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华软件(002065)
icon
搜索文档
儋州工业园:打造对接大湾区的“科创门户”
海南日报· 2025-08-08 09:16
深儋合作与儋州工业园发展 - 首台搭载华为鲲鹏处理器的"东华鹏霄"国产化电脑在儋州工业园下线,年产能达8万台(套),涵盖终端电脑及服务器产品 [1] - 东华软件与华为合作的生产线是深儋合作的标志性成果,推动儋州工业园成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样板间"载体 [1] 园区转型与深圳资源嫁接 - 2020年前儋州工业园27家企业中18家停产,2020年与深圳港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后引入深圳资源,形成"政府-协会-国资-智库-企业"全链条合作体系 [2] - 深圳龙头企业如深圳港、深农集团、华润创业、东华软件相继落地,东华鹏霄产业园项目整合产业孵化、软件研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 [2] 产业合作成果 - 儋州与深农集团联合举办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意向签约额23.6亿元,推动农产品"出岛出海" [3] - 深儋光储超充示范站采用华为液冷技术,实现"一秒一公里"充电效率 [3] - 锅圈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150亩国际食品产业园,为首个海外加工项目,推动食材"一站式"出海 [4] 园区服务与生态扩展 - 儋州工业园推行"一日即成"企业服务,降低入市门槛,锅圈集团签约后带动产业链考察合作 [5] - 园区通过深圳资源引入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形成协同发展效应 [5] 深儋科创中心建设 - 深儋科创中心主楼设计融合儋州文化与深圳创新,采用三维建模等技术攻克施工难题,定位为数字经济、生物技术等创新合作平台 [6] - 项目提供"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服务,计划对接深圳产业园区资源,带动儋州技术升级 [7]
IT服务行业上市公司董秘PK:网宿科技周丽萍薪酬最高,达388.18万元,折合日薪超1.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8-07 17:50
行业薪酬概况 - A股董秘薪酬总额达40.86亿元 平均薪酬75.43万元 [1] - IT服务行业董秘平均薪酬69.92万元 在125个申万二级行业中排名第68位 [1] - IT服务行业董秘薪酬同比下降4.39万元 薪酬增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105位 [1] 薪酬分布结构 - IT服务行业153家上市公司中 128位董秘薪酬低于100万元 占比超八成 [1] - 薪酬0-50万元区间董秘61人 50-100万元区间董秘67人 [1] - 行业最高薪酬为网宿科技董秘388.18万元 最低薪酬为国子软件董秘23.04万元 [1] 年龄分布特征 - IT服务行业151位董秘年龄主要集中于36-44岁 共83人占比超五成 [3] - 48岁年龄段平均薪酬达130.83万元 受网宿科技董秘高薪拉动 [3] - 最年长董秘60岁(中国软件) 最年轻董秘30岁(宏景科技) [5] 学历构成分析 - 152位董秘中硕士学历83人 本科学历59人 合计占比超九成 [5] - 唯一高中学历董秘(亚康股份)薪酬66.73万元 与本科学历平均薪酬差距仅1.76万元 [5] 薪酬与市场表现关联 - 董秘薪酬0-150万元分三区间 调研次数随薪酬提升显著增加(30次/46次/120次) [7] - 股价表现与薪酬呈负相关 三个区间年涨跌幅分别为8.91%/3.02%/-3.37% [7]
DRG/DIP概念涨1.00%,主力资金净流入这些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6:48
DRG/DIP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8月7日收盘,DRG/DIP概念上涨1.00%,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10位 [1] - 板块内11股上涨,佳缘科技20%涨停,嘉和美康、万达信息、太极股份分别上涨3.68%、3.08%、2.98%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麦迪科技、塞力医疗、山大地纬,分别下跌2.61%、2.32%、1.56% [1] 资金流动情况 - 今日DRG/DIP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出2.29亿元 [2] - 10股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其中6股净流入超千万元 [2] - 万达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入6592.03万元居首,卫宁健康、太极股份、迪安诊断分别净流入6280.68万元、4213.87万元、2003.66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入比率 - 万达信息、ST易联众、太极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入率居前,分别为10.09%、5.78%、4.82% [3] - 佳缘科技虽然涨停,但主力资金净流入率仅为0.12% [4] - 塞力医疗主力资金净流出1.22亿元,净流出率9.79% [4] 概念板块对比 - 稀土永磁概念涨幅3.24%居首,脑机接口、高压氧舱分别上涨2.69%、2.56% [2] - 减肥药概念跌幅1.70%最大,CRO概念、创新药分别下跌1.66%、1.41% [2]
东华软件(002065)8月5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976.40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21:0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2025年8月5日收盘价9.37元人民币 单日上涨0.11% [1] - 换手率1.4% 成交量40.67万手 成交金额3.81亿元人民币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976.40万元人民币 占成交额5.19% 其中超大单净流出581.66万元(占比1.53%) 大单净流出1394.74万元(占比3.66%) [1] - 中单净流出1556.83万元人民币(占比4.09%) 小单净流入3533.23万元人民币(占比9.28%)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1.0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3.16% [1] - 归属净利润5523.90万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21.93% [1] - 扣非净利润5498.03万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60.90% [1] - 流动比率1.784 速动比率0.970 资产负债率47.70%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01年 位于北京市 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 - 注册资本320548.2375万元人民币 实缴资本320548.2375万元人民币 [1] - 法定代表人薛向东 [1] 企业投资与运营活动 - 对外投资148家企业 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 [2] - 拥有商标信息13条 专利信息30条 行政许可7个 [2]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4日(周一)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8-04 10:59
市值排名概览 - 台积电以12,199.22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远超第二名腾讯控股的6,346.48亿美元 [3] - 阿里巴巴以2,791.93亿美元位列第三 小米集团-W(1,806.95亿美元)和拼多多(1,562.46亿美元)分列第四、五位 [3] - 市值超千亿美元公司共5家 超百亿美元公司达20家 [3][4][5][6] 细分行业分布 - 半导体行业占据前列 台积电(12,199.22亿美元)和中芯国际(524.48亿美元)分别位列第一和第八 [3][4] - 互联网服务企业集中度高 腾讯、阿里、美团(944.98亿美元)、网易(806.12亿美元)均居前十 [3] - 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突出 理想汽车(270.18亿美元)和小鹏汽车(172.06亿美元)进入前二十 [4] 排名变动特征 - 贝壳排名上升11位至第15名 市值达216.71亿美元 [4] - 同花顺排名下降1位至第16名 市值216.48亿美元 [4] - 巨人网络排名显著上升 位列第30名(69.16亿美元) [5]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1日(周五)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TOP 50一览
快讯· 2025-08-01 10:55
中国科技互联网公司市值排名 - 台积电以12531.68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是第二名腾讯控股市值的近两倍[3] - 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分别以6422.38亿美元和2877.45亿美元位列第二和第三[3] - 小米集团-W(1757.35亿美元) 拼多多(1610.59亿美元) 美团-W(945.76亿美元)进入前六[3] 中游企业市值分布 - 中芯国际(523.46亿美元) 东方财富(512.49亿美元) 京东(453.93亿美元)位列第八至第十名[4] - 快手-W(416.74亿美元) 腾讯音乐(325.12亿美元) 百度(302.07亿美元)位列第十一至第十三名[4] - 理想汽车(279.39亿美元) 同花顺(221.44亿美元) 贝壳(219.33亿美元)进入前十六[4] 细分领域代表企业 - 新能源汽车领域: 理想汽车(279.39亿美元) 小鹏汽车(173.59亿美元) 蔚来(110.29亿美元)[4] - 软件与服务: 金蝶国际(83.39亿美元) 万国数据(74.44亿美元) 深信服(65.99亿美元)[5] - 教育科技: 新东方(72.13亿美元) 好未来(66.73亿美元)分别位列第28和30名[5] 排名变动情况 - 好未来排名上升14位至第30名 市值66.73亿美元[5] - 同花顺排名上升11位至第15名 市值221.44亿美元[4] - 贝壳排名下降1位至第16名 市值219.33亿美元[4] 市值区间分布 - 千亿美元以上企业共2家: 台积电(12531.68亿美元) 腾讯控股(6422.38亿美元)[3] - 500-1000亿美元企业共5家: 阿里巴巴 小米 拼多多 美团 网易[3][4] - 200-500亿美元企业共8家: 中芯国际 东方财富 京东 快手等[4] - 50-100亿美元企业共19家 包括新东方 好未来 金山云等[5][6]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软件ETF(159852)红盘上扬,近5日“吸金”1.4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20
流动性表现 - 软件ETF盘中换手率达2.51% 单日成交金额为1.29亿元 [1] - 近1周日均成交金额为4.07亿元 位列可比基金首位 [1] - 近5个交易日内有4日实现资金净流入 累计净流入金额达1.48亿元 [1] 规模与资金流向 - 近1周规模增长1618.51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资金持续流入推动规模显著增长 [1] 历史业绩表现 - 近3年净值上涨8.43% [1]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达39.35% [1] - 最长连续上涨月数为3个月 期间累计涨幅达69.40% [1]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9.75% [1]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强调推进人工智能规模化商业化应用 [1] - 人工智能被认定为科技行业核心驱动力 国产大模型降本增效加速应用场景落地 [2] - 政策支持推动AI手机、PC、智能网联汽车及机器人等智能终端普及 [2] 指数成分与投资布局 - 中证软件服务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1.39% 包括科大讯飞、金山办公等龙头企业 [2]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软件ETF联接基金(012620)参与AI软件投资 [2]
东华软件股份公司 关于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
股东减持情况 - 实际控制人薛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郭玉梅合计减持不超过32,054,823股 占公司总股本1% [1] - 董事兼副总经理李建国减持不超过657,143股 占公司总股本0.0205% [1]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林文平减持不超过87,375股 占公司总股本0.0027% [1] - 薛向东减持价格区间为9.29-9.69元/股 郭玉梅减持价格区间为9.14-9.46元/股 [2] - 李建国减持价格区间为9.51-9.65元/股 林文平减持价格区间为9.15-9.44元/股 [2] 减持计划执行情况 - 减持计划于2025年5月9日通过公告编号2025-027预先披露 [1] - 本次减持实施符合《证券法》《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要求 [2] - 实际减持情况与预先披露计划完全一致 无违规情形 [3] - 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股东未违反相关承诺 [3] 股权结构影响 - 减持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受影响 控制权未发生变更 [3] - 薛向东持股来源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 权益分派增加股份及集中竞价增持股份 [2] - 郭玉梅持股通过集中竞价增持获得 李建国持股含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及股权激励 [2] - 林文平持股来自股权激励及集中竞价增持 [2]
东华软件: 关于公司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实施完成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01 00:27
股东减持情况 - 实际控制人薛向东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24,402,825股,占公司总股本0.76%,减持均价9.51元/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27日至7月30日 [1][2] - 一致行动人郭玉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7,648,300股,占公司总股本0.24%,减持均价9.32元/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4日至6月30日 [1][2] - 董事兼副总经理李建国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15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0.0047%,减持均价9.55元/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7月23日至7月25日 [1][2] - 股东林文平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87,375股,占公司总股本0.0027%,减持均价9.20元/股,减持期间为2025年6月3日至7月30日 [1][2] 股东持股变动 - 薛向东减持后合计持股360,352,401股,占总股本比例由12%降至11.24%,其中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至71,785,982股(2.24%) [2] - 郭玉梅全部清仓7,648,300股,持股比例由0.24%降为零 [2] - 李建国减持后持股2,478,572股,比例保持0.08%,无限售条件股份降至1,821,429股(0.06%) [2] - 林文平减持后持股262,125股,比例由0.01%降至0.0082%,无限售条件股份降至174,750股(0.0055%) [2] 减持计划执行 - 本次减持与2025年5月9日披露的预披露公告计划一致,合计减持不超过32,054,823股(1%)的计划已实施完毕 [1][2] - 减持股份来源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权益分派增加股份及集中竞价增持股份 [2] - 减持价格区间:薛向东9.29-9.69元/股,郭玉梅9.14-9.46元/股,李建国9.51-9.65元/股,林文平9.15-9.44元/股 [2] 合规性说明 - 减持行为符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第18号》及《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 [2][3] - 未出现违反已披露减持计划或承诺的情形,未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2][3]
东华软件:股东减持公司股份计划完成,共减持约3229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17:57
股东减持 - 公司股东薛向东、郭玉梅、李建国、林文平减持计划实施完毕共减持公司股份约3229万股[2] - 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比例为1.0074%[2] 营业收入构成 - 金融健康行业占比62.65%为最大收入来源[2] - 政府及公共行业占比19.34%为第二大收入来源[2] - 通信行业占比7.7%其他行业占比5.67%计算机服务业占比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