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盛轴承(300718)

搜索文档
长盛轴承(300718)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2 19: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与利润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282,056,046.7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8%[4]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036,545.59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3,050,284.36元[5] - 增值税加计抵减涉及金额866,293.42元,被认定为经常性损益[6] - 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82,056,046.73元,上期为276,043,743.93元[17] - 营业总成本本期为221,899,795.27元,上期为216,726,826.63元[17] - 净利润本期为54,419,349.83元,上期为53,020,003.32元[18]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为54,402,227.06元,上期为53,015,969.48元[19] - 基本每股收益本期为0.18元,上期为0.17元[19] - 稀释每股收益本期为0.18元,上期为0.17元[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与负债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2,016,681,689.85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49%[4]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659,505,978.52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03%[4] - 投资性房地产从13,637,233.43元降为0,变动幅度 - 100.00%[7] - 短期借款从140,646,737.79元降至65,148,598.90元,变动幅度 - 53.68%[7] - 2025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14,075,085.63元,期初余额271,149,495.29元[1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94,353,596.46元,期初余额213,345,379.45元[13]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317,469,530.96元,期初余额294,467,663.02元[13] - 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1,070,125,782.72元,期初余额1,135,240,392.04元[14] - 非流动资产合计期末余额946,555,907.13元,期初余额954,472,427.20元[14] - 资产总计期末余额2,016,681,689.85元,期初余额2,089,712,819.24元[1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65,148,598.90元,期初余额140,646,737.79元[14] - 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241,414,276.71元,上期为343,566,740.56元[15] - 非流动负债合计本期为21,567,981.15元,上期为26,859,044.87元[15] - 负债合计本期为262,982,257.86元,上期为370,425,785.43元[1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79,098[8]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0.80%,持股数量2,401,809股;MORGAN STANLEY & CO. INTERNATIONAL PLC.持股比例0.30%,持股数量901,326股[9]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孙薇卿持股44,550,000股,孙志华持股23,812,695股[9] - 限售股份变动中,期初限售股数合计104,914,797股,本期增加限售22,200股,期末限售股数合计104,936,997股[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现金流量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86,089.18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6.08%[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本期为271,899,141.09元,上期为241,318,165.58元[2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158,909,967.06元,上一时期为113,883,270.25元[22]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54,329,527.59元,上一时期为53,394,730.61元[22]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35,397,019.22元,上一时期为26,671,808.13元[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086,089.18元,上一时期为32,069,033.82元[22]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为389,358,799.04元,上一时期为168,337,224.65元[2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62,483.44元,上一时期为 - 9,784,819.44元[22]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2,500,000.00元,上一时期为8,000,000.00元[2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99,886,351.62元,上一时期为6,670,432.00元[2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49,493,586.29元,上一时期为28,129,200.93元[2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10,842,756.36元,上一时期为581,907,616.02元[22]
长盛轴承(300718)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9:3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300718,中文简称为长盛轴承[18]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褚晨剑[18] - 公司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浙江省嘉善县惠民街道鑫达路6号,邮政编码为314100[18] - 公司网址为www.csb.com.cn,电子信箱为sid@csb.com.cn[18] - 董事会秘书为何寅,证券事务代表为颜希勇[19]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媒体有《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网址为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20] - 公司年度报告备置地点为公司证券投资部[20] - 公司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字会计师为钟建栋、王克平[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11.37亿元,较2023年增长2.89%[2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较2023年下降5.43%[22] - 2024年末资产总额20.90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6.74%[22] - 2024年四个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76亿、2.81亿、2.78亿、3.02亿元[24]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698.94万元[28] - 公司将增值税加计抵减362.29万元认定为经常性损益[30]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3,476,354.48元,同比增长14.03%;管理费用为64,671,477.57元,同比增长2.80%;财务费用为 - 10,485,919.90元,同比减少13.69%;研发费用为49,817,605.00元,同比增长0.29%[71]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39人,较2023年减少0.71%,占比为14.05%,较2023年增加3.10%[73] - 近三年研发投入金额2024年为49,817,605.00元,2023年为49,675,472.72元,2022年为44,318,674.6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024年为4.38%,2023年为4.49%,2022年为4.14%[73]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0.56亿元,同比增长5.65%;现金流出小计7.80亿元,同比增长7.52%;现金流量净额2.76亿元,同比增长0.71%[75]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4.15亿元,同比减少26.69%;现金流出小计8.70亿元,同比增长128.73%;现金流量净额-4.54亿元,同比减少343.94%[75] - 2024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1.66亿元,同比减少22.74%;现金流出小计2.84亿元,同比增长30.51%;现金流量净额-1.18亿元,同比增长4398.07%[75] - 2024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2.93亿元,同比减少163.37%[75] - 投资收益429.24万元,占利润总额比例1.56%;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8.26万元,占比2.22%;资产减值-699.82万元,占比-2.55%[77] - 2024年末货币资金2.7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2.98%,较年初减少15.71%;应收账款2.94亿元,占比14.09%,较年初增加1.12%[79] - 2024年末在建工程684.1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33%,较年初减少2.49%,主要因新厂房工程完工结转至固定资产[79] - 2024年末短期借款1.4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73%,较年初增加1.88%,主要因合并层面贴现未到期票据增加[80] - 2024年末其他流动资产7131.66万元,占总资产比例3.41%,较年初增加3.24%;债权投资3.44亿元,占比16.48%,年初为0,均因购买大额存单本金及应收利息[80] 行业市场规模数据 - 2023年全球轴承行业市场规模1339.9亿美元,预计2024 - 2032年以8.5%年复合增长率发展[32] - 2023年我国滑动轴承市场规模173.71亿元,同比增长5.2%[32] - 2023年自润滑轴承市场规模约142亿元,占总规模比重约85%[32] - 2024年全球汽车销量9060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1603万台,占总销量19.7% [38]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为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39]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39] - 2024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640.7万辆,同比增长22.7%,出口金额11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进口70.5万辆,同比下降11.8%,进口金额391.9亿美元,同比下降16.7% [39] - 2024年中国共销售挖掘机201131台,同比增长3.13%,其中国内100543台,同比增长11.7%,出口100588台,同比下降4.24% [42]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1.24万台,市场规模63.39亿元[44]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接近34万台,市场规模将超640亿元[44] -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超500万台,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44] - 2024年通用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8524家,资产总计13178.62亿元,同比增长6.46%;营业收入10739.39亿元,同比增长3.49%;利润总额843.79亿元,同比下降0.36%;出口交货值1722.7亿元,同比增长14.34%[46] 公司业务相关信息 - 公司主营业务为自润滑轴承及高性能聚合物的研发、生产及销售[34] - 报告期内公司外购产品采购金额3610.54万元,销售金额2082.96万元[36] - 公司机器人零部件领域部分产品已小批量生产销售,该类产品收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不足1% [43] - 浙江嘉善自润滑轴承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70%以上[48] - 2018 - 2023年公司在嘉善县规模以上轴承工业企业中资产总额、营业收入两项指标均名列第一[48] - 公司与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等知名主机厂建立全球供应体系[52] - 公司与三一集团自2019年形成战略伙伴关系[53] - 公司自润滑轴承应用于宝马、沃尔沃等各车型及国内新势力和传统车企[54] - 公司产品涉及上万种规格,能满足客户一站式采购需求[55] - 公司未来将打造国内领先的自润滑材料及解决方案研究与制造基地,保持行业优势地位[97] - 2025年公司聚焦客户战略,推进汽车、机器人等行业业务发展,提升成本品质竞争力等[98][99][100] - 公司将夯实产品力,投入品牌打造,完善ESG管理体系,提高数据安全和数字化投入[1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1.37亿元,同比增长2.89%,制造业收入11.13亿元,占比97.82%,同比增长2.88%[61] -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2024年收入4.23亿元,占比37.22%,同比增长15.80%[61] - 国内地区2024年营业收入7.17亿元,占比63.00%,同比增长12.32%;国外地区收入4.21亿元,占比37.00%,同比下降9.97%[61] - 直销模式2024年营业收入9.65亿元,占比84.86%,同比增长3.64%;经销模式收入1.72亿元,占比15.14%,同比下降1.07%[61] - 制造业毛利率33.89%,同比下降0.70%;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毛利率48.84%,同比下降0.47%[62] - 国内地区毛利率36.70%,同比增长0.04%;国外地区毛利率32.54%,同比下降2.12%[62] - 直销模式毛利率34.02%,同比下降1.12%;经销模式毛利率41.07%,同比增长1.63%[63] -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2024年直接材料成本1.29亿元,占比59.48%,同比增长16.26%[64] - 金属塑料聚合物自润滑卷制轴承销售量474,956.13平方米,同比增长16.85%;生产量438,712.13平方米,同比增长20.41%[65] - 金属基自润滑轴承直接材料金额为100,042,949.57元,占比80.62%,较上年减少16.92%[66] - 非金属自润滑轴承制造费用金额为13,690,553.85元,占比33.84%,较上年增长28.27%[66] - 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直接材料金额为22,460,898.77元,占比85.28%,较上年增长6.49%[66] - 工程机械精密部件直接人工金额为5,407,120.91元,占比6.77%,较上年减少38.31%[66] - 铜粉等金属材料直接材料金额为54,478,665.90元,占比88.98%,较上年增长22.26%[66] 公司研发与创新情况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19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6项、国内发明专利35项[50] - 公司拥有9项国内商标、3项国际商标(马德里和土耳其),拥有品字标产品5项[50] - 公司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核电用高温重载自润滑轴承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荣誉[50] - 公司与湖南大学合作项目新产品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技术水平[50] - 公司参与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持1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参与1项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50] - 2002年公司建立嘉善县滑动轴承材料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008年自润滑轴承材料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等[49] - 2024年公司获评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及浙江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9] - 公司主持或参与制定44项滑动轴承国家标准和5项浙江制造团体标准[54] - 公司92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56] - 公司拥有21套从德国引进的全自动轴承成型设备[57] - 公司拥有湿氟烧结流水线7条,双金属烧结流水线5条[57] - 公司拥有8项国内商标和1项马德里协定注册国际商标[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人员共139人,包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高级职称2人,博士1人,硕士7人[59] 公司治理与运营情况 - 2024年5月公司接待多次调研、沟通活动,包括实地调研、电话沟通等[101][102]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06]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6次董事会,均由董事长召集、主持[107] - 公司监事会设3名监事,其中职工代表监事1名,报告期内召开5次监事会[108] - 公司业务独立于控股股东,与控股股东不存在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113]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均在公司工作并领薪,未在控股股东等关联方担任除董监外职务[113] - 公司拥有独立于控股股东的经营场所、资产结构、采购和销售系统[113] - 公司设立健全组织机构体系,独立运作,无从属关系[113] - 公司有独立财务会计部门,独立进行财务决策、开设账户和纳税[113] - 公司指定《证券时报》等为信息披露媒体,通过多种形式与投资者互动[110] - 2023年年度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3.93%,召开及披露日期为2024年5月16日[114] - 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4.07%,召开及披露日期为2024年7月11日[114] - 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投资者参与比例为64.31%,召开及披露日期为2024年9月18日[114] - 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24年4月23日召开,审议通过17项议案[130] - 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于2024年6月24日召开,审议通过5项议案[130] - 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4年8月28日召开,审议通过4项议案[130] - 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临时会议于2024年9月27日召开,审议通过《关于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议案》[130] - 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于2024年10月23日召开,审议通过《关于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的议案》[130] - 第五届董事会第四次临时会议于2024年11月1日召开,审议通过《关于终止2022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事项的议案》[130] - 董事孙志华、褚晨剑、陆晓林、曹寅超、陈树大、马正良、万源星本报告期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6次[131][132] - 第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于2024年4月22日和8月27日各召开3次会议[134] - 报告期内董事对公司有关事项未提出异议[132] - 董事对公司有关建议被采纳[133] - 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监督事项无异议[136] 公司人员情况 - 报告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合计989人,当期领取薪酬员工总人数1270人,需承担
长盛轴承: 关于回购股份方案实施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3-28 19:16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于2024年9月决定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期间多次调整回购价格上限,截至2025年3月27日回购期限届满,回购实施完成,符合既定方案及法规要求,对公司多方面无重大影响,后续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1][2][3][4] 回购方案决策 - 2024年9月27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三次临时会议,同意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部分A股股份,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及/或股权激励,资金总额有上下限,实施期限6个月 [1] 回购价格调整 - 因2024年半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完毕,2024年10月17日起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不超过21.00元/股调整至不超过20.83元/股 [2] - 2025年2月17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五次临时会议,将回购价格上限由20.83元/股调整为66.80元/股 [2] - 2025年3月17日公司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将回购价格上限由66.80元/股调整为128.50元/股 [2] 回购实施情况 - 截至2025年3月27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240,600股,占总股本0.08%,最高成交价83.56元/股,最低成交价82.85元/股,成交总金额20,050,708.00元(不含交易费用) [3][4] - 公司按规定每月前三个交易日内披露截至上月末的回购进展情况,已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实施情况说明 - 回购股份数量、比例、使用资金总额及实施期限等符合相关规定,与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回购方案无差异 [4] 回购对公司影响 - 回购事项履行必要审议程序,不会对公司财务、经营、研发、债务履行能力等产生重大影响,不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4] - 回购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不改变上市公司地位,股权分布仍符合上市条件 [5] 相关主体买卖情况 - 自首次披露回购事项至公告披露前一日,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无买卖公司股票情况,与增减持计划无不一致情形 [5] 回购合规性说明 - 公司未在规定禁止期间内回购股票 [5] - 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符合相关要求 [5] 预计股份变动情况 - 若回购股份全部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并全部锁定,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从104,914,797股变为105,177,597股,占比从35.11%变为35.20%;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从193,864,233股变为193,601,433股,占比从64.89%变为64.80%;股份总数不变 [5] 已回购股份后续安排 - 回购股份存放于公司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存放期间无相关权利,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 [6] - 若未能按规定用途使用,未使用股份将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公司将履行相关程序、通知债权人并披露信息 [6]
长盛轴承(300718) - 关于回购股份方案实施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
2025-03-28 17:06
股份回购 - 2024年9月27日决定回购,资金2000 - 4000万元,上限21元/股[1] - 2024 - 2025年多次调整回购价格上限[2][3] - 截至2025年3月27日,累计回购240,600股,支付20,050,708元[5] 股份用途与影响 - 回购用于激励或持股计划,未用部分36个月内注销[13] - 若用于激励,限售股占比从35.11%增至35.20%[11] - 回购不影响财务、控制权和上市地位[7][8]
长盛轴承(300718) - 关于首次回购股份的公告
2025-03-26 17:44
股份回购决策 - 2024年9月27日决定回购,资金2000 - 4000万元,价格上限不超21元/股[2] 回购价格调整 - 2024年10月17日上限调为不超20.83元/股[3] - 2025年2月17日调为66.80元/股[3] - 2025年3月17日调为128.50元/股[4] 首次回购情况 - 2025年3月25日首次回购240,600股,占总股本0.08%[5] - 最高成交价83.56元/股,最低82.85元/股[5] - 成交总金额20,050,708元(不含费用)[5]
回购价上限再次调高至128.5元!长盛轴承8个交易日能否完成回购计划?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3-18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长盛轴承第三次调高回购价上限至128.5元/股,但仅剩8个交易日完成回购计划,虽显示公司回购信心,但股价大幅上涨缺乏业绩支撑,后续股价可能回调 [1][3][5] 回购方案调整情况 - 2024年9月27日发布回购方案,金额2000万元 - 4000万元,价格上限21元/股,期限6个月 [2] - 2024年10月18日因权益分派调整价格上限为20.83元/股 [2] - 2025年2月17日上调价格上限至66.80元/股,上调比例超2倍 [2] - 2025年3月17日再次上调价格上限至128.50元/股,自3月18日生效 [1] 股价走势情况 - 2024年12月24日股价涨停涨至22.32元,超回购价格上限 [2] - 2025年2月17日股价20CM涨停,收盘价77.60元,新上限发布当日失效 [2] - 2月20日创出上市以来最高价118元,3月17日收盘价95.44元,较原上限涨42.87% [3] 财务数据情况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营业收入8.35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5.29% [3] 业务情况 - 公司在机器人零部件领域业务处小批量生产销售阶段,占主营业务收入不足1%,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4] 市场影响情况 - 多次调整回购价上限显示公司回购信心,增强投资者信心 [3] - 自去年9月发布方案至3月17日,股价涨幅达569%,后续股价可能回调 [3][4]
长盛轴承(300718) - 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公告
2025-03-17 19:22
回购资金与价格 - 回购资金总额2000 - 4000万元(含)[4] - 回购价格上限由66.80元/股调为128.50元/股[2] 回购数量与占比 - 按上限4000万元测算,回购约311,200股,占总股本0.10%[8] - 按下限2000万元测算,回购约155,600股,占总股本0.05%[8] 其他信息 - 调整后价格上限2025年3月18日生效[3] - 截至公告披露日未实施股份回购[7] - 2025年3月17日会议审议通过调整议案[11] - 回购方案有无法实施等风险[12]
长盛轴承(300718) - 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
2025-03-17 19:22
会议信息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临时会议于2025年3月17日召开[2] - 本次董事会应参加表决董事7名,实际参加7名[2] 股份回购 - 公司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66.80元/股调整为128.50元/股[3] - 调整后的回购股份价格上限自2025年3月18日起生效[3] - 《关于调整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的议案》表决7票同意,占比100%[3]
人形机器人行业周报:周观点:人形机器人产业端进展频出,持续关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2025-03-14
上海证券· 2025-03-14 23: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催化密集,入局者增多,国内车企、科技厂商加码具身智能,海外企业加速商业化量产,通用机器人大模型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产业链进入活跃阶段,进入工业场景成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商业化落地可期 [8] 相关目录总结 行业动态 - 优必选在极氪开展全球首例多台多场景多任务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推动其从单机自主向群体智能进化 [1] - 中国政府网发布视频《机器人群侠传》,展示我国机器人领域前沿成果 [1] - 深圳发布《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 - 2027年)》,目标到2027年在多方面取得突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等,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2] - 北京亦庄将举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与运动员同期举行,有单独赛道和保障措施,设关门时间和评价规则 [3] - 《人形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发布,为人形机器人标准制定指明方向,助力产业发展 [3]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后续关注产业链相关事件催化,如3月英伟达GTC大会等 [8] - T链建议关注总成、传感器、减速器、丝杠、电机、设备等相关企业 [8] - 华为机器人产业链建议关注拓斯达等企业 [8] - 宇树机器人产业链建议关注长盛轴承等企业 [8]
长盛轴承(300718):轴承+丝杠双轮驱动,有望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落地
东吴证券· 2025-03-13 22: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4][4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长盛轴承经营稳健业绩持续增长,轴承与滚珠丝杠双轮驱动,有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充分受益,维持盈利预测并给予“增持”评级 [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长盛轴承:国内滑动轴承龙头,产品深入多个行业 - 深耕自润滑轴承业务,掌握多项领先核心技术,在国内外自润滑轴承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聚焦自润滑轴承、低摩擦副零部件和精密铸件三大业务板块,产品深入多行业,与众多龙头客户形成稳定合作关系,股权结构稳定,实控人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超 50%,还设立子公司深入发展主营业务并开拓供应链管理市场 [12][14][17] - 经营稳健业绩持续增长,2023 年营业收入 11.1 亿元,同比增长 3.2%,2015 - 2023 年 CAGR 达 11.47%;2023 年归母净利润 2.42 亿元,同比增长 137.3%,2015 - 2023 年 CAGR 达 10.5%;2023 年海外收入 4.67 亿元,同比增长 1.3%,国内外毛利率均稳步上升且差距缩小;2023 年销售毛利率 21.88%,同比增长 132pct,归母净利率 35.81%,同比增长 22pct,费用率下降,未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新领域拓展,盈利能力有望持续增长 [2][20][27] 轴承 + 滚珠丝杠双轮驱动,有望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中充分受益 - 深耕轴承行业多年,绑定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厂商,自润滑轴承作为滑动轴承的一种,有众多技术优势,适合在多种恶劣工况下使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在即,轴承需求有望放量,预计至 2030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需求达 116 万台,对应轴承市场空间 17.4 亿元;公司已成为宇树科技供应链核心供应商,有望切入更多客户供应链 [29][30][32] - 前瞻布局微型丝杠领域,有望切入灵巧手赛道,滚珠丝杠可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分内外循环两大类,各有优缺点;特斯拉二代灵巧手方案采用微型滚珠丝杠,有望催生需求;公司参股子公司华纳传动从事滚珠丝杠业务,2024 年产能 20 万套,2025 年有望增至 30 万套,正与众多灵巧手厂商接洽 [33][36]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 2024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为 2.51/2.76/3.19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分别为 119/108/93 倍,选取新强联、国机精工、恒立液压、艾迪精密作为可比公司,因公司切入人形机器人轴承赛道且与部分头部客户合作,估值较高,考虑行业空间大、产品技术领先、丝杠产能持续布局,给予“增持”评级 [4][42] - 对公司各业务板块 2024 - 2026 年收入和毛利率进行预测,如铜基边界润滑卷制轴承预计收入为 35.61/38.11/41.92 亿元,同比 +2%/+7%/+10%,毛利率分别为 30%/30%/30%等 [37][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