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

搜索文档
聚焦“民生实事”……无锡举行“切实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首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扬子晚报网· 2025-08-29 17:04
核心观点 - 无锡市政府通过系列民生工程聚焦癌症防控、养老服务、就业促进、城市环境提升、教育扩容及文化设施建设 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服务水平 [1][3][4][5][6][9][10] 癌症防控体系 - 在省内率先开展全民癌症防控行动 连续三年将癌症筛查纳入民生实事项目 构建"防筛诊治康"全周期防控体系 [3] - 建成国家标准化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无锡分中心 成为省内唯一与国家癌症中心合作的城市 [3] - 累计116.19万居民参与筛查 评估高危人群27.44万人次 诊断癌前病变及"五癌"3323人 高危人群检出率显著高于非高危群体 [3] - 癌症年龄标化死亡率从2020年95.34/10万降至2024年80.80/10万 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3] 养老服务建设 - 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54万 占总人口29.46% 医养及助餐需求突出 [4] - 全市150家在业养老机构提供约4万张床位 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0% [4] - 创新实施"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行动 20个部门及8个板块联动提供医养结合服务 [4] - 建成157家助餐中心及709处社区助餐设施 实行差异化补贴政策 将服务人次与运营补贴挂钩 [4] 就业创业支持 - 截至7月底江阴市新增城镇就业1.82万人 [5] - 通过"线下+线上、定点+移动"服务模式提供超4.4万个就业岗位 [5] - 发放创业补贴230万元及富民创业担保贷款420万元 扶持自主创业2085人 [5] - 新建6家高校引才联络站(累计66家) 新引进大学生1.02万人 [5] - 新增技能人才6245人(含高技能人才1719人、数字技能人才1709人) [5] 城市环境优化 - 对151个区域性综合提升单元实施1319个专项全要素改造 开展5个小专项行动(街景游园提升/垃圾运输/投放房维护/公厕补缺/夜市规范) [6] - 支持57个综合体及商业街设置外摆位 开展43个特色集市 设置432处便民服务及瓜果摊点(共4164个) [6] 教育资源扩容 - 普高学位供给率达68.23% 通过高中改扩建、职普融通班、新设联合高中及民办学位扩充等方式持续提升供给 [9] - 梅村高中空港分校等三所分校已启用 无锡一中经开分校等完成首届招生(明年启用新校区) 无锡一中梁溪分校计划明年招生 [9] - 开通117条校园定制公交线路 实现幼儿园到中小学全覆盖 [9] 文化设施建设 - 无锡美术馆预计2024年底试运营 2025年上半年举办国际首展 交响音乐厅计划2026年元旦以新年音乐会启幕 [10] - 建成103个"钟书房"阅读空间 111个公益小剧场 "百宅百院"文物活化工程及"艺术拾珍"公共文化空间计划 [10] - 上半年开展超1200场文艺展演及阅读活动 81个阵地开设295门夜校课程 [10] - 2025太湖文化艺术季计划9月推出近160场活动 预计覆盖超百万人次 [10]
金观平: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8-26 08:07
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让人们能消费。就业和收入是民生大事,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基础。要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 费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岗扩岗,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 楼市,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 平,以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升消费能力。 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让人们愿消费。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有助于 改善民生,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够扩大消费整体规模,是我国消费下一步保持较快增长的 重要抓手。扩大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IP经济、国 潮经济等……都是新增长点的落脚点。 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让人们敢消费。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每一样都影响着居民的 消费意愿。只有尽力减少这些后顾之忧,人们的消费预期才会更稳,消费能力也会更强。近期,从建立 育儿补贴制度到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系列政策真正"投资于人",不 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落实"投资 ...
经济日报: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8-26 07:19
消费市场表现 -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 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 [1] - 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 增势总体平稳 [1] - 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2] 消费结构升级 - 消费升级体现为从量到质的变化 以及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的追求 [1] - 14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巨大消费潜力 [1] - 服务消费成为新增长点 包括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 [2] 政策支持方向 - 需通过政策联动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 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 [2] - 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楼市 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2]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 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2] 民生保障措施 - 建立育儿补贴制度 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3] - 减少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等后顾之忧 增强消费预期 [3] - 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质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3] 经济发展目标 - 消费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可扩大有效需求并催生新经济增长点 [1] - 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民生改善—消费回升—经济增长"良性循环 [3] - 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1]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网· 2025-08-12 13:43
新华社北京7月9日电 题: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邹多为、张晓洁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哪些成就?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 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 7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国家发 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海兵、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介绍"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新华社 记者 李鑫 摄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袁达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创新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研发投入加速增长。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 OECD国家平均水平。 "5年前制定的规划纲要各项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 ...
奋楫前行!这些成绩与你我有关
搜狐财经· 2025-08-09 14:57
经济总量增长 - "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1] - 增量相当于再造一个长三角,超过了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前4年平均增速5.5%[1] 研发创新突破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4][6] - 实现多个"第一":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中国空间站"天宫"、月球背面采样的"嫦娥六号"、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飞行[4] - 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向中高端转型升级,从追赶者向领跑者转变[4] 民生保障改善 - 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7] -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7] -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每5年增长1岁[7] 营商环境优化 - 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缩减到29项,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清零"[9][11] - 民营企业数量达5800多万户,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9][11] 生态环境建设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陕西省面积,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25%[12]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比"十三五"提高3个百分点,长江黄河干流达二类水质[12]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每3度电有1度为绿电,钢材原料20%来自废钢循环[12] 安全基础夯实 - 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相当于黑龙江和河南两省面积总和[15][17][18]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球1/3[15][18] - 拥有全球最大、门类最全、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体系[15][18] 全球责任担当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11.6%,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19][21] - "一带一路"合作范围扩至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19][21] - 以超大规模市场和制造能力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19]
上半年深圳重大项目投资进度达58.1%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08 06:36
重大项目投资进展 - 上半年全市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86.5亿元 投资进度达58.1% [1] - 2025年全市安排重大项目798个 总投资约3.2万亿元 年度计划投资3076.4亿元 [2] - 建设(新建、续建)项目共679个 [2] 现代产业领域布局 - 现代产业领域计划安排238个重大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1026.9亿元 [2] - 推进西门子医疗研发制造基地(投资超10亿元)、立讯精密智能模组基地、比亚迪全球研发中心(超6万名研发人才入驻)等先进制造项目 [1] - 加速建设小米深圳国际总部、抖音后海总部大楼、京东深圳总部大厦、招商银行全球总部大厦等总部经济集群 [1] 民生改善领域投入 - 民生改善领域计划安排292个重大项目 年度计划投资953.7亿元 [3] - 推进深圳海洋大学、前海冰雪世界(9月试营业)、机场三跑道扩建(年底投用 航班容量提升15%以上)等基建项目 [3] - 新增公办普高学位10万个 建成龙岗/坪山/光明/深汕四大高中园 [3] 社会服务设施建设 - 全市医疗总床位数达7.5万张 建成养老机构82家 养老床位14385张 [4] - 设立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99家 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6家 覆盖超20万老年人 [4] - 千人托位数达5.38个 超过"十四五"4.5个目标 写字楼配套托育设施实现就近服务 [3]
西安公共停车场建设加速推进
西安日报· 2025-08-07 10:50
公共停车场建设进展 - 全市已开工建设71个公共停车场和11029个车位 占年度任务15000个的73.5% [1] 具体项目案例 - 大麦市街51号院立体停车库项目规划建设140个车位 预计12月投入运营 [2] - 西安地铁6号线田家湾停车场建有161个标准化停车位 日均服务车次达500辆 [4] - 锦峰停车场建成300个公共停车泊位 投入运营后基本保持满位状态 [4] 智慧停车与便民服务 - 田家湾停车场配备24小时司机休息室和自助洗车设备 实现50米步行接驳半径 [4] - 红旗铁路公园建设"小而散"生态型停车场 日均人流量超万人次 [5] 社会效益与民生改善 - 锦峰停车场缓解老旧小区居民停车压力 减少路边违停现象 [5] - 公共停车场建设优化区域交通组织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4] 政策支持与建设模式 - 采用"政府扶持引导、社会投资建设"模式 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投资 [6] -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挖潜闲置资源 建立项目库和月度任务清单推进机制 [6]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
新华社· 2025-07-15 09:01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增量超过35万亿元[2] -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2]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86.4%,最终消费贡献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2]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全球第一,每年超过30万亿元,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3] 创新突破与产业升级 -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1.2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5] - 集成电路年产量增长72.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2%,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73.8%,占GDP比重10.4%[5] - 累计在研创新药4000余款占全球30%,STEM专业毕业生每年超500万[5] - 核电、高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取得新突破[5] 绿色发展成效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全球新增绿化面积四分之一[7] - 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超煤电,清洁发电占比达1/3,单位GDP能耗下降11.6%[7]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比"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7] - 废钢循环利用率超2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达二类标准[7] 民生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年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8] - 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超95%,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8] - 新增402种医保药品,跨省异地就医惠及4亿人次,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64.6%[8] 改革开放深化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151项减至106项,清理4218件妨碍公平竞争规定[9] - 组建国家数据局和民营经济发展局,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9][10] - 外商直接投资累计4.7万亿元(2021-2024年5月),超"十三五"总额[10] - 外资企业贡献1/3进出口、1/4工业增加值、1/7税收,创造3000万就业岗位[10]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首场新闻发布会
新华网· 2025-07-09 17:00
经济发展成就 - 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4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1] - 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相当于广东、江苏、山东经济总量的总和,超过世界排名第三国家的经济总量 [1]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在5.5% [1]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 [2] -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2] - 2024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 [2] - 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国家平均水平 [2] 绿色发展与节能减排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 [2] - 单位GDP能耗4年累计降低11.6%,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2] 民生改善与社会保障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 [2] - 402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2] - 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长到3.6人 [2] 战略任务与重大工程 - 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 [1]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 [1]
前5个月江苏10亿元以上大项目投资增长8.8%
证券时报网· 2025-06-23 12:54
基础设施投资 - 1-5月江苏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7%,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 [1] - 计划总投资5亿元以上和10亿元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分别增长7.2%和8.8% [1] -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大幅增长58.9%,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32.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投资增长49.4% [1] 制造业投资 - 1-5月江苏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对全部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为1.8个百分点 [1]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纺织业四大重点行业合计拉动制造业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 [1] 专家观点 - 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的较快增长有效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2] - 建议将资金更多投向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民生改善等关键领域 [2] - 需多措并举拓宽投资空间,完善回报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