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体旅商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暑期文旅消费何以火热
金融时报· 2025-08-05 10:29
在这个火热的暑期,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正点燃游客们的消费热情。随着旅游和消费旺季的到来,各 地纷纷启动各种花式揽客模式以及消费引流活动。7月20日,第七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在乌鲁木 齐开幕。7月18日,"潮起潇湘·相约湖南"2025湖南文化旅游夏季避暑消费季活动在永州拉开帷幕。 促消费政策的撬动,也是暑期文旅消费火热的重要原因。今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 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 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6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 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强调要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加大金融支持,结合消费场 景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 除了不断投向市场的财政补贴,金融助力也着实给文旅消费添了一把火。为扩大服务消费供给、提振服 务消费需求,今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 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积极引导 辖内银行机构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以有效满足文旅产业市场 ...
60.86亿元 赛事经济重塑发展逻辑
四川日报· 2025-07-30 08:28
赛事经济带动文旅融合发展 - 四川省明确提出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 鼓励承办国际国内顶级体育 电竞等赛事 推广"跟着演艺(影视 赛事)去旅行"模式 [5] - 2025年全省调度赛事1838场 带动1142万人次参与 经济效益达60 86亿元 创历史新高 [6] - 成都世运会"跟着赛事去旅行"系列活动3天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 带动天府新区麓湖区域营收同比提升40% [7] 赛事IP与城市品牌联动 - 大蜀道100越野赛by UTMB实现"一日比赛 多日畅游"模式 将剑门关 昭化古城等景点与赛事结合 [7] - 遂宁站中国汽车登山锦标赛融合霹雳舞大赛 国际时尚体育节等活动 带动11万人次参与 [11] - 巴中市通过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打造"运动之城"名片 将赛道转化为文旅地标 [11] 消费场景创新与下沉趋势 - 2025年上半年成都 眉山 广元 乐山分别调度赛事195场 181场 145场 48场 参与人次达236万 26 6万 49 3万 20万 [12] - "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活动推动"赛事+美食""体育+文旅"业态融合 发布超亿元惠民礼包 [10][13] - 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售出门票10 17万张 门票收入4500万元 带动酒店入住率增长22 1% 重点景区接待游客370万人次 [12]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四川省体育局联动商务厅 文化和旅游厅推出"乐享天府"服务消费季 覆盖暑期五大专项活动 [10] - 通过市场化手段嫁接成熟IP与本地资源 降低办赛成本同时激活地方经济 [11] - 赛事活动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成为全民健身和城市品牌建设的新机遇 [12]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江苏:“足球+”撬动全域消费新增长
新华网· 2025-07-29 13:16
文体旅商融合效应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全域消费增长 单场最高上座超6万人 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1] - 上半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3949亿元 同比增长5% 占全国总量9.8% [1] - 前六轮比赛期间 旅游/出行/餐饮/住宿/体育场景合计实现服务营业收入379.6亿元 [2] 消费场景创新 - 13个地市推出差异化服务:常州设宠物托管班 徐州开球迷专列 无锡扬州景点免票 [2] - 打造50个夜间消费商圈 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5.5%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提升1.1个百分点 [3] - 露天观赛/夜市等"第二现场"成为消费主战场 银联异地消费同比增长14.62% 游客量增18.86% [3][5] 产业联动升级 - 赛事带动地方特产热销:南通美食搜索量攀升 无锡水蜜桃订单大涨 [4] - 企业借势营销:常州恐龙园推出玩偶预售2万个 南通家纺足球印花夏被成爆款 苏州炒菜机器人亮相 [4] - 文旅融合创新:徐州在客场举办汉风演出 扬州景区对省内免费开放 [4] 经济外溢效应 - 赛事吸引产业投资:深圳创业者借观赛考察盐城/南通 宝马IT研发中心落户南京 [5] - 开放参与机制:全国球员参赛/中小企业投广告/市政停车场开放 形成共治共享模式 [7] - 民间经济活力迸发:烧烤店因赞助商身份走红 文创帆布包日销400单 [7]
“苏超”激活城市文化资本的启示
经济日报· 2025-07-19 06:02
大众体育赛事与城市文化资本 - "苏超"联赛单场观赛人数突破6万人创下新高 通过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构建完整商业逻辑链条 包括赛事引流 文化赋能 消费升级 价值认同 [1] - 赛事突破职业联赛精英壁垒 以"全民狂欢"机制将地域文化特质转化为情感纽带 如"南哥之争""盐水鸭加糖"等趣味符号强化文化归属感 [1] - 城市文化资本通过赛事竞争性与参与性显性化 为后续消费转化奠定情感基础 是文化资本转化为经济价值的前提 [1] 文体旅产业融合生态 - 联赛以赛事为轴心 在全省范围形成"体育搭台 文化唱戏 旅游收益"的融合生态 如"跟着苏超游江苏"立体网络 [2] - 低价门票降低参与门槛 城市特色球衣 主场民俗表演等文化元素成为连接体育与文旅的纽带 南京景区门票预订量同比增长255% [2] - 形成体育赛事提供流量入口 文化符号增强消费黏性 旅游场景承接消费转化的三位一体赋能模式 [2] 人文经济消费升级 - 6万名球迷跨城流动带动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消费内容从物质满足向人文体验倾斜 [3] - 消费升级体现为对地域生活方式的沉浸式体验 符合"人的全面发展"需求导向 验证"软实力创造硬价值"规律 [3] - 赛事经济实现从单一门票收入到多元消费的拓展 形成良性循环 [3] 情绪价值与消费生态 - 赛事转化为沉浸式社交空间 通过线下参与 线上分享形成裂变传播 如球迷反映"在共享中找到了城市温度" [4] - 衍生趣味话题和城市文化梗在社交平台扩散 强化身份认同并吸引潜在消费群体 [4] - 基于情绪价值的消费生态突破地域限制 使人文经济获得持久生命力 [4] 商业逻辑闭环 - 以大众体育赛事为引擎 整合文化资本 通过文体旅商融合构建消费新场景 实现"流量"到"留量"的质变 [4] - 文化作为内生变量 通过情感联结构建可持续消费生态 为扩大内需提供深层动力 [4]
全运经济风起 赞助吸金近16.5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21:54
赛事经济与商业合作 - 十五运会赞助意向总额超过20亿元,已签约和可签约赞助企业覆盖21个类别29家企业,赞助总金额近16.5亿元 [3] - 体育服装、火炬、奖牌、礼仪服饰等类别首次实现全额赞助,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首次联合赞助赛会 [3] - 周大福、巴斯夫等港资、外资企业积极参与赞助合作,展现大湾区独特区位优势 [3] 票务与观众参与 - 十五运会可售票总体量接近甚至将超过杭州亚运会,整体票价亲民,预计9月前对外公布 [4] - 不低于65%的场馆坐席用作公开销售,公众销售分为实名注册、赛前赛时销售两个阶段,采取分批次销售方式 [4] 政企联动与城市发展 - 广州推出"城市合伙人"计划,已有168家海内外企业积极响应,首批15家企业包括京东集团、中国邮政、滴滴集团等 [5][6] - 合作内容覆盖战略咨询、数字科技、低空经济、智能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包括低空经济生态共建、"丝路电商"创新场景打造等 [6] - 深圳结合赛事场景组织科技资源,汇集智能机器人、AI创制设备、自动驾驶等领域高科技产品 [7] 文体旅商融合创新 - 佛山端午假期间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收入超10亿元同比增长49% [8] - 茂名打造"荔枝定制+体育赛事"新模式,联合电商平台进行跨界营销,建设"荔枝主题体育公园" [9] - 肇庆景区推动"体育+旅游"赛事活动如"肇庆七星岩GO亲子障碍挑战赛"和"2025年肇庆星湖龙舟赛" [10] 城市特色与赛事结合 - 深圳模型赛事突出科技元素,梅州承办五人制足球赛,云浮打造中国曲棍球之城,中山打造国际棒垒球之城,惠州打造滑板之城 [10] - 茂名设计"观赛+旅游"线路串联吃住游购娱全产业链,形成全季产品链 [9]
养活凤凰山体育场馆的是球赛和演出吗?
四川日报· 2025-06-20 06:36
场馆运营表现 - 凤凰山体育公园2024年场均上座率达98.2%居全国第一 [1] - 2023年共承接228场活动,其中万人以上大型赛演72场,大型活动总场次全国领先 [1] - 线下接待观赛观演人次超140万 [1] - 2024年票房收入累计超6亿元 [3] 收入结构分析 - 收入构成:场馆租金20%(仅维持基本运营)、冠名费30%(五粮液1.8亿五年冠名权)、赞助及包厢销售40%、餐饮研学等10% [3] - 冠名+赞助贡献70%收入,是盈利关键 [3] - 2023年实现收支平衡并盈利 [3] - 2024年票房拉动周边消费约28.8亿元(按1:4.8行业拉动比计算) [3] 运营模式创新 - 采用混合所有制:民企北京万馆持股51%、国企成都城投置地持股49%,实现经营权分离 [6] - 市场化运营手段包括全程参与活动筹备、多维度客户服务响应 [4] - 每周综合使用率达85%,破解场馆闲置难题 [4] - 为赞助商提供定制化权益兑现方案 [4] 核心竞争力 - 成体系精细化服务获主办方认可(如奇门遁甲文化传媒多次选择该场馆) [5] - 融合"文体旅商"理念+硬件优势+灵活机制+标准化服务 [6] - 背靠成都"三城三都"政策红利及赛演经济土壤 [6]
迸发流量促消费,“苏超”发展的必然逻辑与实践启示
新华日报· 2025-06-17 05:04
苏超现象的核心观点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成为现象级传播话题,是文体旅商融合发展的生动样本,其成功背后蕴含历史、经济、文化及体育发展的多重必然性 [2][3] - "苏超"通过赛事锚点推动体育与文旅、传媒、城市深度融合,形成消费增长新模式,如持球票免费开放景区、推出文旅套餐、利用传媒IP变现等 [5][6][7] - 赛事场均上座人数突破万人,带动江苏三市(南京、苏州、常州)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超3000元,并激活全国体育产业规模从2014年1.35万亿元增至2023年3.67万亿元的潜力 [3][4] 历史与经济基础 - 江苏完善的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及产业基础为"苏超"提供发展基本盘,2025年省政府明确要求发挥联赛撬动作用促进文旅体商融合 [3] -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首批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的经济动能形成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居民消费的正向循环 [3] 文化与传播创新 -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网络梗折射江苏各市文化自信与归属感,强化赛事传播力 [3] - 传媒融合方面,央视频、爱奇艺等平台多载体转播,官媒创意文案及特许文创产品实现破圈传播,如《新华日报》赛前海报和"江苏超会赢"IP [6] 产业融合实践 - 文旅融合:南通、苏州等地向持票球迷免费开放景区,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套餐,带动"一日游"消费新风尚 [5] - 城市融合:无锡、苏州等利用县域专业足球场(如昆山奥体中心)盘活体育资源,商业综合体LED宣传及球迷优惠促进"体育+商业"场景 [7] 可持续发展路径 - 江苏层面需将赛事品牌常态化,完善组织机制并推动基层足球发展,扩大青训与社区参与 [8] - 全国层面建议推广"苏超"经验,结合地方特色发展跨区域联赛,同时借鉴欧美职业联赛模式提升竞技与运营水平 [9]
天桥金牛建材家居:“家居+体育+商务”多元发展推动商贸转型
齐鲁晚报网· 2025-04-30 12:25
公司转型与升级 - 公司历经30年完成3次升级改造 从路边大棚集市转型为智慧型一站式建材家居消费综合体 [3] - 目前营业面积达12.5万平方米 入驻商户超300家 其中品牌旗舰店和总代理商60余家 [3] - 经营品类覆盖瓷砖卫浴地板木门智能家电全屋定制等全领域 瓷砖品牌60多家居济南同类商场首位 [3] - 应用数字技术拓展线上销售和电商直播 打造体验式沉浸式消费新场景 [3] 经营策略与促销活动 - 每月推出主题促销活动 包括满减折扣抽奖买赠爆品秒杀等多元玩法 [3] - 采用"品牌促销+全商场联动"销售模式 形成"一户促销 全场沸腾"的共赢局面 [3] 业态拓展与生态布局 - 在9.3万平方米商务办公楼引入创意设计电子商务康养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态 形成"家居+办公+休闲"生态闭环 [5] - 与周边金牛大厦鑫福盛大厦形成"黄金三角商圈"实现优势互补 [5] 体育商业融合创新 - 作为济南市乒乓球协会会长单位 着力打造"体育+"商业综合体 筹备金牛体育健康城项目 [5] - 融合赛事举办健身休闲体育零售等功能 营造"体育+商业+康娱"沉浸式消费场景 [5] - 开展"体育赛事进商场"活动 引入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专业赛事 打造"运动型商场" [5] - 探索"购物+赛事+娱乐"跨界消费场景 打通"文体旅商"消费链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