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明乡风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萧山党湾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杭州日报· 2025-11-21 10:27
年轻人的终身大事如何办得既体面又有新意?近日,萧山区党湾镇裕民村的"00后"高滢儿与爱人以 一套新式"三书六礼",给出了他们的回答。 在村委会,这对新人郑重签署了《节俭办宴承诺书》和《婚恋新风倡议书》,并获赠《家风家训传 承书》。新人承诺将喜宴桌数控制在20桌以内,餐标不高于2000元,不用高档酒,在婚礼仪式上践行家 风传承。 明年3月,他们将在村文化礼堂举办喜宴,并邀请了当地有名的乡村厨师"操刀"。"这样的婚礼很符 合我们年轻人的口味。"高滢儿笑着说,选择节俭办宴并非单纯为了省钱,"简约而不简单,既有仪式 感,也让我们更专注于婚姻本身的意义。" 与村委签订"三书"后,他们还可以享受村委送上的六重礼遇,即"六礼"。包括集合本村康养裕民特 色定制的健康茶饮伴手礼、200分"湾豆"积分,积分关联的家庭还可在"榜样裕民"评选时获得优先考 虑。 "六礼"中还包含多项减免与福利:比如本村及外村新人均可享受相应的场地租赁费减免;获赠由党 湾本土文艺团体带来的演出节目;村委还联合本地企业,为新人送上含电饭锅、空气炸锅等实用家电 的"暖居"生活礼包。对于自愿捐赠部分婚礼基金至村文明乡风互助基金的新人,村里将颁发荣誉证书, 并 ...
“以小见大”育乡风(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11-21 06:21
文章核心观点 - 以“晒被子”等日常小事作为切入点,通过精心组织和持续创新,能够有效培育孝老爱亲、邻里和睦的文明乡风,从而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1][2][3] 活动形式与特点 - 活动形式为组织村民晾晒家中老人棉被,由评委从干净、整洁、舒适等方面综合打分并评奖,参与家庭超过30户 [1] - 此类活动切口小、简单易行,如“晒被子·比孝心”、“为爸妈做顿饭”等,让群众作为主角参与并获益,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2] - 活动内容与时俱进,从单一展示评比发展为融入舞蹈、歌唱、诗朗诵等文艺形式,并增加集体生日环节,通过多媒体扩大影响力 [3] 组织与实施主体 - 农村基层组织如党支部、村委会、妇联是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发动者,负责集思广益并将创意落到实处 [2] - 需要通过制度保障活动的可持续性,将小事办成全村大事,形成声势并激活爱心 [2] 目标与长期影响 - 活动旨在以小见大,通过晒被子等正能量活动影响左邻右舍,滋润村风民风,汇聚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1][2] - 文化建设需持之以恒,通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使好活动成为传统,让外在要求转化为村民的内在自觉 [3] - 最终目标是增强文明乡风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3]
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经济日报· 2025-11-20 08:20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完善乡村治理过程中,文明乡风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应是可感可 及的标配。要积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并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吹遍大江南北、 吹进千家万户。 陕西延安选拔聘用群众宣讲员和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持续擦亮红色底色、厚植文明底蕴;宁夏固原 引入文明实践积分制,村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近年来,多地将文明乡风建设摆在更突出的位 置,既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又提高了社会文明程度。 广泛参与,人人受益。人们都希望生活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成为文明乡风的受益者,也理应成为 文明乡风的建设者、传承者,让乡村生活更加美好。比如,家家户户应共同弘扬尊老敬老等传统美德, 持续为包括农村老人在内的老年群体解决具体困难,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形式活泼,绵绵用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一刀切",文明乡风建设也不能搞成"清一色"。应因地制 宜,多点"土味"、多些"乡音",让群众在点滴小事中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 袋"并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实现移风易俗、化风成俗。 聚焦问题,蹄疾步稳。文明乡风建设要多出实在举措,奔着问题去、端出成果来。乡村生活不全是 田园牧歌,也有酸甜苦 ...
焦点访谈| 从“村规民约”到“文化惠民” 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央视网· 2025-10-30 22:56
乡村文明建设核心举措 - 中央高度重视并举办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探讨文明乡风建设路径,主题为“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1] - 农村地区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问题,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1] - 各地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旨在改变乡村精神风貌,倡导新时代科学理性文明风尚 [9] 婚俗改革具体措施与成效 - 广西阳朔利用婚姻登记关键环节进行婚礼简办推介,推动婚俗思想认识转变 [5] - 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如喜事规模不超过15桌、丧事不超过20桌、每桌宴席标准不超过400元 [7] - 成立“红白理事会”控制采买标准,避免铺张浪费,统一标准有效刹住攀比之风 [7] 文化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 -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免费农民画培训班培养画师,长期从事创作者超千人,全产业链预估年产值约1200万元 [11][15] - 政府支持举办画展、文化艺术节,建设侗画博物馆,将农民画与5A级旅游景区结合,打造主题乡村旅游线路 [11][17] - 农民画改变村民休闲方式,从以往喝酒打牌转变为绘画交流,部分画师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并因此改善生活 [13][15][12] 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模式 - 采用倡导与约束、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治相结合模式,使群众乐于接受并付诸行动 [17] - 通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17] - 各界共同努力,循序渐进,破立并举,使文明新风吹遍乡村角落 [19]
南农晨读 | 竹海听涛
南方农村报· 2025-10-30 13:04
文明乡风建设与乡村振兴 - 江门开平市塘口墟入选“全国文明乡风建设十大优秀案例”,该评选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从全国169个案例中精选而出,塘口墟是广东省唯一入选案例 [3][6][7] -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在首届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上,以古籍、美衣、香茶三样“老物件”为引,分享广东深研农耕文化时代价值、以科技赋能产业、以文化实践点亮乡村生活的经验做法 [28][29][30][31][32] -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曹劲在会上分享广东通过“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实践,串联乡村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成效显著 [48][49][50][51] 特色农业与产业发展 - 广东秋冬季柑橘类水果(柚、橘、橙)集中上市,从粤东山野到珠三角水乡均有种植,成为水果市场主角 [9][10][11] - 河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取得成效,包括稻田种植紫云英改良土壤、智慧茶园生态种植、循环水养鱼技术、养猪楼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等,其中养猪楼资源化系统每年额外创造超千万元收益 [35][36][37][38] - 连南瑶族刺绣非遗传承人房伟艳推动瑶绣技艺发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指尖经济”,带动当地瑶汉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40][42][43][44][45]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 2025年10月28日,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广东省政府党组成员陈良贤出席开幕式,大会旨在促进全球农业高端对话与合作 [20][21][22] 社会公益与乡风培育 - 广东网红博主林进锋在重阳节组织32位清远乡村老人夜游珠江,其因记录500多位农民故事走红网络,此次活动被视为对“百千万工程”和培育文明新乡风的实践 [13][14][15][16]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行
人民日报· 2025-10-30 06:41
大会核心信息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于2025年10月29日在延安举行,主题为“文明,让乡村更美好” [1][2] - 大会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讲话,中央和地方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农民群众、县乡村基层党组织代表等参会 [1][2] 政策与战略方向 - 文明乡风建设被定位为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目标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实现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 [1]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1] - 强调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1] 建设路径与重点 - 文明乡风建设被视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系统工程 [1] - 建设路径包括突出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注重以文化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增强责任担当,形成建设合力 [1] - 最终目标是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1]
从三样“老物件”,打开广东文明乡风建设“新答卷”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17:02
文章核心观点 - 通过古籍、香云纱、茶三大传统文化载体 展示广东以文化实践和科技赋能推动文明乡风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成果 [1][2][3][4] 古籍与农耕文化研究 - 成立中国农业历史遗产研究所、岭南农耕文明重点实验室等高端平台 开展广州市农耕文化资源本底调查 [9][10] - 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岭南动植物农产史料集成汇考与综合研究” 为地方成功申报6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提供学术支撑 [10][11] - “桑基鱼塘”“稻鱼共生”等古老智慧在现代农业中焕发新生 华南农业博物馆通过主题活动使农耕文明可视、可触、可感 [13][14][15][16][19][20] 香云纱非遗产业发展 - 香云纱源自明代 以植物“薯莨”汁液与河泥染色制成 曾因工艺繁复面临失传 [24][25] - 2009年在佛山顺德挂牌香云纱文化遗产保护基地及文化产业园 加大非遗保护力度 [26][27] - 通过创新染色技术与纹样设计 香云纱走向中国国际时装周 相关作品获农业部创意设计大赛一等奖 [28][29][30] - 年轻人开设香云纱文创店 将“晒莨场”变为研学基地 成为村民的致富途径 [30][31] 茶产业与文化融合 - 河源市紫金县通过科学研究将紫金蝉茶种植面积扩大至8.5万亩 品牌价值达35亿元 [37][38] - 新建蝉茶文化体验馆融合客家炒茶老手艺与现代茶艺 合作品牌“华农茶缘”销量过百万 [41] - 华南农业大学师生编写《紫金蝉茶故事集》 148名“蝉茶专硕”毕业生成为乡村振兴“新农人” 回茶山担任“茶博士” [42][43][44]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延安举行 李书磊出席并讲话
新华网· 2025-10-29 14:20
会议核心观点 - 文明乡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紧迫任务和系统工程,旨在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1] - 会议主题为“文明,让乡村更美好”,强调文明乡风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赋予新内涵 [1][2] 会议背景与目标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纳入“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1] - 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会议主要内容与方向 - 建设方向包括突出思想引领、坚持久久为功、注重以文化人、增强责任担当 [1] - 具体措施为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化移风易俗,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1] - 最终目标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1] 会议组织与参与方 - 会议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农业农村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2] - 参会者包括中央和地方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农民群众、县乡村基层党组织代表 [2]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在陕西延安举办
南方农村报· 2025-10-29 12:06
活动概况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框架下的“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于10月28日在陕西延安举办 [1][2] - 活动核心赛事为2025年全国“村BA”冠军福建晋江队对阵“村BA”民星队 [4] - 篮球名家巩晓彬、郑海霞、焦等到场指导助阵,现场气氛热烈,吸引超过3000名观众 [4][5] 活动内容 - 比赛间隙举办了“乡韵欢腾·全国和美乡村文艺展演”,包含空竹表演《秦风竹韵》、民俗演出《桐子花开春风俏》等植根乡土的节目 [9][10] - 陕西非遗表演《安塞腰鼓》和农民兄弟乐队演唱主题曲《乡村力量》等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11][12] - 赛场外设有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文化风采展,通过208张照片和65件实物展示“村BA”发展历程与成果 [13][14] - 现场还设置了全国“村BA”文创快闪店 [22] 社会影响与行业意义 - “村字号”文化体育活动已成为弘扬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带动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 [17][18] - 此类活动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积极向上、团结奋发的精神风貌,是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 [18][19] - “村BA”、村跑、村舞等“村字号”活动成功出圈,通过“文化+乡村”模式带动村民精神物质双丰收,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赛道 [19][20]
陕西以文明之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陕西日报· 2025-10-29 06:50
文明乡风建设政策与整体布局 - 将文明乡风建设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工程,并纳入文化强省建设的整体布局 [2] - 积极探索党建有力引导、文明实践浸润人心、群众自治充分发挥的新路径 [2] 党建与文化引领乡风建设 - 延安市创新基层宣讲模式,选拔聘用464名群众宣讲员和基层干部走村入户推动文明乡风 [3] - 渭南市深耕文化沃土,以省级传统村落保护为抓手推进景区建设,并将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理念融入村规民约 [3] - 宝塔区“初心的光辉”宣讲团和安塞区常态化开展延安精神宣讲活动,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村民自觉行动 [3] 文明实践与文化活动载体 - 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村将“我们的节日”与丰收节、乡村文化艺术节深度融合,进行非遗展演和手工艺品亮相 [5] - 咸阳市秦都区推进“15分钟文明实践圈”,利用农家戏院上演反映“婚事新办”的秦腔小戏推动移风易俗 [7] - 陕西建成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县级中心117个、乡镇实践所1108个、村实践站19100个,实现四级阵地全域贯通 [8] 群众自治与典型评选 - 汉中市宁强县礼仪协会宣讲小分队深入镇村宣传,近三年来有600余户家庭邀请协会成员操办婚丧嫁娶事宜 [10] - 商洛市山阳县道德评议会对表现突出村民进行表彰奖励,对违反村规民约者进行批评教育 [11] - 杨陵区五泉镇斜上村积极评选表彰“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以引导文明新风尚 [11] 村规民约与具体成效 - 延安市吴起县各村制定村规民约,红白事大操大办情况明显减少,婚宴标准控制在不超过20桌、每桌800元以内 [1] - 宝鸡市扶风县高望寺村文化墙上的村规民约对易风俗、降彩礼、倡新办等内容进行规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