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健康(开曼)(06618)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健康:2025年中期净利润25.96亿元 同比增长27.45%
搜狐财经· 2025-09-05 22:4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要从事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系统业务 提供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互联网医疗、健康管理及智能医疗保健解决方案 并为业务合作伙伴提供市场营销服务 主要在国内市场开展业务[6] 营收与利润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未披露具体数值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率显示为24.51%[9] - 半年度营收从2020年-2023年呈现波动增长 2023年营收达780.44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293.3亿元[9] - 归母净利润在2020年-2023年期间经历显著波动 2020年为-14.54亿元 2023年转正至8.65亿元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5.18亿元[9] 现金流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2.45亿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029.1万元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5.56亿元[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在2020-2023年持续改善 2020年为-50亿元 2023年转正至59.051亿元[23] 资产结构变化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期末减少58.12%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9.07个百分点[27] - 存货较上期末增加27.6%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3个百分点[27] - 货币资金较上期末增加10.98%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43个百分点[27] - 无形资产较上期末减少3.21%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35个百分点[27] 负债结构变化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30.43%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30] - 其他应付款较上期末增加26.62%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89个百分点[30] - 合同负债较上期末减少13.72%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0.16个百分点[30] - 租赁负债较上期末增加85.28%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0.14个百分点[30] 财务比率指标 - 2025年上半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2% 较上年同期上升0.62个百分点[16] - 流动比率为2.92 速动比率为2.55[33] - 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 从2020年26.11%降至2025年上半年10.78%[32] - 总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0.688次 低于A股行业均值和中位数[23] - 固定资产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1020.13次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4] - 应收账款周转率2025年上半年为139.16次 远高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24] 收入构成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商品收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达293.3亿元 服务收入-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为93.642亿元[10][13] - 2024年商品收入-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为487.9亿元 服务收入为93.642亿元[12][13] 运营效率指标 - 人均创收从2020年1740.89万元增长至2023年1723.02万元[13] - 人均创利指标在2020-2023年期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13]
欧姆龙五款智能血压计新品将在京东健康首发 科技助力家庭健康监测再升级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5 20:37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突破3.3亿 高血压群体达2.45亿[3] - 全球老龄化加剧和高血压患者数量增加推动家庭电子血压计需求持续上升[3] - 消费者对健康监测便捷性和准确性的追求推动市场扩展[3] 产品创新与技术特点 - 欧姆龙X1-A智能血压计采用医用级测量标准 配合fitcuff袖带360°舒适贴合臂周减少测量误差[3] - 智能加压技术使健康监测更高效便捷可靠 单次充电支持30天续航[3] - 搭载实时结果分析功能与蓝牙模块 数据可同步至欧姆龙App并推送异常血压提醒[3] 战略合作与渠道布局 - 京东健康作为欧姆龙国内最大销售渠道 双方保持十余年长期稳定合作关系[3] - 2025年起在三大领域深化战略协同:新品首发、健康数据互联互通、AI技术创新应用[4] - 已首发包括智律波®房颤风险提示血压计等多款新品 推动心血管疾病筛查服务普及[4] 商业发布与市场推广 - 9月6日欧姆龙五款电子血压计新品在京东健康全网首发[1] - 京东健康定位为"全球健康新品线上首发平台" 持续引入全球品质健康产品[1] - 消费者可通过京东App搜索"欧姆龙"进入官方店铺购买新品[1]
京东健康(06618)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5 18:0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53亿元,同比增长24.5%[9]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83亿元增长24.5%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53亿元[20] - 商品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39亿元增长22.7%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93亿元[20] - 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4亿元增长34.4%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60亿元[20] - 期间盈利从人民币2,034.4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591.3百万元[29]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从人民币1,584.6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482.5百万元[32] - 收入同比增长24.5%至352.9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83.44亿元人民币[105] - 毛利润为88.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105] - 期间盈利为25.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105] - 基本每股盈利为0.82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65元人民币[105] - 总收入为35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5%,其中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为293.31亿人民币,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为59.59亿人民币[120]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期间盈利为25.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5%[125] - 公司期间盈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20.3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5.96亿元人民币,增长27.4%[11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23.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22] - 履约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10.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1%[2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4亿元增长28.8%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8亿元[24] - 研发开支由人民币645.0百万元增加14.2%至人民币736.4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2.3%降至2.1%[25]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人民币685.1百万元减少10.7%至人民币611.5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2.4%降至1.7%[26] - 财务收入由人民币989.5百万元下降18.3%至人民币808.6百万元[27] - 所得税开支由人民币405.0百万元下降32.8%至人民币272.3百万元[28] - 营业成本为26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05] - 已出售存货成本为261.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6%[123] - 物流与仓储服务开支为25.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6%[123] - 由京东集团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开支为13.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4%[123] - 员工薪酬福利开支为11.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7%[123] - 推广及广告开支为9.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7%[123] - 所得税开支为2.7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2.8%[124] - 利息收入为8.0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8.3%[122] - 股份支付费用从人民币549.6百万元降至355.4百万元,降幅35.3%[137] - 限制性股份单位开支从人民币543.6百万元降至276.9百万元,降幅49.1%[137] - 股份支付费用89.682百万元,同比下降39.5%[168] 用户和平台运营表现 - 过去12个月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两亿[9] - 上半年日均问诊单量超过50万[9] - 平台商家数量超过15万家,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超过5万家[12] - 超30款创新药在公司平台实现线上首发[11] - "京东买药秒送"服务链接全国超20万家药房[13] - 线上医保支付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近两亿人口[13] - 京东健康平台已入驻超过1.2万名护士,服务项目扩展至7大类64项[16] - AI京医智能体累计服务用户数已超5000万[17] - 皮肤专科已为超过2000万患者提供诊疗方案[15] - 京东健康医务社工项目累计为超过3.1万人次罕见病患者提供就诊支持[18] - 京東健康年活躍用戶定義為過去十二個月至少購買一次的用戶,主要通過京東大藥房、線上平台及全渠道佈局進行購買[171]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226亿元增至人民币252亿元[35] - 资金储备从人民币594亿元增至人民币660亿元[35]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从人民币22亿元增至人民币62亿元[36][3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5.6亿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83.7亿元有所改善[3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8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亿元人民币,降幅57.1%[40] - 2025年上半年购买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支付现金净额为76亿元人民币[40] - 2025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所得款项净额为42亿元人民币[40]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18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030万元人民币,增幅39.0%[4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1.7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226.29亿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08]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从2024年上半年的17.01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7.10亿元人民币,增长235.7%[115]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2.3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2.45亿元人民币,增长180.0%[115]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6月30日的88.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51.77亿元人民币,增长184.7%[115] - 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25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金额为34.90亿元[84] - 业务扩张用途分配90.10亿元募集资金,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动用[84] - 潜在投资及收购用途分配29.11亿元募集资金,全部未动用[84] - 营运资金用途分配6.48亿元募集资金,已动用0.69亿元,剩余5.79亿元未动用[8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达到784.6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712.75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8] - 存货为74.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58.43亿元人民币有所上升[108]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2.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79.77亿元人民币,增幅为4.9%[110]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2.24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5年6月30日的106.28亿元人民币,减少25.97亿元人民币[110]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0.3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83亿元人民币,增长27.7%[110]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4.2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5.95亿元人民币,增长30.4%[110]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30亿元人民币,增长66.7%[110] - 公司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3.73亿元人民币,增长26.6%[11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至143.0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64亿元人民币[10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理财产品投资为186.76亿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61.0%[127] - 存货账面价值从人民币5,842,656千元增至7,455,230千元,增幅27.6%[132]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人民币551,370千元降至399,269千元,降幅27.6%[133] - 应收第三方贸易款项中12个月以上账龄金额为人民币142,304千元,占比24.9%[133] - 确认应收关联方贸易款项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人民币43.0百万元[134] - 库存股从人民币(60,729)千元改善至(47,520)千元,变动幅度21.8%[1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35.9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4.23亿元增长30.4%[148] - 供应商融资安排项下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6.7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3.47亿元增长24.4%[148]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分析显示3个月内到期的金额为人民币128.01亿元,占总应付款项的94.2%[149] - 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53.7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2.43亿元增长26.6%[150] - 应付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30.0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0.60亿元增长46.0%[150] - 理财产品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85.9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4.38亿元增长78.2%[153] - 未上市实体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0.7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0亿元下降22.0%[153] - 公司已悉数出售上市实体的股权投资,该投资2024年末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0.64亿元[156] - 第3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年初100.309百万元下降至78.165百万元,降幅22.1%,主要因17.992百万元分派及4.152百万元公允价值下跌[157] - 应收关联方款项账面价值人民币307百万元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131] 员工和薪酬福利 - 公司员工人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3,177人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72人,增幅43.9%[46] - 2025年上半年员工薪酬福利开支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持平[49] - 管理层总薪酬92.460百万元,其中股份支付占比97.0%[168]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 刘强东持有公司2,184,655,829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8.27%[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200,115,111股[59][65] - 刘强东实益拥有345,605,330股普通股,占总股份的12.1%[59] - 刘强东通过Max Smart Limited持有305,630,780股B类普通股及22,974,550股A类普通股[59] - 刘强东拥有公司总投票权的72.2%[59] - JD.com通过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持有公司2,149,253,732股股份,占总股份的67.16%[64] - 刘强东在京東物流实益拥有4,291,457,805股股份,占京東物流总股份的64.55%[61] - 京東健康控股股東包括JD Jiankang、JD.com、劉強東先生、Max Smart Limited及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172] - JD.com為京東健康控股股東之一,其美國存託股於納斯達克上市(代碼JD),每一股美國存託股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171][172] - 京東健康關聯併表實體為通過合同安排控制的實體,即境內控股公司宿遷京東天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各自子公司[172][174] - 京東健康外商獨資企業為北京京東健康有限公司,是該公司全資子公司[175] - 京東健康股份面值為每股0.0000005美元[175] - 京東健康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172] - 京東健康上市日期為2020年12月8日[174] - 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股份代號為6618(港幣櫃台)及86618(人民幣櫃台)[176] - 京東健康報告期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175] - 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因故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87] 股权激励计划 - 股权激励计划可能发行2,918,253股新股,约占已发行加权平均股本的0.09%[67] - 吴鹰有权通过股份奖励计划获取最多24,027股股份[57] - 廖家杰有权通过股份奖励计划获取最多38,889股股份[57] - 金恩林有权通过JD.com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最多166股股份[63] - 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下尚未行使购股权总计20,473,590股,较期初减少834,889股(其中行使807,886股,失效27,003股)[69] - 执行董事金恩林报告期内行使购股权52,129股,剩余未行使37,355股,行权价每股0.0000005美元[69] - 非执行董事刘强东持有未行使购股权17,680,840股,报告期内无变动[69] - 其他承授人购股权减少808,760股(行使755,757股,失效27,003股),剩余未行使2,755,395股[6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312,708,211股(占上市时已发行股份10%)[71] - 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奖励股份减少2,682,805股,期末余额244,948,746股[73] - 报告期内通过股份奖励计划向参与者授予4,051,936股奖励股份[73] - 股份奖励计划新股发行授权额度减少1,550,000股,期末剩余274,258,211股[74] - 股份奖励计划全年授出限额为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73] - 所有股权激励计划合计未行使购股权可能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30%[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参与者以新股支付的未归属奖励股份数量为26,922,291股[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雇员参与者以新股支付的未归属奖励股份数量为34,513,912股[79] - 报告期间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已归属9,235,419股[75] - 报告期间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已失效1,244,705股[75] - 报告期间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已注销5,832股[75] - 报告期间新授出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2,918,253股[75] - 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金恩林持有未归属奖励股份169,500股[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鹰于2025年4月10日获授奖励股份24,027股,公允价值每股32.50港元[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吉豫持有未归属奖励股份18,450股[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家杰持有未归属奖励股份38,889股[80] - 报告期内新授出奖励股份总计1,133,683股,其中2025年1月1日授出445,320股(每股28.10港元),2025年4月1日授出564,336股(每股33.15港元)[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奖励股份为1,863,251股,较2024年12月31日的701,773股增长165.5%[82][83] - 报告期内已归属奖励股份333,912股,已失效118,594股[82]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312,708,211股[1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20,473,590股,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0000005美元,剩余合同期限为5.3年[1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份单位数量为28,785,542股,加权平均公允价值为77.73港元[144] - 未归属限制性股份单位数量从260,088千股降至206,094千股,降幅20.8%[140] 关联方交易 - 与京东集团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框架协议下实际交易金额约为13.384亿元人民币[93] - 向京东集团提供营销服务收入达1,624.027百万元,同比增长64.4%[161] - 接受京东集团物流与仓储服务支出2,492.589百万元,同比增长24.3%[161] - 技术及流量支持服务支出1,338.353百万元,同比增长22.4%[161] - 应付京东集团款项增至2,977.079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44.7%[164] - 应收唐山弘慈款项降至49.433百万元,较2024年末减少38.7%[164] - 唐山弘慈应收贷款计提信用损失30.7百万元[166] - 关联方交易中转信贷应收账款92百万元[167] 其他重要事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5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或担保[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进行或持有任何重大投资[43]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未持有库藏股[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建议
涨超2.7%,线上消费ETF基金(159793)近6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达2.79%
搜狐财经· 2025-09-05 14:28
指数表现 - 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931481)于2025年9月5日14:10上涨1.45% [1] - 成分股中国电影(600977)上涨10.04% 巨人网络(002558)上涨8.14% 万润科技(002654)上涨7.55% 芒果超媒和姚记科技等个股跟涨 [1] - 线上消费ETF基金(159793)上涨2.71% 报1.06元 近1月累计上涨5.62% [1] 产品特征 - 线上消费ETF基金定位为AI应用ETF 紧密跟踪中证沪港深线上消费主题指数 [1] - 指数选取50只主营业务涉及线上购物、数字娱乐、在线教育及远程医疗等领域的沪港深上市公司证券 [1] - 指数最新市盈率(PE-TTM)为22.7倍 处于近5年15.63%分位 估值低于近5年84.38%以上的时间 [1] 权重结构 - 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84% [2] - 腾讯控股(00700)权重9.65%涨2.11% 阿里巴巴-W(09988)权重9.25%涨1.00% 美团-W(03690)权重8.37%涨1.87% [4] - 快手-W(01024)权重6.05%涨2.43% 京东健康(06618)权重3.98%跌1.48% 科大讯飞(002230)权重3.88%涨0.87% [4] - 哔哩哔哩-W(09626)权重3.52%跌0.80% 金山软件(03888)权重2.78%涨1.38% 恺英网络(002517)权重2.61%涨3.52% 巨人网络(002558)权重2.53%涨8.14% [4]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5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08:23
沽空比率排行 - 友邦保险-R和京东健康-R沽空比率均达100%位列首位 京东集团-SWR以99.04%紧随其后[1] - 比亚迪股份-R沽空比率89.57% 腾讯控股-R达84.79% 中国移动-R为77.49%[1] - 中银香港-R沽空比率77.34% 美团-WR达74.54% 联想集团-R为63.87% 中电控股录得61.57%[1] 沽空金额排行 - 阿里巴巴-SW沽空金额32.9亿港元居首 腾讯控股10.12亿港元位列第二 小米集团-W达9.78亿港元[1] - 美团-W沽空金额9.69亿港元 比亚迪股份9.21亿港元 百度集团-SW达8.87亿港元[1] - 地平线沽空金额7.12亿港元 快手-W达6.98亿港元 理想汽车-W录得5.48亿港元 携程集团-S为5.45亿港元[1] 沽空偏离值排行 - 京东集团-SWR偏离值45.15%居首 协合新能源达41.14% 腾讯控股-R录得38.67%[1] - 友邦保险-R偏离值32.89% 中银香港-R达32.75% 大家乐集团为31.92%[1] - 中电控股偏离值30.01% 和记电讯香港达29.75% 中国移动-R录得28.68% 太古股份公司A为28.30%[1] 数据特征分析 - R类股份在沽空比率榜占据七席 包括京东健康-R/友邦保险-R/京东集团-SWR等[1] - 科技股主导沽空金额前十 阿里巴巴-SW/腾讯控股/小米集团-W包揽前三[1] - 偏离值指标显示京东集团-SWR沽空比率较30日均值高出45.15个百分点[1][2]
京东健康(06618)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4 16:30
股份發行人及根據《上市規則》第十九B章上市的香港預託證券發行人的證券變動月報表 截至月份: 2025年8月31日 狀態: 新提交 致: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 公司名稱: 京东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呈交日期: 2025年9月4日 I. 法定/註冊股本變動 | 1. 股份分類 | 普通股 | | 股份類別 | 不適用 | | 於香港聯交所上市 (註1) | | 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證券代號 (如上市) | 06618 | | 說明 | | | | | | | | 多櫃檯證券代號 | 86618 | RMB | 說明 | | | | | | | | | | | 法定/註冊股份數目 | | 面值 | | | 法定/註冊股本 | | | 上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000 | USD | | 0.0000005 | USD | | 50,000 | | 增加 / 減少 (-) | | | | 0 | | | USD | | 0 | | 本月底結存 | | | 100,000,000, ...
智通港股沽空统计|9月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04 08:22
沽空比率排名 - 华润啤酒-R(80291)沽空比率达100%且偏离值最高为50.97% [1][2] - 联想集团-R(80992)沽空比率100%同时偏离值达46.84% [1][2] - 安踏体育-R(82020)沽空比率100%但偏离值相对较低为24.69% [1][2] - 前十大沽空比率榜单中6只股票比率达100%包括李宁-R、京东健康-R等 [2] 沽空金额排名 - 阿里巴巴-SW(09988)沽空金额最高达22.83亿元但比率仅16.17% [1][2] - 腾讯控股(00700)沽空金额12.89亿元位列第二且比率为13.8% [1][2] - 小米集团-W(01810)沽空金额11.13亿元位居第三 [1][2] - 比亚迪股份(01211)以10.96亿元沽空金额位列第四 [2] 沽空偏离值特征 - 华润啤酒-R以50.97%偏离值位居榜首显示沽空活动异常活跃 [1][2] - 腾讯控股-R(80700)虽沽空比率88.23%但偏离值高达44.51% [1][2] - 中石化冠德(00934)以56.42%沽空比率实现37.3%偏离值 [2] - 盛业(06069)在8652.64万元沽空金额下偏离值达35.4% [2] R类股票沽空特点 - R类证券在前十大沽空比率中占据6席且比率均达100% [2] - 腾讯控股-R与普通股00700同时出现在不同榜单显示结构性差异 [1][2] - R类股票普遍呈现高比率高偏离特征但沽空金额相对较小 [2]
从购物习惯到疾病轨迹:京东健康用AI绘制慢性病“风险地图”
证券日报· 2025-09-03 20:39
研究核心观点 - 公司分享基于千万级别人群的慢性病预测研究 揭示电商消费数据和时序疾病轨迹可作为预测慢性病风险的重要工具 为公共卫生管理和个体化健康干预提供新视角[2] 电商行为数据预测研究 - 研究构建涵盖13354个商品类目的"类目指数" 结合人口统计学特征对8种常见慢性病进行风险预测[3] - 模型显示高风险人群患病可能性是低风险人群的4倍以上 平均风险比高达4.07[3] - 发现购买加大码服装 酒精 打火机及吸烟配件等商品与超重/肥胖风险显著相关[3] 时序疾病轨迹分析研究 - 研究分析2016至2024年间中国北方地区3738万名患者的2.07亿条诊疗记录 构建包含351种慢性疾病和8672条关联路径的时序共病网络[4] - 发现心血管-肾脏-代谢疾病在疾病发展轨迹中占据核心地位 高血压患者最常见共病中超过一半属于CKM疾病[4] - 通过蒙特卡洛模拟技术可预测个体从当前疾病出发的未来慢性病发展路径[4] 研究数据规模与来源 - 电商行为研究覆盖千万级别人群 医疗数据分析基于3738万名患者[2][4] - 医疗数据合作方包括山东省卫健委及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公司[4] - 所有研究账户均完全匿名化 数据在高度安全环境下储存与脱敏使用[4] 行业应用前景 - 研究成果为慢性病风险预测提供新思路方法 未来有望实现更精准的个人健康风险评估和公共卫生管理[5] - 公司表示将继续深化慢性病预测和管理领域研究 推动全球健康事业发展[5]
富时中国A50指数季度调整:纳入百济神州-U(688235.SH)、药明康德(603259.SH) 剔除中国核电(601985.SH)等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18:17
指数调整 - 富时中国A50指数纳入百济神州-U(688235 SH)、新易盛(300502 SZ)、药明康德(603259 SH)、中际旭创(300308 SZ) [1] - 富时中国A50指数删除中国核电(601985 SH)、中国联通(600050 SH)、国电南瑞(600406 SH)、万华化学(600309 SH) [1] - 富时中国A50指数备选股名单包括民生银行(600016 SH)、洛阳钼业(603993 SH)、同花顺(300033 SZ)、上汽集团(600104 SH)、赛力斯(601127 SH) [1] 调整影响 - 指数调整将于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收盘后生效 即2025年9月22日星期一 [1] - 富时中国A50指数是海外投资者的重要参考 调整往往能吸引大量海外被动资金 [1] 其他指数 - 富时中国50指数名单未有变化 [1] - 富时中国50指数备选股名单变更为中国宏桥(01378)、翰森制药(03692)、华泰证券(06886)、京东健康(06618)、新华保险(01336)等港股 [1]
港股异动丨互联网医疗股拉升 平安好医生一度涨超16% 方舟健客盘中涨至9%
格隆汇· 2025-09-03 10:45
港股互联网医疗股表现 - 平安好医生股价一度涨超16%并刷新阶段新高 最新价22.74港元 涨幅8.39% [1][2] - 方舟健客盘中涨至9% 最新价4.22港元 涨幅6.03% [1][2] - 阿里健康涨超3% 最新价6.31港元 涨幅3.27% [1][2] - 叮当健康涨2.5% 最新价0.81港元 涨幅2.53% [1][2] - 京东健康涨1.1% 最新价63.75港元 涨幅1.11% [1][2] 行业AI转型驱动因素 - 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微医等平台集体押注AI技术 [1] - AI技术帮助平台从低毛利场景(卖药、卖广告、卖挂号)中实现业务转型 [1]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被纳入国家医保局价格构成体系 [1] - 行业预期AI将在未来十年重构医疗行业的成本结构、服务半径和商业模式 [1] 资本市场关注点 - 具备AI基因的互联网医疗平台获得更高资本想象空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