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档
建筑施工行业研究报告:建工行业增速持续回落,随着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建工行业流动性压力或将有所缓解
联合资信· 2024-12-31 19:14
行业概况 -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行业周期性明显,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业增速有所回落,主要受房地产投资持续低迷影响[1][4] - 建筑业总产值增速自2017年起长期低于GDP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40%,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40个百分点[7] - 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稳定,2023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80%,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0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1%[77] 行业环境 - 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4.98万亿元,同比增长4.80%,较上半年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1.74万亿元,同比增长4.4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40个百分点[79] - 2024年1-10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3万亿元,同比下降10.30%,降幅同比扩大1.00个百分点,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35%,增速同比提高1.08个百分点[79] - 宏观政策持续宽松,国家通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努力完成经济增长目标,2024年第四季度中央出台10万亿化债计划,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79] 行业周期 - 建筑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根据库兹涅茨周期理论,一般20-40年为一个长周期,短周期又称"基钦周期"或"库存周期",建筑企业的短周期更多受到下游行业周期性的影响[83] - 目前建筑业短周期和长周期均处于下行阶段,短周期受下游行业政策性调控影响较大,未来需持续关注下游房地产和基建行业的调控政策及边际变化[86] 行业竞争态势 - 国内建筑市场按照企业属性可划分为"八大"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外资巨头以及众多中小建筑公司,中央国有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技术水平及资质等级高[91] - 地方国有企业能够一定程度得到地方政府支持,跨区域扩张取得一定成果,大型民营企业管理机制灵活,成本控制能力强,外资企业在高端建筑市场拥有很强的竞争力[91][21] - 建筑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融资能力相对较强,民营建筑企业逐渐被动出清,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92] 行业增长与盈利能力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1.74万亿元,同比增长4.40%,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1.40个百分点,主要系下游房地产市场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所致[25]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建筑业新签合同额22.32万亿元,同比下降4.74%,增速由正转负,较上年同期下降4.75个百分点,主要受部分房地产项目停建缓建导致开工率下降等因素影响[100] - 2021-2023年建筑施工企业营业总收入规模合计分别为13.82万亿元、15.11万亿元和16.0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7.90%,利润总额规模合计分别为4719.18亿元、5076.85亿元和5381.7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6.79%[113] 行业杠杆与偿债能力 - 2021-2023年末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中位数呈逐年小幅上升趋势,2023年资产负债率中位数为76.28%,有息债务规模年均复合增长11.94%[52] - 截至2024年9月底建筑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74.73%、中位数为77.25%,分别较上年底下降0.09个百分点和增长0.98个百分点,有息债务规模合计89524.57亿元,较上年底增长14.80%[52] - 2021-2023年建筑施工企业全部债务/EBITDA中位数持续增长,分别为5.70倍、6.35倍和6.38倍,整体长期偿债指标表现持续改善[58] 企业信用状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施工企业发债期数及规模同比有所增长,超短期融资债券发行规模优势仍明显,中央国有企业仍为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债主力,发债规模明显领先于其他所有制企业[61] - 2024年前三季度建筑业发债主体债券发行利率均值整体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信用等级对信用利差表现出较强的区分度[64] - 2024年前三季度中央国有企业发债主体数量及发债规模明显领先于其他所有制企业且优势有所扩大,民营企业无债券发行,信用等级对信用利差表现出较强的区分度[74]
2024年三季度零售行业运行分析
联合资信· 2024-12-31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4年前三季度消费市场保持低位增速,百货和品牌专卖店经营压力较大,消费者信心仍待提升 [2] - 2024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564亿元,同比增长3.3%,保持低位增速 [3] - 全国网上零售额108928亿元,同比增长8.6%,维持最高增速 [3] -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3% [10] - 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样本企业合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199.85亿元,同比下降6.26%,实现利润总额106.84亿元,同比增长45.93% [13] - 实体零售企业2024年全年业绩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13] 行业运行状况 - 零售业关系国计民生,是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市场、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8] - 中国零售业市场规模大、经营主体多,存在发展不平衡、优质供给不足、"内卷式"竞争等问题,亟待优化调整 [8] 行业政策 - 2024年12月商务部等7部门办公厅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动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和供应链提升 [10] - 2024年12月商务部、发改委等9部门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计划到2027年基本建成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11] - 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总体要求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2] 行业关注 - 百货零售业经营形势险峻,企业发展路径不尽相同,未来经营改善存在不确定性 [28] - 2024年前三季度实体零售企业整体仍面临较大经营压力,行业全年业绩表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30] 未来发展 - 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地见效,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逐步实现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 [30]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联合资信· 2024-12-30 15:57
财政政策与改革 - 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提高,政府债券规模扩大,预计增量资金约3万亿[3][4] - 零基预算改革将从中央部委试点推广至更广泛的政府部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3] - 财政资金将从区域发展均衡转向促进经济发展,重点支持经济大省[4] 扩大内需与民生保障 - 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是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资金补贴从供给端向需求侧转移[2] - 财政提出三条措施扩大内需: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利用政府债券资金撬动社会投资[2] - 2024年新增2万亿隐性债务置换资金重点安排在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4] 企业支持与风险防范 - 财政会议提出坚决防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问题,稳定企业经营信心[5] - 治理涉企收费是2024年财政工作的重点之一[2]
IFRS9对保险行业影响深度解析:透视金融资产风险真谛
联合资信· 2024-12-30 15:44
IFRS9 的历史背景与形成 - IFRS9 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 2014 年发布的会计准则,取代了 1995 年发布的 IAS39 [1] - IFRS9 的制定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类与计量、减值方法和套期会计 [2] - 中国财政部于 2017 年发布新金融工具准则,内容趋同于 IFRS9,要求国内相关机构在 2021 年之前分批实施 [3] IFRS9 的核心内容与变化 - IFRS9 将金融资产分类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分别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 [15] - IFRS9 对减值损失的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调整为“预期损失法”,要求企业根据信用风险变化计提预期信用损失 [7] - IFRS9 明确了信用风险显著增加的定义,企业需考虑金融工具预计存续期内发生违约风险的变化 [9] IFRS9 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IFRS9 实施后,保险公司或将倾向于投资高评级或免评级债券,以减少减值计提 [11] - 非标资产在 IFRS9 下分类为 FVTPL 的资产会相应增多,对保险公司利润波动的影响加大 [12] - IFRS9 实施后,保险公司对债权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更加充足,风险覆盖度及保障程度有所提升 [55] IFRS9 对保险公司财务表现的影响 - IFRS9 实施后,权益投资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加大,保险公司或将倾向于低波动、高分红的权益投资 [47] - IFRS9 实施后,保险公司会计报表的波动性将明显加大,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影响很大 [60] - IFRS9 实施后,中国平安的净利润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而有所波动,但实际减值计提的变化不大 [66] IFRS9 对保险公司资产配置的影响 - IFRS9 实施后,保险公司将倾向于将债券资产分类于 FVOCI,以平滑市场利率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 [21] - IFRS9 实施后,中国平安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的比重稳步提升至 66.57%,其中政府债占投资资产的比重明显提升至 51.55% [33] - IFRS9 实施后,中国平安股权型金融资产占投资资产的比重在 13.00%左右,其中股票投资占投资资产的比重 6.19% [37] IFRS9 的未来展望 - IFRS9 的实施或将加剧保险公司会计报表的波动,并对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及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5] - IFRS9 的联动实施或将加大保险公司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波动,保险公司对资产配置分类以及会计政策选择需更加审慎 [61] - IFRS9 的实施推动更多的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增长明显 [61]
IFRS17对保险行业影响的深度解析:专题二:开启计量“黑盒子”
联合资信· 2024-12-30 15:2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新保险合同准则(IFRS17)的实施对保险行业会计实务、经营管理和战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57] - 新准则提升了保险公司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比性,减少了保险合同价值确认的主观性 [33] - 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将保险服务与投资服务分开核算,提升了利源分析的可行性 [42] 未来现金流构成 - 未来现金流出主要为保险公司预期支出的赔付,包括理赔费用和代位求偿及处置损余物资的现金流 [1] - 再保险合同相关的现金流独立于原合同组计量,混合型保单投资部分的收益及嵌入衍生品的收益被排除在合同边界外 [2] - 保险公司需要估计合同边界内各项未来现金流量的值,技术要求与原保险合同准则一致 [3] 保险合同负债计量 - 保险合同负债由履约现金流量和合同服务边际构成,履约现金流量包括未来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及金融风险调整、非金融风险调整 [71][72] - 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将保险服务业务单独计量并报列,合同边界内的现金流量纳入保险合同负债计量 [72] - 非金融风险调整的估计依赖于保险公司管理层的主观意志,存在操纵风险 [7][9] 保险服务与投资服务 - 新准则下,保险公司利润表主要收支被划分为保险服务部分和投资服务部分 [112] - 保险服务收入包括期初预计当期会发生的保险服务费用、当期非金融风险调整释放额、当期合同服务边际摊销额、保险获取现金流量摊销额 [144] - 投资服务收入为保险公司投资资产每期产生的投资收益,投资服务成本为保险财务损益 [35][162] 计量模型 - 新准则提供了三种计量模型:通用模型法、浮动收费法、保费分摊法 [121] - 通用模型法适用于大部分保险合同组计量,包括长期寿险、终身寿险、长期健康险等 [148] - 浮动收费法适用于具有直接分红特征的保险合同,合同服务边际吸收所有与未来服务相关的履约现金流变动 [122][123] - 保费分摊法为短期合同提供的简化模型,适用于保险期限在1年内的各种短期保险合同 [150] 保费收入确认 - 新准则下保费收入确认时点提前,确认周期由缴费期调整为保障期,收入稳定性提升 [64][65] - 保费收入剔除投资成分,增强了保险公司与其他行业企业收入的可比性,但会导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大幅下降 [62][125] 保险合同分组 - 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将具有相似风险且统一管理的保险合同归为同一保险合同组合,并进一步分为不同的合同组 [67][69] - 合同分组主要依据保单风险、利润率及保单年限,亏损合同组、厚利合同组、薄利合同组分别计量 [69][91] 非金融风险调整 - 非金融风险调整主要包括保险风险和其他非金融风险,保险风险主要为实际赔付可能超出数学期望的部分 [134] - 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单独估计并披露非金融风险调整,不得在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估计中隐含非金融风险调整 [137] 合同服务边际 - 合同服务边际是保险公司通过保险合同提供未来服务所获的潜在利润或未赚利润,随着不断向客户提供服务而在保险期限内逐步被确认为实际利润 [11][115] - 合同服务边际采用滚动方式进行后续计量,吸收非经济假设调整带来的履约现金流与未来服务有关的变动,平滑利润释放 [44][173] 亏损保险合同 - 新准则下亏损保险合同负债的计量更为显性,亏损确认提前,有助于引导保险公司提高业务质量 [108][126] - 亏损合同组在初始确认时发生的首日亏损,保险公司应当确认亏损并计入保险服务费用 [169] 财务报表透明度 - 新准则要求保险公司分别列示保险合同负债构成及变动,提升了保险公司经营信息的透明度 [152] - 利润表中核算了保险服务业绩和投资业绩,税前利润=保险服务业绩(承保利润)+投资业绩+其他损益 [170] 总结与展望 - 新保险合同准则重塑了保险合同负债及损益的确认和计量,需要同步实施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以加强资产和负债联动 [159] - 新准则的实施将推动保险公司精细化转型,提升资产负债匹配,增强财务业绩稳定性 [159][171]
2024年商业地产行业回顾与2025年信用风险展望
联合资信· 2024-12-30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2025年商业地产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基本维持稳定 [6][76] 核心观点 - 2024年商业地产行业在销售端延续去库存态势,新增供应持续缩减,开发投资低迷 [6] - 2025年商场类物业面临运营挑战,办公楼租金水平预计仍将处于下行通道 [72][73] - 商业地产企业面临投资性房地产估值下降风险,影响利润水平和长期偿债能力 [75] 开发投资端 - 2024年1-11月商业营业用房开发投资完成额为6430.06亿元,同比下降13.6% [14] - 办公楼开发投资完成额为3802.89亿元,同比下降7.4% [14] - 新开工面积降幅扩大,商业营业用房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3.3%,办公楼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5.6% [14] 销售端 - 2024年1-11月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4995.86亿元,同比下降13.4% [17] - 办公楼销售额2687.95亿元,同比下降13.0% [17] - 商业营业用房和办公楼销售额降幅均在10%以上 [10] 供求关系 - 2024年1-11月商业营业用房竣工销售比为0.6倍,办公楼竣工销售比也为0.6倍 [18][19] - 商业地产新增供应量创近年新低,行业处于大量存量项目去库存阶段 [18] 行业政策 - 基础设施REITs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消费基础设施资产可申报项目范围进一步明确 [21][22] - 消费基础设施REITs有望成为商业地产企业的重要退出途径 [22] 重点城市商业地产运行情况 - 2024年前三季度四大一线城市零售物业运营表现分化,深圳运营表现改善,上海运营表现企稳,北京和广州仍处于租金下行阶段 [23] - 四大一线城市写字楼租金水平均尚未止跌,空置率上升至20%左右 [23] 商业地产企业发债情况 - 2025年内到期的商业地产存续债券规模合计约425.28亿元,占存续债券总额的39.76% [58] - 商业地产发债企业存续债券余额前三位分别为陆家嘴系企业、张江高科和普洛斯,其债券余额占存续债券总余额的比重分别为33.86%、10.77%和9.31% [61] 企业盈利能力 - 2020-2023年商业地产企业利润总额自2021年以来持续下降,整体盈利指标弱化 [68] - 2024年1-6月样本企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合计值转为负数,面临评估减值风险 [68]
消费电子行业2024年运行情况回顾及2025年展望
联合资信· 2024-12-30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消费电子行业2024年呈现出温和复苏的趋势 [2] 核心观点 - 2024年全球消费电子市场逐渐企稳回暖,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11] - AI技术的创新应用、折叠屏技术的成熟以及高端化趋势推动了新产品迭代和平均售价的提升 [11] - 2025年及以后,政策刺激、新场景拓展和供应链优化有望为行业增长提供动力 [11] 行业概况 - 2024年消费电子行业整体呈现出温和复苏的趋势,消费电子 SW 行业指数2023年全年增长21 04%,2024年1-10月增长14 86% [12] - 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7734 0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以7 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至14679 40亿美元 [4] - 2023年中国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9201 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19772 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 33% [15] 技术创新与市场增长 - 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消费电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催生了AI手机、AI眼镜等新型产品 [4] - 折叠屏技术的成熟推动了折叠手机的普及,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 09亿台,同比增长5 00% [5] -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为349 00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全球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10 00% [36] 企业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消费电子产业链中有96家公司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其中26家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超过100% [20] - 消费电子 SW 行业指数前十大权重股的业绩变化趋势与整个行业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9] - 2024年第三季度前十大权重股的平均销售毛利率为13 5%,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20 33% [39] 市场细分 -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3 099亿台,同比增长5% [34] -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PC市场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达到6638 4万台,同比增长1 3% [6] - 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五大厂商的平均售价分别为:苹果909美元、三星295美元、OPPO246美元、vivo214美元、小米148美元 [36] 行业展望 - 2025年及以后,政策刺激、新场景拓展和供应链优化有望为行业增长提供动力 [11] - 即时零售、智能家电和可穿戴设备等新领域有望为行业增长带来机会 [30] - 企业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推出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端产品 [30]
透视金融资产风险真谛——IFRS9对保险行业影响深度解析
联合资信· 2024-12-26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IFRS9 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旨在通过完善金融资产分类与减值计提模式,更真实地反映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少会计处理调节利润的空间 [3][14] - IFRS9 简化了金融资产分类,分类标准更加客观、统一,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评估资产减值,减值计提更加及时、足额 [95] - IFRS9 的实施将推动更多的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增长明显,同时减值准备计提要求有所提升,实际计提规模亦将受到资产分类的影响 [80] IFRS9 的历史形成及背景 - IFRS9 是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反思,旨在解决金融创新过度与滥用以及金融监管不匹配的问题 [3] - 我国财政部于 2017 年修订发布四项准则,内容趋同于 IFRS9,统称为"新金融工具准则",要求国内相关机构在 2021 年之前分批实施 [6] - 保险公司实施 IFRS9 的日期被推迟到 2023 年 1 月 1 日,与 IFRS17 同步 [15] IFRS9 的具体内容及变化 - IFRS9 简化了分类与计量模型,分类科目由"四分类"调整为"三分类",金融资产按照计量方式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 [8] - IFRS9 以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以及管理金融资产业务模式进行分类,判定流程和判定依据更加注重客观性,减小了企业会计调节空间 [9] - IFRS9 对减值损失的计提由"已发生损失法"调整为"预期损失法",初始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后,再根据信用风险变化在后续报告日更改预期损失金额 [12] IFRS9 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 IFRS9 将推动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多以公允价值计量,并提升了减值计提的要求,或将加剧保险公司会计报表的波动,并对保险公司的资产配置及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 IFRS9 准则下,保险公司的减值计提规模或有所分化,一方面金融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将更加充足,另一方面重分类为 FVTPL 的金融资产将不再计提减值准备 [32] - IFRS9 准则下,保险公司或将倾向于投资高评级或免评级债券,以平滑市场利率变动对净资产的影响 [33][61] IFRS9 应用的案例分析 - 国内上市险企已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切换日下的金融资产科目产生较大变动,金融工具多以公允价值计量,同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有所增长,上市险企的净资产与利润波动均有所加大 [35] - 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后,上市险企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余额均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类资产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被重分类为 FVTPL 及 FVOCI,不再纳入金融资产减值测试覆盖的范围 [41] - 中国平安持续加大债券投资力度,债券占投资资产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政府债具有信用风险低、久期长的特点,中国平安对其配置力度不断加大 [44] IFRS9 执行后的资产配置变化 - IFRS9 准则下,保险公司对债权类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更加充足,风险覆盖度及保障程度有所提升,但权益类资产在 IFRS9 下不受到预期信用损失的影响,其信用变化体现在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科目中 [69] - 非标资产由于持有时间较长且收益率较高,属于保险公司投资的优质资产,但 IFRS9 准则下,非标资产分类 FVTPL 的资产会相应增多,对保险公司利润波动的影响将有所加大 [62] - 中国平安对权益工具的投资更加审慎,近年来中国平安的股票投资占比保持在 6%―8%左右,其他股权型资产占比约在 6%左右 [73] IFRS9 执行后的财务表现变化 - IFRS9 实施后,中国平安的净利润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而有所波动,但实际减值计提的变化不大 [93] - 中国平安的信用减值损失亦对归母净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减值损失主要体现在银行业务板块,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以及财产保险业务,信用减值损失对归母净利润的影响并不明显 [77] 总结与展望 - IFRS9 的实施,推动更多的金融工具以公允价值计量,影响当期损益的资产规模增长明显,同时 IFRS9 对减值准备计提要求有所提升,实际计提规模亦将受到资产分类的影响 [80] - 展望未来,在 IFRS9 真实反映金融资产风险的指引下,保险行业的减值计提实操标准或将进一步细化、统一,新准则的联动实施或将加大保险公司资产端与负债端的波动 [80]
化债背景下西安市城投企业观察
联合资信· 2024-12-25 12:33
www.lhratings.com 研究报告 1 报告概要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区域数据库 1.西安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市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 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复苏势 头强劲。根据《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西安市基本形成了"6+5+6+1"的现代 产业体系1。西安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2023 年三产结构为 2.7:34.5:62.8。西安 市的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食品和生物医药。2023 年,西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9.0%,分别高 于全国、全省 4.4 和 4.0 个百分点。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复苏势头 强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华清宫、西安城墙等景区进入全国热门景点 榜单;2023 年西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 2.78 亿人次,比上年增长 33.1%;实现旅游 总收入 3350.39 亿元,同比增长 65.0%。 西安市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多层次金融市场较为完善。银行资源方面,西安市拥 1 第一个"6"指六大 ...
2024年保险行业分析及2025年展望
联合资信· 2024-12-25 12:3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信用水平将保持稳定 [8] - 监管将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引导行业完善公司治理能力、降低负债成本、提升保险公司风险防控能力 [8] - 新准则的推行将增强财务透明性和数据可比性,有利于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8] 2024年保险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 - 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银行代理渠道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强化保险公司自身在预算管理、费用控制、经营考核等方面的管控 [13] - 2024年8月,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调整预定利率上限,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 [13] - 202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完善公司治理能力、规范股东行为 [13] - 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保险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对保险资产风险分类的制度依据、核心定义、分类标准及具体工作内容进行了修订与完善 [13] 保险公司经营分析 人身险 - 2024年以来,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保持较好增长,主要靠寿险业务拉动 [19] - 受存续业务集中进入满期给付高峰期影响,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规模明显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赔付支出9199亿元,同比增长42.5% [24] - 2024年1—9月,人身险公司寿险业务收入28138亿元,同比增长18.36%,占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的80.67% [49] - 2024年1—9月,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4933亿元,同比下降0.94%;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137亿元,同比增长107.68% [50] 财产险 - 2024年以来,财产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速放缓,但短期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险种保费收入仍保持较快增长 [52] - 2024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0845亿元,同比增长4.16%;其中机动车辆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546亿元,同比增长3.33% [54] - 2024年前三季度,财产险公司发生赔付支出8112亿元,同比增长7.8% [54] 投资业务分析 - 2024年,保险行业资金运用余额保持增长,投资资产结构基本稳定,固定收益类资产仍是主要配置品种 [60] - 2024年前三季度,保险行业财务收益率年化3.12%,同比增长0.20个百分点;综合收益率年化7.16%,同比增长3.88个百分点 [61] - 2024年,部分险企投资业务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等仍持续暴露,但在大规模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以及多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下,相关资产风险得到一定缓解 [92] 偿付能力分析 - 2024年,全行业偿付能力充足水平略有增长,人身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较上年末有所增长 [44] - 2024年9月末,我国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7.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5.1% [44] - 2024年二季度,187家保险公司被纳入风险评级体系,63家被评为A类,103家被评为B类,10家被评为C类,11家被评为D类 [73] 2025年展望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的持续下调、"报行合一"等新规实施的深化引导人身险行业降低负债成本,未来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有望持续提升 [8] - 随着"报行合一"持续推行及险企自主定价权扩大,财产险公司盈利水平或将进一步提升,非车险业务贡献度持续提升为财险公司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8] - 新准则的推行将增强财务透明性和数据可比性,有利于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