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马自达汽车(MZDAY)
icon
搜索文档
预计减利2.67万亿!日本七大车企公布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国际金融报· 2025-08-08 21:17
关税政策对日本汽车产业的影响 - 美国现行25%汽车关税导致日本七大汽车制造商预计2025财年合计减少营业利润约2 67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2亿元)相当于上一财年营业利润总额的三成多 [1] - 丰田受影响最大预计减利1 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83亿元)较最初预测高出1 2万亿日元 [1] - 本田预计减利4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0亿元)日产汽车最多减利30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亿元) [1] - 马自达斯巴鲁铃木三菱分别预计减利2333亿日元2100亿日元400亿日元400亿日元 [1] 美日贸易协议调整后的行业格局 - 美国将日本汽车关税从25%下调至15%但仍显著高于原先2 5%的基础税率 [2] - 当前日本汽车出口美国实际承担27 5%关税(25%+2 5%)因协议生效时间未明确 [2] - 15%关税使日本车企获得相对优势美国竞争对手福特与通用仍需承担25%零部件关税 [2] 政策不确定性与行业应对 - 美国财政部长称将每三个月审查贸易协议存在将日本关税进一步提高的风险 [3] - 大型车企如丰田可承受15%关税但利润率低的小型出口商面临严重冲击 [3] - 日本央行因关税冲击及通胀将2025财年GDP预期增长率从1 1%下调至0 5% [3] - 日本政府同步下调2025财年GDP预期从1 2%至0 7%反映政策负面影响 [3]
日美达成关税协议,日本车企高兴得起来吗?
日经中文网· 2025-07-25 13:41
关税调整影响 - 美国将对日本汽车进口关税从27.5%下调至15%,日本7家大型车企合计关税负担减少约1.6万亿日元 [1][3] - 与今年春季2.5%的关税相比,15%仍属高关税且可能趋于固定 [1][3] - 高盛报告显示,7家车企合计关税影响从3.47万亿日元缩小至1.89万亿日元,营业利润降幅从47%收窄至25% [3] - 丰田关税影响从1.6万亿日元降至8720亿日元,本田从5600亿日元减至3052亿日元,日产从4700亿日元减至2561亿日元 [3] - 斯巴鲁和马自达等依赖美国进口比例高的企业避免经营危机,斯巴鲁此前预计关税可能造成3600亿日元负担 [3] 供应链调整 - 本田将美国市场思域混动车型生产从日本转移至当地 [4] - 三菱汽车决定由日产提供OEM生产 [4] - 分析师认为15%关税下从日本出口仍可盈利,向美国转移生产可能性降低 [4][6] 美国市场反应 - 美国制造商反对关税下调,AAPC主席称这是对美国产业和工人的糟糕协议 [5][6] - 美国制造商担忧日本进口车比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北美生产车承受更低关税 [6] - 丰田7月起在美国平均提价270美元,斯巴鲁也已提价,预计各车企将分阶段涨价 [6] 行业挑战 - 通胀导致美国汽车销售可能下滑,日本经济型汽车销量易受消费心理影响 [7] - 分析师预计15%关税可能永久化,建议车企建立最适合的当地体制 [7] - 丰田和斯巴鲁表示需考虑应对高关税常态,提高生产效率 [7] - 汽车零部件关税也降至15%,但日本中小企业难以转嫁成本 [7] 市场环境变化 - 日本车企此前在2.5%低关税下开展美国业务,未来15%将成为新常态 [7] - 中国本土厂商崛起使日本车企难实现大幅增长,需提高美国市场竞争力 [8]
关税降至15% 美日贸易协议达成
北京商报· 2025-07-23 22:45
美日关税协议核心内容 - 美国对日本汽车等工业品关税税率从25%降至15%,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汽车、大米等市场 [2][3] - 美国将获得日本5500亿美元投资利润的90% [3] - 日本2024年对美出口汽车137万辆,占对美出口总额的34% [4] 对日本汽车行业影响 - 汽车板块在东证行业指数中表现最佳,本田汽车涨8.42%,丰田汽车一度涨10%,日产涨7%,三菱汽车涨12%,马自达涨16% [5] - 协议避免日本汽车关税从24%升至25%,缓解支柱产业压力 [3][4] - 产业链上下游及就业得到保护,减少出口下降和生产减少风险 [4] 日本金融市场反应 - 日经225指数涨3.51%至41171.32点,东证指数涨3.18%至2926.38点 [5] - 2年期日债收益率涨5个基点至0.8%,5年期涨8个基点至1.1%,10年期涨8个基点至1.58%,30年期涨4个基点至3.12% [6] - 长期日债收益率或再升15-20个基点,引发债市"熊市陡化" [7] 日本政局动态 - 执政联盟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政策环境复杂性增加 [6] - 石破茂内阁支持率跌至22.9%,51.6%受访者要求其辞职 [8] - 若石破茂下台,美元兑日元或升至155-160,触发财务省干预 [9] 宏观经济政策潜在变化 - 在野党主张降低消费税和财政刺激,可能推高通胀及长期利率 [6][9] - 宽松财政政策利好股市但加剧财政可持续性担忧 [9] - 政治不稳定或限制日本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空间 [6]
关税谈判“投降”、石破茂辞职,为何日股暴涨、日债下跌?
凤凰网财经· 2025-07-23 21:58
美日贸易协议达成 - 美国对日本进口汽车加征15%关税(12.5%新关税+2.5%基本关税),显著低于市场预期的25%或至少20% [1][5] - 协议要求日本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可能引发长期资本外流 [5][7] - 关税不确定性消除推动日本股市大涨,东证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均上涨超过3%,日经225指数涨幅近4% [1][5] 汽车行业表现 - 汽车股成为最大受益者,马自达汽车股价一度飙升18%(50%收入依赖北美市场),丰田汽车涨幅超过15% [1][5] - 行业此前因关税担忧被大量做空,协议结果构成重大利好 [5] 日本国债市场波动 - 1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涨10个基点至1.6%,创2008年10月以来新高;4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8个基点至3.455% [3][9] - 40年期国债拍卖需求创2011年以来最弱水平,反映市场对政府支出增长的担忧 [9] 政治因素影响 - 首相石破茂辞职传言缓解政策不确定性,市场预期领导层变更将带来积极影响 [3][6] - 执政联盟参议院选举失利后,投资者对财政前景担忧加剧 [9] 货币政策预期变化 - 日本央行年内加息概率从59%跃升至84%,贸易协议达成被视为加息催化剂 [8][9] - 短期债券收益率攀升反映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升温 [3]
突然!暴涨1400点!
中国基金报· 2025-07-23 15:56
日股市场表现 - 日本股市大幅上涨 日经225指数暴涨近1400点 东京证券交易所股价指数(TOPIX)收盘创下历史新高 [3][4] - 日本汽车制造商股价大幅上涨 本田上涨超过11% 丰田大涨近15% 日产上涨逾9% 马自达飙升超过17% 三菱汽车上涨逾13% [7] - 美日达成关税协议 美国将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15%的关税 市场认为日本央行更容易启动加息 长期利率升至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10] 日本汽车行业 - 日本6月份对美汽车出口同比下降26.7% 继5月大跌24.7%之后持续走低 [10] - 分析师认为美日关税协议为日本车企提供短期信心 表明美方关税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但日本汽车产业仍面临来自中国和韩国车企的竞争 [10] - 市场预期美日协议为亚洲其他经济体提供谈判蓝本 通过适当让步避免局势升级 [11] A股市场表现 - A股冲高回落 沪指3600点得而复失 沪指涨0.01% 深成指跌0.37% 创业板指跌0.01% [12][13] - 市场个股表现分化 共1271只个股上涨 56只个股涨停 4027只个股下跌 [14] - 雅江电站概念股出现分化 中国电建 华新水泥等继续涨停 但多数个股回落 [16] 个股表现 - 涨幅居前个股包括铁建重工(20.07%) 深水规院(20.02%) 筑博设计(19.99%) 设研院(11.97%) 西宁特钢(10.18%) 酒钢宏兴(10.12%) 浙富控股(10.10%) 中国电建(10.08%) 苏博特(10.03%) 华新水泥(10.03%) [17] - 跌幅居前个股包括海螺水泥(-7.80%) 夜烧集团(-7.41%) 广东宏大(-6.37%) 国统股份(-6.19%) 中国西电(-6.16%) 冠龙节能(-5.67%) 中联重科(-5.48%) 浙江建投(-5.48%) 三一重工(-5.33%) 徐工机械(-4.81%) [17]
刚刚!日股跳涨,突破40000点整数关
证券时报· 2025-07-23 09:49
贸易协议 - 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 原定25%的对等关税税率将下调至15% [1] - 日本将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放开大米等农产品市场 [1] 日本股市表现 - 日经225指数盘中站上40000点整数关口 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 [2] - 东证指数盘中一度突破2900点整数关口 涨幅一度超过2.4% [4] - 新加坡交易所挂牌的日元日经225指数期货大涨 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3% [4] 行业及公司表现 - 日本股市汽车股集体暴涨 成为上午盘中最大亮点之一 [5] - 马自达汽车盘中一度大涨逾17% 斯巴鲁盘中一度大涨逾14% 丰田汽车盘中涨幅超过10% 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盘中涨幅均超过9% [5] - 日经225指数成份股中 TDK电子、雅马哈发动机、日本电装、安川电机、久保田、SMC、发那科、松下、尼康、理光集团等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涨幅居于市场前列 [4] 贸易背景 -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从8月1日起对日本输美的所有产品均征收25%的关税 汽车关税曾是日美贸易谈判的主要难点之一 [5]
关税前购买热潮消退,丰田和本田预计6月在美销量仅略有增长
快讯· 2025-07-04 19:07
日本汽车制造商6月在美销量表现 - 丰田6月在美销量同比增长0 1%至193248辆 增速较5月11%和4月10%显著放缓 [1] - 本田6月在美销量同比增长2%至114486辆 增速低于5月7%和4月18% [1] - 斯巴鲁6月在美销量同比下降16%至46515辆 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5月跌幅为10% [1] - 马自达6月在美销量同比下降6%至33385辆 连续第二个月下滑 5月跌幅为19% [1] 销量波动原因分析 - 4月3日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导致关税前出现抢购新车热潮 [1] - 关税前购买需求透支导致后续月份销量增长普遍放缓 [1] - 斯巴鲁和马自达销量连续两月同比下滑反映受关税政策影响更显著 [1] 行业趋势观察 - 日本四大车企在美销量呈现分化 丰田本田维持正增长但增速收窄 [1] - 关税政策实施后行业整体面临销售增速放缓压力 [1]
汽车早报|本田推迟在日本启动下一代燃料电池模块工厂 马自达与斯巴鲁5月在美销量呈两位数下滑
新浪财经· 2025-07-01 08:38
小米汽车 - 截至6月30日全国已有163家服务网点,覆盖全国93城 [1] - 6月新增37家门店,全国92城已有335家门店,7月计划新增18家门店,预计覆盖菏泽、阜阳等5座城市 [1] - 小米SU7 Pro、Max和Ultra估计7月下旬开始推送1000万Clips版本的辅助驾驶功能 [1] 小鹏汽车 -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表示车企支付账期不超60天,认为下半年至明年行业风向会变好 [1] - 强调科技造车企业应有社会责任感,不应通过现金流压款 [1] 理想汽车 - 理想超充桩突破15000根 [1] 方程豹(比亚迪) - 豹8第四次OTA预计7月2日前分批完成全量推送,带来车位到车位领航辅助、云辇路面预瞄、哨兵模式等核心功能 [2] - OTA升级涉及行车安全,需经过多轮安全测试及工信部备案审批 [2] 恒大汽车 - 集团继续面临流动性问题,与潜在战略投资者及买家的讨论尚未实现 [2] - 部分附属公司接获破产清算审查及资产拍卖通知 [2] - 以有限资金维持基本营运,进一步削减员工人数及非必要开支 [3] - 无法确定2024年业绩刊发日期,因缺乏资金支付核数师费用 [3] 宁德时代 - 赛力斯超级工厂两条CTP 2.0高端电池包产线正式投产,为重庆首个基地,采用"厂中厂"合作模式为问界系列供应电池 [3] 本田 - 推迟在日本启动下一代燃料电池模块工厂计划,原计划2028财年投产,年产量30,000台,现因全球氢气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初始产能和投产时间 [3][4] 丰田旗下大发汽车 - 因零部件供应不足,7月8日至11日暂停滋贺第二工厂运营,7月7日至11日暂停大分中津第二工厂运营 [4] 马自达与斯巴鲁 - 5月在美销量同比下滑:马自达减少18.6%至28,937辆,斯巴鲁减少10.4%至52,292辆 [4]
主被动安全同级领先 长安马自达新能源转型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4-28 16:15
产品战略与定位 - EZ-60是长安马自达全面转型新能源时代的战略级产品,定位为融合纯正驾驶魅力与先进技术的跨界SUV [1] - 公司强调该车型专为锐意进取的中国用户量身定制,主打行驶性能、操控驾趣和智能科技 [1] 智能座舱技术 - 搭载行业唯一超150英寸6联科技大屏,提供无死角信息视野 [1] - 全球首发联发科技MT8676 4nm芯片,晶体管密度较7nm芯片提升1.6—1.8倍,同功耗下算力提升25%—40% [1] - 全球首发裸眼3D HUD,最大画幅100英寸,支持眼球随动和3D导航道路重合 [1] 被动安全配置 - 全系标配9气囊(含远端气囊),总容积370L,保护面积2.65万cm² [2] - 采用7横5纵高强度铠甲笼式结构,高强钢占比86.5%,前防撞梁和车门防撞梁使用2000MPa热成型钢 [2] - 车顶横梁采用1470MPa世界最高强度冷轧钢 [2] 主动安全系统 - 全系标配L2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集成30+项行泊一体功能,覆盖200+使用场景 [2] - AEB刹停速度提升至80KM/h,支持横穿、夜间、通用障碍物等复杂场景 [2] - 搭载连续可变阻尼悬架,毫秒级响应不同路况,结合独家调校实现操控与舒适平衡 [2] 品牌理念传达 - 公司强调安全是实现驾乘愉悦的核心前提,目标让用户出行全程保持愉悦体验 [2]
马自达汽车CEO毛笼胜弘:新能源转型与本土化合作双轮驱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18:50
电动化与智能化发展 - 中国市场电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速度远超全球其他地区 这种趋势将持续向前 [1] - 公司与长安汽车共同开发新能源车型 包括EZ-6与EZ-60 形成"中国研发 全球输出"新模式 [1] - 未来将在新能源车型开发 供应链整合及海外市场开拓上深化协作 [1] 产品开发与设计 - EZ-60是长安马自达全面转型新能源时代的战略级之作 在上海车展迎来全球首秀 [1] - EZ-60细分市场为SUV 在中国市场具有重要地位 [3] - 设计方面采用全球设计师统一开发理念 未来可能增加中国设计师比例 [3] - EZ-60导入连续可变阻尼悬架 配备26 45英寸大屏和23扬声器 提供沉浸式体验 [4] 市场策略与销售 - 公司整合销售网络 保留对品牌有强烈感情的经销商 作为重要资产 [1][4] - 在日系合资品牌强势区域整合营销资源 针对燃油车保有客户推动换购增购 [6] - EZ-6海外版命名为6e 以提醒消费者其与马6的关联 [5] - 日系合资品牌新能源市场份额仅1% 销售情况不乐观 需持续改善经营状况 [5] 技术合作与优势 - 公司保持与长安汽车深度合作 整合技术并与本土供应商合作 [6] - 中国智能化发展迅速且独特 深化与本土供应商合作是必要策略 [6] - 公司工厂灵活 可三个车型共线生产 是重要优势 [5] 品牌定位与用户画像 - 转子发动机是公司重要资产 从未放弃 在电动化时代仍有发展潜力 [2] - 用户画像本质未变 仍追求"人马一体"驾乘体验和"魂动"设计 [2] - 在激烈竞争环境下 保持独特性并设定合理价格是关键策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