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穗金融集团(MFG)

搜索文档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3-06-28 18:25
财务数据表现 - 2023财年利息和股息收入为33887.91亿日元,较2022财年的14439.41亿日元大幅增长[14] - 2023财年净利息收入为12087.27亿日元,较2022财年的10698.09亿日元有所增长[14] - 2023财年净收入为3402.8亿日元,2022财年为净亏损10147.1亿日元[14] - 2023财年基本每股收益为 - 5.52日元,2022财年为 - 41.28日元[14] - 2023财年现金股息每股为85日元,较2022财年的80日元有所提高[14] - 截至2023财年3月31日,总资产为248780.722亿日元,较2022财年的231550.704亿日元增长[15] - 截至2023财年3月31日,贷款净额为93474.798亿日元,较2022财年的89480.766亿日元增长[15] - 2023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占平均总资产的百分比为 - 0.01%,2022财年为 - 0.04%[15] - 2023财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占平均股东权益的百分比为 - 0.16%,2022财年为 - 1.30%[15] - 2023财年,公司在信用损失估计过程中使用了最新的宏观经济情景[214] - 2023 - 2025年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1.2%、0.9%、0.6%[214] - 2023 - 2025年日本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3.8%、1.8%、1.4%[214] - 2023 - 2025年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 - 1.0%、1.5%、2.0%[214] - 2023 - 2025年日本失业率分别为2.4%、2.2%、2.2%[214] - 2023财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5555亿日元,维持了充足的资本基础[20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2023年3月31日,公司巴塞尔协议III下的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分别为12.46%和11.80%[204] - 2023财年年度现金股息为每股普通股85日元,公司维持渐进股息的股东回报政策[20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2023年3月31日,公司对俄罗斯的直接净国家风险敞口分别为29.2亿美元和19.5亿美元,分别占总风险敞口的0.2%和0.1%[209] - 莫斯科的AO Mizuho银行的贷款从2022年3月31日的6亿美元降至2023年3月31日的4亿美元[209] 风险因素 - 国际冲突、经济环境、法律法规、声誉、气候变化和利率基准过渡等因素可能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不利影响[20][21] - 公司正推进向替代利率基准的过渡,剩余美元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USD LIBOR)将于2023年6月底停止发布,过渡可能影响盈利能力[22] - 金融服务市场竞争加剧,若公司无法有效应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22] - 公司可能因问题贷款增加信贷损失准备金和相关成本,房地产、制造业以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敞口比例相对较高[23] - 持有大量日本上市企业普通股,日本股价大幅下跌将导致未实现损失、减值损失和证券销售损失,影响资本充足率[24] - 2022年初以来美国利率上升,公司在2022和2023财年持有外国债券的交易账户出现重大损失,利率变化可能影响债券价值和平均利率差[24] - 若信用评级下调,假设2023年3月31日发生评级下调,其他条件不变,一级下调的衍生品合约额外抵押品要求约为85亿日元,两级下调约为251亿日元[31] -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改革的修订资本充足率规定将于2024年3月底适用于公司,若资本充足率低于规定水平,可能需采取纠正措施[32] - 基于巴塞尔协议III改革的全球系统重要银行(G - SIB)杠杆率缓冲规定于2023年3月底实施,杠杆率计算方法修正案将于2024年3月底实施,若杠杆率低于规定比例,可能需采取纠正措施[34] - 公司业务可能因自然灾害、恐怖主义、传染病爆发等原因受到严重干扰,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2] - 公司养老金相关成本和预计福利义务可能因假设修订或养老金计划变更而增加,影响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25] - 公司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遵守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规定,若外部TLAC比率或重要子公司内部TLAC金额低于阈值,可能面临业务限制[36] - 公司筹集资本主要通过发行债务工具,财务状况恶化、信用评级下调等情况可能导致无法以合理成本筹集资本[37] - 公司面临网络攻击风险,可能导致客户信息泄露、业务中断和声誉受损,虽有防护措施但无法确保有效[39][40][41] - 公司处理客户机密信息,信息管理政策可能无法防止所有信息泄露问题,监管变化增加合规风险[44] - 公司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措施可能无法防止所有违规行为,2021年11月26日旗下银行收到整改命令[46] - 公司与受美国制裁国家有有限业务往来,相关法律法规变化可能导致监管行动和声誉受损[47][48] - 公司市场运营需遵守各国法律法规和交易所规则,员工不当行为可能导致监管行动和声誉损害[4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于2000年9月29日成立瑞穗控股,2003年1月8日成立瑞穗金融集团[56] - 2003年7月,三家主要银行子公司向新子公司转移约950家公司的贷款等债权[56] - 2009年5月,瑞穗证券与新光证券合并[56] - 2013年1月,瑞穗证券与瑞穗投资证券合并[56] - 2013年7月,原瑞穗银行与原瑞穗实业银行合并[57] - 2016年7月,成立银行控股公司瑞穗美洲有限责任公司[57] - 2016年10月,与第一生命保险公司整合资产管理职能,成立Asset Management One Co., Ltd[57] - 2020年7月,JTC Holdings和TCSB与JTSB合并,更名为日本托管银行有限公司[57] - 2023年4月,成立风险投资公司瑞穗创新前沿有限公司[59] - 2023财年,公司投资乐天证券和印尼数字金融公司Kredivo Holdings Ltd[63] 业务计划与战略 - 2023年5月公司宣布2023 - 2026财年中期业务计划,但实施可能不成功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50] - 公司制定新中期业务计划(2024财年3月31日至2026财年3月31日),目标基于五年业务计划最后一年目标达成的假设[65] - 新中期业务计划优先业务领域包括支持资产收入翻倍、增强客户触点、提升日本企业竞争力、推动可持续与创新、发展全球企业与投资银行业务模式[65][66][67][68][69] - 公司从企业文化转型、人力资本提升、数字化转型、IT改革、维持稳定业务运营等方面增强企业基础[70][71][72] - 公司将可持续性定义为环保、经济产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繁荣及集团自身可持续稳定增长,旨在提升企业价值并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3][74] - 公司通过董事会、执行管理委员会等治理结构管理可持续发展倡议[74] - 公司有风险偏好框架和综合风险管理系统,识别评估并分类控制风险,截至2023年5月顶级风险包括气候变化恶化和人才短缺导致的可持续增长停滞[75] - 公司为加强气候相关风险和人力资本风险管理分别制定基本政策[75][76] - 公司根据可持续发展倡议基本政策推动相关战略,识别“重要性”问题并明确风险、机遇和具体计划[77] - 2023年4月公司细化并修订2022年制定的“净零转型计划”以应对气候变化[79] - 公司将通过战略人力资源分配和重视员工叙事的管理方式实现平衡的人力资源管理[84] - 2023年4月1日公司整合企业与机构公司和全球产品部门的投资银行职能,成立新的企业与投资银行公司[94]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负责个人、中小企业和中等市场企业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9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财年,公司旗下瑞穗证券与乐天证券控股达成战略资本和业务联盟[97]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中等市场企业提供管理和个人问题解决方案[98] - 企业与投资银行公司负责日本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公共部门实体客户,提供定制解决方案[99] - 公司识别气候变化带来的转型和物理风险,并进行情景分析[81][83] - 公司将通过促进企业文化转型、战略人才发展和创建支持性工作环境来管理人力资源[84]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加强NISA和iDeCo相关工作,并通过研讨会加强金融教育[96] - 全球企业与投资银行公司通过全球300战略,聚焦约300家蓝筹非日本公司拓展业务[101] - 全球市场公司为成为全球市场顶级亚洲参与者,加强美国和欧洲分支机构银行与证券功能整合并扩充产品阵容[103] - 资产管理公司与贝莱德等合作,专注开发和提供各类产品以满足客户需求[106] - 全球交易银行部门于2023年4月从全球产品部门分离,旨在构建稳定结算基础设施[107] - 研究与咨询部门利用行业、经济和社会专业知识,为客户和社会问题提供先进价值[110] - 公司通过跨部门集团协作,为客户提供定制化资本管理、业务战略和财务战略解决方案[100] - 公司计划通过夹层投资和债务融资等产品和服务,增强对客户的风险管理服务[100] - 公司为支持客户海外业务,与当地金融和政府附属机构建立业务联盟并提供最新信息[102] 市场竞争情况 - 公司在银行、信托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领域面临激烈竞争,日本主要竞争对手众多[111] - 日本普通银行有121家,信托银行有13家,外国银行有56家(截至2023年6月16日)[113] 日本金融法规政策 - 2015年11月日本邮政集团三家主要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日本邮政控股处置约11%子公司股权,日本政府处置约11%日本邮政控股股权,截至2022年9月30日,日本政府持有约34%日本邮政控股股份[114] - 日本邮政控股目标在2026年3月前将两家子公司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2021年6月已将日本邮政保险公司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2023年3月处置日本邮政银行部分股权后持股比例降至61%(不含库存股)[114] - 2019年4月,日本邮政银行可接受的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最高总额从1300万日元提高到2600万日元,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各1300万日元[114] - 2023年4月起,存款保险公司有效保险费率为0.015%,赔付上限一般为每位储户本金1000万日元及应计利息,仅无息、可随时支取且主要用于支付结算的存款全额保护[126] - 持有银行20%(某些特殊情况15%)或以上表决权需获金融厅长官事先批准,持有银行控股公司或银行超5%表决权需在五个工作日内向当地财政局局长报告[124] - 金融厅可对未达最低资本充足率等要求的银行等机构采取纠正措施,包括要求制定实施改革措施、减少资产等[118] - 2016年3月引入资本分配约束制度,金融厅可要求未达最低资本缓冲率等的银行控股公司或银行提交并执行资本分配约束计划[118] - 2019年3月引入日本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法规,金融厅可要求未达要求的国内处置实体提交改进报告或发布业务改进命令[118] - 2002年12月引入快速预警系统,金融厅可在金融机构受快速纠正行动系统约束前采取预防性措施[118] - 2021年3月,金融厅和日本银行发布加强合作倡议,旨在提高效率并减轻金融机构负担[123] - 2014年3月6日起,金融机构及其控股公司受新决议制度约束,首相可确认采取相关措施避免金融市场重大混乱,费用由金融行业承担,日本政府可提供部分补贴[128] - 2014年3月金融厅宣布,银行及银行控股公司发行的巴塞尔协议III下的额外一级资本工具和二级资本工具在特定情况下需减记或转为普通股[129] - 2022年11月金融稳定委员会公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仍包含公司,公司需制定恢复和处置计划并定期审查更新[130] - 《强化金融机能法》多次修订,申请公共资金注入的期限延至2026年3月31日,2021年7月修订设立赠款计划支持金融机构业务整合,申请截止到2026年3月31日[131][132] - 2017年4月起实施的《银行法》修正案规定,银行控股公司原则上禁止开展管理业务以外的业务,经首相批准可开展特定业务,对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持股有相关限制[133] - 若2023年3月内阁批准的《金融商品交易法》修正案在国会通过,公司自2024年4月1日起需提交半年度证券报告而非季度报告[134] - 2009年6月《金融商品交易法》和《银行法》修正案修订防火墙规定,2021年6月和2022年6月相关内阁府令修正案放宽防火墙规定,允许在金融集团内共享非公开信息[135] - 2001年4月生效的《金融商品销售法》引入保护金融服务客户的措施,2021年11月修订后更名为《金融服务提供法》,新增“金融服务中介业务”[136] - 2014年12月起,单一客户或客户集团的信贷限额为银行控股公司或银行及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合格资本总额的25%;2020年4月起,有国际业务的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该限额为一级资本的25%,日本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 - SIBs)为一级资本的15%[139] - 日本银行(包括银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需将持有的股权证券总市值(不包括未实现收益)限制在一级资本的100%以内[140] - 银行持股购买公司在2009年3月12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间购买了19196亿日元的股票,将于2036年3月31日前处置;日本央行在2009年2月23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购买了3878亿日元的股票,将于2016年4月至2026年3月31日期间处置[142] - 有国际业务的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其中普通股一级资本要求为4.5%,一级资本要求为6.0%;仅有国内业务的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最低核心资本比率为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3 Q4 - Annual Report
2023-06-28 18:06
股东大会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23年6月28日提交特别报告,涉及股东大会投票结果[5] - 2023年6月23日举行第21届普通股东大会,通过提案需满足相应投票权要求[6][9] 股东大会提案内容 - 公司提案1为任命14名董事,包括Yoshimitsu Kobayashi等[7] - 股东提案2为部分修订公司章程,制定与《巴黎协定》目标一致的过渡计划[8] 提案投票结果 - 提案1中各位董事任命的赞成率大多在97%-98%,Seiji Imai为87%,Masahiro Kihara为86%,Hisaaki Hirama为94%,均获通过[9] - 提案2赞成票3,501,778,反对票14,019,285,弃权票117,084,赞成率19%,被否决[9] 提案相关动议结果 - 针对提案1替换部分董事的动议因原提案合法通过而被多数股东反对票否决[10] 投票权统计情况 - 表格中赞成、反对和弃权的投票权数量未包含股东大会部分股东的投票权[11]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3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3-02-14 19:11
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九个月,公司总资产达251,791,239百万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37,066,142百万日元有所增长[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九个月,公司总负债为242,762,605百万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的227,865,110百万日元有所增加[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信托中持有的库藏股账面价值为51.27亿日元,共323.2万股,而2022年3月31日为49.49亿日元,共307.9万股[2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对破产和实质破产债务人的债权为450.35亿日元,低于2022年3月31日的508.46亿日元[2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债券和票据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分别为-14.7415亿日元和-57.538亿日元[4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日本国债的公允价值分别为25158.73亿日元和14722.551亿日元[47] 收入利润情况 - 2022年九个月普通收入为4,308,147百万日元,高于2021年同期的2,345,453百万日元[11] - 2022年九个月普通费用为3,649,996百万日元,高于2021年同期的1,847,796百万日元[11] - 2022年九个月普通利润为658,150百万日元,高于2021年同期的497,656百万日元[11] - 2022年九个月利润为547,423百万日元,高于2021年同期的488,154百万日元[11] - 2022年九个月综合收入为86,714百万日元,低于2021年同期的250,949百万日元[12] - 2022年9个月内,股票销售收益为92.867亿日元,低于2021年同期的160.716亿日元[30] - 2022年9个月内,各业务板块总毛利润(不含信托账户信贷成本)加ETF等净损益为1749.478亿日元[42] - 2022年9个月内,各业务板块净业务利润或亏损(不含信托账户信贷成本,在一般贷款损失准备金转回或计提之前)加ETF等净损益为681.858亿日元[42] - 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的税前收入分别为5551.06亿日元和6899.61亿日元[45] - 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的普通收入分别为23454.53亿日元和43081.47亿日元[64] - 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的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分别为188.82日元和214.36日元[65] 准备金与拨备情况 - 2022年9个月内,对重组国家贷款可能损失准备金为418.94亿日元,其中对俄罗斯相关债权为403.6亿日元[25] - 2022年9个月内,贷款可能损失准备金拨备为51.29亿日元,低于2021年同期的147.958亿日元[30] 交易损益情况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利率和债券相关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分别为8.2345亿日元和32.6952亿日元[49][5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货币相关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分别为11.1699亿日元和8.612亿日元[54][5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12月31日,股票相关交易的未实现损益分别为8.0207亿日元和12.5123亿日元[60][62] 股息情况 - 2022年5月13日和11月14日董事会决议的现金股息分别为101.542亿日元和107.889亿日元[33] - 2022年第21期的中期现金股息总额为10788.9亿日元,普通股每股中期现金股息为42.50日元[67] 会计准则与计划情况 - 公司自2022年6月30日第一季度开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实施指南”[13] - 公司引入基于信托的股票补偿计划,采用董事会福利信托(BBT)框架[15] - 股票补偿计划包括基于公司集团官员职责的“股票补偿I”、基于公司集团绩效评估的“股票补偿II”和“股票福利”[16] 其他费用与收益情况 - 2022年9个月内,员工退休福利信托取消收益为41.27亿日元,低于2021年同期的66.331亿日元[30] - 2022年9个月内,折旧为121.153亿日元,摊销为2.903亿日元[31] 库存股数量情况 - 2021年和2022年前九个月计算普通股平均流通股数时扣除的库存股平均数量分别为283.1万股和329万股[65]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3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2-12-28 19:16
宏观经济数据 - 2022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24]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新发行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为0.221%,9月30日升至0.244%,11月30日进一步升至0.253%[3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日经平均股价较3月31日下跌6.8%至25937.21日元,11月30日升至27968.99日元[3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日元兑美元即期汇率为121.64日元兑1美元,9月30日贬至144.32日元兑1美元,11月30日升至138.53日元兑1美元[31] - 2022年9月30日止六个月,日本企业破产数量为3123家,涉及总负债约1.8万亿日元,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总负债自2017年9月30日止六个月以来首次超过1万亿日元[31] 公司财务关键指标 - 2022年9月30日,公司根据日本公认会计原则获得3339亿日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维持了充足的资本基础[28]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巴塞尔协议III下的一级普通股资本比率为11.35%[29] - 2023年3月31日财年的中期现金股息为每股42.5日元,较2022年3月31日财年的每股40日元增加2.5日元[3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50751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19200亿日元,主要因交易账户资产增加10679亿日元等[87]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较3月31日减少50亿日元至94370亿日元,主要因留存收益减少,部分被税后累计其他综合收益和非控制性权益增加抵消[11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留存收益较3月31日减少4800亿日元至21850亿日元,主要因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3790亿日元和股息支付1020亿日元[11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税后累计其他综合收益较3月31日增加2590亿日元至6990亿日元,主要因外币折算调整2690亿日元[11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非控制性权益较3月31日增加2010亿日元至7290亿日元,主要因某些投资基金新合并,部分被某些投资基金的非合并和合并的某些投资基金净资产减少抵消[11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存款较3月31日增加77740亿日元,增幅4.9%,达1649520亿日元,上半年平均存款余额超平均贷款余额68890亿日元[117] - 2023财年第二季度,瑞穗金融集团综合流动性覆盖率(LCR)为125.6%,加权优质流动资产总额740620亿日元,加权净现金流出589790亿日元[117,122] - 2023财年第二季度,瑞穗金融集团综合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为115.9%,加权可用稳定资金1099600亿日元,加权所需稳定资金948390亿日元[12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CET1资本比率为11.35%,较3月31日下降1.11%;一级资本比率为13.64%,下降1.36%;总资本比率为15.72%,下降1.81%,主要因风险加权资产增加[152][153]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CET1资本为80977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304亿日元;一级资本为97331亿日元,增加198亿日元;总资本为112165亿日元,减少1350亿日元[15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风险加权资产为713368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66064亿日元[15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杠杆率为4.21%,较3月31日下降0.35%;外部TLAC比率(风险加权资产基础,不包括资本缓冲)为23.09%,下降1.15%;外部TLAC比率(总风险敞口基础,包括资本缓冲)为8.22%,下降0.21%[152]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瑞穗银行CET1资本比率为10.68%,较3月31日下降1.00%;一级资本比率为13.15%,下降1.27%;总资本比率为15.26%,下降1.76%;杠杆率为4.01%,下降0.31%[15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瑞穗信托银行CET1资本比率为26.62%,较3月31日上升1.44%;一级资本比率为26.62%,上升1.44%;总资本比率为26.62%,上升1.44%;杠杆率为10.56%,上升0.36%[154]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50751368百万日元,较3月31日增加19200664百万日元;总负债为241314327百万日元,增加19205854百万日元;总权益为9437041百万日元,减少5190百万日元[158][161]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合并可变利益实体(VIE)总资产为12174665百万日元,较3月31日增加599687百万日元;总负债为2556702百万日元,增加334258百万日元[159][162] - 2022年上半年末总股东权益为9437.041亿日元,2021年为10042.141亿日元[170] 公司债券业务 - 2022年12月,公司赎回2350亿日元2017年7月发行的无担保永续次级债券;2022年6月,赎回790亿日元2017年6月发行的无担保定期次级债券;2022年6月和7月,分别赎回470亿日元和15亿美元2012年6月和7月发行的无担保定期次级债券[30] - 2022年12月,公司发行770亿日元无担保永续次级债券;2022年10月,发行510亿日元、520亿日元和285亿日元无担保定期次级债券[31][32] 公司投资业务 - 截至2019年3月31日,公司日本股票投资组合总额为14198亿日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已出售3349亿日元交叉持股[34] - 2022年上半年投资净亏损105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净收益1350亿日元,其中权益证券投资净亏损113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净收益1350亿日元[53] 公司对俄业务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公司对俄罗斯的直接净国家风险敞口分别为29.2亿美元和24.4亿美元,分别占瑞穗银行(合并)和瑞穗信托银行(合并)总风险敞口的0.2%和0.1%[35] - 2022年3月31日至9月30日,AO瑞穗银行(莫斯科)的贷款从6亿美元增加到7亿美元,主要因外汇换算影响[35] 公司收入与支出变化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利息和股息收入从6840亿日元增至12410亿日元,增加5570亿日元,增幅81.4%[41][44]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利息支出从1600亿日元增至6260亿日元,增加4660亿日元,增幅291.3%[41][45]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净利息收入从5240亿日元增至6150亿日元,增加910亿日元,增幅17.4%[41][46]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信贷损失拨备从460亿日元降至380亿日元,减少80亿日元[41][47]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非利息收入从7620亿日元变为亏损2140亿日元,减少9760亿日元[41][50]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手续费及佣金从4750亿日元降至4490亿日元,减少260亿日元,降幅5.5%[48][51] - 2021年6月至9月和2022年同期相比,交易账户净损益从盈利830亿日元变为亏损8510亿日元[48][52] - 其他非利息收入从2021年上半年的280亿日元增加1390亿日元至2022年上半年的1670亿日元[54] - 非利息费用从2021年上半年的8570亿日元增加690亿日元(8.1%)至2022年上半年的9260亿日元,主要因薪资和员工福利增加130亿日元、一般及行政费用增加460亿日元[56]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为收益172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费用390亿日元;递延所得税费用为收益239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收益280亿日元[59] - 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非控股股东的净损益为亏损12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收益310亿日元[62] - 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损益为亏损3790亿日元,上年同期为收益3130亿日元[63] - 2022年上半年总利息和股息收入为12410.06亿日元,较2021年的6841.01亿日元增长约81.4%[165] - 2022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6150.63亿日元,较2021年的5241亿日元增长约17.36%[165] - 2022年上半年总非利息收入(损失)为 - 2137.81亿日元,而2021年为7623.95亿日元[165] - 2022年上半年所得税费用(收益)为 - 171.905亿日元,2021年为39.622亿日元[165] - 2022年上半年净收入(损失)为 - 3907.07亿日元,2021年为3435.78亿日元[165] - 2022年上半年每股基本净收入(损失)为 - 149.38日元,2021年为123.24日元[165] - 2022年上半年总综合收入(损失)为 - 1303.58亿日元,2021年为3817.74亿日元[167]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2022年上半年总毛利+与ETF等相关的净收益为3257亿日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206亿日元(5.9%),主要因向个人销售投资产品的佣金收入减少[73]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2022年上半年一般及行政费用为3022亿日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106亿日元(3.4%);权益法投资净亏损为9亿日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64亿日元(116.4%)[74]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业务利润+与ETF等相关的净收益为216亿日元,较2021年上半年减少163亿日元(43.0%)[75] - 2022年上半年公司企业与机构业务毛利润和ETF等净收益为2334亿日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19亿日元,增幅0.8%[76] - 2022年上半年全球企业业务毛利润和ETF等净收益为3171亿日元,较2021年同期增加305亿日元,增幅10.6%[79] - 2022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业务毛利润和ETF等净收益为2325亿日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258亿日元,降幅10.0%[82] - 2022年上半年资产管理业务毛利润和ETF等净收益为278亿日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2亿日元,降幅4.1%[84] 公司贷款业务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贷款总额为98334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8043亿日元,国内贷款增加810亿日元,国外贷款增加7233亿日元[89][90][91] - 国内贷款中,大型企业贷款占比从46.6%降至43.7%,国外企业贷款占比从34.2%升至37.9%[89] -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非应计贷款为1081亿日元,较3月31日减少87亿日元,降幅7.5%[93] - 非应计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从2022年3月31日的1.3%降至9月30日的1.1%[94] - 非应计贷款净额占总贷款净额的比例从2022年3月31日的0.40%降至9月30日的0.38%[94] - 贷款信用损失准备金从2022年3月31日的8100亿日元降至9月30日的7110亿日元,降幅12.2%[96][97][98] - 贷款总额从2022年3月31日的904870亿日元增至9月30日的985590亿日元,增幅80720亿日元[96][97] - 贷款信用损失准备金占贷款总额的百分比从0.89%降至0.72%,下降0.17个百分点[96][97] - 非应计贷款从2022年3月31日起减少7.5%,主要因有准备金的非应计贷款减少[98] 公司资产与负债变化 - 可供出售证券公允价值从2022年3月31日的316740亿日元降至9月30日的237440亿日元,降幅79300亿日元[102][103] - 持有至到期证券摊余成本从2022年3月31日的15190亿日元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3 Q1 - Quarterly Report
2022-08-12 18:57
财务报表编制原则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三个月,公司未经审计的季度合并财务报表按照日本公认会计原则编制[6] 财务准则应用 - 公司从2022年第一季度开始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实施指南》[12] 公司制度转换 - 公司将合并税制转换为日本集团救济制度,自2022年6月30日第一季度起执行[23] 公司资本与债权债务 - 公司资本为1亿日元[62] - 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贷款等债权为4042亿日元[62] - 债务豁免金额为1326亿日元[62] - DES金额为78亿日元[62] 公司业务伙伴情况 - 公司业务伙伴Marelli Holdings Co., Ltd.申请简化重整程序,业务重建计划于2022年8月9日获法院批准[60] - 瑞穗银行放弃部分债权并将部分债权换为该公司优先股[6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资产负债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50,620,959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237,066,142百万日元增长5.71%[8]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241,641,478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227,865,110百万日元增长6.04%[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净资产为8,979,480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9,201,031百万日元下降2.41%[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收入费用利润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普通收入为1,235,090百万日元,较2021年同期的737,009百万日元增长67.58%[10]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普通费用为1,030,852百万日元,较2021年同期的518,251百万日元增长98.91%[10]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普通利润为204,237百万日元,较2021年同期的218,757百万日元下降6.64%[10]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利润为161,819百万日元,较2021年同期的252,887百万日元下降36.01%[10]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综合收入为 -66,832百万日元,较2021年同期的204,730百万日元下降132.64%[11] - 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总毛利润为5931.66亿日元,净业务利润为2373.92亿日元[39] - 2021年和2022年第二季度所得税前收入分别为2461.81亿日元和2073.55亿日元[42] - 2021年和2022年第二季度普通收入分别为7370.09亿日元和12350.9亿日元[56] - 2021年和2022年第二季度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分别为98.81日元和62.85日元[5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库存股与债权 - 截至2022年6月30日,信托中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HFG)库存股账面价值为593.9亿日元,共373.7万股;3月31日账面价值为494.9亿日元,共307.9万股[19]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破产和实质破产债务人债权为934.2亿日元,3月31日为508.46亿日元;有回收风险债权为353.444亿日元,3月31日为722.222亿日元[2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准备金与收益损失 - 2022年第二季度,重组国家贷款可能损失准备金为574.74亿日元,其中与俄罗斯相关债权的准备金为558.45亿日元[22] - 2022年第二季度,股票销售收益为246.59亿日元,2021年同期为494.08亿日元;贷款核销损失为509.84亿日元,2021年同期为54.02亿日元[28] - 2022年第二季度,员工退休福利信托取消收益为32.54亿日元,2021年同期为286.56亿日元;固定资产处置损失为46.3亿日元,2021年同期为110.4亿日元[28][29] - 2022年第二季度折旧为387.09亿日元,2021年同期为417.6亿日元;商誉摊销为94.2亿日元,2021年同期为93.2亿日元[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股息 - 2022年第二季度现金股息为1015.42亿日元,每股40日元;2021年同期为952.01亿日元,每股37.5日元[30][31] - 2022年第20期年终现金股息总额为1015.42亿日元[64] - 普通股年终现金股息每股为40日元[64] - 股息支付生效日期和起始日期为2022年6月6日[6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库藏股平均数量 - 2021年和2022年第二季度计算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时扣除的库藏股平均数量分别为249.9万股和328.9万股[5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二季度业务利润 - 2021年第二季度,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毛利(不含信托账户信贷成本+ETF等净损益)为1628.95亿日元,企业与机构业务公司为1024.91亿日元[37] - 2021年第二季度,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净业务利润(不含信托账户信贷成本,贷款一般损失准备金转回前+ETF等净损益)为61.72亿日元,企业与机构业务公司为524.34亿日元[3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交易未实现收益损失 - 利率和交易方面,2022年3月31日未实现收益为823.45亿日元,6月30日为2678.63亿日元[46][47] - 货币相关交易方面,2022年3月31日未实现收益为311.12亿日元,6月30日未实现损失为1033.44亿日元[49] - 股票相关交易方面,2022年3月31日未实现收益为802.07亿日元,6月30日为1233.15亿日元[53][54]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2 Q4 - Annual Report
2022-07-01 18:2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18 - 2022财年利息和股息收入分别为176.19亿、220.74亿、215.12亿、145.66亿、144.39亿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净利息收入分别为87.20亿、89.40亿、87.98亿、98.86亿、106.98亿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净收入(亏损)分别为60.17亿、7.57亿、10.63亿、81.80亿、 - 10.15亿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227.71日元、33.31日元、59.19日元、229.27日元、 - 41.28日元[33] - 2018 - 2022财年总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为0.28%、0.04%、0.07%、0.26%、 - 0.04%[34] - 2018 - 2022财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分别为8.26%、1.11%、1.95%、7.50%、 - 1.30%[34] - 2018 - 2022财年每股股息分别为75日元、75日元、75日元、75日元、80日元[33] 公司面临的外部风险 - 国际冲突和地缘政治动荡或对公司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40] - 新冠疫情爆发可能对公司业务、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负面影响[41] - 日本或其他地区经济或市场状况恶化可能对公司业务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43] - 2021年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参与国同意将升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5摄氏度的目标,气候变化风险或影响公司业务[47] - 2012年LIBOR操纵丑闻后,全球金融监管机构推动向无风险利率过渡,2021年12月起IBA陆续停止部分LIBOR公布,2023年6月底将停止剩余美元LIBOR公布,公司虽已采取措施但过渡仍可能影响盈利能力[52][53] - 公司在金融服务市场面临国内外激烈竞争,若无法有效应对,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可能受不利影响[54][55] - 公司业务可能因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中断,如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可能导致问题贷款和信贷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57] - 公司可能因问题贷款增加信贷损失拨备和相关成本,房地产、制造业及金融机构客户信贷敞口比例相对较高[59] - 公司持有大量日本上市企业普通股,日本股价大幅下跌会导致未实现损失等,还会影响资本充足率[60][61] - 2022年初美国加息,公司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外国债券交易账户出现重大损失,利率上升可能导致债券未实现损失或销售损失[62] - 公司部分资产和负债以美元等外币计价,外汇汇率波动可能对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63] 公司监管政策相关 - 若2022年3月31日信用评级下调,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级下调衍生品合约额外抵押品要求约为157亿日元,两级下调约为315亿日元[74] - 巴塞尔协议III资本充足率规则原计划2022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2027年1月1日全面实施,后推迟至2024年3月31日[75] - 杠杆比率要求框架于2017年12月确定,原计划2019年3月31日分阶段实施,后推迟至2023年3月31日[79] - 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规则于2019年3月31日起分阶段实施,2022年3月31日全面实施(有有限例外)[81] - 2016年3月引入资本分配限制制度,金融厅可要求银行控股公司或银行提交并执行资本分配限制计划[223] - 2019年3月引入日本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法规,若国内处置实体外部TLAC比率或其在日本重要子公司内部TLAC金额低于最低要求,金融厅可要求提交改善报告或发出业务改善命令[224] - 2002年12月引入快速预警系统,金融厅可在金融机构适用快速纠正行动系统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225] 公司运营相关事件 - 2021年2 - 3月,瑞穗银行发生多次系统故障,2021年9月22日和11月26日,公司和瑞穗银行收到金融厅业务改进命令[86] - 2021年11月26日,瑞穗银行收到财务省纠正命令,12月17日提交改进和预防措施报告,并按季度提供报告[94] - 公司资本筹集主要通过发行债务工具,但在财务状况恶化等情况下可能无法以合理成本筹集资金[83] - 公司信息技术系统可能因人为错误等原因出现重大中断,影响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85] - 公司面临网络攻击风险,可能危及客户等信息,导致声誉受损和财务损失[90] - 公司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措施可能不足,导致监管行动和声誉损害[93] - 公司与美国指定的支持恐怖主义国家交易可能导致客户和投资者回避,面临监管行动和声誉受损[9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0年9月29日,瑞穗集团通过成立瑞穗控股株式会社作为三家前身银行的控股公司而诞生[115] - 2002年4月,公司三家前身银行的业务通过公司拆分和合并流程重组为批发银行子公司和零售及中小企业客户银行子公司[116] - 2003年7月,公司三家主要银行子公司将约950家公司的贷款、股权证券和其他未偿债权转移至新成立的子公司[117] - 2009年5月,瑞穗证券与新光证券合并,以提高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119] - 2011年9月,瑞穗信托银行成为瑞穗金融集团的全资子公司,瑞穗证券成为前瑞穗企业银行的非上市子公司[120] - 2013年1月,瑞穗证券与瑞穗投资证券合并,以提供综合证券服务[121] - 2013年7月,前瑞穗银行与前瑞穗企业银行合并,前瑞穗企业银行更名为瑞穗银行有限公司[123] - 2016年7月,公司成立了银行控股公司瑞穗美洲有限责任公司,以加强美国业务的公司治理和扩大利润基础[124] - 2018年10月TCSB和JTSB通过联合股份转让成立JTC Holdings,2020年7月JTC Holdings和TCSB与JTSB合并,JTSB更名为日本托管银行有限公司[127] - 2021年1月MHIR和MHTS合并,4月MHIR和MHRI整合为新公司瑞穗研究与技术公司[128] - 2021年12月瑞穗私人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解散,其职能由瑞穗银行承担[129] 公司政策与计划 - 2019年5月公司宣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五年业务计划,但实施可能不成功或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02]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财年公司在资本积累方面取得稳步进展,改革资本政策和股东回报政策,实现7个财年以来首次股息增加[134] - 2022年4月1日公司修订《可持续发展倡议基本政策》,重新定义可持续发展概念,成立可持续发展促进委员会[138] - 2021年9月22日和11月26日公司及子公司瑞穗银行收到金融厅业务改进命令,2022年1月17日提交业务改进计划[141] - 2021年11月26日瑞穗银行收到财务省纠正命令,提交包含改进和预防措施及审计制度调整的报告[142] - 公司计划实施业务结构改革,包括帮助客户设计生活、提供资产建设协助等多项举措[148] - 公司计划实施财务结构改革,包括识别业务/盈利结构问题、集中/重新分配资源等[152]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无) 各条业务线介绍 - 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负责个人、中小企业和中型市场企业客户,提供咨询和金融服务,拓展住房贷款和信用卡贷款业务[155][159] - 公司与Google Cloud Japan G.K.在数字转型领域结成战略联盟,加强提供世界领先的下一代金融服务[164] - 公司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为中小企业和中端市场公司提供管理和个人问题解决方案[165] - 公司企业与机构业务为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和公共部门实体提供定制解决方案[172] - 公司全球企业业务为日本境外运营的日本公司和非日本公司提供贷款和企业债券承销等解决方案[180] - 公司全球市场业务通过整合银行和证券功能、拓展产品线来实现收入多元化[187] -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为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提供符合其资产管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194] - 公司全球产品部门为客户提供投资银行和交易解决方案服务,涵盖并购、房地产等领域[198] - 公司研究与咨询部门提供从宏观经济到行业趋势的深度分析和多领域的咨询服务[203] 行业竞争情况 - 公司在银行、信托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领域面临激烈竞争[207] - 截至2022年6月22日,日本普通银行有121家,信托银行有13家,外国银行有57家[209][213] 日本邮政集团相关情况 - 2015年11月,日本邮政集团三家主要公司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日本邮政控股处置约11%日本邮政银行和日本邮政保险公司股权,日本政府处置约11%日本邮政控股股权[216] - 目前日本政府持有日本邮政控股约34%股份,为法律规定下限[216] - 日本邮政控股目标是到2026年3月将日本邮政银行和日本邮政保险公司持股比例降至50%以下,截至2021年6月,日本邮政保险公司持股比例已降至50%以下[216] - 2019年4月,日本邮政银行可接受的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最高总额从1300万日元提高到2600万日元,普通存款和定期存款各1300万日元[217] 日本金融监管体系 - 日本首相有权监管日本银行,通常委托金融厅专员执行,内阁设立金融服务大臣指导金融厅专员并支持首相[220][221] - 日本银行是日本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和实施存款准备金要求执行货币政策[226] 股东查阅权限 - 日本公司法规定,仅持有公司3%或以上总表决权或总流通股的股东有权查阅会计账簿和记录[111]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2 Q1 - Earnings Call Presentation
2022-05-18 23:16
业绩总结 - FY21合并净业务利润为853.1亿日元,同比增长53.4%[4] - FY21净收入为530.4亿日元,同比增长59.4%[4] - FY21合并毛利润为2254.3亿日元,同比增长2.4%[4] - FY21客户群体的净业务利润为678.0亿日元,同比增长23.3%[4] - FY21的普通利润为559.8亿日元,同比增长23.5%[4] - FY21的信用相关成本为235.1亿日元,同比减少30.2%[4] - FY21的非经常性损失净额为344.0亿日元,同比减少71.8%[4] - 公司FY22计划的净业务利润为860.0亿日元,同比增长6.9亿日元[30] - 公司FY22的净收入预计为540.0亿日元,股息支付比率为37%[39] - 公司FY22的费用比率为63.9%,较FY21的63.3%有所上升[32] 未来展望 - 公司FY22的风险回报(毛利润ROE)目标为7-8%[30] - 公司FY22的总费用为1,502.0亿日元,受到通货膨胀和外汇影响[32] - 公司计划在FY22进行约80亿日元的现金分红[41] - 公司FY22的毛利润ROE为20%[30] - 公司计划实现FY22归属于FG的净收入为5400亿日元[66] 用户数据与市场扩张 - 日本大型企业的战略投资(SI)领域,FY23目标为FY19的1.7倍,预计净收入将从FY19的175亿日元增长至FY23的300亿日元[43] - 美国地区的总利润较FY20增长25%,在投资银行业务中,IG/DCM排名第一,较FY18增长2.1倍[43] - 越南智能手机普及率为72%,银行账户持有者比例约为31%[44] 新产品与技术研发 - Mizuho在低碳解决方案方面的首个交易为东京燃气的转型债券,标志着日本能源公司在此领域的首次尝试[52] - Mizuho的可持续金融总额为13.1万亿日元,其中环境金融为4.6万亿日元,自FY19以来的累计总额[55] - Mizuho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设定了2030年的中期目标,并在FY22的可持续金融总额为25万亿日元[57] 负面信息与风险管理 - 公司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中,继续稳定业务运营,同时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65] - 公司在高风险领域的客户参与累计达到2300家公司,涉及的碳相关行业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和煤炭[54] 其他新策略与投资 - 公司将管理资源积极投资于“人力资源”和“IT及数字领域”[65] - 公司在员工培训和教育方面的投资预算预计将增加约2倍,员工工资将提高3%[61] - 公司通过文化变革,推动创新和孵化新挑战[65] - 公司在FY22的计划汇率为美元/日元127.00,欧元/日元140.97[71]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2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2-05-18 22:37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合并净业务利润同比增加524亿日元,达到8.521万亿日元 [7] - 4家内部公司客户群收入增长,达到1279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7] - 拨备与信贷相关费用302亿日元,股票交易净损益因提前取消基金、股票持有减值等因素为457亿日元 [7] - 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4300亿日元,同比增加594亿日元,年终股息为每股0.40日元,较上年增加 [7] - 2022财年预计费用为1.5万亿日元,现有和新业务领域计划投资200亿日元,销售和交易、数字营销预计增加80亿日元,预计对毛利润的影响为增加640亿日元 [20] - 预计合并净利润8600亿日元,信贷相关成本1000亿日元,股票净收益200亿日元,营业利润7700亿日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5400亿日元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个人零售业务 - 股权投资信托余额为6.6万亿日元,持有期从3.9年增至4.9年,目标是将股权投资信托余额增加到10万亿日元,证券基金余额增加到1万亿日元 [29] CIB业务 - 美国ICDCM排名持续努力提升,美洲SMT毛利润是原来的2.1倍,预计2023财年美洲利润较2020财年增加25%,美国CIB费用池达到1% [30][31]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高风险敞口从2021年底的1.8万亿日元降至2022年3月的1.6万亿日元 [40]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财务战略 - 优先进行财政结构改革,注重盈利质量和ROE提升,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12] 业务战略 - 深化和拓展过去3年的成果,扩大业务进展领域以实现进一步增长 [27] - 重组分行网络,区分零售和企业客户,提升提案能力,增加股权投资信托和证券基金余额 [28][29] - 推动银行和证券合作的CIB模式,提高美国ICDCM排名,增加美洲利润,使美国CIB费用池达到1% [30][31] - 继续在亚洲新兴市场推动金融普惠,投资轻资本业务,如与越南MoMo应用和菲律宾银行合作 [32] DX战略 - 整合内外部DX相关举措和资产,由集团CDIO负责把关,开展数字创新业务,帮助客户解决痛点并创造新价值 [35] 可持续发展战略 - 在可持续金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为可再生项目提供融资,为企业提供租赁融资等服务,利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提供资产和业务咨询 [37][38][39] 风险管理战略 - 识别客户风险领域,降低高风险敞口,制定零排放转型计划,推动行业减排 [39][40] 人员和组织战略 - 投资人才,宣布工资增长3%,建立跨集团人力资源框架,消除部门壁垒,营造员工友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力和沟通效率 [41][42][43] 文化改革战略 - 考虑约620名员工意见,加强沟通,成立工作小组,确保公司愿景与时代需求相符,使组织目标深入人心 [44][45]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经营环境难以预测且充满不确定性,公司将继续稳定业务运营,同时提高风险敏感度 [45] - 积极投资管理资源、人才、IT和数字领域,营造创新文化,作为价值共创催化剂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倾听意见并进行开放和负责任的管理 [46] - 尽管2022财年IT投资和管理政策实施会增加费用,但预计能实现8600亿日元的毛利润增长 [47] - 由于环境变化,需审视业务组合,确定管理资源的重点投入方向 [48] 其他重要信息 - 为防止系统故障,检查系统、捕捉问题迹象、验证系统功能,减少对客户的影响,2022财年将有计划、灵活地分配预算以确保稳定运营,对收入影响较小 [9][11] - 继续保守对待外国债券投资,在AAM业务上争取稳定收入,采取灵活策略实现收益 [16] - 计划在3 - 5年内减少4500亿日元的交叉持股,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预计减少1700亿日元 [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 公司未来展望、当前中期计划的成果和挑战,以及担任总裁后的看法 - 与员工对话发现他们渴望新举措和新想法,文化和DX是重点关注领域 [53][54] - 过去一年因系统故障影响新举措开展,克服这些问题有望赢得员工信任 [55][56] - 零售和企业业务分支重组后有改进但仍需完善战略,人员方面需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投资 [57][58] 问题2: 股息、增长投资和股票回购的平衡与优先级,以及考虑股票回购的条件;与Orica的关系及租赁公司的整合想法 - 2022财年希望实现5400亿日元利润并进行增长投资,可能会进行股票回购 [62] - 希望将Orica的中期普通收入从200亿日元提高到400亿日元,会根据情况重新考虑,利用贸易和银行公司功能促进租赁和银行业务共同发展 [63][64] - 目标CET1比率在9%的前半段,当CET1比率高于此水平时,会考虑股票回购或激进投资 [66] 问题3: 核心业务是否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如何划分核心和子业务领域;数字战略的关键绩效指标、监测框架,以及如何将新技术融入核心业务 - 需不断验证公司优势领域,如美洲和资本市场业务有信心增长,但房地产等传统优势领域需评估能否保持优势 [69][70] - 对于Orica信用卡业务等盈利能力不高的核心业务,需考虑如何提升并转化为更核心的业务 [71] - 数字战略方面,通过ROE和业务回报来评估合作项目,与谷歌、LINE等合作,利用其技术开发新客户,采取双向互动的合作方式 [72][73][74] 问题4: 系统故障在2022财年及以后的影响 - 2022财年有相关影响,2023财年目前未发现影响,但仍在验证中 [75] 问题5: 外国债券估值损失是否可控;股息能否从80日元提高到85日元 - 已大幅减少外国债券头寸,当前头寸可控,但市场变化可能影响未来流动性,需观望 [80][81] - 会继续努力实现5400亿日元利润目标,股息问题会综合考虑 [82] 问题6: 是否计划追赶其他大型银行的利润水平,业务扩张方向;如何应对可持续金融需求,是否视为业务机会 - 目标是超过5000亿日元利润并超越ROE目标,对美国和欧洲业务有信心,但需验证资产优势 [87][88] - 可持续金融有七个行业有较大需求,将提供咨询服务,吸引海外投资者,视为业务机会并提升自身能力 [89][90] 问题7: 2023财年G&A费用比率目标及成本控制措施;全球零售战略所需功能和重点投资领域 - 通过提高生产力、将人员转移到增长领域等方式控制成本,如零售业务中调整人员分配以提高生产力和毛利润 [93][94][95] - 亚洲零售业务通过进入支付业务、与企业合作、引入海外技术等方式推动业务发展 [96][97] 问题8: Mizuho集团生态系统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期成果;费用增加情况下,客户群、市场和银行业务的收入预期 - 利用数字转型提高内部生产力,与外部资源合作,虽短期内不一定直接反映在利润上,但预计2024财年数字营销等能带来640亿日元毛利润增长 [99][100][101] - 稳定收入方面,海外交易、贷款和存款可能有积极影响,但经济下行可能导致资本市场受影响,难以确定具体影响数值 [103] 问题9: 企业文化改革的挑战;交叉持股能否降至零,外部董事的看法 - 企业文化改革的挑战在于改变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让7万名员工积极表达意见,招聘多元化人才并营造自由表达的环境 [106][107][108] - 交叉持股已大幅减少,需与发行人仔细沟通并制定计划继续推进 [109][110] 问题10: 与其他大型银行相比,盈利指引保守的原因,客户群利润预期下降的原因;股息是否会在上半年提高到85日元 - 2023财年的数字基于中期计划,公司目标是追求更高水平,客户群业务计划继续增长 [115][116] - 股息方面,若能实现5400亿日元利润目标,可能会提高到85日元 [117] 问题11: 费用管理的理念,增长投资对未来费用的影响;如何管理和分配费用 - 增长投资会使费用增加,但毛利润预计上升,费用比率可能下降,将继续控制成本,目标是达到60%的费用比率 [119][120][121] - 关注成本支出过程和成本回报,在加强现有业务和创造新业务时进行合理投资,如海外招聘、拓展DCM业务等 [121][122] 问题12: 市场收入会计数据的解读,与2021财年相比的预期变化;外国债券的政策和方法 - 市场相关业务增长不显著,管理会计和财务资本支出基础转换不完全,难以精确比较 [127][128] - 2022财年外国债券无法延续2021财年的结转收益,但也不太可能出现同等水平的销售损失,两者会相互抵消 [128][129] - 市场业务中的销售和交易环境波动大,有业务机会,预计较2021财年有增长,整体业务净利润预计增加超过200亿日元 [130][131] 问题13: 为实现超过8%的ROE的具体想法和目标 - 公司有实现超过8% ROE的愿景,但目前没有具体目标数字 [135]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2 Q3 - Quarterly Report
2022-02-14 19:05
财务报表编制原则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未经审计的季度合并财务报表按日本公认会计原则编制[5] 资产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25,424,989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225,586,211百万日元略有下降[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216,018,735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216,224,003百万日元略有下降[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净资产为9,406,254百万日元,较3月31日的9,362,207百万日元略有上升[8] 收入利润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九个月公司普通收入为2,345,453百万日元,较2020年的2,313,082百万日元有所增长[9] - 2021年九个月公司普通利润为497,656百万日元,较2020年的448,868百万日元有所增长[9] - 2021年九个月公司利润为488,154百万日元,较2020年的358,876百万日元大幅增长[9] - 2021年九个月公司综合收入为250,949百万日元,较2020年的576,850百万日元有所下降[10] - 2021年九个月股票销售收益为16.0716亿日元,2020年为8.4536亿日元[29] - 2021年九个月贷款可能损失准备金拨备为14.7958亿日元,2020年为9.1254亿日元[30] - 2021年九个月股票销售损失为12.359亿日元,2020年为2.7328亿日元[30] - 2021年九个月员工退休福利信托取消收益为6.6331亿日元,2020年为1.4409亿日元[31] - 2021年九个月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为6841万日元,2020年为2583万日元[32] - 2021年九个月折旧为12.2155亿日元,2020年为12.1011亿日元;2021年九个月商誉摊销为2810万日元,2020年为2795万日元[34] - 2021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总毛利润(不含信托账户信贷成本+ETF等净损益)为169.9228亿日元[46] - 2021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净业务利润(不含信托账户信贷成本,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转回前+ETF等净损益)为68.4531亿日元[46] - 2020年和2021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所得税前收入分别为51.8426亿日元和55.5106亿日元[49] - 2021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普通收入为234.5453亿日元[59] 会计政策影响 - 自2021年第一季度开始,公司应用“收入确认会计准则”等新会计政策,导致截至2021年4月1日留存收益减少7.24亿日元[11][14] 公司激励计划 - 公司推出董事会福利信托(BBT)计划,作为对董事、集团执行官和运营官的激励[16] 信托库存股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信托中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HFG)库存股账面价值为49.49亿日元,共307.9万股;2021年3月31日账面价值为41.44亿日元,共255.4万股[22] 贷款及担保负债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贷款和贴现票据中的非应计、逾期和重组贷款总额为10.91306亿日元,2021年3月31日为8.12457亿日元[2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私募发行公司债券担保负债金额为12.63877亿日元,2021年3月31日为14.07731亿日元[28] 股息分配情况 - 2021年5月14日和11月12日董事会决议的现金股息分别为95.201亿日元和101.545亿日元,每股股息分别为37.50日元和40.00日元[37] - 2021年11月12日董事会会议决定,第20期中期现金股息总额为10.1545亿日元,普通股每股40日元,支付日期为12月7日[64] 每股收益情况 - 2020年和2021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分别为139.76日元和188.82日元[61] - 2020年和2021年截至12月31日的九个月,公司摊薄后普通股每股净收益分别为139.76日元和188.81日元[61] 交易公允价值及收益情况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利率和债券相关交易的总公允价值为13.24亿日元,未实现收益为13.24亿日元[5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货币相关交易的总公允价值为9.6857亿日元,未实现收益为3156万日元[55] 库藏股平均数量情况 - 2020年和2021年九个月期间,计算普通股平均流通股数时扣除的库藏股平均数量分别为228.3万股和283.1万股[62]
Mizuho Financial Group(MFG) - 2022 Q2 - Quarterly Report
2021-12-27 19:12
宏观经济数据 - 2021年第三季度日本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19] - 2021年3月31日至9月30日,10年期日本国债新发行收益率从0.095%降至0.072%,11月30日进一步降至0.061%[25] - 2021年3月31日至9月30日,日经平均股价指数上涨0.9%至29,452.66日元,11月30日降至27,821.76日元[25] - 2021年3月31日至9月30日,日元兑美元即期汇率从110.74日元/美元走弱至111.88日元/美元,11月30日进一步走弱至113.19日元/美元[2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日本企业破产数量为2,938家,总负债约0.6万亿日元[25] 公司资本与债券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因赚取3856亿日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利润(日本公认会计原则)而加强了资本基础[26] - 2021年12月,公司赎回2300亿日元的无担保永续次级债券;2021年9月和10月分别赎回350亿日元和170亿日元的无担保定期次级债券;2022年1月将赎回990亿日元的无担保定期次级债券[27] - 2021年9月,公司向海外批发投资者公开发行10亿美元的无担保定期次级债券[28] 公司资本充足率相关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巴塞尔协议III下的普通股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7%[29] - 国际业务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最低资本充足率为8%,其中普通股一级资本要求为4.5%,一级资本要求为6.0%[119] - 旧资本充足率指引下,日本主要银行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净递延税资产不减少一级资本的最大记录额为一级资本的20%;新指引下,临时差异产生的递延税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按不超过普通股一级资本的10%确认为普通股一级资本一部分,其他递延税资产全额从普通股一级资本中扣除[121] - 2016年3月31日起,日本国际业务银行和银行控股公司实施巴塞尔协议III资本缓冲要求,资本留存缓冲于2019年3月达到2.5%完全生效,逆周期资本缓冲范围为0% - 2.5%,公司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额外损失吸收能力要求为1.0%[122] - 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改革中,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满足杠杆率缓冲,为适用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加权资本缓冲的50%;资本底线修订从2023年1月1日起逐步实施,初始资本底线为50%,2028年1月1日起完全实施至72.5%[125] - 巴塞尔协议III杠杆率定义为一级资本除以风险暴露指标,最低杠杆率为3%,金融厅自2019年3月31日起对国际业务银行控股公司和银行实施最低杠杆率要求[128][129] - 2020年6月,金融厅修订杠杆率法规,自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3月31日暂时排除存于日本央行的存款金额,2021年3月将实施期延长至2022年3月31日[133] - 2015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标准,日本金融厅自2019年3月31日起分阶段实施[134][136] - 日本总损失吸收能力法规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自2019年3月31日起最低总损失吸收能力要求至少为风险加权资产的16%,2022年3月31日起至少为18%;自2019年3月31日起至少为巴塞尔协议III杠杆率分母的6%,2022年3月31日起至少为6.75%[137] - 2019年起,日本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可将相当于合并风险加权资产2.5%的日本存款保险基金储备计入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2022年起为3.5%[137] - 2020年6月,金融厅修订总损失吸收能力法规,自2020年6月30日至2021年3月31日暂时排除存于日本央行的存款金额,2021年3月将实施期延长至2022年3月31日[13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本9119270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5416亿日元;CET1资本比率为12.27%,较3月31日增加0.64%;一级资本比率为15.03%,较3月31日增加0.66%;总资本比率为17.76%,较3月31日增加0.89%[140][14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风险加权资产为671477亿日元,较3月31日减少3343亿日元[14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敞口为2035916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30450亿日元;杠杆率为4.96%,较3月31日增加0.13%;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比率(风险加权资产基础,不包括资本缓冲)为22.87%,较3月31日增加1.45%;外部TLAC比率(总敞口基础,包括资本缓冲)为8.70%,较3月31日增加0.31%[140] - 截至2021年3月31日和9月30日,公司总敞口(不包括日本央行存款的任何适用临时豁免的影响)分别为24045260亿日元和24178250亿日元;杠杆率分别为4.03%和4.17%;外部TLAC比率(总敞口基础,不包括日本央行存款的任何适用临时豁免的影响)分别为6.99%和7.32%[141][14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穗银行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11.82%,较3月31日增加0.71%;一级资本比率为14.79%,较3月31日增加0.74%;总资本比率为17.59%,较3月31日增加1.02%;杠杆率为4.83%,较3月31日增加0.16%[145]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瑞穗信托银行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为26.70%,较3月31日减少2.24%;一级资本比率为26.70%,较3月31日减少2.24%;总资本比率为26.71%,较3月31日减少2.23%;杠杆率为11.17%,较3月31日减少0.24%[145] - 公司证券子公司需遵守《金融工具和交易法》规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总资产超过1万亿日元的证券公司,合并和非合并基础上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均需保持在120%[146] - 公司认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及其主要银行子公司和日本证券子公司均符合所有适用的资本充足率要求[143][145][146] 公司股息情况 - 公司决定支付每股40日元的普通股中期现金股息,较上一财年增加2.5日元[30] 公司管理层变动 - 2022年4月1日起,瑞穗金融集团两名高级执行官和一名集团执行官将辞职,董事会将加速选拔集团首席执行官继任者,并对部分管理层成员实施减薪[35] LIBOR相关情况 - 2021年12月31日后,日元、英镑、欧元和瑞士法郎的LIBOR以及部分美元LIBOR设定停止发布,2023年6月底后,其余美元LIBOR设定停止发布[38]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大部分将于2021年12月31日停止或失去代表性的LIBOR货币名义合同敞口已得到补救[39] 公司收入与支出情况 - 2021年6个月内,利息和股息收入为684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880亿日元,降幅11.4%[42][45] - 2021年6个月内,利息支出为160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1110亿日元,降幅41.0%[42][46] - 2021年6个月内,净利息收入为5240亿日元,较2020年增加230亿日元,增幅4.6%,平均利率差升至0.47%[42][47] - 2021年6个月内,信贷损失拨备为46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150亿日元[42][49] - 2021年6个月内,非利息收入为762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2490亿日元,降幅24.6%[42][50] - 2021年6个月内,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4750亿日元,较2020年增加470亿日元,增幅11.0%[50][51] - 2021年6个月内,交易账户净收益为83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1750亿日元;投资净收益为135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1310亿日元,降幅49.2%[50][53][54] - 2021年6个月非利息费用降至857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460亿日元,降幅5.1%[56] - 2021年6个月薪资和员工福利降至327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190亿日元,降幅5.5%[57] - 2021年6个月手续费和佣金费用增至1080亿日元,较2020年增加150亿日元,增幅16.1%[59] - 2021年6个月其他非利息费用降至42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370亿日元,降幅46.8%[60] - 2021年6个月所得税费用降至39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990亿日元,降幅71.7%[61] - 2021年6个月归属于非控股股东的净收入降至31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630亿日元[63] - 2021年6个月归属于三菱日联金融集团股东的净收入降至3130亿日元,较2020年减少30亿日元,降幅0.9%[64] - 2021年6个月合并总毛利润与ETF等相关净收益增至1.1306万亿日元,较2020年增加373亿日元[70] 各业务线数据情况 - 2021年6个月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总毛利润与ETF等相关净收益增至3459亿日元,较2020年增加317亿日元,增幅10.1%[74] - 2021年6个月零售与商业银行业务公司净业务亏损与ETF等相关净收益增至390亿日元,较2020年增加359亿日元,增幅1158.1%[7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企业与机构业务的毛利润+与ETF等相关的净收益为2301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5亿日元,增幅1.5%[7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全球企业业务的毛利润+与ETF等相关的净收益为2500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40亿日元,增幅10.6%[8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全球市场业务的毛利润+与ETF等相关的净亏损为2537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93亿日元,降幅13.4%[8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毛利润+与ETF等相关的净收益为290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2亿日元,增幅21.8%[85]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222770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1119亿日元,主要因转售协议应收款增加5310亿日元,部分被贷款净额减少1409亿日元和其他银行有息存款减少989亿日元所抵消[8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贷款总额(未计信贷损失准备)为87186亿日元,较上一财年末减少1395亿日元,国内贷款减少1443亿日元,国外贷款增加46亿日元[89][91][92] - 公司贷款组合中,国内贷款占比从66.1%降至65.5%,国外贷款占比从33.9%升至34.5%[93]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212728亿日元,较3月31日增加765亿日元,主要因短期借款增加4003亿日元,部分被存款减少2010亿日元和交易账户负债减少1744亿日元所抵消[94]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存款总额为149000亿日元,较上一财年末减少2010亿日元,国内存款减少934亿日元,国外存款减少1076亿日元[96] - 国内有息存款较上一财年末增加1500亿日元至93537亿日元,主要因定期存单增加,部分被定期存款减少所抵消;国内无息存款减少2434亿日元至27384亿日元,主要因无息普通存款减少[96]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短期借款总额从上个财年末增加40030亿日元至345980亿日元,其中国内增加16460亿日元,国外增加23570亿日元[97]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交易账户负债从上个财年末减少17440亿日元至91340亿日元[99]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总权益从上个财年末增加3540亿日元至100420亿日元,主要因留存收益和非控制性权益增加[100]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留存收益从上个财年末增加2180亿日元至31850亿日元,主要因2021年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的净收入3130亿日元,部分被950亿日元股息支付抵消[101]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税后累计其他综合收益从上个财年末增加380亿日元至3560亿日元,主要因520亿日元外币折算调整,部分被140亿日元养老金负债调整抵消[102] - 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非控制性权益从上个财年末增加1100亿日元至6930亿日元,主要因某些投资基金新合并和净资产增加,部分被某些投资基金非合并抵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