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7:42
农业节庆活动 -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黑龙江省主场活动在北大荒农垦集团闫家岗农场稻田艺术公园举行 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 以农业为主线、农村为主场、农民为主体[1] - 活动包含农趣竞赛、文艺表演和垦地合作展示 哈尔滨市道里区农民代表与北大荒职工表演《丰收喜洋洋》等节目 体现农耕文化传承与协作共赢[3] - 现场设置"黑土优品"展销区 65家企业展出368款授权产品及优质农产品 通过助农直播实现农产品从展台到线上直播间的衔接[5] 农业产业数据 - 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全国第一 商品粮调出量占全国40%[8] - 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1175个 年营业收入18.1亿元 申报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9] - 阿城区和方正县的2条旅游线路被收录为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图集[9] 农业科技与文旅融合 - 智慧农业田间物联网设备吸引农户和游客关注 科技兴农图景在活动中突出展示[5] - 稻田艺术公园设置多彩稻田画和应季瓜果蔬菜售卖区 农文旅融合成为活动亮点[5] - 秋收生产已全面展开 黑龙江省通过稳面积、提单产等措施 今年粮食生产有望再获丰收[8]
聚焦群众需求 丰富文化供给 官塘桥街道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镇江日报· 2025-09-23 07:32
为让文化服务更"聚人气"、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街道依托人气十足的宝平文化广场,以文艺为载 体、星夜为舞台,通过新思想文艺宣讲、歌舞演出、党史互动答题等形式,将理论、艺术、互动深度融 合,创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新思想"文艺课堂"。 近日,夜幕初垂,精彩的文艺节目与新思想竞答的智慧交锋在润州区官塘桥街道宝平文化广场轮番 上演。来自市艺术剧院的小品《小吃店风波》《文明在身边》,以群众身边的小故事为切入点,让观众 在欢笑中感悟新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 今年以来,官塘桥街道聚焦群众需求,以"茉莉花开·文艺播种"行动为抓手,精心谱写"理论+文 艺""品牌+体验""非遗+实践"文化惠民"三重奏",以更有深度、更富新意、更具趣味的文化服务,持续 奏响文化惠民"新乐章"。 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阵地作用,积极吸纳优质资源,以非遗为核心、沉浸式体验 为路径,通过"讲解+展示+实践"形式,创新打造群众身边的非遗"体验课堂"。邀请江苏大学文学院老师 以"指尖上的非遗"为引,讲述绒花的历史脉络,带领居民在实物欣赏、步骤拆解、制作体验中不断领略 绒花的独特工艺之美。特邀省级非遗传承人为辖区20余名儿童带来"巧手塑非遗"面 ...
我省发布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预告
新华日报· 2025-09-20 07:54
今年丰收节省级主场活动在无锡市锡山区羊尖镇严家桥村举办,省相关部门也将推出一批富有农耕 特质、民俗特色、地域特点的群众性庆祝丰收活动。省委宣传部聚焦农民农村生动实践,组织文明村镇 巡礼活动;团省委走进校园、乡村等地开展乡村振兴事迹分享、宣讲;省农业农村厅举办江苏和美乡村 村舞、村跑活动;省体育局举办农民体育嘉年华;省文联组织巾帼主理人线上主题宣传;省供销合作总 社指导各地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和消费帮扶活动;团省委开展"青耘中国"助农直播,各市县积极组织参 与"农情四季"产销对接、金秋消费季等活动;省农业农村厅、团省委举办农业技术等方面农民培训,助 力"新农人"成长;省司法厅加大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产品供给,强化法律咨询服务;省卫健委组织开 展"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 喜看稻菽千重浪,又是一年丰收季。今年9月23日(农历秋分)将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 19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丰收节活动主题为"庆农业丰收、享美好生活",我省将推出一批 助农惠农政策举措、打造一批乡村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创新举办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努力将 丰收节打造成展示"三农"成效的"大平台"、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 ...
丰收节为何选在秋分日(文化中国行·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9-06 06:22
节气与农事安排 -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 位于秋季之中并将秋季平分[2][3] - 秋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迅速降温 农事进入忙碌阶段[4] - 此时节是气候与农事、收获与播种的黄金交汇点 南方水稻和北方玉米大豆等秋粮迎来收割高峰 同时冬小麦等作物进入播种节点[7] 丰收节设立背景 - 自2018年起每年农历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由党中央批准且国务院批复[6] - 选择秋分日综合考虑气候、农事与文化传承因素 既尊重自然节律又契合农民情感[6] - 秋分日过节便于全国共庆丰收 畲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原有丰收庆典也在下半年举行[9] 文化传承与现代化融合 - 丰收节将传统节气文化转化为现代IP 展现农耕文明深厚底蕴[7][8] - 通过舞龙赛歌非遗展演等节庆活动 使打谷晒秋开镰等民俗升级为沉浸式体验场景[9] - 节气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公共符号 农业智慧依托现代农业理念延续传承[8]
全国主场活动将在招远市大户陈家村举办,形成“1+5+5”活动板块
大众日报· 2025-08-31 00:33
活动总体安排 - 第八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山东烟台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举办 主题为"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 [2] - 活动采用"1+2+N"框架:1场全国主场活动包含12项重点活动 2项政策宣传与发展成果展示包含10项重点活动 N项助农惠农服务包含36项活动 [2] - 组委会联合17个成员单位共组织开展58项重点活动 [2] 主场活动板块设计 - 山东主场活动形成"1+5+5"结构:1场联欢活动 5个成果展示板块 5项特色活动 [3] - 联欢活动通过文艺汇演形式展示乡村振兴成果 聚焦产业/建设/治理三大领域 [4] - 5个成果展示板块涵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种业振兴/现代农机装备/智慧农业/金融助农 [5] 成果展示具体内容 - 种业振兴板块展示农业种质资源与优良品种创新成果 开展良种科普宣传 [5] - 现代农机装备板块展示新技术新装备 包括农业机器人和"无人农场"现场作业演示 [5] - 智慧农业板块展示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成果 提供实时演示和沉浸式体验 [5] - 金融助农板块组织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发布金融产品 助力乡村振兴 [5] 特色活动安排 - 乡村大集活动举办黄河大集/运河大集/海洋大集等产销对接 展销全国农业精品及山东特色农产品 [6] - 文化嘉年华展示农耕文化遗产 包括石榴/牡丹鉴赏及农民画/剪纸/面塑等手工艺展示 [7] - 现代农业科普活动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 提升农民科技素养 [7] - 美食汇活动由鲁菜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传统美食 弘扬齐鲁饮食文化 [7] - 文体活动包含"村晚"/"村BA"/摄影大赛 并启动全国智慧农业创新大赛和乡村振兴电商直播总决赛 [7]
《生万物》导演刘家成:拍“不卖惨”的农村年代剧
中国青年报· 2025-08-29 06:08
电视剧内容与主题 - 电视剧《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获奖文学作品《缱绻与决绝》,讲述1926年至1947年间鲁南大地宁家、封家、费家三大家族两代人的农耕故事,展现中国百姓对土地的深刻眷恋 [3][5] - 剧情以宁绣绣和封大脚的人生为主线,描绘个人命运突围与土地价值重新发现的过程,突出人物从怨恨土地到拥抱土地的转变 [4][6] - 剧集基调强调"不管经历何种痛苦终归温暖",通过浪漫主义手法和幽默表达(如封二夫妇拌嘴)提亮原著灰色基调,强化故事感染力 [6] 创作背景与导演理念 - 导演刘家成此前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等"京味剧"闻名,此次突破舒适区转向农村题材,2024年其执导的航母题材剧《海天雄鹰》播出后接手《生万物》项目 [3][4] - 创作聚焦20多年时间跨度而非原著几代人叙事,因"观众最多接受与两代人建立情感连接",避免第三代主角导致观众弃剧 [5] - 通过镜头语言突出农村田地、山峰、房屋的美感,引导观众思考土地依恋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剧中人不服输的拼劲对当下年轻人的启发 [7] 文化表达与艺术特色 - 剧集融合农耕文化循环时间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与线性叙事,通过"试春气""踅谷仓喊五谷丰登"等民俗场景展现地域特色 [6] - 关键情节如封二临终独白"土地用收成报答真诚"、宁绣绣试春气独白"感受土地迫切与庄户关怀"强化土地作为物质与精神双重载体的主题 [6][7] - 采用"寓教于乐"手法将价值表达糅入人物命运,反对强行卖惨,以轻松风格使观众自然感知故事内核 [6]
【省农业农村厅】陕西印发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方案
陕西日报· 2025-07-31 08:16
陕西省2025年农民丰收节组织实施方案 - 全面宣传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领域巨大变化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显著成效[1] - 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典型经验 挖掘人才返乡创业新模式[1] - 推动电商平台开展主题促销活动 培育家庭农场主等带货主播助力"陕农优品"出村进城[1] - 发布农耕文化研究成果 讲述农耕文明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1] - 培育"丰"字号品牌活动 包括"丰收课""丰收集""丰收游""丰收村"等[1] 2025年农民丰收节陕西省级主场活动 - 在商洛市洛南县举办 包含11项活动如"共筑振兴梦"大联欢和"陕农优品"展示展销[2] - 省级成员单位开展15项重点活动 如教育厅的乡村振兴短视频征集和商务厅的农产品产销对接[2] - 农业农村厅将丰收节定位为展示"三农"的"大平台"、促进城乡消费的"大卖场"、弘扬农耕文化的"主阵地"[2]
“期待再来中国”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0 05:11
文旅推广活动 -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国际网红博主深度体验游活动,参与博主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覆盖粉丝总量超6000万[3] - 活动通过系列直播和短视频形式展示岳阳与张家界文旅资源,内容包括非遗技艺体验、自然景观游览及特色美食[3] - 博主平均年龄25岁,内容创作聚焦岳阳楼、大熊猫苑、张家界奇峰等核心景点,强化年轻化传播效应[3][4] 目的地吸引力 - 岳阳中华大熊猫苑拥有10只大熊猫,成为国际游客重要打卡点[3] - 张家界在韩国市场认知度高,亲子游被视为"孝心黄金标准",景区配备韩文解说牌提升服务便利性[4] - 张家界融合自然景观与多元体验,包括《阿凡达》取景地营销、森林康养、极限运动(蹦极、飞拉达)及砂石画等文化项目[3][4] 文化体验内容 - 非遗项目体验覆盖岳州扇、芦苇画、巴陵戏(300年历史传统戏剧),国际博主参与汉服拍摄及戏剧互动[6] - 土家族文化展示包含织锦工艺与农耕体验,日本博主高度评价传统手工技艺[6] - 巴陵戏刀马旦表演吸引美国博主参与后空翻互动,强化文化沉浸感[2][6] 国际传播效果 - 加拿大博主扎伊德·埃利(粉丝900万)首次访华后表示"来了不想走",计划通过社交媒体传播真实中国形象[6] - 美国博主伊莲娜(粉丝1200万)称赞张家界奇峰"如电影画面",17岁年龄层代表潜在年轻客群[3] - 日本博主"米饭仙人"对比影视与现场戏剧体验,突显线下文化活动的感染力[6]
芒种时节为什么打泥巴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芒种节气及侗族传统习俗展开,未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作为投资银行分析师,我确认该文本属于文化民俗领域,与金融分析无直接关联。建议提供企业财报、行业动态或经济政策类文本以便进行专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