%,国内产量无法满足需求,高度依赖进口 [1][12] 行业发展历程 - 起步阶段(1950-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造纸企业为主,技术落后,产能有限 [4] - 缓慢发展阶段(1979-1999年):改革开放后引入外资和技术,但受限于木材短缺和环保意识薄弱 [4] - 快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加入WTO后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化学机械浆技术普及,漂白硫酸盐浆成为主流 [4] - 结构调整阶段(2011-2020年):环保政策趋严推动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5] - 转型升级阶段(2021年至今):"双碳"目标下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成为核心,非木浆替代和生物质精炼技术发展 [5] 行业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包括针叶木和阔叶木,生产设备包括削片机、蒸煮器等 [8] - 中游:木浆生产制造环节 [8] - 下游:应用于生活用纸、文化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等 [8] - 2024年中国木材产量为1.3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18%,为木浆行业提供稳定供应 [10] 行业现状 - 国产木浆消费量为2595万吨,同比增长15.49%,进口木浆消费量为2544万吨,同比下降5.22%,行业正从"进口依赖"向"国产主导"转变 [14] - 龙头企业如晨鸣纸业、亚太森博通过"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提升产能和优化生产流程 [14] - 行业呈现"寡头竞争+区域集中"格局,亚太森博、晨鸣纸业、太阳纸业等五家企业合计市占率较高 [16]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晨鸣纸业:拥有430万吨木浆产能,国内首家实现制浆与造纸产能平衡,2024年化学浆营业收入为15.19亿元,同比增长175.29% [18][19] - 太阳纸业:2024年浆产量为144万吨,同比下降2.04%,浆销售量为146万吨,较往年持平 [20] - 亚太森博:年产木浆220万吨,拥有"浆纸纤一体化"生产能力,累计环保投资70亿元 [18] 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转型:生物质燃料和高效设备应用,目标到2030年木浆替代能源比例提升至15% [22] - 技术创新:连续蒸煮工艺普及,数字化生产系统将木材利用率提升至95%,高附加值产品如纳米纤维素添加剂市场份额提高 [23] - 全球化布局:通过"一带一路"在东南亚、非洲布局原料基地,进口依赖度下降 [24]
今日共75只个股发生大宗交易,总成交17.17亿元
第一财经· 2025-07-21 18:02
大宗交易总体情况 - 7月21日A股大宗交易总成交额17.17亿元 涉及75只个股 [1] - 上汽集团成交额1.57亿元位列第一 天味食品1.55亿元次之 四方股份1.07亿元第三 [1] 交易价格特征 - 平价成交个股10只 溢价成交5只 折价成交60只 [1] - 江苏神通溢价率2.64%最高 金地集团1.83%次高 民生银行1.11%第三 [1] - 朗科智能折价率27.09%居首 节能铁汉25.78%次之 贝达药业22.86%第三 [1] 机构买入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买入上汽集团1.57亿元 徐工机械1.04亿元 密尔克卫7759.75万元 [2] - 机构买入四方股份7208.2万元 风语筑5524.33万元 兴发集团4856万元 [2] - 机构买入中孚实业4680万元 民爆光电4482.4万元 北方铜业3087.67万元 [2] 机构卖出动向 - 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北方铜业3087.67万元 金盾股份1589.52万元 新强联353.1万元 [2] - 机构卖出中科软219.72万元 ST晨鸣75.9万元 [2]
ST晨鸣的生死百日赌局:上半年巨亏35-40亿 新增364件诉讼涉案金额近46亿
新浪证券· 2025-07-18 11:33
业绩与财务危机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亏损35亿至40亿元,同比盈利下跌超120倍,创中国造纸业单期亏损纪录[1] - 主要生产基地处于停机检修状态,产销量同比大幅下滑,影响收入和利润[1] - 债务逾期和合同纠纷累计新增诉讼案件364件,涉案金额45.83亿元,占公司净资产的40.11%[1] - 总负债477.42亿元中流动负债占比85.59%(408.6亿元),短期借款236.38亿元,货币资金仅22.83亿元且大部分受限[1] - 若2025年末净资产降至负数,将面临退市风险[1] 战略失误分析 - 2019-2022年间激进新增700万吨产能,75%集中于白卡纸等过剩领域,2024年行业开工率跌破70%,白卡纸业务毛利率跌至-12.91%[2] - 融资租赁业务累计形成88.99亿元应收款,坏账率高达51.7%,造成14.68亿元损失[2] - 商业保理、房地产等非主业投资分散资源,加速现金流枯竭[2] - 资产负债率长期超70%(2024年达79.79%),远高于行业均值[2] - 盈利下滑期仍坚持高额分红,累计派现81.97亿元削弱抗风险能力[2] 救援方案进展 - 黄冈、江西等基地部分产线复工,整体开工率仅23%,转向高毛利特种纸生产并推进设备升级降耗(吨纸能耗目标降15%)[3] - 在地方政府协调下成立省级债委会,420亿元贷款完成展期(占82%),但新增23.1亿元银团贷款因审批停滞未能落地[3] - 资产处置仅完成3.91亿元,上海写字楼等核心资产因地产低迷难以变现[3] - 解散财务公司,全面退出融资租赁业务,加速剥离非核心资产,回归"浆纸一体化"主业[3] 未来可能路径 - 三季度教材印刷季带动文化纸价回升5%,白卡纸结束24个月连跌,但产能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4] - 2024年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若2025年度仍被否定,深交所将启动退市程序[4] - 潜在方案包括引入央企造纸战略投资者、地方政府救助、债转股计划或破产重整[4] 行业深层困局 - 700万吨产能扩张成为"规模不经济"典型案例[5] - 融资租赁业务88.99亿元应收款最终计提46亿元减值,"以金融反哺制造"模式失效[6] - 在强周期行业,现金储备价值远高于利润规模,景气期忽视现金流储备导致低谷期流动性崩盘[6]
晨鸣纸业(000488)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18: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6月30日[3] - 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50,000万元–400,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2,865万元[3] - 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327,000万元–377,000万元,上年同期亏损27,087万元[3] - 预计基本每股收益亏损1.19元/股–1.36元/股,上年同期盈利0.01元/股[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业绩预告数据为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结果,未经审计[4] - 公司与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在业绩预告方面无分歧[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停机检修,产销量同比大幅下滑,影响收入和利润[5] - 公司对部分资产、应收款项计提了减值和坏账准备[5] - 公司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持续经营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落实展期、降息[5] - 公司将多途径筹措流动资金,推进各生产基地复工复产[5]
港股纸业股震荡上涨,晨鸣纸业(01812.HK)涨超4%,阳光纸业(02002.HK)涨超3%,玖龙纸业(02689.HK)、理文造纸(02314.HK)等均涨超2.5%。
快讯· 2025-07-14 13:38
港股纸业股表现 - 晨鸣纸业(01812HK)股价上涨超过4% [1] - 阳光纸业(02002HK)股价上涨超过3% [1] - 玖龙纸业(02689HK)和理文造纸(02314HK)股价均上涨超过25% [1] 行业整体趋势 - 港股纸业板块呈现震荡上涨态势 [1]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诉讼的进展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6-28 04:49
诉讼进展公告 - 公司与HKK2合资成立的阿尔诺维根斯晨鸣特种纸有限公司涉及纠纷案件 清盘呈请最新进展已多次披露 [1] - HKK2于2025年5月15日通过传票形式向法院申请解除对清盘呈请的搁置并恢复聆讯 [2] - 2025年6月13日 公司与HKK2共同申请撤销呈请人传票 [2] - 2025年6月20日 香港高等法院原讼法庭作出命令 同意驳回呈请人传票及清盘呈请 [2] 对公司影响 - 本次法院命令不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3]
ST晨鸣(000488) - 关于诉讼的进展公告
2025-06-27 18:01
法律纠纷进展 - 2025年5月15日,HKK2申请解除清盘呈请搁置并恢复聆讯[2] - 2025年6月13日,公司及HKK2共同申请撤销呈请人传票[2] - 2025年6月20日,公司收到法院命令驳回呈请人传票及清盘呈请[3] 影响说明 - 本次命令不会对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3]
ESG解读|后家族治理时代,晨鸣纸业董事会换届选举延期;恶臭气味扰民凸显经营压力
搜狐财经· 2025-06-19 11:21
环境问题与治理 - 黄冈晨鸣生产基地因刺鼻气味问题被居民投诉,当地生态环境局确认异味源于该工厂[2] - 2019年调试阶段已出现臭气浓度、氮氧化物超标问题,设备异常时更为显著[3] - 2022年投入9000万元进行环保技改,2024年集团环保投入3.31亿元,近三年累计7.97亿元[3] - 子公司江西晨鸣、湛江晨鸣多次因超排水污染物受罚[3] - 累计投入9亿元治理废气,采用进口材料封闭处理厌氧系统臭气[3] - 生产工况不稳定、设备老化导致无组织废气未能有效收集,计划投入1.3亿元专项治理[4] 经营与财务危机 - 总负债477.42亿元,资产负债率82.28%,流动比率0.27,货币资金22.83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61%[7]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97亿元同比下降近90%,净亏损14.51亿元[7] - 2024年营收227.29亿元同比下降14.58%,净亏损74.11亿元[7] -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2亿元,应收融资租赁款等合计88.99亿元中46.01亿元已计提减值[8] - 参股南粤银行因4.5亿元借款未偿还被起诉,财务公司已解散[8] 公司治理问题 - 董事会监事会延期换届,原定6月15日届满[7] - 审计机构对2024年内控出具否定意见,指出控制环境重大缺陷[9] - 实际控制人为寿光国资但长期由内部人控制,陈洪国掌权20年[11] - 陈洪国家族成员占据高管职位,妻子任副总,妻弟任董事兼副总[11] - 晨鸣控股由寿光国资持股45.22%,陈洪国家族通过恒联投资持股18.65%[11][12] - 中小股东对12项议案投出半数以上反对票[14] 行业对比 - 同行太阳纸业、博汇纸业2024年保持盈利,晨鸣亏损74.11亿元[8] - 多元化战略失败,涉足金融领域未达预期[8]
造纸工厂因污染被整治、董事会换届延期,晨鸣纸业雪上加霜
南方都市报· 2025-06-16 20:09
公司概况 - 晨鸣纸业成立于1958年,在山东、广东、湖北、江西、吉林等地建有多个生产基地,旗下文化纸、铜版纸、白卡纸等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3] - 2021年公司营收达到330.2亿元的历史高点,扣费净利润17.44亿元,此后业绩进入下滑通道 [3] - 2022年至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0亿元、266.1亿元、227.3亿元,扣费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19.42亿元、-72.02亿元,三年合计亏损95.05亿元 [3] 债务情况 - 截至2024年11月18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逾期债务本息合计18.20亿元,另有5.74亿元对子公司担保逾期 [3] - 2025年3月31日新增16.56亿元逾期借款及10.34亿元新增逾期担保 [3] - 控股股东晨鸣控股持股8.19亿股(占比27.87%),被累计轮候冻结30.41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370.9% [12] 主业经营 - 2024年白卡纸业务营业收入45.53亿元,毛利率-12.91%,较2022年的90.61亿元和13.63%大幅下滑 [5] - 造纸行业新增产能集中投放导致市场供需矛盾凸显,主要纸品价格承压下行,白卡纸价格因供需失衡出现大幅下滑 [5] 金融业务 - 2013年起布局财务公司、融资租赁、股权投资等业务,2025年拟对山东晨鸣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增资50亿元 [6] - 截至2024年末应收融资租赁款、应收保理款和应收债权转让款合计计提减值损失高达46亿元 [7] 关联方风险 - 利得资本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虚假宣传、承诺保本保收益、挪用基金财产等,其时任法定代表人李兴春同时是晨鸣纸业执行董事 [8][9] - 利得资本旗下"利得盈""利丰盈"等产品底层资产含有晨鸣纸业及子公司应收债权,产品总期限60个月,业绩比较基准5% [11] 环保问题 - 黄冈晨鸣浆纸因设施设备老化、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无组织废气未有效收集处理,拟投入1.3亿元进行污染防治 [13] - 已停止新鲜原料木片收购,对重点区域进行防渗处理,优化升级石灰窑静电除尘系统 [13] 应对措施 - 已落实展期、降息的金融负债占整体有息负债规模的84%,正在加快沟通剩余部分 [14] - 盘活处置现有资产,加大上海大楼等物业资产处置力度,组建资产管理中心提高处置效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