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的集团(00300)
icon
搜索文档
北向资金加仓A股:数据背后暗藏哪些信号?
钛媒体APP· 2025-07-10 10:44
北向资金整体动向 - 截至2025年6月末,北向资金共持有2,907只A股,持股总量达1,232.08亿股,较上季增加41.19亿股,较2024年末增加7.22亿股 [2] - 持股市值合计2.289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季增加537亿元,较2024年末扩大871亿元 [2] - 持股数量增幅最大的行业是企业服务(38%)、电信服务(27%)和国防军工(26%),降幅最大的是硬件设备(-15%)、家电(-13%)和纺织服装(-13%) [2] - 企业服务行业持股市值按季增幅达51%,其中小商品城(600415.SH)日净买入额或达39亿元 [2] 北向资金重点持仓个股 - 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为宁德时代(300750.SZ)、贵州茅台(600519.SH)、美的集团(000333.SZ)、招商银行(600036.SH)和长江电力(600900.SH),其中宁德时代和贵州茅台持股市值均超千亿元 [3] - 持股市值变动最大的三家A股公司是宁德时代、恒瑞医药(600276.SH)和东鹏饮料(605499.SH),其中宁德时代和恒瑞医药已在港交所上市 [3] - 宁德时代H股股价385.00港元较A股溢价30.05%,恒瑞医药H股股价69.60港元较A股溢价11.32% [4] - 持股市值下降最多的是贵州茅台(-218.58亿元)、美的集团(-154.63亿元)和立讯精密(-67.84亿元) [4] AH股溢价与市场联动 - AH股溢价指数走低,反映A股与H股价差收窄,市场有效性提升 [5][7] - 价差缩小降低跨市场套利空间,使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股价波动压力减小 [7] - 北向资金投资逻辑从价差套利转向企业基本面和行业前景,更具长期价值导向 [7] - 更多A股公司赴港上市增强两地市场联动性,吸引全球资金通过沪深港通回流A股 [7][8]
美的集团(00300):C端业务全球布局稳健增长,B端业务全面发展空间广阔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18 19:2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美的集团,给予“买入”评级 [2][8][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收入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To C端空冰洗业务和To B端三大业务板块均有良好表现,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保持增长,考虑公司优势给予2025年16倍PE,有27%上涨空间 [8][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474.58、4783.59、5068.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4%、6.9%、5.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83、467.03、50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2%、9.9%、7.9% [8][10][54] 收入业绩与盈利能力 - 2024年总营收4090.84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14%,2011 - 2024年营业总收入CAGR为9%,归母净利润CAGR为20% [9][10][14] - 2024年国内收入2381亿元,同比+8%;海外收入1690亿元,同比+12%,2024年OBM业务收入达智能家居业务海外收入的43% [9][22] - 2024年毛利率、净利率分别达26.4%、9.5%,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4] To C业务 - 2024年空调内销出货量1.04亿台,同比+5%,外销出货量0.96亿台,同比+36%,合计2.01亿台,同比+18%,2025年2月总出货量市占率达31.90% [9][27] - 2017 - 2023年暖通空调板块收入CAGR达9%,消费电器板块收入CAGR为5% [9][29] To B业务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板块,2023年家用空调压缩机业务全球市场份额45.1%,家用空调电机及洗衣机电机产量全球第一 [9][32] - 智能楼宇科技板块,2023年智能建筑科技收入中国内地排名第五,市场份额2.7%;商用空调中国内地市场份额14.3%,全球6.6% [9][39] - 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2023年市场份额8.9%排名第三,2025年3月人形机器人亮相 [44] 盈利预测关键假设 - 智能家居业务2025 - 2027年营收同比+9.4%、+6.0%、+5.0%,毛利率分别为30.0%、30.2%、30.5% [10][48] - 新能源与工业技术业务2025 - 2027年营收同比+15.0%、+12.0%、+10.0%,毛利率分别为17.8%、18.0%、18.0% [49] - 智能建筑科技业务2025 - 2027年营收同比+8.0%、+6.0%、+6.0%,毛利率分别为30.5%、30.8%、31.0% [49] - 机器人及自动化业务2025 - 2027年营收同比+0.0%、+5.0%、+5.0%,毛利率分别为22.0%、22.5%、23.0% [50] 相对估值 - 选取白电和小家电企业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5年PE为13倍,美的集团2025年PE为13倍,给予16倍PE,有27%上涨空间 [10][54][55]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 - 市场担心以旧换新国补退坡致白电需求下滑,实际空调行业排产和终端销售景气,行业处于去库存阶段,海外出口高景气 [11] 股价表现的催化剂 - 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延续;地产销售数据回暖;白电出口延续高景气度 [11]
港股IPO近一年募资1450亿港元,融资前十大公司吸金超千亿
第一财经· 2025-05-21 21:10
港股IPO市场概况 - 近一年港股IPO募资总额达1450亿港元 同比激增2.7倍 [1][2] - 2025年前5个月已有23家公司赴港上市 募资653亿港元 超过2024年前三季度总额 [2] - 首发募资前十名中内地企业占比75% 合计募资1086亿港元 [2] 头部IPO项目表现 - 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募资额居首 上市首日上涨16.43% [4] - 美的集团募资356.66亿港元 首日涨幅7.85% [4] - 第二梯队企业地平线机器人-W(60.87亿港元)、顺丰控股(58.31亿港元)、华润饮料(57.74亿港元)首日均收涨 [4] - 消费类企业蜜雪集团(39.73亿港元)和毛戈平(26.88亿港元)首日分别大涨43.21%和76.51% [4] 产业链龙头企业上市动态 - 恒瑞医药以44.05港元定价上限募资98.9亿港元 5月23日挂牌 [6] - 三花智控拟赴港募资用于全球研发及海外工厂建设 [6] - 蓝思科技提交申请 计划扩大越南/泰国/墨西哥生产基地 [7] - 歌尔股份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上市 持股比例83.4% [7] - 赛力斯和奇瑞汽车分别公告拟赴港上市 用于全球化布局 [8] 资金流向与市场环境 - 香港金管局5月累计注资1166.14亿港元应对港元需求 [9] - 南下资金加速流入 宁德时代等标杆企业形成示范效应 [10]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降低A+H股上市门槛至10%或30亿港元市值 [12] 行业趋势分析 - "A+H"双平台成为企业全球化战略标配 [1][5] - 港股被视作中国资产价值发现的核心平台 接轨国际估值体系 [10] - 美元弱势周期下 港股作为美元计价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提升 [9][10]
美的(00300)方洪波万字专访表心迹 “从不加班”论被啪啪打脸
智通财经网· 2025-05-20 17:04
公司管理风格 -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表示从不加班,过去20年保持6点后不上班、周末不加班的习惯 [3] - 董事长认为95%以上的加班属于形式主义 [3] - 但历史微博显示方洪波曾在2015年凌晨0点09分发布关于加班上瘾的内容 [4] 人力资源政策 - 2024年3月起实施新加班控制政策,规定18点20分后禁止员工留岗 [5] - 政策禁止员工就餐后返回工位工作 [5] - HR部门在下班时间进行部门巡查确保政策执行 [5]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4071.50亿元,同比增长9.44% [5] - 2023年归母净利润385.37亿元,同比增长14.29% [5] - 2023年扣非归母净利润357.41亿元,同比增长8.39% [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84亿元,同比增长20.61% [5] - 2025年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24.2亿元,同比增长38.02% [5]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首度回应与小米竞争,今年空调业将有一场恶战
第一财经· 2025-05-19 20:20
行业竞争格局 - 空调市场从"三国"(格力、美的、海尔)演变为"四方"竞争格局(新增小米)[7] - 线上市场前三名:美的(25.38%)、格力(24.87%)、小米(13.44%)[8] - 线下市场前三名:格力(32.73%)、美的(30.7%)、海尔(10.87%)[9] - 小米线上份额同比增加5.43个百分点,线下份额仅0.21%[8][9] 价格战态势 - 小米大1匹空调国补后价格1279.2元,美的华凌大1.5匹空调国补后1199.2元[7] - 格力晶弘大1匹空调国补后1379元,天仪系列线上价格1831.2元[9] - 头部品牌价格已与三线品牌相当[9] - "五一"空调全渠道零售额111亿元(+18.5%),零售量306万台(+19.5%)[10] - 预计"6.18"全渠道零售额427亿元(+10.3%),零售量1440万台(+12%)[10] 企业战略动向 - 美的采取双轨战略:向上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向下拼成本应对小米[3][5] - 美的精简SKU,减少冗余产品型号[5] - 小米大家电收入同比增长超50%,建设自有智能制造基地[3][7] - 小米目标三年内成为大家电领域头部企业[5] - 格力通过子品牌晶弘参与性价比市场竞争[9] 市场驱动因素 - 空调成为家电第一大品类,以旧换新政策允许每人购买3台享受补贴[7] - 价格战叠加旺季需求,3-4月主销品价格持续走低[10] - 头部企业通过延保、免安装刺激需求释放[10] - 行业库存较同期偏高,竞争加剧[10] 企业历史关系 - 十年前小米与美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相互参股并推出"美米"空调[4] - 小米后续自主进入空调、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领域[5] - 美的未跟随小米进入汽车和彩电领域[5]
对美关税两个月内大幅降低,专家建议长远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5-12 23:57
中美贸易关税调整 - 中美就贸易关税达成重要共识,从现在到7月9日的约两个月内,关税相比过去一个月大幅降低,中国向美国的家电出口正重新恢复 [1] - 美国对中国"对等关税"降至10%,与其他国家同等水平,90天(从4月10日算起)至7月9日 [2] - 两次10%的芬太尼关税依然有效,此前的301关税也没有行政令显示取消,现在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最基本的关税是30%,但不同行业还有自己的不同关税 [2] 家电行业影响 - 在美国关税调整的这段时间内,大部分家电产品,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关税是55%(25%+20%+10%),对比今年4月1日,只有10%的关税是新增的 [1] - 估计绝大部分中国生产的家电产品都会恢复发货,美国客户正在抓紧确认,预计从中国去美国方向的货船的舱位会紧张 [1] - 新宝股份正在安排向美国市场出货 [1] - 中山乐途电器过去一个月因为美国关税突然提高到超过100%,有40个货柜的电风扇滞留,暂停发货,随着5月12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新进展,预计这些产品将会重新发往美国 [2] 企业应对策略 - 专家建议由于未来关税还会有变数,家电出口要做更多长远布局 [1]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对于中美企业贸易是个短期实质性利好,企业可以尽快与美国客户沟通发货,能出尽出,但也要考虑中美贸易的长期性、复杂性,做好长期打算 [2] - 短期关税下降是一个向好的消息,预计很多美国商家会把握这个窗口期紧急囤货,中国企业要抓住这个窗口期,同时注意保持弹性,做好面临突发情况而产生波动的准备 [3]
对美关税90天内大幅降低,专家建议抓住窗口期长远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5-12 19:05
中美贸易关税共识 - 未来90天内中国对美家电出口关税相比过去一个月大幅降低 中国向美国的家电出口正重新恢复 [2] - 90天后关税仍有很大变数 机电出口企业应抓住窗口期"能出尽出"并做长远布局 [2][3] - 美国对中国商品对等关税降至10% 与其他国家同等水平 持续至8月9日 [3] - 当前中国商品出口美国最基本的关税为30% 不同行业还有额外关税 例如空调出口关税为55%(25%+20%+10%)[3] 家电行业动态 - 美的集团表示90天内大部分家电产品对美出口关税为55% 预计绝大部分中国生产家电将恢复发货 [2] - 新宝股份正在安排向美国市场出货 美国客户已开始行动 [3] - 中山乐途电器因之前美国关税超100%有40个货柜电风扇滞留 现预计将重新发往美国 [3] - 预计中国至美国货船舱位将紧张 目前班轮停航较多 [2] 企业应对策略 - 美国商家可能利用窗口期紧急囤货 中国企业需抓住机会同时保持弹性应对波动 [4] - 行业专家建议企业尽快与美国客户沟通发货 但需考虑中美贸易长期复杂性 [3] - 芬太尼相关10%关税依然有效 301关税(最高25%)也未取消 [3]
摩根士丹利:美的集团-2025 年投资者日要点
摩根· 2025-05-12 11: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 - Line”(与基准表现一致)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2025年目标实现超指引销售增长,营收同比增10%,净利润率稳定,海外业务看好自有品牌和品牌业务双位数增长,国内业务2025年或实现中个位数增长,2B业务预计增速超2C业务 [6] - KUKA未来2 - 3年目标实现个位数营收复合年增长率,2025年中国营收占比达25 - 28% [6] - 美的在AI方面聚焦智能家居大脑和智能工厂大脑,人形机器人研发尚处早期阶段 [6] - 中国市场消费整体持续恶化,美的将采取措施维护24 - 25%市场份额,关注低端市场并保护利润率,拓展高端市场,核心空调业务利润率更具韧性和稳定性,也为其他业务潜在价格竞争做准备 [6] - 美的认为美国关税带来业务机会,已提前在1季度发货,正进行供应链转移,预计6月多数美国需求由非中国生产供应,美国订单超预期 [6] - 海外业务长期目标是持续超越市场,实现平均15%市场份额,目前为4 - 5%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025年5月8日收盘价75元,目标价95元,较目标价有27%上涨空间,52周股价范围58.9 - 83.67元,当前流通股70.72亿股,市值5757.07亿元,企业价值3753.36亿元 [2] - 2024 - 2027财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44元、6.05元、6.53元、7.12元,净收入分别为4091亿元、4438亿元、4675亿元、5015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分别为432.26亿元、475.59亿元、512.48亿元、568.2亿元 [2] - 2024 - 2027财年市盈率分别为13.9、12.5、11.6、9.7,市净率分别为2.7、2.5、2.3、2.0,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3.7%、19.7%、19.8%、20.2%,企业价值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率分别为8.7、7.3、6.4、5.4,股息收益率分别为3.9%、5.0%、5.6%、6.6% [2] 估值方法 - 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家电业务基于2025年预期市盈率15倍,估值89元/股;机器人与自动化(KUKA业务)通过企业价值/销售额和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得出,估值6元/股 [7]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列出众多中国/香港消费行业公司评级及2025年5月8日股价,如安琪酵母“O”(增持)、波司登“O”(增持)、恰恰食品“U”(减持)等 [64][66][68]
摩根士丹利:美的集团_风险回报最新情况
摩根· 2025-05-12 09: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Line”(与大市同步)[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的业务多元化,B2B渠道有望推动盈利增长,家电业务也将受益 [13] - 消费者以旧换新计划或为国内家电业务带来积极影响 [13] - 公司在行业整合、小家电购买增长和线上渗透等趋势中处于有利地位 [13] - 美的当前估值有吸引力,其市盈率为12倍(2025年),较消费平均水平有30%的折扣,随着周期性降低和盈利可见性增强,估值差距有望缩小 [1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预测 - 2025年预测基本不变,2026年营收和净利润估计略降1%,引入2027年估计,在市盈率倍数不变的情况下,目标价、牛市和基础情景价格不变 [2] - 2024 - 2027年空调销量增长率分别为9.0%、7.0%、2.0%、5.0%;空调ASP增长率分别为2.0%、2.0%、2.0%、3.0%;空调毛利率分别为26.8%、26.0%、25.8%、25.9%;经营现金流(人民币百万元)分别为60,512、66,662、61,398、65,823 [18] 目标价格 - 目标价为95元人民币,基础情景采用分部加总法,家电业务每股89元(基于2025年预期市盈率15倍,较2017年以来14倍的平均水平高0.5个标准差),机器人与自动化(库卡业务)每股6元(基于EV/销售额和EV/EBITDA得出) [7] 情景假设 - 牛市情景:假设2025/2026年每股收益比基础情景假设高13%,对应2025/2026年同比每股收益增长26%/8%,给予17倍目标市盈率 [11] - 基础情景:预计2025/2026年每股收益同比增长11%/8%,给予16倍目标市盈率 [12] - 熊市情景:假设2025/2026年每股收益比基础情景假设低7%,对应2025/2026年每股收益变化为+3%/+8%,给予9倍目标市盈率 [16] 投资驱动因素 - 全球营收分布:中国大陆占比50 - 60%,欧洲(除英国)占比10 - 20%,其他地区如亚太(除日本、中国大陆)、印度、日本、拉丁美洲、北美、英国占比均在0 - 10% [21] - 行业销售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受To - B渠道增长驱动,产品高端化带来ASP提升,产品组合升级和成本节约推动利润率逐步改善 [21] 其他公司评级 - 报告还给出了众多公司的评级,如安琪酵母(600298.SS)评级为“O”(增持),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3998.HK)评级为“O”(增持)等 [77][79]
美的董事长方洪波:已有六七个人可随时接班
第一财经· 2025-05-09 16:11
美的集团高管梯队与接班计划 - 董事长方洪波公开表示已有六七个可随时接班的候选人,但未透露具体名单[1] - 美的集团副总裁层级中7位40岁左右高管构成接班梯队,包括王建国(48岁/智能家居总裁)、管金伟(46岁/智能建筑科技总裁)、柏林(43岁/中国区总裁)、赵磊(39岁/家用空调总裁年薪1500万元最高)[3][4] - 女性高管钟铮(43岁/CFO)和赵文心(42岁/CHO)分别掌管财务与人力资源体系[4] 美的集团业务结构与高管贡献 - 智能家居事业群2024年收入2695亿元(占总营收66.2%),由王建国分管[3] - 智能建筑科技事业部收入284.7亿元(+9.86%),占6.99%营收,管金伟负责[4] - 中国区域收入2381.15亿元(占比58.48%),柏林管理国内业务[4] 白电行业高管年轻化趋势 - 格力电器2024年组建年轻高管团队,张伟接替董明珠任总裁[9] - 海信家电43岁高玉玲接任董事长,海尔智家6/8副总裁为40多岁[10][11] - 行业高管普遍通过视频号等新媒体渠道实现"思想年轻化"[11] 美的集团历史业绩与任期 - 方洪波2012年接班后公司营收从1027亿元增长至2024年4071亿元(4倍)[9] - 现任任期至2027年7月,届时将超60岁[9] - 格力电器同期营收从1001亿元增至2040亿元(2023年),2024年略降至1892亿元[9] 高管薪酬数据 - 董事会成员年薪:方洪波1378万元、王建国1161万元、管金伟1155万元[6] - 副总裁层级年薪:赵磊1500万元(最高)、柏林1025万元、钟铮946万元[6][7] - 独立董事年薪均为22.5万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