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民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上海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 以人民为中心,书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10-27 06:20
核心理念与实践 - 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建设核心理念 [1] - 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理念融入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 [1] - 通过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和公共产品为全球城市治理提供智慧 [1] 城市公共空间与生态建设 - 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实现全线贯通 [1] - 上海第1000座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建成 迈入“千园之城” [2] - 规划强调城市生境、全龄友好与自然学堂的有机融合 [2] 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 - 采取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路径 [2] - 启动以平方公里为单位的商务楼宇大规模更新 涉及6个商务单元 [2] - 社区微更新实现家门口的蝶变 [2] 滨水区功能提升 -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人流攀升 将结合“十五五”规划研究实施新一轮品质提升 [2] - 重点聚焦100余座滨水空间驿站启动品质提升 [2]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 [2] - 截至报告期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0万套(间) 累计供应39.5万套(间) [2] - 新增筹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6.9万张 [2] - 具体案例显示为城市建设者提供设施齐全的居住空间 [1] 城市治理与社区参与 - 在公共空间管理中注重居民参与 如讨论垂钓需求与防汛安全 [1] - 探索青年社区治理模式 助力青年人从“住有所居”迈向“心有所属” [2]
以人民为中心,书写城市发展新篇章
人民日报· 2025-10-27 06:19
人民城市理念与实践 - 核心观点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该理念自2019年11月提出并持续指导城市建设[10] - 上海将世博理念“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融入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思考,通过合作联合国人居署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和公共产品[10][11]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 - 苏州河两岸42公里公共空间已全线贯通,并积极听取市民意见进行管理[12] - “一江一河”滨水空间人流攀升,计划结合“十五五”规划提升100余座滨水空间驿站品质[13] - 上海已迈入“千园之城”,第1000座公园西岸自然艺术公园在规划中广泛征求青少年意见[12] 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 构建“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保障性租赁住房体系[13] - 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建设筹措60万套(间),累计供应39.5万套(间)[13] - 新增筹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6.9万张床位,改善特定群体居住条件[12][13] 城市更新与内涵式发展 - 上海向存量要功能、向集约要空间、向更新要效益,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12] - 在社区微更新后,启动对6个商务单元的大规模更新,更新范围均以平方公里为单位[12]
人民城市民生为大
经济日报· 2025-10-22 05:59
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 - 上海基本实现“拎马桶”现象清零,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1] - 为长期居住在缺乏独立卫生设施旧里弄的居民解决独立卫浴和抽水马桶问题,是其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体现 [1] - 城市现代化不仅体现为摩天大楼的高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更要让市民共享发展成果,感受生活品质提升的温度 [1] 治理策略与实施 - 为解决“拎马桶”问题,上海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治理思路和举措 [1] - 上海历经30多年持续发力推进旧区改造,凭借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韧劲基本啃下这块“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1] - 当前上海持续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从一点一滴做起办好小事,让“人民城市”理念绽放光芒 [1]
《百姓话思想》第六季以微观视角开启一场文明之旅 “城市掌纹”:文明孕育新生的“线索”
解放日报· 2025-10-13 09:49
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上海专业剧场演出票房占全国总票房的21.4%,位居全国第一 [2] - 2024年上海全年共举办178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创历史新高 [2] - 文体、演艺行业蓬勃发展,并与“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 [2] 城市文化生态与商业机遇 - 城市细微空间如亚洲大厦、徐家汇藏书楼、安福路、徐汇滨江等成为不同文明融合与商业活动的场所 [1] - 城市街头巷尾如愚园路、外滩、徐汇滨江成为公共表演舞台,接纳各式人群追逐梦想,创造新的文化景观 [2] - 五角场大学路边的复旦旧书店通过“旧书新知”模式促进知识交流,是文化商业的微观体现 [1] 国际文化交流与人才吸引 - 来自法国的汉学家、西班牙的马术教练、伦敦的聋人表演者等国际人士在上海生活和工作,带来文化交流 [1][2] - 城市为外国人提供了社区生活和职业发展的空间,如何塞教练在马场带孩子们上课参赛 [2] - 鲁迅公园等公共场所成为国际与本地居民文化交流的舞台,增强了城市归属感 [2]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吐鲁番:绘就“人民城市”的绚丽画卷
央广网· 2025-10-02 17:36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文档仅包含时间信息和编辑人员信息,没有关于任何公司或行业的实质性内容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乌鲁木齐:城市脉动中的民生温度
央广网· 2025-09-24 16:46
城市环境治理与环卫服务 - 天山区通过优化调度流程、增设分类专用车辆、建立社区-清运队快速响应机制,提升垃圾清运速度与市民满意度 [3] - 2019年天山区为1117个小区、284个党政机关和110所中小学幼儿园配备34515个垃圾分类桶,并通过宣传活动使居民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0% [4] - 转运站垃圾处理量每日保持100吨,最高达160吨至180吨,餐厨与生活垃圾分开处理实现环保卫生并减轻工作量 [4] - 计划增加40个试点小区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理念 [4] - 引入8吨大容量垃圾车及带有倒车影像和GPS定位的新设备,提高清运效率并减少二次污染 [6] 公共文化设施升级与服务 - 乌鲁木齐市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迁至文化中心新馆,新馆总面积从5500平方米增至12500平方米,分A、B、C三个功能区域 [9][10] - 文化馆每年开设四期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班,涵盖舞蹈、音乐等六大类,面向全市各族青少年及市民免费开放 [10] - 图书馆新馆总面积达1.81万平方米,较老馆增加6600平方米,阅览座席从1000个增至1650个 [16] - 3号馆架空层的少儿馆是全疆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独立少年儿童馆 [16] 数字服务平台与智慧社区治理 - “智高新”数字应用服务平台通过智慧服务、高效治理、新质减负三大举措,实现减负、便民、惠企、增效 [17] - 平台提供三项特色便民服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普基地参观、慢性病购药、巾帼家政进社区服务,居民可线上下单,网格员线下上门服务 [19] - 平台涵盖16个模块111个功能,已在37个部门、21个街道、172个社区推广使用,居民实名注册量超34万 [21] - 平台采用积分激励制度,居民反映问题可获得积分并兑换礼品或日用品 [19]
让外媒点赞的“中国方案”:上海杨浦诠释“人民城市”新活力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4 15:02
城市更新与区域转型 - 上海杨浦区经历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精彩蜕变 [2] - 杨浦滨江的工业遗存实现焕新 [2] - 长白228街坊展现出幸福满满的生活场景 [2] 国际传播与区域形象 - 国际传播丝路奖采访团探访上海杨浦以探寻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 [2] - 区域通过转型向世界发出了Let's Young的青春邀请 [2]
遇见上合 共享津彩丨【人民城市·画话天津】海韵与商流:港产城交响的活力乐章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21:11
项目概述 - 系列短视频“人民城市·画话天津”近期在中国新闻网上线 [1] - 项目核心目标是展现天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实践 [1] - 项目全景式呈现天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 项目内容维度 - 内容涵盖文化传承、城市更新、生态治理、产业焕新等多个维度的创新实践 [1] - 展现天津如何以人文温度与科技锐度,书写“城、人、产、文、绿”和谐共生的画卷 [1]
遇见上合 共享津彩|《人民城市·画话天津》硅光与星火:创新高地的云帆启航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15:44
新闻主题 - 天津硅光与星火创新高地发展情况 [1] 活动信息 - 上合组织与天津合作活动"遇见上合 共享津彩" [1] - 《人民城市·画话天津》专题报道聚焦科技创新 [1] 发布时间 - 新闻发布于11:40 [1] 传播渠道 - 中国新闻网作为主要发布媒体 [1] - 支持APP内播放功能 [2]
龚维斌:以高效能治理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8-25 08:07
城镇化发展阶段转变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 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阶段[1] - 城市工作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 目标是走出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新路子[1] - 城市作为扩内需促投资 稳就业惠民生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载体[1] 高效能治理核心特征 - 治理取向强调人民性 以居民获得感 幸福感 安全感为基本评价维度[2] - 治理行为注重及时性 要求快速回应诉求并实现未诉先办[3] - 治理结果追求认可性 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对不合理诉求充分沟通[3] - 治理投入讲求经济性 以低投入高产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3] - 治理对象要求精准性 精准识别问题并针对性解决[4] - 治理主体注重协同性 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4] - 治理方法强调系统性 坚持全生命周期闭环治理[4] - 治理方式注重规范性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5] 治理重点领域 - 交通出行领域需解决职住分离 交通拥堵 停车充电设施不足等问题[6] - 公共服务领域要完善教育医疗养老资源 打造15分钟生活服务圈[7] - 生态环境领域需解决污染问题 推进绿化彩化美化建设[8] - 社会治安领域要加强整体防控 防范金融房地产劳动关系等风险[8] - 公共安全领域重点保障水电气运生命线 更新老化地下管网 防洪防涝[9] 城市规模数据 - 按城区常住人口规模 500万至1000万为特大城市 1000万以上为超大城市[9] - 截至2023年末 中国常住人口超500万城市有29个 超1000万城市有11个[9] 城镇化发展现状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7% 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50%左右[11] - 需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升城镇化质量[11] 改革创新方向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维护进城农民"三权"[12] - 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环节 注重产城融合[13] - 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自然技术人为风险 守住城市安全底线[14] - 强化科技支撑 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治理智慧化精细化水平[15] - 夯实基层基础 推动资源力量下沉 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15][16] 党的领导作用 - 党的领导是人民城市建设的根本保证和最大优势[17] - 需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增强政策协同性 强化执行力[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