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龙磁科技(300835)
icon
搜索文档
龙磁科技(300835) - 关于公司实际控制人股份质押及解除质押的公告
2025-08-08 17:16
股东股份情况 - 实际控制人熊永宏质押1400000股,占所持股份4.01%,总股本1.21%[1] - 熊永宏解除质押2730000股,占所持股份7.83%,总股本2.36%[3] - 熊永宏持股34881544股,占比30.10%,已质押24.94%[4] - 熊咏鸽持股13020800股,占比11.24%,已质押34.56%[4] - 熊永宏和熊咏鸽合计持股47902344股,占比41.34%,已质押27.56%[4]
龙磁科技(300835) - 300835龙磁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08
2025-08-08 16:36
业务板块与产能 - 公司主要分为永磁、软磁和电感三大业务板块 [2] - 永磁铁氧体板块已形成5万吨产能,技术水平、产能规模处于行业前列 [2] - 软磁产业链初具规模,安徽金寨生产基地已形成近万吨软磁粉芯产能,泰国软磁工厂在建 [2] - 电感业务已进入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车载电感实现批量供货 [2] - 公司计划将永磁产能从4.5万吨提升至6万吨 [3] 永磁铁氧体市场 - 永磁铁氧体竞争格局呈现多级分化、区域集聚、技术驱动特点 [3] - 日本TDK、日立金属聚焦高端市场,中国是最大生产国 [3] - 中低端市场(TDK6材及以下)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3] - 9材及以上高端产品国内仅头部企业可量产,保持较高毛利率 [3] - 永磁铁氧体在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浪潮中展现技术迭代适应性、成本优势不可替代性和应用场景延展性 [3] 软磁产品布局 - 软磁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车载OBC、DC/DC及HDC等电源模块及充电桩 [4] - 未来将围绕技术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展开,计划在东南亚建立本地化生产基地 [4] - 聚焦高精度、高频化芯片电感产品,切入AI服务器、数据中心、汽车电子等高端领域 [4] - 深化与汽车、新能源头部客户合作,拓展北美、欧洲等增量市场 [4] 电感业务进展 - 着力开发芯片电感和车载电感两大类产品 [5] - 芯片电感已开始小批量交付,其他客户产品验证、工厂评审持续推进 [5] - 车载电感已批量供货,多款产品处于客户测试阶段 [5] - 公司可缩短1年以上车规认证周期,加速新产品导入 [5] 芯片电感突破原因 - 凭借30余年磁性材料技术积累提供底层支撑 [6] - 采用自主研发粉体材料,通过模压成型技术实现高效率、小型化及高可靠性 [6] - 战略聚焦与资源倾斜加速产业化落地,项目由董事长直接挂帅 [6] - 抓住新兴场景需求高增机遇,利用头部客户背书降低新客户导入成本 [6] 股东减持情况 - 实际控制人及董事拟减持不超过1,195,000股,占总股本不超过1.0312% [6] - 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减持,主要系个人资金需求 [6] - 减持计划将严格遵循监管要求,按计划披露进展 [6]
当前大A最热卖方:天风一美首席孙潇雅,线上策略会近3000人预约
新浪证券· 2025-08-08 15:46
核心观点 - 天风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孙潇雅在8月推荐了10只个股 覆盖汽车 AIDC变压器 液冷 芯片电感 HVLP铜箔和半导体光学等行业 推荐依据包括新产品导入 海外收入增长 产业趋势和涨价预期等因素 [1][2] - 孙潇雅团队报告以高调风格和跨界研究能力著称 近期电话会议参与人数达3000人 市场热度极高 推荐个股常出现涨停 [2][5] 汽车行业 - 北汽蓝谷(代码600733 自由市值290.6亿)因26年新产品导入后享界销量有望达18-20万辆 1XPS对应700亿市值 合计目标市值800亿 对应上涨空间80%+ [2] AIDC变压器行业 - 金盘科技(代码688676 自由市值105.4亿)作为海外大厂核心供应商 预计25年海外收入30+亿人民币 国内收入50+亿人民币 业绩有望超8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39% 对应当前23倍PE [2] 液冷行业 - 液冷系统中CLD泵价值量最高 单价约6000-8000美元 1+1式共需2个 推荐标的包括飞龙股份(代码002536 自由市值67.29亿) 大元泵业(代码603757 自由市值16.34亿)和南方泵业(代码300145 自由市值53.44亿) [2] 芯片电感行业 - 芯片电感是ASIC里从0-1的产业趋势 模组式单价约为GPU的2-3倍 测试成本高(单个项目测试成本千万美元 耗时4个月) 下游对成本不敏感且客户粘性强 最看好铂科新材(代码300811 自由市值82.32亿) 预计26年芯片电感贡献3亿人民币利润增量 [2] - 合金软磁粉格局稳定 扩产主要集中在铂科新材 东睦股份(代码600114 自由市值124.2亿)和龙磁科技(代码300835 自由市值39.50亿) [2] HVLP铜箔行业 - 高端电子电路铜箔(RTF&HVLP)景气度持续向上 金居已涨价3000元/吨 三井涨价60% 超预期原因在于RTF产线切HVLP有产能损失 预计铜冠铜箔(代码301217 自由市值55.19亿)明年利润有望达10亿+人民币 目标市值300亿人民币 [2] 半导体光学行业 - 洪田股份(代码603800 自由市值48.25亿)按现有业务布局第一目标市值100亿人民币 若入股至建光学并能实现控股 有望带来50-100亿市值增量 第二目标市值200亿人民币 公司有望成为半导体光学领域核心参与方 [2] 市场热度 - 孙潇雅电话会议参与人数达3000人 腾讯会议预约人数2877人 被市场称为"当前大A最热卖方" [1][2] - 团队报告以高调风格和跨界能力著称 覆盖电力新能源 机器人 芯片和无人驾驶等风口赛道 [5]
龙磁科技20250807
2025-08-07 23:03
**龙磁科技关键要点总结** **1 公司及行业概述** - 龙磁科技是全球唯一能量产高性能15材无稀土永磁材料的企业,已应用于驱动电机,替代稀土永磁材料,降低成本并提升全球市场份额[2][7] -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供不应求,净利润率超40%,价格持续上涨[2][7] - AI芯片电感市场快速增长,公司已获主流终端客户认证并小批量供货,车载电感进入供应商名录并开始大规模放量生产[2][5][6] - 全球电感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66亿美元(约500亿人民币),2030年增至8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12] **2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 - 供不应求,净利润率超40%,价格持续上涨[2][7] - 越南基地产能从2024年6,000吨扩至2025年1万吨以上,推动业绩增长[11][33] - 15材无稀土永磁量产,价格显著高于12材(12材约4万元/吨),优化产品结构并提升利润[32] - **AI芯片电感** - 单片芯片电感数量预计2027年达80颗,总需求近15亿颗,市场规模几十亿人民币[3][22] - 单颗价格从3元涨至近10元,毛利率超60%[8][9] - 公司自研材料,技术壁垒高,已中标2,300万元订单并交付三批[24] - **车载电感** - 特斯拉纯电动车单车用量600-1,000颗(高端产品100-200颗,单价1.5-2元),混动车用量为纯电动车60%,燃油车仅10%[25] - 高端车载电感市场空间近百亿元,公司熟悉车规认证流程,拓展优势明显[25][27] **3 产能与盈利预测** - **越南基地** - 2024年净利润4,600万人民币(净利润率30%),2025年毛利率预计接近40%[33] - 产能从2024年7,000吨提升至2025年1.2万吨,推动利润增速远超产量增速[33][34] - **盈利预测** - 2025年盈利预测2.1亿(保守),2026年3.5亿,2028年或更乐观[39] - 二季度业绩大幅增长因越南基地量价齐升,三季度将更完整体现高利润水平[34] **4 行业趋势与竞争壁垒** - **电感技术趋势** - 垂直供电模式(vs传统板侧供电)可缩短路径、降低PDN损耗、节省PCB面积20%-30%,未来将成为主流[17][18][19] - 芯片电感核心指标:小型化、高效率、高热可靠性,但小型化接近极限,需探索新方案[16] - **竞争壁垒** - 材料自研自产能力(如软质粉新材料),成本与性能优势显著[13][24] - 全产业链布局(磁粉→磁粉芯→电感),高端芯片电感突破依赖材料性能[37] **5 其他重要信息** - **传统主业(钛氧体永磁)** - 应用于汽车微特电机(新能源车单车用量达100+个)及家电(空调、变频冰箱等),需求持续增长[29][30] - 钕铁硼永磁替代稀土永磁趋势明确,15材量产加速市场扩容[31][32] - **软磁业务** - 规划产能2.5万吨,满负荷生产后规模相当于扩建2.5万吨永磁业务[38] - 金属软磁粉芯应用于光伏逆变器、新能源车等高功率场景,需求增速快[37] **6 风险与估值** - 当前市值六七十亿,对应2025年PE约30倍,芯片电感估值尚未完全体现,安全边际高且弹性大[39] - 主业(永磁)估值便宜,叠加新兴业务(电感)放量,业绩弹性空间显著[28][36] --- **注**:数据与观点均引用自原文,未添加主观解读。关键数字(如价格、产能、市场规模)已标注单位及原文ID。
今日260只个股突破五日均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2:06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收报3638.40点 位于五日均线上方 单日涨幅0.12% [1] - A股总成交额达12061.79亿元 [1] - 共计260只A股价格突破五日均线 [1] 高乖离率个股表现 - 东芯股份(688110)以13.89%乖离率居首 股价73.20元较五日均线64.27元上涨20.00% 换手率13.98% [1] - *ST金泰(300225)乖离率13.89% 股价4.28元较五日均线3.76元上涨19.89% 换手率10.49% [1] - 赛诺医疗(688108)乖离率13.44% 股价17.03元较五日均线15.01元上涨20.01% 换手率2.05% [1] - 中红医疗(300981)乖离率12.27% 股价16.21元较五日均线14.44元上涨19.99% 换手率7.37% [1] 中等乖离率个股表现 - ST立方(300344)乖离率8.25% 股价6.30元较五日均线5.82元上涨13.72% 换手率9.84% [1] - 锦泓集团(603518)乖离率8.03% 股价10.84元较五日均线10.03元上涨10.05% 换手率9.87% [1] - 拉芳家化(603630)乖离率7.68% 股价24.46元较五日均线22.72元上涨9.98% 换手率3.57% [1] - 国创高新(002377)乖离率7.60% 股价3.37元较五日均线3.13元上涨10.13% 换手率5.80% [1] 低乖离率个股特征 - 爱迪特、百纳千成、东百集团等个股刚站上五日均线 乖离率相对较小 [1] - 龙磁科技(300835)乖离率3.98% 股价59.03元较五日均线56.77元上涨5.28% 换手率15.07% [2] - 海思科(002653)乖离率4.69% 股价57.05元较五日均线54.49元上涨5.26% 换手率0.73% [1] - 飞鹿股份(300665)乖离率4.52% 股价9.86元较五日均线9.43元上涨6.02% 换手率16.39% [1]
作为磁性材料“大国”,为何存在磁性材料“卡脖子”问题?
材料汇· 2025-08-06 00:05
永磁材料 - 2021年中国永磁铁氧体产量80万吨,稀土永磁21.33万吨,其中钕铁硼占90%以上[2][36][53] - 铁氧体永磁占全球永磁体产量60%以上,主要应用于汽车(2025年需求61.4万吨)、家电(2025年20.1万吨)领域[6][45] - 稀土永磁中钕铁硼需求增长显著,新能源车领域2025年需求为2020年5倍,风电领域2025年全球需求2.4万吨[6][66][67] -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15系铁氧体仅日本TDK能批量生产,国内9系以上占比低[40][41] - 钐铁氮材料产业化滞后,日本大同电子等企业已实现量产,国内有研稀土建成300吨生产线[61][63] 软磁材料 - 2020年中国软磁铁氧体产量近40万吨,全球产值132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181亿美元[13][82][83] - 金属磁粉芯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超20万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充电桩、光伏逆变器[13][80] - 横店东磁软磁铁氧体年产能3.5万吨,天通股份3万吨,铂科新材金属磁粉芯产能1.6万吨[15][85] - 高频低损耗配方研发不足,高端磁芯依赖进口,Mn-Zn铁氧体适用于2MHz以下场景[13][81] 磁性生物材料 - 免疫磁珠2024年中国市场规模预计106.5亿元(CAGR 14.9%),国产化率仅5-10%[19][99][102] - MRI造影剂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220亿元,增速超30%,恒瑞医药国内市占率第一[19][108][109] - 免疫磁珠表面修饰技术待突破,需开发多癌种检测磁珠;MRI造影剂需解决钆离子毒性问题[18][111] - 诊疗一体化是未来趋势,磁性纳米颗粒可结合药物递送实现成像引导治疗[20][113] 磁记录材料 - 磁记录材料存储全球70%数据,技术演进路径为PMR→HAMR→MAMR[23][115] - HAMR/MAMR技术被希捷、西部数据垄断,中国无产业化能力,2026年希捷将推50TB HAMR硬盘[23][129] - 磁带领域IBM与富士通掌握317Gbit/in²技术,LTO-10容量36TB,市场规模超20亿美元[23] 磁性吸波材料 - 全球市场规模2019年297.5亿元,2025年CAGR 8%,1GW海上风电对应5亿元吸波涂覆市场[31] - P波段(0.3-1GHz)吸波材料空白,海洋环境涂层易氧化,需开发多频谱兼容隐身材料[22][25][27]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飞荣达、武汉磁电等,美国3M、日本TDK技术领先[26] 行业整体情况 - 2020年中国磁性材料总产值800亿元,预计2025年超千亿元,产量占全球60%以上[34] - 核心挑战包括高端技术依赖(如晶界扩散专利)、产业链短板(热压生产线)、重稀土资源安全[32][38] - 战略方向包括开发连续化装备、推广永磁电机(节能30%)、强化军工材料研发[38] - 目标2025年高端稀土永磁国产化率70%,2030年达80%并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38][74]
金属新材料板块8月5日涨0.76%,悦安新材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入3.2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05 16:30
板块整体表现 - 金属新材料板块当日上涨0.76%,领先上证指数(上涨0.96%)和深证成指(上涨0.59%)[1] - 板块内10只个股涨幅超1%,最高涨幅为悦安新材9.93%[1] - 板块资金呈现主力净流入3.24亿元,游资净流入5374.3万元,散户净流出3.77亿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悦安新材(688786)以9.93%涨幅领涨,收盘价27.79元,成交8.80万手,成交额2.39亿元[1] - 鑫科材料(600255)涨幅8.06%居次,收盘价3.89元,成交384.46万手,成交额14.71亿元[1] - 龙磁科技(300835)上涨3.17%至57.04元,成交8.43万手,成交额4.77亿元[1] 资金流向特征 - 鑫科材料获主力资金净流入3.55亿元(净占比24.12%),但游资净流出1.17亿元[3] - 龙磁科技主力净流入4960.03万元(占比10.4%),散户资金净流出6304.84万元[3] - 中科三环主力净流入2909.95万元(占比4.82%),游资净流入2729.69万元[3] 个股成交活跃度 - 鑫科材料成交384.46万手居首,成交额达14.71亿元[1] - 中科三环成交45.58万手,成交额6.04亿元[1] - 正海磁材成交32.88万手,成交额5.13亿元[2] 跌幅个股表现 - 惠同新材(833751)下跌5.61%至21.04元,成交5.72万手,成交额1.22亿元[2] - 铂科新材(300811)下跌2.01%至55.70元,成交9.81万手,成交额5.47亿元[2] - 江南新材(603124)下跌2.00%至58.76元,成交12.34万手,成交额7.40亿元[2]
龙磁科技股价下跌2.02% 高管减持计划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5 03:21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4日收盘,龙磁科技股价报55.2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4元,跌幅2.02% [1] - 当日成交额4.15亿元,换手率达9.20%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机、家用电器等领域 [1] - 公司所属板块包括小金属、新能源车等 [1] 股东减持 - 实际控制人之一、董事兼总经理熊咏鸽计划减持不超过115万股,占总股本的11.24% [1] - 董事、副总经理熊言傲计划减持不超过4.5万股 [1] 资金流向 - 8月4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033.75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出8186.78万元 [1]
8月1日增减持汇总
新浪财经· 2025-08-01 21:11
上市公司增持情况 - 安通控股获中国外运增持,增持金额范围为3亿元至6亿元 [1][2] 上市公司减持情况 - 龙磁科技股东熊咏鸽和熊言傲拟减持不超过1.03%股份 [1][2] - 万达电影股东幸具融智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1][2] - 中熔电气股东石晓光、刘冰、王伟拟减持不超过1.7%股份 [1][2] - 永信至诚股东奇安创投拟减持不超过4%股份 [1][2] - 康鹏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89%股份 [1][2] - 恒华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陈显龙拟减持不超过1.50%股份 [1][2] - 宇信科技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50%股份 [1][2] - 中光防雷董事长、总经理王雪颖等高管计划减持股份 [1][2] - 吉华集团副总经理周火良计划减持不超过0.29%股份 [1][2]
8月1日增减持汇总:安通控股增持 万达电影等9股减持(表)
新浪证券· 2025-08-01 21:05
上市公司增持情况 - 安通控股获中国外运增持计划,拟增持金额范围为3亿元至6亿元 [1][2] 上市公司减持情况 - 龙磁科技股东熊咏鸽和熊言傲拟减持不超过1.03%股份 [2] - 万达电影股东幸县融智拟减持不超过2%股份 [2] - 中熔电气股东石晓光、刘冰、王伟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7%股份 [2] - 永信至诚股东奇安创投拟减持不超过4%股份 [2] - 康鹏科技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89%股份 [2] - 恒华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陈显龙拟减持不超过1.50%股份 [2] - 宇信科技控股股东拟减持不超过1.50%股份 [2] - 中光防雷董事长、总经理王雪颖等高管计划减持股份 [2] - 吉华集团副总经理周火良计划减持不超过0.29%股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