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体旅商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放大“苏超”涟漪效应
新华日报· 2025-11-06 05:59
□ 朱绍岳杨丽 "苏超"的成功在于其强大的杠杆效应。在"苏超"赛事的引领和推动之下,一张张"苏超票根"恰如金丝银 线,串联起消费链、产业链,推动着社会繁荣度和活跃度的持续增强走热。相关数据显示,95.9%的观 众有门票外消费,而赛事期间全省重点商超销售额更是同比激增34.7%。"苏超"这个超级IP的内涵不断 扩容,早已从单一的体育赛事,蝶变为备受群众和市场喜爱、联动江苏各种文旅资源的超级"磁场"。 以"苏超"为支点,以文体旅商融合新场景,撬动了内需扩容提质的大杠杆,为"大力提振消费"提供了鲜 活样本。从绿茵场到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放大"苏超"涟漪效应,把"体育流量"变为"经济增量"潜力无 限,正当其时。 11月4日,省政府召开《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新闻发布会,明确提出要放 大"苏超"效应,不仅将"赛事经济"直接写入文件标题,更将"体育流量"对标为"经济增量"。 放大"苏超"涟漪效应,关键在于形成长效化、制度化、体系化的联动机制。"苏超"赛事结束后不久,有 关部门就召开会议,系统复盘,全面总结办比赛、办文旅的优秀经验。省政府出台的《意见》,以更加 制度化、体系化的理念和视野推动"苏超"从 ...
“城超”多地开花,如何保持热度?(我运动 我快乐·群众体育赛事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群众体育赛事热度与规模 - 全国已有不低于10个省区市举办了城市足球联赛,形成现象级存在 [5] - "苏超"半决赛总计近10万观众现场观战,单场观赛人数纪录达61565人 [5][6] - "苏超"已进行84场比赛,累计吸引237万余名观众到场,场均2.8万人 [6] 赛事经济与消费拉动效应 - "苏超"通过低票价策略实现"1元门票带动7.3元周边消费"的杠杆效应 [6] - "川超"揭幕战嘉年华营收超400万元,主场半径1公里内餐饮门店销售额平均增长15%以上 [6] - "川超"揭幕战车展区销售新车、二手车582台,合计销售额约1.08亿元 [6] - "川超"将发放系列大礼包,优惠总额预计超过5000万元 [6] 赛事运营与商业价值 - "苏超"赞助商总数从开赛初的6家增长至35家,显示巨大流量吸引力 [6] - "辽超"比赛出现开票"秒光"情况,现场观赛人数达五六千人 [7] - 运营模式为政府推动下的资源整合,通过低票价搭建流量入口,可持续性远超短期补贴 [7] 赛事参与度与社会文化影响 - "苏超"500多名参赛球员中,65%以上是教师、程序员、快递员等普通从业者 [10] - 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报告显示,超九成居民感受到赛事对城市文化的积极影响,其中69.3%的居民反映增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10] - 50.2%的居民认为"苏超"火爆的主因在于草根属性强、顺应群众需求 [10] 未来发展与规划 - 江苏省计划持续扩大城市足球联赛溢出效应,培育知名赛事品牌,促进赛事与消费深度融合 [12] - "苏超"未来将新增"年轻球员上场"规定,鼓励青少年参与,并计划将开赛日提前至"五一"假期以覆盖两个长假 [12] - 海南省城市足球联赛("琼超")将于10月25日开赛,共有18个市县参加,进行79场比赛,旨在推动足球旅游成为冬季旅游新动能 [13] - 云南省城市足球联赛("滇超")将于11月底至明年7月底举行,16个州(市)将各组建队伍参赛 [13]
如东:三赛连台竞技,打造文体旅商融合新场景
扬子晚报网· 2025-10-22 00:50
10月18日,空中交响乐仍在继续,在不远处的蒹葭湖,龙舟赛选手们挥桨击水,船桨划破镜面般的湖 面,溅起的水花与岸边的芦苇荡相映成趣,将"大运河文化带"的生态之美具象呈现。来自江苏省内的16 支龙舟队、432名选手齐聚湖畔,在铿锵的鼓点与飞扬的浪花中,展开一场力量与协作的角逐。作为推 动"文体旅融合"的重要载体,这次赛事充分展现了龙舟运动百舸争流的竞技魅力。 通讯员 万璐璐 10月19日,首届如东小洋口半程马拉松的赛道更是凝聚了如东的生态精华,2000名跑友参与了比赛,参 赛选手中女性占21%、男性占79%,其中如东本地选手546人,剩下的1400多名跑友都是专程从外地赶 来,就为了体验这条"藏在风景里的赛道"——它巧妙串起小洋口最美海岸线、金蛤岛温泉度假村、苏中 四分区反"清乡"斗争纪念馆,沿途能看见风车走廊、观鸟平台,有跑友还偶遇了麋鹿漫步、白鹭齐 飞…… 校对 盛媛媛 人文底蕴在赛事中焕发生机。作为全国风筝邀请赛的"常客",如东风筝协会副主席刘剑锋带来的"127串 联"风筝十分吸睛,127个小六角组成的风筝上,蓝印花布的图案细腻精致,将南通两项非遗完美融合。 不仅是美的展示,更是风筝比赛"工艺"比拼的生动 ...
商务发布|山东融合赛事与会展 秋季掀起体育消费热潮
齐鲁晚报· 2025-10-18 17:59
活动启动与核心安排 - 山东省于2025年10月17日在青岛启动“购在中国·2025山东金秋消费季暨国际消费场景全球推广活动” [1] - 活动由山东省商务厅联合多个省级部门及青岛市政府共同主办 [1] - 启动仪式发布了“2025山东金秋消费季活动安排”、青岛“国际消费场景好评地图”等内容 [1] - 山东省体育局以“好运山东”品牌为核心,推进文体旅商融合,构建国际化体育消费场景 [1] 高端赛事引进与举办 - 今年以来,山东已举办42场国际性赛事 [3] - 威海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吸引来自31个国家和地区的938名运动员 [3] - 国际柔道大奖赛有全球26个国家及地区的200名选手参与 [3] - “远东杯”国际帆船拉力赛汇聚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130余名选手,组成8支船队 [3] - 山东还将举办第二届世界室内风筝锦标赛、2025年ITF国际网球大师赛威海站等高水平赛事 [3] 体育旅游场景打造与线路推广 - 山东坚持“体育+”融合发展,构建“体育赋能、场景消费”生态 [4] - 今年秋季将依托“沿黄、沿黄渤海、沿运河、沿齐长城”脉络推出8场“四沿”引领性赛事 [4] - 赛事涵盖武术、田径、定向、自行车等项目,并融入市集、文创、非遗、美食等消费元素 [4] - 国庆前夕,山东已推出11条户外运动精品线路,串联知名景点、特色营地与体育赛事 [4] 会展平台搭建与品牌汇集 - 今年以来,山东成功举办第六届山东体博会,吸引476家体育企业、1200余个品牌参展 [5] - 体博会促成多家国外客商洽谈采购 [5] - 2025黄渤海城市体育联盟(烟台)消费季汇集国内外130余个品牌,展示千余种特色产品 [5] - 活动通过“赛+会+展+游”融合模式,提升城市消费热度与国际影响力 [5]
释放体育经济新动能
经济日报· 2025-10-16 06:12
体育产业规模与政策支持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67万亿元,年均增速为10.3% [1] - 政策目标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培育一批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1] - 金融部门提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以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3] 赛事经济与产业融合 - 体育赛事作为流量入口,可深度融合文体旅商资源,形成完整的消费链条,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多产业协同发展 [2] - 企业通过赞助重大知名赛事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扩展消费群体 [2] - 赛事运营商需通过专业化、精细化运营提高赛事组织水平,有效延伸产业链,提升赛事附加值 [2] 合作模式与金融支持 - 赛事执委会与涵盖科技、金融、建设、食品、医疗等多个领域的企业签署合作协议,体现多元协同 [1] - 拓展更多赞助渠道和合作形式可为地方举办赛事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保障 [2] - 金融支持将重点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 [3]
海南产经新观察:一块冲浪板撬动消费新热点
中国新闻网· 2025-10-09 13:54
行业与公司发展概况 - 2025年前8个月,万宁市累计接待游客667.34万人次,同比增长4.75%,实现旅游总花费63.44亿元,同比增长8.35% [1] - 2024年,万宁市累计接待游客902.87万人次,同比增长7.42%,实现旅游总收入82.29亿元,同比增长14.55% [5] - 万宁市已成为充满年轻活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探索出以资源为基础、以赛事为引领、以产业为本体的高质量融合发展路径 [3] 战略发展架构 - 公司战略以“文体旅商”融合为核心,积极打造“冲浪”、“华侨”、“咖啡”三张名片,形成品牌引领、空间布局、产业衔接三大层面的清晰架构 [4] - 品牌定位紧扣“年轻活力”,城市整体形象为“潮玩山海·浪动万宁”的体育旅游目的地 [4] - 空间布局实施“一湾一品”差异化策略:日月湾主打冲浪产业,石梅湾侧重潜水体验,神州半岛专注水上摩托艇,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4] 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 - 通过串联冲浪、咖啡、美食等元素构建完整消费链条,提供“海陆空全维度体验、白加黑全时段玩法” [6] - 培育田新村等“体旅+”示范乡村,实现“住冲浪村、吃冲浪饭”的乡村振兴模式,当地居民积极参与冲浪俱乐部、餐馆、民宿等创业 [6] - 王府井国际免税港通过打造免税购物狂欢节及优惠活动,成为体旅消费重要支撑点 [6] 赛事经济与引流模式 - 2025年首次推出体育旅游休闲季,全年谋划40多场体育赛事,形成“月月有赛事,季季有精彩”的氛围 [5] - 创新“一赛多游”模式,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旅游消费,例如万宁马拉松直接吸引参赛者及家人17686人,带来直接旅游消费2690万元,间接拉动相关消费近3000万元 [9] - 2025年第四季度将首次打造万宁国际冲浪嘉年华,包括世界冲浪QS4000巡回积分赛等高水平赛事及文旅活动 [9] 基础设施与未来发展 - 日月湾互通工程加紧施工,预计近期开通以提升交通效能 [9] - “日月逐浪驿站”将于10月试运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集人工冲浪池、运动公园于一体的超级冲浪乐园,满足全年冲浪需求 [9] - 随着石梅湾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日月湾申报国家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万宁正勾勒出滨海体育旅游带,成为海南旅游的“流量主场” [10]
体育运动添彩假日生活(建设体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10-09 06:11
体育赛事活动概况 - 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全国各地举办了多项精彩的体育赛事活动,展现了大众的参与热情和体育消费的火热[7] 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 - 2025年中国网球公开赛入园总人数达36万人,赛事整体票房为8800万元,两项数据均创新高[8] - 知名球员辛纳、郑钦文的比赛场次上座率均超95%,男单决赛上座率高达97%[8] - 赛事在商圈设置观赛“第二现场”,其中北京房山首创奥特莱斯区域在10月1日单日客流超过10万人次[8] WTT中国大满贯赛(北京首钢园) - 2025年WTT中国大满贯赛门票收入近8800万元,同比增长54.3%[10] - 赛事期间首钢园区累计消费额突破4100万元,同比增长近50%[10] - 赛事带动石景山区假期前5天文体旅商消费总额近3.2亿元,同比增长约32%[10] “苏超”足球联赛(江苏) - 南京市升级“跟着演出(赛事)游南京优惠活动”,参与活动的经营主体增至418家,观众凭票根可享受多重优惠[11] - 国庆中秋假期南京市接待游客2009.7万人次,牛首山景区约3500名游客凭“苏超”票根享受优惠政策[12] - 徐州市在国庆假期前5天28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总量392.48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全市银联文旅消费金额9.8亿元,同比增长24.23%[12] 户外运动与体育消费新场景(山东日照) - 日照市“经山历海·骑游日照”户外运动线路入选国家体育总局“2025年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14] - 当地文旅商店文创产品热销,非遗石画彩绘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京表示其产品每日能卖出上千元[14] 成都赛艇公开赛(四川新津) - 2025年成都赛艇公开赛期间,新津区发放了40万元餐饮消费券,并推出60余项文体旅活动[15][16] - 赛事配套开放皮划艇、桨板等水上项目体验,并围绕南河打造一系列体育场景[15]
贺兰山下越野赛撬动千万级消费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09:11
赛事概况与规模 - 2025年贺兰山汽车摩托车越野赛于10月1日至6日在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举办[1] - 赛事赛道为全国首个35公里“工业遗址+自然荒野”双场景赛道[1] - 摩托车赛设进口组和国产组,吸引32组选手参赛[1] - 汽车越野赛设专业组、公开组、量产组、女子组、UTV组五大组别,137组参赛选手中超80%来自宁夏区外省份[1] 文体旅商融合举措 - 赛事深度挖掘当地矿区文化、军旅文化与工业文化底蕴,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1] - 同步举办工业文化旅游嘉年华,集地方特色小吃、非遗文创、农贸产品于一体,并配套电音节、“花儿”展演、秋季村晚等活动[2] - 构建“观赛事、品美食、游乡村”的闭环体验,全方位激活文旅消费活力[2] 经济带动效应 - 赛事吸引近30万人次参与[2] - 带动周边餐饮、住宿、零售消费1500余万元[2] - 大武口区发放了30余万元覆盖酒店住宿、景区门票、旅游文创产品等领域的满减消费券[2] - 实现“赛事引流、消费增收”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1][2]
“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激发假期消费新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10-02 22:19
体育赛事驱动文旅消费模式 - 各地以高水平体育赛事为核心,通过主题集市、运动挑战及交通、餐饮、文旅场景联动,将体育流量转化为经济动能,推动消费者“跟着赛事去旅行”[1] - 形成“为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以及“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比赛,多人消费”的消费模式[1] -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意见,提出举办体育消费活动,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和开展[6] 具体城市实践案例 - 北京2025中国网球公开赛和WTT中国大满贯赛同城竞技,国家网球中心打造四大户外观赛场地并配备餐饮娱乐空间[3] - 中网通过“票根经济”联动多个商圈,观众可凭门票在合作商户享受消费优惠[3] - 内蒙古公布2025年中秋国庆体育赛事目录80项、重点赛事13项,提出深入推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3] - 成都通过2025年成都公开赛等赛事进行文旅联动,观众可凭部分比赛门票在多个景点、餐厅、酒店享受折扣优惠[4] - 海南中秋国庆期间集中举办12场“奔跑吧·少年”系列赛事,推动“体育+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赛事引流、消费留量”[4] 行业趋势与专家观点 - 消费场景由交通、住宿、观光扩展至更广泛的文娱与休闲领域,旅行者消费偏好转向个性化与体验导向[6] - 体育、演唱会等票根经济有助于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实现平台与地方文旅局、主办方、景区、酒店及餐饮商家的多方合作[6] - 办赛应以服务几万观众或参与者为目标,关注其吃住行游购娱需求,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特征[6]
泰兴服务业强势领跑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30 05:27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2.53亿元,同比增长6.2% [1] - 服务业增加值达313.28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2% [1] 服务业产业结构 - 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22.7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9.2%,占比较2024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1% [1] 物流与基础设施 - 全市公路总周转量完成17.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5%,水路总周转量完成24.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33% [1] - 泰兴智慧港口项目、黄桥工业气体充装站项目等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竣工运营,联泰固废环境服务及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改项目、中科融合算力中心项目等新项目加速推进 [1] 消费市场与文体旅融合 -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文化娱乐健康类商品消费激增25.4%,居住类商品消费激增23.8% [2] - 通过举办系列文体旅融合活动,全域累计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900万元 [2] 政策支持与企业培育 - 统筹发放800万元消费券,叠加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累计带动消费近2.2亿元,其中汽车以旧换新800辆,家居以旧换新1.9万件 [2] - 累计调研走访服务业企业或项目30余家,召开3次市级纾困解难座谈会,上半年培育规上限上纳统的服务业企业13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