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兴科技(003027)

搜索文档
同兴科技股价微跌0.69% 公司回应CCUS技术国际水平
搜狐财经· 2025-07-30 20:10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30日收盘股价报18.72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9% [1] - 成交额0.65亿元 换手率3.32%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51.96万元 [2] 主营业务与技术优势 - 主营业务为非电行业烟气治理及CCUS技术研发 重点覆盖玻璃工业与矿物棉工业领域 [1] - 自主研发TX-1吸收剂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已实施多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 [1] 战略规划与激励机制 - 公司将把握行业政策机遇推动业务发展 [1]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获股东大会通过 拟向不超过67名激励对象授予128.50万股股份 [1] - 考核目标为2025年及2026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20%和40% [1]
同兴科技:公司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30 16:45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 [1] 技术优势 - 在传统烟气治理领域拥有多项国内及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 [1] - CCUS领域自主研发的TX-1吸收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 发展战略 - 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同兴科技:CCUS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TX-1吸收剂性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16:44
政策影响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将碳排放评价纳入强制性审查范畴 [2] - 政策变化为传统烟气治理和CCUS业务带来新机遇和增长潜力 [2] 公司业务定位 - 公司是非电行业烟气治理综合服务商 [2] - 业务布局涵盖传统烟气治理和CCUS领域 [2] 技术实力 - 传统烟气治理领域多项技术获得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2] - CCUS领域自主研发的TX-1吸收剂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发展策略 - 公司将积极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2] - 公司致力于实现高质量发展 [2]
同兴科技:具备玻璃工业和矿物棉工业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16:17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具备玻璃工业和矿物棉工业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 [1] - 公司在玻璃工业已成功实施多个工程及催化剂供货项目 [1] - 公司未来将持续优化技术方案以满足潜在的环保治理需求 [1]
同兴科技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获股东会高票通过
中证网· 2025-07-30 11:13
员工持股计划方案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等三项议案 [1] - 向不超过67名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128.50万股股份 对应1151.36万份份额(每份1元) [1] - 股份来源为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的A股普通股 约占公司股本总额0.98% [1] 计划实施细节 - 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60个月 锁定期12个月 [1] - 考核年度为2025年和2026年 股票解锁比例分别为60%和40% [1] - 解锁条件以2024年净利润为基数 2025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0% 2026年不低于40% [1] 计划实施目标 - 深度绑定对公司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人才 [2] - 激励对象包括支撑业绩增长与战略落地的关键力量、年度优秀员工及历史贡献人员 [2] 考核目标设定依据 - 参考行业周期性波动等外部环境 [2] - 重点纳入战略转型中新业务的必要投入、基于审慎原则的资产减值计提空间 [2] - 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对报表利润的分期影响 [2]
同兴科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9 21:12
公司治理 - 同兴科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关于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的议案》《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办理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事宜的议案》[1]
同兴科技(003027) - 安徽天禾律师事务所关于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2025-07-29 18:30
股东大会信息 - 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7月12日召集并公告[3] - 现场会议7月29日14:30召开,网络投票9:15 - 15:00[6] 参会股东情况 - 现场6人代表58,806,470股,占比46.0182%[7] - 网络218名代表5,543,478股,占比4.3380%[7] - 共224名代表64,349,948股,占比50.3561%[7] 议案表决结果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同意63,597,748股,占比98.8311%[9]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同意63,566,448股,占比98.7824%[12] - 《提请授权董事会办理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事宜》同意63,565,948股,占比98.7817%[13] - 中小投资者对草案同意6,326,255股,占比89.3734%[10] 决议情况 - 股东大会程序及决议合法有效[18]
同兴科技(003027) - 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2025-07-29 18:30
股东大会出席情况 - 出席股东大会股东及代理人224人,代表股份64349948股,占比50.3561%[2][3] - 现场6人代表股份58806470股,占比46.0182%;网络218人代表5543478股,占比4.3380%[3] - 中小股东及代理人219人,代表股份7078455股,占比5.5391%[3] 议案表决情况 - 《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等三议案同意率超98%,中小股东同意率近90%[4][6][7] 决议合法性 - 安徽天禾律所认为股东大会相关事宜及决议合法有效[8]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烟气净化设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技术双轮驱动,行业迈向低碳智能新时代[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24 09:10
行业概述 - 烟气净化设备涵盖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及多污染物协同净化等类型,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等领域 [1] - 2023年市场规模达1258亿元,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14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8% [1] - 行业正经历技术向高效化升级,业务模式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变,市场重心向非电领域转移 [1] - 主要技术路线包括静电除尘、湿法脱硫、SCR脱硝以及活性炭吸附/VOCs催化燃烧等 [4] 技术路线比较 - 电除尘器处理风量大但受粉尘特性限制,适用于燃煤电厂、水泥窑 [5] - 袋式除尘器除尘效率高(99.9%)但滤袋寿命有限,适用于钢铁、垃圾焚烧 [5] - 湿法脱硫效率高(>95%)但系统复杂,适用于大型燃煤机组 [5] - SCR脱硝效率高(>90%)但催化剂成本高,适用于大型燃煤机组 [5] - SNCR脱硝投资低但效率较低(30-70%),适用于中小型锅炉、水泥窑 [5] 政策环境 - 政府密集出台《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政策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智能化、低碳化发展 [6]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 [7]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至87.2%,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 [7] - 重污染天数比例降至0.9%,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7]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钢材、催化剂、滤料等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供应 [9] - 中游为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环节,涵盖除尘、脱硫、脱硝、VOCs治理等设备的研发生产 [9] - 下游应用领域以电力行业为主,钢铁、水泥、化工等非电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9] - 产业链呈现纵向整合趋势,部分中游企业向上游延伸布局核心材料生产 [9] 市场格局 - 除尘设备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约占市场50% [12] - 电除尘器在电力行业广泛应用,袋式除尘器在钢铁、水泥行业快速渗透 [12] - 脱硫脱硝设备市场受超低排放政策驱动,非电行业需求加速释放 [12] - VOCs治理设备年增速预计保持15%以上 [12] 竞争格局 - 第一梯队为龙净环保、清新环境等头部企业,营收规模超50亿元 [14] - 第二梯队为菲达环保、远达环保等企业,营收规模在10-50亿元之间 [14] - 第三梯队为同兴环保、青达环保等中小企业,营收规模低于10亿元 [14] - 龙净环保占据电力市场主导地位,菲达环保专注除尘设备出口40余国 [16] 发展趋势 - 行业加速向非电领域和新兴市场转型,钢铁、水泥、焦化等行业成为主要增长点 [19] - 碳捕集技术加速商业化应用,推动高耗能行业向"零碳"转型 [21] - AI、5G等技术与环保装备深度融合,催生智能化"一站式"治理解决方案 [22] - 预计2025年协同治理技术市场份额将突破40%,智能化运维服务收入占比超30% [22]
同兴科技(003027)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7-14 17: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盈利4198.76 - 5405.90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12.86% - 174.06%[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盈利3968.72 - 5208.95万元,比上年同期上升474.89% - 654.55%[3] - 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30 - 0.40元/股,上年同期为0.15元/股[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项目集中交付,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5] - 公司内部持续管理改善,运营效率提升且成本费用得到较好管控[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业绩预告期间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3] - 业绩预告相关数据是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结果,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4] - 本次业绩预告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具体财务数据以2025年半年度报告为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