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
icon
搜索文档
过紧日子 炼好作风(前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8 08:31
陈金华摄 图②:江苏省常州市委市政府集中办公区,工作人员在集中档案库整理档案。 王栋栋摄 图③:山东省德州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员搬运设备出库。 孙 耕摄 今年5月,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印发,进一步拧紧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 度螺栓。半年多过去,变化可感可及。近日,记者赴多地采访,探变化、看作风、听感受。 ——编 者 公物流动起来了 本报记者 王欣悦 前段时间,重庆市沙坪坝区发展改革委成立工程概算专班,需要一批电脑。区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唐 宁没有着急采购新产品,而是点开"公物仓在线"系统,查看闲置物品信息。 界面清晰友好,物品分门别类。唐宁发现,从区融媒体中心"退役"的4台电脑,刚好符合需求,便提交 调拨申请。 图①:江西省赣州市市政中心食堂,访客扫描"赣餐码"用餐。 另一边,沙坪坝区公物仓实体仓库内,电脑、投影仪、桌椅等物资整齐摆放。工作人员朱学涛核验通过 唐宁提交的申请,安排出仓。 近年来,沙坪坝区试点开发"公物仓在线"系统,破解资产沉睡难题,让公物流动起来。 "以前,各单位资产信息互不相通,像一座座孤岛。我们要摸清家底,得逐个打电话、发通知,再人工 整理汇总。等数据收齐了,情况可 ...
算算这笔账,值!(金台潮声)
人民日报· 2025-11-18 08:31
社会上还有一种担心,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办事会不会紧巴巴的,影响效率?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说得很清楚,"科学统筹财政资源""保证正常公务活动"……反对浪 费,不是该花的钱不花,而是坚决砍掉不重实效的"花架子",比如奢华接待、超标配置、形象工程,目 的是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 事实最有说服力。202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压减5%。省下的钱去哪了?前不久,财政部国库 支付中心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均超过 3万亿元,分别增长10%、5.4%,卫生健康支出也有显著增长。一降一增中,是资源配置的优化,是民 生的改善,体现了现代治理的大格局、高效能。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半年多了,变化有目共睹。前不久,记者到基层调 研,中午餐叙时,没有专门的桌餐,更没人提酒水的事。两三个人就在单位食堂窗口打几份菜,边吃边 聊。这既不耽误下午的工作,还把吃饭的时间变成采访的过程,大家都觉得挺好,简单、高效,心里也 踏实。 可能有人嘀咕,一顿饭而已,稍微讲究点也没啥? 话听上去没错,可仔细想想,那些落马的官员,不少就是从一顿饭、一杯酒、一次 ...
装点门面的钱,能减就减
新华网· 2025-11-07 20:42
政策核心与导向 -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 旨在拧紧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螺栓 要求政府资金省在明处、花在实处 [1] - 政策传递明确信号 重点遏制为装点门面而产生的不必要开销 要求能省则省、能减尽减 [1] -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不花钱 而是不乱花钱 目标是将省下的虚浮排场转化为百姓的好日子 [2] 面子工程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 部分城市以文旅为名掏家底大搞景观工程 最终沦为烂尾风景 [1] - 部分乡村新建的农村公厕因水电贵、清洁难等问题长期锁门 沦为无用样板间 [1] - 有的地方在政务大厅斥巨资安装炫酷大屏 却只在参观时打开 [1] - 这些面子工程新变种披着创新、民生、高效的外衣 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 [1] - 面子工程不仅浪费宝贵财政资源 更严重损害政府公信力和群众获得感 [1] 问题根源与治理措施 - 面子工程本质是政绩观跑偏、责任心缺失 一些干部习惯于花钱造势 不顾实际需要和财力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1] - 需强化监督问责 对热衷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通报曝光 [2] - 需推动干部考核机制改革 突出实绩导向 让埋头实干、群众认可的干部有舞台 [2] - 真正的面子靠实干赢得 应把更多资源用于扶持就业、改善教育、提升医疗、强化养老等民生领域 [2] - 资金应更多投向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社会发展关键环节 [2]
新华时评·整治形式主义丨装点门面的钱,能减就减
新华社· 2025-11-06 14:09
政策导向与核心观点 -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施行,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将资金省在明处、花在实处 [1] - 政策核心是遏制为“装点门面”而产生的不必要开销,强调能省则省、能减尽减 [1] -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并非不花钱,而是不乱花钱,目标是将紧日子过成百姓的好日子 [2] “面子工程”的具体表现与影响 - 部分城市以文旅为名“掏家底”大搞景观工程,最终沦为“烂尾风景” [1] - 部分乡村新建的农村公厕因水电贵、清洁难等问题长期锁门,沦为无用“样板间” [1] - 有的地方在政务大厅斥巨资安装炫酷大屏,却只在参观时打开 [1] - 这些工程披着“创新”“民生”“高效”外衣,具有隐蔽性和迷惑性,浪费财政资源并损害政府公信力 [1] 问题根源与治理措施 - “面子工程”本质是政绩观跑偏、责任心缺失,一些干部习惯于“花钱造势” [1] - 治理措施包括强化监督问责,对热衷搞“形象工程”的单位和个人严肃查处、通报曝光 [2] - 需推动干部考核机制改革,突出实绩导向,让埋头实干的干部有舞台 [2] 资金优化投向与正面效应 - 真正的面子靠实干赢得,应把更多资源用于扶持就业、改善教育、提升医疗、强化养老等民生领域 [2] - 资金应更多投向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等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2] - 省下虚浮排场可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政策温度,赢得民心所向 [2]
潮评丨过紧日子和提振消费并不矛盾
搜狐财经· 2025-09-28 19:46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政策解读 - 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香烟和酒类,工作会议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旨在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2][3] - 政策的核心是严禁“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等铺张浪费行为,而非限制正常消费,是对公款公务方面奢侈浪费的“收紧”和“缩减” [3] 政策与提振消费的关系 - “过紧日子”节省的财政资金将投向民生关键领域,如健全社保、提升医疗教育养老服务水平,实质是为百姓消费卸包袱、增底气,从而提升消费能力 [4] - 节省的资金用于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千集万店”改造提升、消费帮扶等具体措施,并可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撬动数倍的关联消费增长 [4] - 政府支出更加精准高效,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壮大经营主体,改善消费环境,让消费渠道更畅通,最终形成消费增长的正循环 [4][5] 政策的长期影响与导向 - 政府务实节俭的行为能有效净化风气、引导社会形成理性健康的消费观,并提升公信力 [5] - 省下的资金可投向市场不愿投但关乎长远的关键领域,如基础科研、核心技术和公共卫生,为未来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5]
把“紧日子”落在实处 让“好日子”温暖民心
中国青年报· 2025-09-21 12:13
核心观点 - 党政机关通过压缩非必要运行成本、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将有限资金投入民生领域 以行政成本减法换民生福祉加法 用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好日子 [1][2][3] 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 要求坚持从严从简 带头过紧日子 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 [1] - 政策核心在于节用裕民 通过自我约束和效能革命遏制财政资金低效消耗与浪费 推动建立节约型高效能服务型机关 [2] 资金配置方向 - 将有限资金从低效支出中腾出 重点投入乡村振兴 生态保护领域 [3] - 补齐教育 医疗 养老等民生领域短板 近期出台发放育儿补贴 免除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费等惠民政策 [3] 执行边界 - 该紧领域:严格压缩工作餐 出差住宿 办公用房等弹性领域非必要开支 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严禁用财政资金讲排场比阔气 [4] - 不该紧领域:保障正常运转 干部队伍稳定 公共服务可持续的必要支出 严禁以紧日子为由停止采购耗材 取消培训 削减福利 [4] 长效机制 - 构建完备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将绩效目标嵌入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各环节 [7] - 加强审计监督 对超标开支铺张浪费零容忍 健全问责机制 形成震慑效应 [7] - 采用数字工具实现智慧管理 如推行公务用餐一卡通结算体系 电子公函 公务用车监管系统等创新手段 [8]
“过紧日子”影响消费?这是牟利者的微词
搜狐财经· 2025-09-19 12:51
政策导向与市场影响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后,政府部门消费行为受到规范,舆论中存在整治行动影响餐饮业经营和施工项目获取的声音[2] - 政策严禁"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旨在遏制由公款吃喝和大规模不当投资引发的腐败及地方债务问题[2] - 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政策旨在将财政资源更多投向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领域,以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和内生动力[3] 财政资金配置与产业引导 - 政策引导将结余财政资金用于扶持企业投入高新技术及市场需要但短期难盈利的领域,此类投资被认为更具价值和前景[3] - 政府角色转变为引导服务和监督,以避免"拍脑袋"式投资决策,促进市场环境公平和消费质量健康[3] - 各地方政府出台提振消费配套措施,着力解决消费痛点,在文旅、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打造消费亮点[3] 政府职能转变与市场机制 - 政策要求政府从依赖大投资、大项目转向提升治理能力,将有限财力用于关键处以发挥最大社会效益[4] - 政府过紧日子并非削弱其作用,而是对领导干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在保证行政效能和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优化资源配置[4] - 政府职能定位清晰化,减少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强调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避免陷入政府干预的路径依赖[4]
不安排、不陪同、自费吃食堂,多地推行“公务餐”改革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7:30
公务餐改革核心措施 - 湖南省实行"网上申请、扫码吃饭、同餐同价"的公务用餐新规,公务人员省内一般性公务活动自行解决用餐,确需协助安排需通过"湘办通"扫码支付[1][3] - 多地推行"零接待"模式,如安徽淮北市要求市直单位工作人员下乡就餐时刷卡自费吃食堂,不安排、不陪同,江苏淮安市推行公务活动"简约分餐",个人付费、自行就餐[4] - 江西、浙江等地实现机关食堂"一码(卡)通刷",江西推出"赣餐码"平台,浙江在"浙政钉"App上设置"公务用餐"应用[4] 改革成效与数据 - 张家界市推行市内公务"零接待",2025年1至7月全市所有乡镇接待费仅0.21万元,同比下降99.95%,4个区县直单位接待费13.76万元,同比降93.71%[4] - 江西省修水县推行公务接待扫码就餐并降低接待标准,截至今年5月全县公务用餐接待支出同比减少327.25万元[4] - 江西宜春市推出"电子公函"管理制度,截至今年8月已生成"电子公函"156.1万份,全市一般公务接待支出连续两年分别同比下降12.02%和29.77%[7] 配套管理措施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降低公务活动成本[5] - 黑龙江哈尔滨市启用公务用车监督管理系统,全面采集全市公务用车信息和交通卡口数据,对节假日、非工作时间的用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6] - 江西宜春市"电子公函"管理制度实现从出差审批到公务接待全过程电子化溯源管理[6]
中经评论:带头过紧日子的“减”与“加”
经济日报· 2025-08-25 08:07
政策导向与财政管理 -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将"带头过紧日子"列为党政机关核心原则 涵盖经费管理 差旅 公务接待 用车 会议 办公用房及资源节约等领域 [1] - 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要求所有收支纳入预算 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 以提升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及规范性 [1] - 通过资产盘活 优化管理 调剂共享及集中运营等方式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实现财政资金节约 [2]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 全国财政支出重点投向社会保障 就业 教育 卫生健康及科学技术领域 [2]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2024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 增加财政支出200亿元 同步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3]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900亿元用于育儿补贴政策补助 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现金补贴 [3] 经济与民生协同发展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与服务业主休贷款贴息政策同步实施 旨在提升居民消费意愿与能力 [3] - 政策通过减轻生育 养育及教育经济压力 发挥促消费 扩内需作用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 [3] - "加减法"策略核心为减少铺张浪费 增加民生福祉与发展动能 实现以紧日子换取好日子 [3]
带头过紧日子的“减”与“加”
经济日报· 2025-08-25 06:06
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政策核心 - 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将"带头过紧日子"写入党政机关基本原则 涵盖经费管理、差旅、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及资源节约等领域 [1] - 政策要求强化预算刚性约束 所有收支纳入预算 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 增强经费使用科学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2] - 通过国有资产盘活、优化资产管理和调剂共享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和物尽其用 [2]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 全国财政支出重点投向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科学技术等民生领域 [3] - 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 2023年秋季学期惠及约1200万人 财政增加支出200亿元 减少家庭支出200亿元 [3] - 中央财政2023年安排900亿元育儿补贴补助资金 系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范围普惠式现金补贴 [3] 政策实施效果与目标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同步实施 旨在减轻民众生育、养育、教育经济压力并提升消费能力 [3] - 通过"减法"减少铺张浪费和无效支出 "加法"增加民生福祉和发展动能 实现以紧日子换取好日子的最终目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