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积分

搜索文档
零跑汽车(09863):销量连创新高,首次半年度盈利
华泰证券· 2025-08-21 15:47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维持对研究公司的"买入"评级,目标价上调至88.93港币(前值81.15港币)[1][5][7] - 核心观点:首次半年度盈利拐点显现,25H1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转正),Q2单季净利达1.63亿元(24Q2为-12.00亿),主要受益于销量规模效应、成本优化及战略合作收益[1][3] - 上调盈利预测: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1.3/52.4/82.5亿元,增速达219.69%/157.17%/91.61%[5][12] 收入与销量表现 - 25Q2销量13.4万辆(同环比+152%/+53%),7月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连续5个月居新势力销冠[2] - 销量结构优化:B/C平台占比提升至57.6%/24.4%,低价车型T03占比降至18.0%(同比-7.4pct)[2] - 海外加速拓展:25Q2出口1.3万台,7月出口4605台,B10车型首批发往欧洲计划9月上市[2][4] 盈利能力分析 - 25H1毛利率创新高达14.1%(同比+13.0pct),首次实现半年度净利润转正[3] - Q2净利率1.1%(同比+23.5pct),费用率优化至16.2%(同比-11.2pct)[3] - 盈利驱动因素:规模效应、成本管理、碳积分及战略合作收益(如与Stellantis及中国一汽合作)[3][4] 增长催化剂 - 新车周期:25-26年将密集投放B平台3款车型,C平台换代及首款D平台车型亮相,A/D平台车型26年上市[4] - 渠道下沉:25Q2国内门店806家覆盖286城(同比新增88城),单店店效提升50%,目标25年底覆盖率达90%[4] - 本地化生产:马来西亚工厂完成C10-OTS下线,26年实现欧洲本地化制造[4]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销量预测:25-27年64.0/103.0/141.6万辆(增速118%/61%/37%)[5][12] - 营收预测:25-27年745/1287/1707亿元(增速131.72%/72.72%/32.64%)[11][12] - 估值逻辑:给予1.5倍PS目标(行业均值1.2倍),溢价基于新车周期、海外布局及智能化优势[5][16]
环保新风尚绘就绿色消费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8-15 19:54
低碳消费政策与举措 - 浙江安吉创新推出竹产品碳足迹碳标签,展示产品碳排放量(如1.4944kg CO2-eq/kg-刀),引导低碳消费并帮助企业降碳 [1] - 重庆将二手经济作为绿色消费抓手,2024年二手交易规模达697.5亿元,建成57个交易市场,形成"21+20+N"市场布局,发展旧货直播基地等新兴业态 [2] - 浙江在条例中设置"低碳生活"专章,重庆规划提出到2027年显著提升消费领域绿色发展水平 [2] 技术创新驱动绿色消费 - 浙江新昌绿生活超市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开业10天成交额达15万元 [2] - 绿生活生态平台通过绿色积分奖励机制形成消费闭环,4月上线后获市场青睐 [3] - 上海碳普惠平台6月上线,用户绿色出行可累积碳积分兑换数字人民币等奖励 [4][5] 低碳产品与消费场景创新 - 安吉推广"竹六小件"20万套、"竹四小件"66万套,减少350余万套塑料用品,民宿采用竹制品传递环保理念 [6][8] - 上海出现可持续饮食热潮,本地应季食材采购、可重复容器使用等行为普及 [8] - 商场"农场到餐桌"餐厅、有机食品专柜等新消费场景涌现,消费可兑换生态积分 [8] 行业影响与发展趋势 - 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产业崛起,形成绿色生产力 [8] - 建议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利用技术市场力量建立绿色转型激励机制 [8]
特斯拉:营收、净利润双降
财联社· 2025-07-24 07:50
特斯拉二季度财报表现 - 二季度营收22496亿美元同比下降12%低于市场预期的22826亿美元 [1] - 净利润1172亿美元同比下降23%略高于市场预期的1136亿美元 [1] - 调整后每股收益040美元同比下降23%低于预期的042美元 [1] - 汽车业务营收16661亿美元同比下降16%延续一季度20%的降幅 [2] 业绩下滑原因分析 - 销量下降导致营收下滑二季度仅售出384122辆同比下降135% [4] - 碳积分收入大幅减少至439亿美元不及去年同期89亿美元的一半 [2] - 美国联邦税法改革取消新能源税收抵免传统车企不再需要购买碳积分 [2] - 7500美元电动车税收抵免政策即将到期可能迫使进一步降价 [2] 产品与市场策略 - 3月以来更新Model Y SUV升级Model S/X车型推出简配版Cybertruck [3] - 启动Robotaxi试点服务车费从420美元上调至690美元目前仅限受邀用户 [4] - 计划年底前让美国约一半人口可使用自动驾驶叫车服务 [4] - 寻求在旧金山湾区等多个州获得Robotaxi监管批准 [4] 未来业务规划 - 重申将持续改进Robotaxi服务扩大车辆规模和覆盖区域最终取消安全员 [4] - 正在重新调整Optimus 3人形机器人计划明年大规模生产 [4] - 目标五年内将Optimus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台 [4]
从公交卡到碳市场,上海碳普惠串起绿色生活价值链
中国环境报· 2025-07-08 10:01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 - 2025年6月25日全国低碳日上海主场活动上正式推出碳普惠平台,市民可通过绿色出行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兑换权益 [1][14][16] - 平台提供77种兑换权益包括数字人民币、商品券、热门IP周边等,涵盖"蛋仔派对异形抱枕"等潮品及各类服务券 [1][14] - 试运行8个月期间已吸引13万用户参与,典型案例显示市民每日地铁通勤可积累6.23千克减排量(对应6230积分),42万积分可兑换48.9元数字人民币 [1][16] 碳普惠机制设计 - 采用"1克减排量=1碳积分"的标准化计量方式,积分通过"沪碳行"商城转化为可交易减排量进入碳市场 [16] - 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多平台互通"体系,实现减排行为激励与市场化机制衔接 [11][23] - 已接入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纯电动车4大核心减排场景,覆盖市民日常出行 [12][24][37] 个人碳账户体系 - 依托"随申办"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解决多场景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减排量自动归集 [12][24] - 账户具备三重功能:碳账本(记录管理)、碳资产(市场定价)、碳信用(金融应用) [12][25] - 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建立20余个访问入口支持多渠道登录 [35] 商业运营模式 - 积分商城对接互联网/金融平台,允许权益方将聚集积分转化为减排量通过碳市场交易 [26] - 市场联动机制使10站地铁(约6.2千克减排量)或2-3次公交即可兑换1元权益,支付宝推出1折兑换活动放大权益价值 [27] - 减排量已应用于碳配额履约、生态赔偿、活动碳中和等场景,30余家企业获"优秀合作伙伴奖" [30] 政策与技术支撑 - 2021-2025年出台《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明确减排量法律属性及市场衔接机制 [32] - 制定7个碳普惠方法学(含Ⅰ/Ⅱ类),交通场景精确到克级核算(如每公里地铁减碳97克) [33][34][37] - 应用隐私计算/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数据不出域监管,未来将拓展旧衣回收等生活场景 [35]
为避免被罚,欧洲车企攒了俩碳排放联盟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1-10 21:37
欧盟碳排放政策与车企应对策略 - 欧盟自2024年1月1日起大幅降低汽车二氧化碳排放上限,要求车企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至少20%以避免罚款,当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不足14% [4][5] - 2025年二氧化碳排放目标为93.6克/公里,较2021年下降15%,2030年进一步降至49.5克/公里,奔驰、宝马等大型车制造商面临更高挑战 [5] - 未达标车企将面临每超1克/公里罚款95欧元,行业预估罚款总额可能超过150亿欧元,但环保组织预测实际或低于10亿欧元 [5][7] 碳排放联盟的形成与运作机制 - 特斯拉组建联盟管理"碳排放池",成员包括Stellantis、丰田、福特、马自达、斯巴鲁,通过积分交易降低整体排放平均值 [10][11] - 奔驰联合smart、沃尔沃、极星成立第二联盟,沃尔沃预计通过EX30电动SUV获得3亿欧元积分收入 [18][21] - 联盟允许车企共享排放数据并分摊目标,申请加入需签署保密协议,特斯拉联盟覆盖欧洲30%市场份额 [11][13] 车企动态与战略调整 - Stellantis通过加入特斯拉联盟缓解电动化压力,其欧洲电动车销量需从12%提升至21%,每差1个百分点或面临3亿欧元罚款 [15][17] - 丰田称联盟为"预防措施",因监管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协议期限为一年 [17] - 宝马宣称通过15款电动车型和70%减排成果可独立达标,大众与雷诺暂未入盟,后者呼吁欧盟放宽规则 [23][25] 积分交易市场与行业影响 - 特斯拉过去15年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利数十亿美元,沃尔沃2023年前九个月积分收入占0.3% [7][21] - 行业分析师估算特斯拉联盟积分变现或超10亿欧元,大众和雷诺若未加入可能面临10%息税前利润下行风险 [13][28] - 销售1辆纯电动车可抵消3-4辆燃油车排放,前菲亚特-克莱斯勒曾向特斯拉支付18亿欧元购买积分 [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