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泡泡玛特:初评 -2025 年上半年净利润超高盛预期,盈利预警显示营业利润率超预期扩张,前景是关键所在
高盛· 2025-08-20 12:5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Pop Mart(9992 HK)的评级为"中性"(Neutral),12个月目标价为260港元,较当前股价有74%的下行空间 [17][18]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04%至1387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同比增长396%至4574亿元人民币,均超预期 [1][16] - 超预期表现主要源于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带动毛利率扩张(同比+63个百分点至703%)及经营杠杆改善 [2][13] - 中国内地销售同比增长135%,海外销售同比激增440%,海外收入占比从227%提升至403% [10] - 核心IP"Monster"销售额同比飙升668%至48亿元人民币,占整体销售额35% [11] - 毛绒玩具品类同比增长1276%至61亿元人民币,成为最大品类(占比44%) [12] 业务表现分析 区域表现 - 亚太/美洲/欧洲地区销售分别同比增长258%/1142%/729%,占整体销售额206%/163%/34% [10] - 海外门店数量从2024年底100家增至128家,美洲新增19家门店至41家 [13] IP与产品结构 - 自有IP产品销售额占比达99%,其中艺术家IP/非独家授权IP分别增长232%/119% [11] - 除"Monster"外,Molly/SKULLPANDA销售额达136亿/1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112% [11] - 手办类玩具销售额同比增长95%,但占比从58%降至37% [12] 盈利能力 - 核心经营利润率同比扩张17个百分点至42% [2] - 销售及管理费用占比降至286%,低于预期的294% [14] - 调整后净利润达471亿元人民币,较预期高6% [14] 未来关注重点 - 管理层将在业绩会上更新全年指引及下半年展望 [3] - 海外扩张计划(全年目标新增超100家门店)及新市场拓展策略 [3] - 主要IP生命周期管理及新品类(如珠宝)发展计划 [3] - 供应链优化以应对海外需求增长及关税不确定性 [3]
高盛 US TMT-五大焦点:思科、英伟达、苹果、软件行业、市场规模
高盛· 2025-08-15 09:24
行业投资评级 - 高盛研究部对思科(CSCO)维持中性评级,但将预估上调约5% [6][7] 核心观点 思科(CSCO) - 第四财季EPS仅超预期1%,为2022年4月以来最小幅度,股价下跌2% [3] - 亮点包括AI订单增长、WiFi 7订单三位数增长、企业校园网络升级潮(价值数百亿美元旧代设备待更新) [4][5] - 争议点:1)多重利好下营收增长空间存疑 2)安全业务收入同比+9%低于预期的15-17%目标 3)服务收入同比持平 [6] - 新目标市盈率倍数处于高位,但盈利预测调整温和 [7] 英伟达(NVDA) - 过去48小时股价波动引发讨论,过去两天落后半导体指数约400个基点 [10][11] - 自4月低点上涨约100%,期间回调幅度从未超过5-7% [13] - 投资者对AI主题信心仍处高位,但战术性讨论增加 [12] 软件行业 - 软件板块相对纳指RSI触及20(严重超卖),CRM测试18个月低点,ADBE自由现金流倍数约14倍 [14] - 价格走势疲软是最大变化,利好财报未能提振股价 [15][16] - 市场情绪分化:沮丧(CRM市盈率25倍)、看跌、困惑、部分乐观 [17] - 扭转局面需AI预期降温、高端市场企稳或AI带来边际改善 [18] 苹果(AAPL) - 10天内推动纳指上涨近10个点,创十余年最佳表现之一 [19] - 即将进入季节性波动较大的9月 [19] - 市场情绪从上半年全面负面转向近期积极(关税缓解、AI/机器人等) [20] 规模因子 - 小型股与大型股两日走势差异创近五年最显著波动之一 [21][22]
宁德时代:2025 年第二季度盈利超高盛预期,尽管电池单位毛利率表现喜忧参半;维持 A 股买入评级,因估值下调港股评级至中性-CATL (.SZ)_ 2Q25 earnings beat GSe though battery unit GPs profile mixed; Maintain Buy on A-Shr, d_g H-Shr to Neutral on valuation
高盛· 2025-08-05 11:20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CATL A股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328元人民币,较当前价277.09元有18.4%上行空间 [1] - CATL H股评级下调至"中性",目标价436港元,较现价426.6港元仅有2.2%上行空间 [1] 核心财务表现 - 2Q25营收94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低于预期10% [17] - 2Q25净利润16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超预期6% [1] - 电池销量147GWh,同比增长34%,但低于预期5% [17] - 单位毛利135元/kWh,低于预期的150元/kWh,较1Q25的136元/kWh小幅下滑 [1] 业务运营分析 国内市场动态 - 国内电池市场面临价格压力,2Q25平均售价下调至573元/kWh(原预期611元/kWh)[2] - LFP电池渗透率在2Q25稳定在70%,结束了过去一年的快速增长 [20] - 预计国内EV电池单位毛利将在2026年触底(原预期2025年)[2] 产能扩张 - 资本支出占比从2024年的13%提升至2025E的24%,推动市场份额增长 [23] - 1H25设备预付款达60亿元人民币,预示CAPEX上行趋势 [15] - 在建项目包括中国境内316GWh和海外107GWh产能 [27] 技术研发进展 - 全固态电池研发领先,维持2027年小规模生产计划 [15] - 即将推出快充LFP电池(神行2.0)、Freevoy双动力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15] 估值与预测调整 - 下调2025E-2027E盈利预测1%/5%/3%,主要因电池单位毛利假设下调 [29] - 采用16.5倍PE(原15.6倍)更新A股目标价 [33] - 预计2024-2030年EPS复合增长率24%,销量复合增长率22% [43] 同业比较 - CATL-H股25/26年PE为26x/21x,高于比亚迪(19x/14x)和台积电(19x/17x)[36] - 当前A股估值18.7倍2025E PE,低于历史均值 [35]
摩根士丹利:泡泡玛特-2025 年上半年初步业绩,S 曲线陡峭化
摩根·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Pop Mart International Group的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Line”(符合预期)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Pop Mart 1H25销售和盈利超预期,大中华区和亚太市场表现突出,净利润率提升 [1][2] - 预计短期内股价创新高,之后或有获利回吐,长期投资者可借机建仓 [3] - 上调2025 - 2027年销售和净利润预测,认为股票有上涨空间 [4] - 基于修订后的2025 EPS预测,基本情景下目标价升至HK$365,认为PEG 1.4x合理 [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表现 - 1H25销售增长超200%,剔除财务收益后盈利增长超350%,各市场和季度均有显著增长 [2] - 预计2025 - 2027年销售分别增长138%、38%和24%,净利润调整后利润率分别为31.6%、32.5%和32.9% [8][11] 估值分析 - 基本情景目标价从HK$302升至HK$365,2025目标P/E从51x降至46x,PEG 1.4x [24] - 牛市情景价值升至HK$482,假设2025 - 2027调整后盈利CAGR 34%,P/E 50x,PEG 1.5x [25][37] - 熊市情景价值升至HK$161,假设2025 - 2027调整后盈利CAGR 16%,P/E 22x,PEG 1.3x [25][43] 风险回报 - 基本情景下目标价HK$365,PEG 1.4x合理,进一步评级上调可能来自销售和净利润率提升 [33] - 牛市情景假设中国和海外市场销售增长快、新业务需求强,熊市情景考虑宏观环境不利等因素 [37][43] 投资驱动因素 - 积极因素包括新类别和系列成功推出、新IP成功、门店扩张、新业务举措等 [48] - 风险因素有宏观环境弱、新产品和IP不确定、海外扩张不成功等 [49]
高盛:泡泡玛特-盈利预警 -2025 年上半年高于券商一致预期,但符合买方预期
高盛· 2025-07-16 23: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泡泡玛特股票评级为“中性”,12个月目标价为260港元 [19][2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业绩强劲,中国内地和海外市场增长加速,利润率显著扩张,但可能符合买方预期 [1][2] - 上半年表现证明其有能力在全球拓展IP影响力,未来股价上涨关键在于非Labubu IP的推广、品类拓展和客户群体扩大 [3] - 基于上半年业绩超预期,上调2025 - 2027年调整后盈利预测15% - 22%,目标价上调至260港元,但维持“中性”评级 [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不少于200%,营收不少于137亿人民币;集团利润同比增长不少于350%,净利润达45亿人民币,少数股东权益后净利率达30% [1] - 2024 - 2027E营收分别为130.38亿、327.98亿、423.18亿、490.90亿人民币;EBITDA分别为49.73亿、147.96亿、194.42亿、226.79亿人民币;EPS分别为2.36、7.52、9.79、11.39人民币 [5]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E的P/E分别为17.3、32.0、24.5、21.1倍;P/B分别为5.1、18.7、12.5、9.0倍;股息率分别为2.0%、1.1%、1.4%、1.7%;CROCI分别为47.8%、74.6%、63.8%、51.8% [5] - 2024 - 2027E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06.9%、151.6%、29.0%、16.0%;EBITDA增长率分别为173.1%、197.5%、31.4%、16.7%;EPS增长率分别为191.3%、219.2%、30.2%、16.3% [10]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5日收盘,3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59.8%、221.8%、588.1%;相对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涨幅分别为43.7%、154.1%、397.8% [11] 盈利预测调整 - 上调2025 - 2027E调整后盈利预测15% - 22%,2025E营收和调整后净利润预计增长152%/213%,分别达328亿/10亿人民币 [16] 风险与机遇 - 下行风险包括单一IP风险、竞争加剧、成本/运营费用控制等;上行风险包括更多IP推出和受欢迎、供应链管理改善、成本控制更好、海外发展超预期等 [19]
高盛:巨子生物-2025 年上半年前瞻_ 尽管近期不确定性冲击销售,韧性利润率驱动净利润增长 20%;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16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71港元,较当前价格有25.1%的上涨空间 [1][15][3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净利润同比增长23%/20%,达31.16亿元/11.83亿元;若剔除2250万元的员工持股计划费用,调整后净利润为12.05亿元,同比增长17% [1] - 上调2025 - 2027年净利润预测0 - 2%,主要反映2025年上半年更具韧性的利润率和比此前保守估计更快的销售复苏 [15][34] - 公司作为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先驱和全球领导者,有望受益于中国功能性护肤品市场的重组胶原蛋白上行周期,凭借成分/研发实力、知名品牌和专业形象,以及医美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实现增长 [37][3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数据 - 市值608亿港元/77亿美元,企业价值526亿港元/67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9.013亿港元/1.152亿美元 [4] - 预计2024 - 2027年营收分别为55.388亿元、69.336亿元、87.877亿元、103.605亿元,EBITDA分别为23.311亿元、26.737亿元、33.095亿元、38.495亿元 [4] 聚焦2025年下半年及业绩情况 - 抖音平台7月至今在线GMV同比增长58%(Comfy/Collgene分别为44%/231%),远超同行 [2] - KOL直播恢复进度仍较低,7月至今在抖音平台的销售占比约10%(去年同期约20%,2025年第一季度约40%) [2] - 有详细策略重振品牌势头,尤其是在双11期间,平衡GMV和ROI [2] - 医美审批正在进行中,但市场尚未完全反映这一因素 [2] 渠道销售情况 - 在线渠道同比增长27%,与跟踪的2025年上半年在线GMV同比增长36%存在10个百分点差距,主要因618期间产品退货率上升;预计Comfy在线销售同比下降21%,Collgene在线销售保持强劲,同比增长70% [9] - 线下渠道同比增长13%,Comfy线下销售同比增长16%,其医用敷料业务部分被Collgene线下经销商的持续缩减所抵消 [9] 比率与估值 - 2024 - 2027年P/E分别为19.4倍、22.6倍、18.2倍、15.5倍,P/B分别为5.6倍、5.2倍、4.2倍、3.5倍 [4][10] - 2024 - 2027年FCF收益率分别为4.5%、5.5%、5.6%、6.4%,EV/EBITDAR分别为15.5倍、17.5倍、13.9倍、11.3倍 [10]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4日收盘,3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 - 25.3%、9.8%、36.4%,相对恒生指数涨幅分别为 - 33.9%、 - 12.8%、3.1% [11] 财务报表情况 - 2024 - 2027年预计总营收分别为55.388亿元、69.336亿元、87.877亿元、103.6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521亿元、24.475亿元、30.603亿元、35.712亿元 [13] - 2024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20.412亿元、31.889亿元、33.283亿元、37.64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11.061亿元、 - 5.779亿元、 - 6.639亿元、 - 7.608亿元,融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5.911亿元、10.352亿元、 - 4.445亿元、 - 6.605亿元 [13] 投资论点 - 公司是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先驱和全球领导者,其在重组胶原蛋白方面的优势是差异化卖点,契合消费者对优质成分/功效的需求,并通过Comfy和Collgene等品牌快速拓展在线渠道和大众护肤品市场 [37] 价格目标风险与方法 - 12个月目标价71港元基于2027年22倍P/E,按9.6%的资本成本折现至2026年年中 [39] - 关键风险包括专业皮肤治疗市场增长慢于预期/竞争加剧、无法开发成功产品、监管风险 [39]
高盛:海底捞_ 2025 年上半年前瞻_ 翻台率表现预期下调,向消费者让渡更多价值,但下半年基数更低;中性评级
高盛· 2025-07-16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海底捞国际控股维持“中性”评级,新目标价为15.3港元,较当前股价有8.4%的上涨空间 [1][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下调海底捞盈利预测,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4%和6%,主要因翻台率表现低于预期、门店生产力下降导致运营杠杆下降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1] - 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下降13% - 16%,反映出将有利的原材料成本让利给客户、激励员工的承诺以及在消费仍不稳定的情况下门店网络扩张放缓 [2] - 进入下半年,同店销售增长基数将变低,预计单店平均销售额将实现微幅正增长,并产生运营杠杆 [2] - 尽管预计2025年上半年盈利会面临压力,但股价自5月以来已回调20%,目前市盈率为16倍,认为负面因素已基本反映在股价中,同时股息收益率相对较高,为6%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数据 - 市值为787亿港元(100亿美元),企业价值为754亿港元(96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为3.038亿港元(3890万美元) [7] - 2024 - 2027年预测数据显示,营收分别为427.547亿元、430.901亿元、453.940亿元和480.179亿元,EBITDA分别为84.176亿元、80.634亿元、86.770亿元和9.3234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87元、0.80元、0.89元和0.96元 [7] 比率与估值 - 2024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6.2倍、16.1倍、14.4倍和13.4倍,市净率分别为7.5倍、6.9倍、6.4倍和6.2倍,股息收益率分别为5.8%、5.9%、6.6%和7.1% [7] 增长与利润率 - 2024 - 2027年,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3.1%、0.8%、5.3%和5.8%,EBITDA增长率分别为6.3%、 - 4.2%、7.6%和7.4%,每股收益增长率分别为4.6%、 - 7.6%、11.1%和7.4% [14]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较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内分别下跌19.9%、0.1%和1.4%,相对表现分别为 - 26.9%、 - 19.9%和 - 24.1% [15] 财务报表 - 2024 - 2027年,预计总营收分别为427.547亿元、430.901亿元、453.940亿元和480.1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47.081亿元、44.783亿元、49.776亿元和53.468亿元 [18] 2025年上半年展望 - 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至206亿元,主要受翻台率疲软和海底捞品牌净关闭8家门店拖累,但外卖业务增长和其他餐饮品牌扩张将部分抵消下降 [20] - 预计食品成本比率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员工成本比率和其他成本比率分别同比扩张0.2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运营利润率同比收缩0.8个百分点至11.8%,净利润率收缩较小,为0.2个百分点 [21] 盈利修正 - 下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主要反映出2025年上半年盈利表现弱于预期、在消费不稳定的情况下海底捞和新品牌门店扩张放缓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好价值的产品和激励员工的承诺 [23] 投资论点、目标价风险和方法 - 基于9.5倍的2026年EV/EBITDA,给予海底捞12个月目标价15.3港元 [26] - 关键风险包括翻台率恢复好于或弱于预期、扩张速度快于或慢于预期、其他餐饮品牌或加盟模式新业务发展快于或慢于预期、成本节约强于预期或成本通胀不利以及食品安全问题 [26][27] GS因子分析 - 增长、财务回报、倍数和综合百分位分别为20%、40%、60%和80% [9] M&A排名 - 海底捞的并购排名为3,表明被收购的可能性较低(0% - 15%) [7]
高盛:京东健康_ 2025 年二季度前瞻_ 营收稳健,支出仍可控;按需投资成关键焦点;买入评级
高盛· 2025-07-16 08: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对京东健康国际的评级为买入 [1][21][44][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京东健康国际股价年初至今上涨60%,跑赢恒生指数、同行及互联网板块 预计二季度营收增长18%,运营利润增长5% 公司在药品销售上持续获得市场份额,且在即时配送业务上取得进展 虽预计下半年有增量支出,但二季度未积极参与价格促销和补贴,集团层面利润率有望保持稳定 与阿里健康相比,京东健康国际销售增长趋势更好、估值更优,维持买入评级 [1][24][27][28][21][4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即时配送业务 - 京东健康在广州、北京等一线城市快速建设前置仓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约有40 - 50个仓库/门店开业,管理层目标是2025财年至少扩展至200个 目前竞争和相关支出仍可控,预计下半年随着线下业务增加,将加大投资和促销力度以推动O2O业务增长 [2] 市场份额与GMV增长 - 追踪数据显示京东健康在618节日期间表现优于行业同行,二季度京东集团的高用户参与度有望带动医药品类业务 随着即时配送竞争加剧,市场对医药品类的B2C与O2O竞争讨论增多,但预计购买行为将从线下向线上转变,京东健康将保持市场份额增长 [3][19] 资本配置 - 京东健康净现金超过500亿元人民币,约占市值的50% 公司如何更好地使用资本将是业绩发布季的关注焦点,特别是在母公司集团大力投资的情况下 [20] 财务数据 - **关键数据**:市值1375亿港元/175亿美元,企业价值793亿港元/101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交易量3.841亿港元/4910万美元 [6] - **盈利预测**:2024 - 2027年,预计营收分别为581.599亿元、694.062亿元、782.802亿元和886.388亿元人民币;EBITDA分别为16.842亿元、19.576亿元、26.734亿元和36.013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分别为1.52元、1.55元、1.84元和2.07元人民币 [6] - **估值指标**:2024 - 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6.2倍、25.7倍、21.8倍和19.3倍;市净率分别为1.4倍、2.1倍、2.0倍和1.8倍 [6] - **价格表现**:截至2025年7月14日收盘,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绝对涨幅分别为22.4%、54.0%和92.3%,相对恒生指数的涨幅分别为8.3%、22.3%和45.4% [14]
高盛:老铺黄金_2025 年上半年预览-销售强劲,但受毛利率压力抵消;下半年聚焦单店同店增长韧性、高端产品及海外业务
高盛· 2025-07-15 09: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老铺黄金(6181.HK)的买入评级,12个月目标价为1090港元 [15][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预计8月下旬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7月可能发布盈利预警,预计销售额/净利润同比增长268%/284%,达到129.63亿元/22.59亿元,若剔除1.2亿元员工持股计划费用,调整后净利润为24.09亿元,同比增长294% [1] - 下半年关注毛利率管理、店铺优化、高单价产品推出、海外市场机会和贵宾客户管理执行计划等方面,有望推动业绩增长 [2] - 微调2025 - 2027年净利润预测,幅度在1%以内,目标价基于2027年预期市盈率25倍,并以9.6%的资本成本折现至2026年年中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关键数据 - 市值1554亿港元/198亿美元,企业价值1569亿港元/200亿美元,3个月平均每日成交量10亿港元/1.31亿美元 [4] - 预计2024 - 2027年营收分别为85.06亿元、271.22亿元、354.28亿元、414.48亿元,EBITDA分别为21.24亿元、66.04亿元、91.46亿元、109.02亿元 [4] - 预计2024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9.47元、27.76元、38.36元、45.92元,市盈率分别为14.1倍、29.6倍、21.4倍、17.9倍 [4] 财务比率与估值 - 预计2024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54.2%、66.2%、52.9%、46.6%,净债务/权益比率分别为24.4%、13.3%、1.8%、 - 3.4% [9] - 预计2024 - 2027年总营收增长率分别为167.5%、218.9%、30.6%、17.0%,EBITDA增长率分别为206.0%、211.0%、38.5%、19.2% [10] 价格表现 - 截至2025年7月11日收盘,老铺黄金3个月、6个月、12个月绝对涨幅分别为21.1%、212.1%、958.8%,相对恒生指数涨幅分别为4.9%、146.5%、682.2% [11] 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测 - 预计销售额为129.63亿元,同比增长268.2%,同店销售增长150%,毛利率为39.3%,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 [17] - 预计营业利润为30.60亿元,同比增长286.5%,净利润为22.59亿元,同比增长284.3%,调整后净利润为24.09亿元,同比增长294.0% [17]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 - 2027年收入预测较旧预测分别增长3.1%、3.1%、1.8%,成本预测分别增长5.0%、4.9%、3.3% [28] - 2025 - 2027年净利润预测较旧预测分别增长0.6%、1.0%、0.0%,调整后净利润分别增长0.5%、0.9%、0.0% [28] 目标价推导 - 目标价1090港元基于2027年预期市盈率25倍,折现至2026年年中,预期股权价值为1727.51亿元,股份数量为1.73亿股 [29]
摩根士丹利:进入全球化新时代的领先制药企业;首次覆盖恒瑞医药H股重新覆盖A股,超配评级
摩根· 2025-07-11 09: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恒瑞医药H股,重新覆盖A股,均给予超配(OW)评级,H股为首选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恒瑞作为研发巨头,有望受益于国内政策环境改善和全球化步伐加快,具备成为全球领先生物制药公司的潜力 [1] - 预计2024 - 27年收入/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24%,创新药销售复合年增长率为34% [4][10] - 基于贴现现金流估值法,H股目标价78港元,A股目标价人民币71元,SOTP分析显示全球化潜力被低估,相对于同业的估值溢价合理 [4][43]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恒瑞是植根于中国的大型生物制药公司,在医药研产销和商业化方面能力领先,2023年新分子实体药物收入在中国药企中最高,临床或后期开发阶段的NME在研药物数量最多 [12] - 截至2024年,创新药物占总产品销售额的51.8%,2024年研发投资占收入的29.4% [12] 产品管线 - 恒瑞是中国生物制药公司中产品组合和管线最广泛均衡的公司之一,涵盖多个治疗领域,预计2025 - 27年有47项NDA/BLA批准 [3] - 针对乳腺癌开发了“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覆盖所有亚型和不同阶段疾病 [18][21] - 开发出三代GLP - 1在研产品,HRS9531和HRS - 7535在减重效果上具有竞争力 [19] - 有七种处于临床和NDA阶段的关键ADC在研药物,部分产品数据良好且获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22] 全球化进展 - 截至2023年,全球医药市场价值1.47万亿美元,是中国国内市场规模的6.6倍 [3] - 自2018年以来,恒瑞累计达成14笔对外许可交易,交易总价值15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达成更多协议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 - 27年收入/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18%/24%,创新药销售额CAGR为34%,仿制药销售额基本持平,对外许可收入CAGR为11% [4][38] 估值分析 - 基于贴现现金流估值法,H股目标价78港元,A股目标价人民币71元,对应2026年市盈率为46倍 [4] - SOTP分析显示,全球化潜力仅占总价值的13%,即人民币628亿元,仍被低估 [43] - 恒瑞A股和H股2026年市盈率分别为33.5倍和36.0倍,相对于同业的溢价合理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