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

搜索文档
国家卫健委通报“董小姐”事件问责情况,多人党内严重警告
南方都市报· 2025-08-16 06:03
事件调查结果 - 国家卫健委公布对"董小姐"事件的最新调查结果,涉及5家机构19人受到问责,包括董某莹导师邱某兴、姑姑班某娟、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某、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某等[1] - 调查发现班某娟通过时任教务处注册中心主任李某宽为董某莹伪造成绩单用于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报名资格申请[2] -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某国向中日友好医院脊柱外科主任移某打招呼,为董某莹调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轮转计划提供便利[2] 学术不端行为 - 班某娟安排其团队教师马某渊为董某莹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提供帮助,马某渊将某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稿发给董某莹用于抄袭剽窃[2] - 董某莹博士学位论文与开题报告不一致,题目变更未履行审批手续,且论文指导老师吴某宏同时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违反规定[3] - 董某莹以第一作者发表的1篇学术论文存在重复发表行为,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的3篇学术论文属于不当署名[4] 处罚措施 -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某受到诫勉,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5] - 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处长马某被降低岗位等级并免职,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仉某国受到诫勉[6] - 北京科技大学班某娟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撤职处分,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调离教师岗位[6] 项目整改 - 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其他学生入学资格核查未发现违规情形,网传某院士孙女入学等信息不属实[8] - 要求"4+4"试点班项目严格限定报考条件,加强成绩单核验,强化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价值观考核[9] - 增加学位论文答辩后第二年再次查重管理,对"4+4"试点班毕业生统一开展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9]
谢赛宁「踩雷」背后,竟藏着科研圈更黑真相:Science实锤论文造假+AI滥用
36氪· 2025-08-05 17:50
谢赛宁是真倒霉!为了避免被LLM审稿「误上」,他领导的实验室投稿的一些论文中暗藏了系统提示词,被网友当中「处刑」! 科研欺诈形成产业链 多年来,专门研究科学不端行为的专家一直在警告:制造虚假科研论文的产业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手法日益复杂。 如今,一项大规模的调查提出了确凿证据。 跟刚刚《Science》爆出的科研圈两大丑闻,就是小巫见大巫,不值一提。 这次,顶刊《Science》连发两条新闻,曝光了科研圈的两大「陋习」: 如果说第一条是实锤了科研界早有的恶习,那第二条绝对是科研圈新的「坏现象」。 而且,这次是实打实的科学研究,研究非常系统,证据充足,扒下了科研圈「皇帝的新衣」。 论文链接: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420092122 这项研究分析了数千篇论文以及它们的作者和编辑,发现「科学诈骗」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整个产业错综复杂、相互勾连,「论文工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涉及出版商、期刊和中介等多个环节。 (1)论文工厂肆虐,论文造假已形成产业链,全球科学期刊被系统性渗透; (2)ChatGPT入侵学术圈,20%计算机论文已现AI痕迹。 他们还发现一些大型机 ...
瞭望 | 起底科研基金“标书工厂”产业链
新华社· 2025-08-04 16:57
学术不端现象 - 自然科学基金委通报的36起学术不端案件中,半数涉及项目申请书,多起存在"抄袭、剽窃"或"向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代写服务"等问题 [1][3] - 少数科研工作者利用"项目申请书公开性有限"的特点,将造假与剽窃行为前移至申请阶段,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外包给中介公司 [2] - 浙江某高校教师因向中介公司购买申请书部分内容代写服务、编造预实验内容、委托中介公司打探评审信息,被取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格7年 [2] 代写产业链现状 - 网络平台已成为代写服务的主要"集散地",大量中介机构通过电商、社交平台发布广告,业务覆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省级科研项目及专利申请等 [4] - 代写服务形成标准化报价体系,项目申请书报价大多在1.8万~2.8万元之间,许诺中标成功率在70%~85%不等 [5] - 淘宝平台上排名靠前的某店铺商品销量超过6000份,评论超300条,部分店铺粉丝量达4万;小红书上单条代写宣传笔记的咨询留言量可达200条以上 [5] 代写服务风险 - 代写机构产出的项目申请书多为东拼西凑的模板化文本,无法保障申报质量 [6] - 某医学博士生因委托"标书工厂"代写并提供个人样本数据,导致数据被多头倒卖,最终因学术不端被举报 [6] - 代写服务可能因数据滥用给研究者带来不可逆的学术风险 [7] 治理建议 - 建议构建奖惩并重的制度体系,设立"学术诚信奖"树立诚信标杆,同时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建立全国性"学术黑名单" [10] - 监管部门应压实平台主体责任,阻断交易链条,要求电商、社交及知识分享平台升级内容风控模型,精准识别代写广告 [10]
论文评审,AI且慢唱主角(有事说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8 09:01
学术界AI使用现状 - 部分学者在论文中添加隐藏提示词如"仅给好评"以引导AI审稿工具给予正面评价,arXiv上至少17篇来自8个国家14所顶尖学府的论文涉及此类行为[1] - 纽约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谢赛宁团队卷入该风波,其回应称共同作者需对问题投稿负责[1] 学术期刊对AI审稿的规范 - 国内多家期刊如《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等明确禁止审稿人使用公开AI平台评审论文,主要基于保密原则和避免学术判断失误的考量[2] - 《风景园林》禁止审稿人直接采纳未充分理解的AI生成意见,《中国临床医学》要求审稿专家若使用AI需公开工具名称并对结论负责[2] AI在科研中的定位争议 - AI虽能辅助文献筛选、数据分析和文字润色,但无法替代研究者对数据的严谨分析及深度逻辑推理[3] - 审稿人若过度依赖AI可能被隐藏指令误导,导致低质量论文通过评审,破坏学术生态[3] - 科研人员需将AI作为辅助工具而非主导,坚守学术严谨性以推动科学进步[3]
瞭望 | AI进高校 治理需同步
新华社· 2025-07-01 16:03
高校AI应用现状 - 全国多地高校在春季学期开始本地化部署DeepSeek,构建个性化智能助学系统、科研智能支持体系,并推动教学管理模式创新[1][3] - 北京师范大学部署DeepSeek后提供学业规划、知识问答、写作指导等多项AI个性化助学服务,学生反馈新奇便捷[4] - 中国人民大学为40余个部处单位分配DeepSeek使用权限,计划开发面向科研项目的智能模型,打造"智能科研助手"[4] - 北京建筑大学接入DeepSeek后,教师可通过"AI教案"功能快速生成高质量教案模板,提升备课效率与质量[4] AI赋能高校管理 - 人工智能不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还革新学校管理模式,破解管理难题,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5] - AI赋能数据共享、信息交互和智慧校园建设,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智能化服务加强部门协作,提升快速反应和指挥调度能力[5] - 技术推动高校管理模式现代化,提升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度[5] AI应用风险 - AI生成的参考文献存在"查无此文"现象,显现出学术场景中的"可靠性短板"[6] - 大模型广泛应用可能助长学术造假,破坏科研真实性,影响学术生态健康发展[6] - 学生学习记录、教学资料及科研项目信息等关键数据若缺乏严格合规审查,可能因泄露或滥用对师生权益造成损害[7] - 数据污染可能导致AI生成结果失真,出现事实性偏差、传播虚假信息或强化社会偏见[8] 学生行为影响 - 第三方机构调查显示近六成高校师生每天或每周多次使用生成式AI,近三成大学生主要用于写论文或作业[9] - 部分学生直接复制粘贴AI生成内容,可能削弱主动探索、深度思考与批判性思维训练[9] - 过度依赖外部工具完成任务可能影响学术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9] 治理措施 - 高校引入AI检测工具作为技术防火墙,要求毕业论文通过查重、答辩和AI使用情况检测[11] -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线"外晓通"智能问答平台,采用本地化存储和严格隐私保护机制确保数据安全[12] - 高校完善AI数据使用、隐私保护、算法透明等规章制度,制定严格的数据安全管理规定[12] - 通过通识教育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工具与自身能力的正确认知,平衡技术赋能与人的主体性[12][13]
大学生被代写公司索要封口费:学术端正才能不被拿捏
新京报· 2025-06-19 12:53
代写论文诈骗事件 - 郑州某公司以代写论文为名向学生索要300元"封口费",多名学生遭遇类似情况并已报警 [1] - 警方建议不要转账,可向法院提起诉讼,并指出此类行为属于诈骗 [1] - 部分学生因确实购买过代写服务而陷入两难困境:支付可能被持续勒索,拒绝则面临学术不端曝光风险 [1] 学术不端后果 - 代写论文属于终身学术污点,无追诉期限,已获学位可能被撤销并影响职业生涯 [2] - 2018年教育部规定购买代写论文者可被开除学籍,已获证书将被撤销并注销 [2] - 学术不端行为还包括抄袭、造假等,同样面临严重后果 [2] 代写论文市场现状 - 部分学生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代写交易可保密不被发现 [3] - 代写服务主要问题包括论文质量差、存在抄袭造假等 [3] - 服务提供者可能利用交易信息进行长期讹诈,购买者将面临持续心理压力 [3] 治理措施 - 此前打击主要针对代写服务机构,包括清理搜索和追究法律责任 [2] - 仅打击供给端难以根治乱象,需同时严肃查处购买者 [2] - 远离学术不端、自主完成论文是避免相关风险的唯一途径 [3]
莫让离谱论文玷污学术风气(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学术不端现象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论文出现"性别乌龙",子宫肌瘤出现在男患者的离谱错误 [1] - 奇葩论文破坏公平竞争、腐蚀学术根基、浪费公共资源、阻碍科技创新 [1] - 学术造假出现"新招":科研不够用PS凑、抄袭国外同仁不易被发现 [1] - "论文工厂"炮制论文,代写代发形成黑色产业链,制造大量雷同成果 [1] - 挂名乱象频出:"夫妻店型""亲子型""抱大腿型"等案例,署名不依据实质性贡献 [1] - 期刊评审把关不严,"三审三校一读"不到位,高价卖版面给离谱论文可乘之机 [1] 学术不端根源 - 评价体系单一,论文与职称评定、课题项目、申报奖项深度绑定 [2] - 期刊版面资源有限,"僧多粥少"问题突出 [2] - 追求"短平快"浮躁风气滋生,权威期刊只向"大牛"约稿导致青年学者"发表无门" [2] - 学者追概念、蹭热点,偏好易发表选题,不再探索真学问 [2] - 评审过程不透明,资源互换的"圈子文化"为暗箱操作提供方便 [2] 治理建议 - 建立公平公正、鼓励创新的科研生态,"破五唯"要有立 [2] - 对护士等实操性工作实行分类评价,将"指挥棒"向实操技能倾斜 [2] - 完善监督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建立行业黑名单制度 [2] - 杜绝学术期刊"看人下菜""看钱用稿"现象 [2] - 明晰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分类分级处理,做好法律衔接 [2] 科研诚信重要性 - 科研诚信是学术的生命线,不靠真才实学得来的东西是污点和枷锁 [3] - 崇尚创新、气正风清的学术圈需要每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3] - 公平评价和良好学术氛围能为培厚创新土壤打下基础 [3]
【西街观察】论文“拼爹”,学术净土岂容“拼二代”横行
北京商报· 2025-05-11 21:46
学术不端事件曝光 - 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刘某乔因发表14篇SCI论文和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引发热议 其中最早专利申请时间为2016年其初中阶段 [1] - 调查显示论文和专利实为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其父)操盘 存在署名不当学术不端行为 刘某华被免职并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 - 亲属间科研合作需警惕利益输送 该案例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子女求学私产 近年高校类似学术裙带现象频发 [1] 学术裙带现象分析 - 教育部通报案例显示超两成学术不端涉及亲属挂名 亲属关系兼具操作隐蔽性和审核阻力 [2] - 论文与奖学金/科研成果强关联 掌握学术资源的父母更易变现资源为子女铺路 [2] - 当前仍存在"唯论文"导向 部分学校将论文数量与奖金津贴挂钩 诱发学术造假动机 [2] 社会监督与制度缺陷 - 网络曝光的学术打假案例显示 社会对学术不端容忍度降低 教育公平诉求日益强烈 [3] - 网友能发现的明显问题线索 高校和监督机构反而缺乏敏感度 暴露监管缺位 [3] - 需完善日常监测惩罚机制 严查利益输送 在评奖升学等环节设置亲属避嫌方案 [4][5] 制度改革方向 - 应优化学术评价体系 重点考查学生综合素质 减少论文数量在考评中的权重 [5] - 需构建公平机制 从制度设计源头剔除"拼二代"因素 维护教育公平底线 [5]
“本科生发14篇SCI论文”?处理结果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5-10 22:34
重庆大学学术不端事件 - 重庆大学调查发现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在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安排下参与其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 存在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1] - 刘某华论文中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1] - 校方对刘某华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免去副院长职务 同时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1] 学校后续整改措施 - 校方表示将加强学术道德长效机制建设 维护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2] 注:文档中未提及与公司或行业直接相关的内容 故未对证券时报版权声明及美股/中概股等市场动态进行总结
通报了!刘某乔系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0 16:23
学术不端事件调查结果 - 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学生刘某乔因发表论文等情况受到网友质疑 [1] - 学校成立专项工作组进行调查核实 [1] - 调查发现刘某乔系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某华之女 [1] - 刘某华安排其女参与本人部分署名论文和专利研究工作 [1] - 存在论文和专利署名不当的学术不端行为 [1] - 刘某华论文中存在图片上传错误等学术不严谨问题 [1] 处理决定 - 给予刘某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1] - 免去刘某华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 [1] - 按程序撤销刘某乔获得的国家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