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积分

搜索文档
从公交卡到碳市场,上海碳普惠串起绿色生活价值链
中国环境报· 2025-07-08 10:01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 - 2025年6月25日全国低碳日上海主场活动上正式推出碳普惠平台,市民可通过绿色出行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兑换权益 [1][14][16] - 平台提供77种兑换权益包括数字人民币、商品券、热门IP周边等,涵盖"蛋仔派对异形抱枕"等潮品及各类服务券 [1][14] - 试运行8个月期间已吸引13万用户参与,典型案例显示市民每日地铁通勤可积累6.23千克减排量(对应6230积分),42万积分可兑换48.9元数字人民币 [1][16] 碳普惠机制设计 - 采用"1克减排量=1碳积分"的标准化计量方式,积分通过"沪碳行"商城转化为可交易减排量进入碳市场 [16] - 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多平台互通"体系,实现减排行为激励与市场化机制衔接 [11][23] - 已接入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纯电动车4大核心减排场景,覆盖市民日常出行 [12][24][37] 个人碳账户体系 - 依托"随申办"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解决多场景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减排量自动归集 [12][24] - 账户具备三重功能:碳账本(记录管理)、碳资产(市场定价)、碳信用(金融应用) [12][25] - 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建立20余个访问入口支持多渠道登录 [35] 商业运营模式 - 积分商城对接互联网/金融平台,允许权益方将聚集积分转化为减排量通过碳市场交易 [26] - 市场联动机制使10站地铁(约6.2千克减排量)或2-3次公交即可兑换1元权益,支付宝推出1折兑换活动放大权益价值 [27] - 减排量已应用于碳配额履约、生态赔偿、活动碳中和等场景,30余家企业获"优秀合作伙伴奖" [30] 政策与技术支撑 - 2021-2025年出台《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明确减排量法律属性及市场衔接机制 [32] - 制定7个碳普惠方法学(含Ⅰ/Ⅱ类),交通场景精确到克级核算(如每公里地铁减碳97克) [33][34][37] - 应用隐私计算/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数据不出域监管,未来将拓展旧衣回收等生活场景 [35]
零跑汽车(09863):6月销量超4.8万辆,B01开启预售,与Stellantis达成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
长江证券· 2025-07-04 07: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6月交付48,006辆,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6.5%,上半年累计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155.7%,未来新车规划丰富,销量及收入有望持续快速增长并推动盈利提升,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 [2][5][9] - 零跑与Stellantis达成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交易金额上限15亿元 [9] - 零跑汽车新车周期全球开启,智驾规划加速,看好未来销量及盈利双升,国内新车周期及品价比推动销量成长,海外与Stellantis合作实现轻资产出海,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分别为57、89、121万辆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销量情况 - 6月交付48,006辆,同比增长138.6%,环比增长6.5%,上半年累计交付22.2万辆,同比增长155.7% [2][5][9] - 2025年销量目标50万辆,预计2025 - 2027年销量分别为57、89、121万辆 [9] 合作协议 - 7月1日公告附属公司与Stellantis附属公司6月30日签署二氧化碳积分转让协议,转让2025年欧盟和英国市场相关电动汽车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积分,交易金额上限15亿元,协议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9] 新车规划 - 覆盖5 - 20万价格带不同细分市场,未来三年每年全球推出2 - 3款产品,B01已开启预售,预售价10.58万元起,2025年计划再推出B系列1款价格10 - 15万元车型 [9] 渠道布局 - 国内坚持“1 + N”渠道发展模式,截至2025年6月10日有942家门店,覆盖286个城市;海外超600家销售及服务网点,覆盖超24个国际市场 [9] 智驾规划 - 加大智驾领域投入,LEAP 3.5将在A/B/C/D四大系列普及,支持终身免费OTA升级 [9] 市场前景 - 国内以技术打造极致品价比,竞争优势强,高价车型占比提升推动财务改善,未来新车周期有望推动销量上升并扭亏为盈 [9] - 海外与Stellantis合作实现轻资产出海,以出口、SKD、本土化生产出海,看好海外高单车盈利带来利润贡献 [9]
赵冬昶:从双积分到碳积分,中国汽车行业低碳转型路径探索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6 16:34
核心观点 - 中国汽车行业正面临从"双积分"政策向"碳积分"管理体系转型的关键节点,这一转型是顺应"双碳"国家战略的必然趋势 [1][2] - 碳积分将作为统一评价标尺覆盖多元技术路线(如BEV/PHEV/HEV/XEV),并撬动全产业链减碳,覆盖制造、能源补给、使用三大环节 [3] - 碳积分管理边界远超传统双积分,需核算生产环节碳排放与产品能效水平的总和,并向上游供应链延伸 [4][5] - 转型需解决四大关键问题:核算机制调整、引导机制设立、管理边界拓展、积分交易保留 [6][7] 从双积分到碳积分的转型逻辑 - 双积分政策2017年实施后成功推动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扩张,但当前政策重心已从"能源安全"转向"双碳"目标 [2] - 国家战略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清洁能源消耗将获更大政策空间,驱动政策工具进化 [2] - 碳积分能更精准匹配"碳双控"要求,成为覆盖全产业链减碳的核心抓手 [3] 碳积分概念定义 - 倾向于将油耗积分升级为碳积分,保留管理创新基因但需驱动真实减碳行为 [4] - 管理范围从实验室油耗测试扩展至生产工艺、用能结构、能源品类等全流程碳排放 [4] - 车企责任包含生产环节碳排放与产品能效水平两大维度,需建立全生命周期核算体系 [5] 机制设计关键问题 - 核算机制需保留企业平均制,同步建立乘用车及动力电池碳足迹权威标准 [6] - 引导机制需审慎处理新能源积分存废问题,发挥政策兜底作用并更新技术指标 [6] - 管理边界应逐步拓展至商用车及上游供应链(电池/钢材/铝材),串联责任链条 [7] - 积分交易机制必须保留并探索与地方/全国碳市场互融互通,提升政策效率 [7] 行业影响 - 转型将重塑汽车技术路线评价体系,XEV(电/氢/甲醇等)技术路线竞争格局更趋多元化 [3] - 整车厂需构建覆盖"生产-使用-供应链"的碳管理体系,倒逼生产工艺与能源结构升级 [4][5] - 政策复杂度远超双积分,需行业5-10年持续投入才能建立成熟机制 [7]
不卖电动车,罚款1330亿!这个地方,下狠手了
商业洞察· 2025-04-16 17:51
以下文章来源于前瞻经济学人 ,作者产业观察组 前瞻经济学人 . 关注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把握全球新兴产业趋势!这是省长书记爱看的智库号之一。 作者:产业观察组 来源:前瞻经济学人(ID: gh_0323d102f291 ) 新规生效,最猛烈的冲击来了! 因为,尽管燃油车做不到百公里油耗3.5L,但纯电动车完全可以。参照欧盟27国的平均电网排放 因子480.8 gCO₂/kWh(一度电排放480.8克二氧化碳),以特斯拉Model 3平均每公里耗电约 0.13kWh计算,碳排放仅62克。 那么多卖一些电动车,或者少卖一些燃油车,平均下来或许就能完成任务。 然而,这种看似无懈 可击的逻辑,当地市场却根本不买账。 2024年,欧盟市场乘用车新车总销量为1060万辆,纯电动车的占比仅有13.6%,整个市场上还 是燃油车(33.3%)和HEV混动车(30.9%)占主导。 一些投资机构预计,如果要满足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里93.6克的要求,欧盟汽车市场上的电动车 销售比例要提升至25%。 但现实情况却是,欧盟纯电动汽车销售率不仅停滞不前,2024年同比还下滑1%,首次出现负增 长。 不卖电动车,罚款1330亿 2025年1月 ...
为避免被罚,欧洲车企攒了俩碳排放联盟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0 21:37
欧盟碳排放政策与车企应对策略 - 欧盟自2024年1月1日起大幅降低汽车二氧化碳排放上限,要求车企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至少20%以避免罚款,当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足14% [4][5] - 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为93.6克/公里,较2021年下降15%,2030年进一步降至49.5克/公里,奔驰、宝马等大型车制造商面临更高挑战 [5] - 未达标车企将面临每超1克/公里罚款95欧元,行业预估罚款总额可能超过150亿欧元,但环保组织预测实际或低于10亿欧元 [5][7] 碳排放联盟的形成与运作机制 - 特斯拉组建联盟管理"碳排放池",成员包括Stellantis、丰田、福特、马自达、斯巴鲁,通过积分交易降低整体排放平均值 [10][11] - 奔驰联合smart、沃尔沃、极星成立第二联盟,沃尔沃预计通过EX30电动SUV获得3亿欧元积分收入 [18][21] - 联盟允许车企共享排放数据并分摊目标,申请加入需签署保密协议,特斯拉联盟覆盖欧洲30%市场份额 [11][13] 车企动态与战略调整 - Stellantis通过加入特斯拉联盟缓解电动化压力,其欧洲电动车销量需从12%提升至21%,每差1个百分点或面临3亿欧元罚款 [15][17] - 丰田称联盟为"预防措施",因监管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协议期限为一年 [17] - 宝马宣称通过15款电动车型和70%减排成果可独立达标,大众与雷诺暂未入盟,后者呼吁欧盟放宽规则 [23][25] 积分交易市场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过去15年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利数十亿美元,沃尔沃2023年前九个月积分收入占0.3% [7][21] - 行业分析师估算特斯拉联盟积分变现或超10亿欧元,大众和雷诺若未加入可能面临10%息税前利润下行风险 [13][28] - 销售1辆纯电动车可抵消3-4辆燃油车排放,前菲亚特-克莱斯勒曾向特斯拉支付18亿欧元购买积分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