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亚光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亚光科技(300123) - 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5-04-27 15:46
证券代码:300123 证券简称:亚光科技 公告编号:2025-011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监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知于2025 年 4 月 15 日以书面及电子邮件形式送达给全体监事,会议于 2025 年 4 月 25 日在公司证券部 以现场方式和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应参加表决的监事 3 人,实际参加表决的监事 3 人,公司 董事会秘书列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 程》的规定,会议形成的决议合法有效。 二、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本次会议由监事会主席马放建召集并主持,采用记名投票方式,审议并通过了如下议案: 1、审议通过了《2024 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经审议,监事会认为: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真实、准确、 完整地反映了公司在报告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 遗漏,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 ...
亚光科技(300123) - 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4-27 15:45
证券代码:300123 证券简称:亚光科技 公告编号:2025-010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或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光科技"或"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 次会议通知于 2025 年 4 月 15 日以书面及电子邮件形式送达给全体董事,会议于 2025 年 4 月 25 日在公司证券部以现场方式和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应参加表决的董事 6 人,实际参加表决 的董事 6 人,公司全体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和表决程序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会议形成的决议合法有效。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本次会议由董事长李跃先先生召集并主持,审议并通过了如下议案: 1、审议通过了《2024 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 经审议,董事会认为:公司《2024 年年度报告》《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真实、准确、 完整地反映了公司在报告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 遗漏,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 ...
亚光科技(300123) - 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第二次专门会议决议
2025-04-27 15:45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第二次专门会议决议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第二次专门会议 于 2025 年 4 月 23 日以现场方式和通讯表决方式召开,应当出席本次会议的独立董事 2 人, 实际出席本次会议的独立董事 2 人。本次会议的召集、召开和表决符合《公司法》《证券法》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和《公司章程》等有 关规定,程序合法,经与会独立董事表决,形成如下决议: 一、审议通过了《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经审核,全体独立董事认为:公司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符合《公司法》《上市公司监 管指引第 3 号——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该利润 分配预案是基于公司实际情况作出,不存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情形,我们同意公司董事会拟 定的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表决结果:赞成 2 票,反对 0 票,弃权 0 票。 二、审议通过了《关于关联方为公司及子公司申请综合授信提供担保的议案》; 经审核,全体独立董事认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李跃先先生及其配偶赵镜女士 为公司及 ...
亚光科技(300123)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7 15: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为951,919,554.38元,同比下降40.08%[24]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8,543,647.22元,同比下降224.03%[24]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2,278,637.24元,同比下降43.71%[2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5.37%,同比下降312.82个百分点[24] - 2024年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36,430,676.43元,占全年亏损的91.1%[26]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90元/股,同比下降221.43%[24] - 2024年营业收入扣除后金额为935,836,408.19元,扣除金额为16,083,146.19元[24]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2亿元,同比下降40.08%[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9亿元[70] 成本和费用 - 军工电子人工工资成本同比下降6.95%,从1.25亿元降至1.17亿元[84] - 船舶制造行业原材料成本同比下降30.45%,从1.97亿元降至1.37亿元[84]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9.14%,从6903万元降至4892万元[88] - 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2.28%,从1.88亿元降至1.65亿元[88]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7.62%,从1.89亿元降至1.56亿元[88]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7.31%,从9927万元降至6224万元[88] - 研发投入金额从2023年的99,271,004.61元下降至2024年的62,235,225.91元,同比下降37.31%[9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3年的6.25%上升至2024年的6.54%[9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军工电子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0.27%[69] - 船艇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95%[69] - 军工电子业务收入725,085,258.46元,占总收入76.17%,同比下降40.27%[77] - 船舶制造业务收入203,899,152.46元,占总收入21.42%,同比下降38.95%[76] - 游艇游船产品收入152,842,381.97元,同比增长12.34%[77] - 微波电路与组件收入634,050,993.91元,占总收入66.61%,同比下降41.22%[77] - 半导体器件收入22,347,942.61元,同比下降52.42%[77] - 船舶制造销售量139艘,同比增长120.63%[80] - 微波电路类产品销售量170.27万只,同比下降23.32%[80] - 半导体器件类产品销售量24.38万只,同比下降43.96%[80] 各地区表现 - 西南地区收入287,126,606.78元,占总收入30.16%,同比下降24.46%[77] 资产减值与商誉减值 - 公司计提成都亚光商誉减值4.24亿元[3] - 公司计提船艇业务资产减值损失1.48亿元[3] - 计提成都亚光商誉减值4.24亿元[70] - 船艇业务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48亿元[70] - 应收款项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亿元[70] - 资产减值损失达到570,677,908.12元,占利润总额的63.01%,主要由于商誉减值和船舶板块资产减值[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集中释放[35] - 公司加快拓展新能源船艇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以改善业绩[118] - 公司推进四大管理举措,包括优化资产结构、强化现金流管理、精简管理架构和优化激励机制[112] - 公司聚焦三大技术方向:高密度集成封装技术、大功率MMIC技术、GaN及复合功能MMIC技术[112] - 公司加快集成制造转型,加大智能装备投入以提升数字化制造水平[112] - 公司密切监控国际局势变动风险,前瞻性调整战略方向和业务布局[119] 现金流情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199,474,077.72元下降至2024年的112,278,637.24元,同比下降43.71%[9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3年的-2,693,215.95元改善至2024年的4,431,449.19元,同比上升264.54%[9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从2023年的18,974,045.52元下降至2024年的-97,976,542.07元,同比下降616.37%[92] 客户与供应商 - 前五名客户合计销售额6.33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66.48%[86] - 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额1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20.19%[86] 订单与回款 - 期末在手订单约4亿元(不含备产)[71] - 转让珠海凤巢游艇制造有限公司股权,实现回款0.5亿元[74] 研发与人员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312人减少至2024年的246人,同比下降21.15%[89] - 公司中层以上核心人员90%有行业10年以上的从业经验[68]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678人(47.8%),销售人员53人(3.7%),技术人员246人(17.3%),财务人员45人(3.2%),行政人员397人(28%)[163] - 员工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上76人(5.4%),本科429人(30.2%),大专及以下914人(64.4%)[163] 风险提示 - 公司军工电子业务占比较高,面临国防战略调整或军工产业政策变化的风险[115] - 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较高,主要客户为国内军工科研院所和军工厂,信用良好但存在坏账风险[116] - 商誉占公司期末净资产比重较高,未来可能因销售毛利率、增长率或折现率变化导致减值风险[117][118] - 公司船艇业务可能持续亏损,前期亏损因素尚未完全消除[118]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存在流失风险,可能影响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116] 行业与市场 - 2024年我国国防预算支出1.69万亿元,同比增长7.2%[36] - 我国军费占GDP比重约1.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4%[36] - GW星座计划2030年前完成10%卫星发射,之后年均发射量达1800颗[37] - 2024年军用FPGA、AD/DA转换器等数字芯片国产化率提升至60%以上[37] - 军用射频前端、功率放大器等模拟芯片国产化率突破50%[37] - 2024年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55.7%、74.1%和63.1%[40] - 全球船队中船龄≥25年的船舶占比6.2%,船龄20-24年占比9.3%[41] 公司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主营业务为军工电子,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3] - 公司军用电子系统价值占比超过40%[37] - 公司产品频谱覆盖从几十MHz到100GHz的全频段[38] - 公司是国内首家游艇制造上市企业,旗下品牌"太阳鸟"多次获奖[42] - 公司占据国内微波电路及组件的重要市场份额,属第一梯队企业,航天领域市场份额稳步上升[55] - 公司标准化产品型谱丰富,多达300项以上,拥有深度合作的大客户超过二十家[62] - 公司拥有多条贯国军标生产线,为国家重点工程、武器列装大型配套能力强[64] - 公司在微波电路及组件领域形成完整技术体系,包括半导体设计技术、微波混合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等核心技术[64] - 公司智能船艇产品包括公务船艇、防务装备、游艇游船三大系列,其中游艇分为100ft以上的超级游艇和100ft以内的游艇[57] 公司治理与股权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 - 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4月25日经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122] - 公司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其中独立董事2名[127]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名[128] - 公司股东大会采用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结合的方式[126] - 公司董事会下设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战略委员会[127] - 李跃先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6,605,440股[143] - 胡代荣女士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143] - 石凌涛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143] - 刘卫斌先生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143] - 饶冰笑女士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143] - 马放建先生持有公司股份8,300股[143] - 吴明毅先生离任前持有公司股份400,000股,离任后减持至340,000股[14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股份3,740,000股[144] 薪酬与激励 - 公司报告期内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总计为293.64万元[152] - 董事、董事长李跃先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2.89万元[153] - 董事、总经理胡代荣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3.56万元[153] - 董事石凌涛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8.04万元[153] - 董事、副总经理刘卫斌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2.57万元[153] - 独立董事沈晓峰和熊超各自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均为6万元[153] - 监事、监事会主席马放建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4.2万元[153] - 监事王杏香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7.79万元[153] - 监事何少康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6.68万元[153] - 副总经理皮长春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4.47万元[153] - 公司构建了以股权激励为核心的长效激励机制,配套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机制[179] - 公司高管胡代荣、刘卫斌、石凌涛、饶冰笑期末持有限制性股票数量均为260,000股,市价为5.800元/股[178] - 公司合计持有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040,000股,期初持有2,400,000股[178] - 公司限制性股票第二个归属期及预留授予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未成就,相应股票被作废[178] 内部控制与合规 - 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显示无财务报告及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180] - 纳入内部控制评价范围的单位资产总额和营业收入占比均为100%[182] - 公司财务报告重大缺陷定量标准为错报≥利润总额的5%,非财务报告标准为直接损失≥资产总额的1%[183] -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的重大缺陷数量均为0[183] - 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有效[184] - 公司及子公司报告期内未因环境问题受到行政处罚,严格执行环保法规且无重大污染事故[186] - 公司通过巨潮资讯网发布110份公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维护投资者权益[187] - 公司为员工全额缴纳五险一金,并建立绩效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189] - 公司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及"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称号[191] - 公司报告期内无大股东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事项,保障中小股东权益[187] - 公司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并配备职业健康防护装备[190] - 公司通过质量回访机制确保产品满足客户需求[190] - 公司与供应商建立互信互惠的战略合作关系[190] - 公司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186][191] 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承诺不从事与亚光电子相同或类似业务,避免同业竞争[194] - 关联方承诺在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期间不直接或间接从事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194] - 湖南太阳鸟控股有限公司控制的4家企业存在与亚光电子的同业竞争问题,其中2家已停止经营并正在注销[195] - 成都集思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亚光银联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7年5月1日前或交易完成前转让或注销[196] - 若关联企业未按时转让或注销,其同业竞争业务收入将全部转移至上市公司[196] - 公司承诺未来不新增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197] - 关联方承诺将获得的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冲突的商业机会优先给予上市公司[197] - 违反承诺导致上市公司损失的,承诺方将承担赔偿责任[194][197] - 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承诺在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期间不从事砷化镓器件及电路的生产及销售业务[198] - 李跃先承诺在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期间避免与上市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主营业务构成同业竞争的业务[200] - 北京浩蓝瑞东投资管理中心等承诺在交易后保持太阳鸟在资产、人员、财务、机构和业务上的独立性[199] - 李跃先承诺在重组完成后尽量减少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无法避免时将按公平原则进行[198] - 李跃先承诺若违反同业竞争或关联交易承诺将赔偿上市公司因此遭受的损失[198] - 李跃先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发行前持有的股份[200] - 北京浩蓝瑞东投资管理中心等承诺不违规利用太阳鸟提供担保或非法占用其资金[199] - 李跃先承诺在重组前太阳鸟与本人控制的其他企业在业务、资产等方面完全分开[199] - 李跃先承诺在重组前不存在与上市公司或亚光电子相同或相似的业务[199] - 李跃先承诺在重组完成后将获得的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相竞争的商业机会给予上市公司[200]
亚光科技(300123) - 关于公司2024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的专项说明
2025-04-27 15:45
证券代码:300123 证券简称:亚光科技 公告编号:2025-017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 2024 年度拟不进行利润分配的专项说明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亚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 2025 年 4 月 25 日召开的第五届董事 会第二十七次会议、第五届监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2024 年度公司拟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本预案尚需提交公 司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现将相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2024 年度公司基本情况 经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 2024 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利润为-918,543,647.22 元,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合并报表中未分配利润为 -2,906,212,586.08 元 , 资本公积 为 3,425,730,666.00 元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为 -794,916,148.98 元;资本公积为 3,326,639,573.58 元。 二、 ...
预见2025:《2025年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4-17 10:43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是现代综合性与军民结合战略性产业,我国已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当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十四五”政策引导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行业发展现状良好,竞争格局区域集中、企业集中度较高,未来有绿色化、智能化等趋势,市场有望继续增长 [2][11][13] 行业概况 定义 - 船舶制造行业是关乎国民经济与国防安全的重要产业,为多领域提供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 [2] - 现代船舶可按船体材料、航行区域、动力装置等多种方式分类 [2][3] 产业链剖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设计及配套设备供应,中游为船舶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及服务环节,船舶制造是核心 [5] - 上游涉及环节多、主体多元,中游代表企业有沪东中华造船等,下游应用主体包括宁波海运等 [8] 行业发展历程 - 我国船舶制造业经历起步、发展、增长、结构调整阶段,当前已迈入世界造船大国行列,竞争力达世界一流,形成科技创新体系和工业体系 [11][12] 行业政策背景 - “十四五”以来政策引导方向是绿色化、智能化,目标包括实施重型破冰船研制等 [13] - 列举了2021 - 2024年多项政策,涉及小型海船技术、绿色发展、能源使用等方面 [14] 行业发展现状 领先全球 - 2023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2023年三大指标市场份额首次全超50%,2024年前三季度占比进一步提升,2018 - 2024年全球份额呈上涨趋势 [14] 指标回升 - 2023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同比分别增长11.8%、56.4%、32.0%,2024年1 - 9月同比分别增长18.2%、51.9%、44.3% [16] 营收利润增长 - 2023年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长20.0%,利润总额259亿元,同比增长131.7%;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73.5亿元,同比增长23.8%,利润总额222.2亿元,同比增长137.3% [18] 出口增长 - 近几年我国船舶出口金额持续增长,2023年出口金额318.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2024年1 - 6月出口额234亿美元,同比增长47.7% [21] - 2024年1 - 6月对亚洲出口额110亿美元,同比增长30.8%,占比46.6%;对非洲出口额45亿美元,同比增长45.5%,占比19.3%;对欧洲出口额40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占比16.9% [22][25] 行业竞争格局 区域竞争 - 国内船舶制造主要企业集中在辽宁、山东、江苏、上海、广东五省,2023年造船完工量Top5省市为江苏、上海、辽宁、浙江、山东,江苏是第一大省,Top5省市占全国份额87.6% [27][29] 企业竞争 - 头部企业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中国手持订单量排名前10的船厂中多家是其下属企业 [31] - 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2023年CR10高达58%以上,但从2020年开始呈逐年下降态势 [31]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企业承揽新船订单量占比64.31%,中国船舶集团位列全球第一 [33] 产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发展趋势 - 未来发展趋势为绿色化、智能化,市场集中度上升,船舶制造企业向前一体化 [33] 市场增长 - 全球航运和造船业面临挑战,但行业脱碳对新造船市场有积极作用,预计到203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超5500万载重吨,2025 - 2030年复合增速在3% - 5%之间 [35]
研判2025!中国船舶制造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行业智能化发展趋势明显[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02 10:00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船舶工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发展提速,2024年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行业呈现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市场竞争格局相对集中 [1][11][21] 船舶制造行业相关概述 - 船舶制造行业是现代综合性和军民结合的战略性产业,为多领域提供技术装备,是我国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 [3] - 船舶可按船体材料、航行区域、动力装置等多种方式分类 [3][4]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船舶制造行业发展,促进智能化、绿色化 [4][6] 船舶制造行业产业链 - 智能船舶行业上游包括原材料供应和关键零部件与设备,中游是船舶制造行业,下游是军事和民用应用领域 [7] - 钢材因高强度和良好韧性被广泛用于船舶关键部位,我国钢材产量稳定增长保障船舶制造原材料供应 [9] 船舶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我国船舶工业保持稳定向好态势,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新接订单量占全球总量74.1% [1][11] -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船舶制造工艺优化推动船舶工业发展,出口量不断提升,2023年完工出口船345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6%;承接出口船订单66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4.1%;手持出口船订单130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 [13] 船舶制造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竞争格局相对集中,头部企业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央企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梯队企业包括江苏扬子江集团有限公司等,第三梯队为中小企业 [15] -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营业收入344.46亿元,同比增长22.39% [17] - 江苏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0.1%;净利润66亿元,同比增长61.7% [18] 船舶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 绿色化是未来造船业发展方向,企业需加大环保技术投入,研发生产符合环保标准船舶 [21] - 智能化是船企转型升级必由之路,可引入先进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22] - 国际化是重要趋势,中国船舶企业需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23]
飞一般的感觉!一天7倍,单日换手率超80%!中签股民赚麻了!海洋经济爆发,这些板块掀起涨停潮...
雪球· 2025-03-20 15:45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调整,沪指跌0.51%,深成指跌0.91%,创业板指跌1% [2]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1.44万亿,较上个交易日缩量249亿,全市场超3200只个股下跌 [3] - 板块方面,深海科技、军工、煤炭、风电等板块涨幅居前,数据中心电源、游戏、白酒、消费电子等板块跌幅居前 [4] 新股表现 - 新股N江南盘中涨超700%,实现一天7倍,创年内新股首日最大涨幅 [5][6] - 江南新材上市首日高开526.19%,收盘涨606%,市值108亿元,换手率高达85% [7] - 以盘中最高价85.58元/股计算,单签收益达到3.75万元 [9] 江南新材业务 - 江南新材是PCB产业链上游关键材料供应商,专注于电子电路铜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10] - 核心产品包括铜球系列、氧化铜粉系列及高精密铜基散热片系列,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10] - 在铜球系列产品领域拥有全球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和41% [10] - 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4.83%,2024年再度增长24.37% [10] - 预计2025年1月—3月实现营业收入为21.48亿元—23.38亿元,同比增长19.02%—29.53%,净利润为3327.18万元—4393.05万元,同比增长0.94%—33.28% [10] 人形机器人概念 -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再度活跃,襄阳轴承15天10板,双林股份、百胜智能等涨超10% [12] - 襄阳轴承主要从事汽车轴承及其零部件的生产、科研、销售及相关业务,目前暂无机器人轴承的市场应用 [14] - 中国人形机器人发展迅速,宇树G1机器人完成侧空翻动作,国内首款可实现26个主动自由度的仿人机器人"夏澜"亮相 [15] - 美的集团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能跳舞、能"比心",也能听懂语音指令并按照指令去完成相应操作 [16] - 华泰证券认为,2025年全球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从0到1突破的关键节点 [16] 海洋经济概念 - 海洋经济概念爆发,天海防务大涨超10%,亚星锚链涨停,江龙船艇、亚光科技、中船防务等大涨 [18] - 可燃冰、海工装备、页岩气等和海洋经济相关的概念也纷纷上涨,海默科技20%涨停,潜能恒信涨超10%,神开股份6连板 [19] - 上海市海洋局将出台《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等文件 [20]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对GDP的拉动作用达11.5% [20] - 政府报告在新质生产力部分首次提及"深海科技",为海洋经济注入新内涵 [20]
亚光科技:2023年董事会工作报告
2024-04-22 23:26
业绩数据 - 2023年营业收入15.89亿元,较上年降5.79%[2] - 2023年净利润 -2.83亿元,同比减亏9.18亿元[2] - 2023年军工电子业务收入12.14亿元,同比降1.23%[2] - 2023年船艇业务营收3.3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2] - 2023年计提减值损失1.74亿元[2] - 2023年获子公司处置收益1848.14万元[7] 订单情况 - 2023年成都亚光获两笔重大订单合计4.43亿元[3] - 2023年末在手订单(不含备产)4.3亿元[3] 专利成果 - 2023年新增电子专利授权14项,船艇1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8项[4] 会议情况 - 2023年董事会召开10次会议[8] - 2023年第五届董事会召开18次会议[9] - 报告期内召开1次年度和2次临时股东大会[10] - 董事会下设三专门委员会,报告期内分别开会5、3、4次[12] 未来展望 - 2024年董事会提升规范运作和治理水平[14] - 2024年做好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沟通[14] - 2024年推动实施发展战略,督促执行经营计划[14]
亚光科技:独立董事2023年度述职报告(徐锐敏已离任)
2024-04-22 23:24
会议召开情况 - 2023年召开8次董事会、2次股东大会[3] - 2023年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任委员召集并出席4次会议[10] - 2023年审计委员会委员应出席3次会议,实际出席3次[10] - 2023年战略委员会委员应出席2次会议,实际出席2次[11] 独立董事情况 - 2023年独立董事未行使特别职权,对审议事项均投同意票[3][4] - 独立董事对多项议案发表独立意见[6][7][8][9] - 独立董事徐锐敏于2023年10月18日离任[24] 报告披露与事项核查 - 2023年按时编制并披露多份报告[18] - 2023年核查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事项[22] 其他事项 - 2023年未有续聘会计师事务所事宜[19] - 完成新任独立董事提名、选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