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传承
搜索文档
在银杏树下、村咖里,故事传讲员让红色故事“活”在实景里
新浪财经· 2025-11-01 19:22
活动概述 - 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红色故事讲演大赛颁奖典礼暨成果展示活动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新义村举行 [4][6] - 活动评选出100位优秀“红色故事传讲人”并另有10位讲演者获得“网络人气奖” [4] - 活动采用故事讲演游园会形式设计四条游园线路串联四个故事展示点位实现观众和游客在“中国故事村”充分流动 [4] 活动形式与创新 - 成果展示环节打破传统舞台局限以新义村特色地标为“天然剧场”规划沉浸式讲演动线 [4] - 活动在故事基地(银杏树下)故事人家故事创客基地故事村咖等核心点位依次开展故事展演实现景与事呼应历史与现实交融 [4][8] - 活动以创新的“游园+展示”形式推动红色文化深入乡村贴近群众实现“文旅农商体展”的融合发展 [9] 活动内容与亮点 - 在古银杏树下三位“红色故事传讲人”合作讲述《迅雷行动》生动再现新四军浦南先遣支队的英勇作战场景 [1][3] - 在故事人家新义村故事员陈金英用方言讲述本土民间故事《啥人本事大》陆玉芳讲述《白果树下金鸡啼》 [5][8] - 在故事创客基地故事员张雷霁讲述《枫泾脱险》展现革命先辈的智慧张莱娣和胡德合作讲述《一个深晚》 [8] - 在故事村咖故事员龚礼讲述《英雄最年少》钟贤讲述《特殊身份的警官》展现红色历史与坚定信仰 [9] 活动影响与未来展望 - 活动通过生动的红色故事让红色文化深入乡村进一步推动上海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文化振兴 [9] - 活动为“光荣之城”注入新动力枫泾镇新义村的故事主题民宿不久即将开门迎客 [9]
甘肃通渭:以红色经典诵读赓续精神血脉
中国发展网· 2025-10-24 11:47
活动概况 - 为期两天的通渭县2025年红色经典诵读大赛圆满落幕 [1] - 活动由通渭县委宣传部、通渭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通渭县教育局联合主办,通渭县图书馆承办 [7] - 活动覆盖全年龄段,分小学组、中学组、成人组三个组别进行 [2] 活动背景与意义 - 活动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并纪念榜罗镇会议召开90周年 [2] - 通渭县具有深厚红色底蕴,90年前红军三大主力过境,全县80%以上村庄承载红色记忆 [2] - 榜罗镇会议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中国革命事业发展奠定关键基础 [2] - 活动是以文化自信赓续红色基因、传承革命精神的生动实践 [2] 活动内容与形式 - 参赛者以诵读红色家书、革命诗词、英雄事迹等经典篇目为核心载体 [2] - 小学组选手诵读篇目包括《红旗颂》、《长征路上的红小丫》、《半截皮带的赤胆忠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等 [3] - 中学组选手诵读篇目包括《可爱的中国》、《青春中国》、《不朽》、《红色通渭,星火永传》等 [4] - 成人组参赛者包括教师、医护工作者、博物馆讲解员、社区群众等,诵读篇目包括《赤心颂》、《陇上明珠・医心向党》、《红色榜罗: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革命丰碑》、《诗意中国》等 [5] 活动影响与成果 - 活动超越比赛范畴,成为全民参与的红色教育实践和通渭文化魅力的集中展示 [6] - 活动是激活红色基因时代活力、厚植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的精神养分 [6] - 通过诵读引导年轻一代深刻感悟长征路上的初心与信仰 [7] - 通过声音让每一位参与者抒发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乡的热爱 [7]
江苏盐城的“出圈秘籍”:比风景更动人的是人文
第一财经· 2025-10-21 12:18
盐城文旅整体发展态势 - 盐城文旅产业在多个旅行App平台获得“宝藏城市”、“超值”、“被严重低估”、“亲子游天花板”等积极标签 [1] - 盐城通过深挖城市记忆与老文脉,将红色精神、非遗传说、老盐城故事转化为可感、可触、可体验的消费场景,区别于过度商业化的项目 [1] - 新一代文化消费更注重“情绪价值”和“故事共鸣”,盐城借此赢得了年轻一代喜爱,并为不同年龄段游客提供了情感出口 [1] - 独特的文化场景塑造了盐城文旅的高辨识度,使“盐城故事”被越来越多人了解和传播 [2] 红色文化的创新表达 - 新四军纪念馆通过视觉设计升级、社交体验优化、文创开发等手段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性,让红色文化焕发新意 [3][4] - 纪念馆开设“新火文创空间”,集潮流文创与咖啡茶饮为一体,成为红色文化互动空间 [4] - 推出首款毛绒文创玩具“Jelly Weapon”,其原型是开国少将罗有荣在抗日战争时期使用的勃朗宁手枪,设计团队由“00后”年轻人组成 [6] - 文创产品包括以粟裕大将公文包为原型的笔记本、印着烈士王海纹旗袍纹样的丝巾、以新四军军号为灵感的金属书签等,每件商品背后都有历史故事 [7] - 推出“N咖啡”,其中“铁军出山”(黑咖啡)售价19.37元,寓意1937年“铁军”诞生;“浴火重生”(咖啡拿铁)定价19.41元,寓意1941年新四军军部重建 [11] - 通过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创、咖啡茶饮结合,成功吸引大量“Z世代”游客主动了解历史,并带动更多人产生兴趣 [11] 古镇文旅的差异化路径 - 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去年全年到访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 [12] - 全国已有超过2000座古城镇,近半数沦为“空城”;全国27000余家古城镇相关旅游企业中,近四成企业经营状况不佳 [12] - 东台西溪天仙缘景区选择结合当地历史文化,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永传说”打造独特IP,景区内有50多处相关遗迹 [13] - 打造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天仙缘》,该演出入选首批“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运用大型威亚矩阵、水火特效、高精度投影等技术 [14] - 演出成功有效拉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夜游消费;去年天仙缘演出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4%,并拉动了非遗文创集市、特色街区等业态增长 [16] - 景区内婚姻登记处每年登记新人超过3000对,穿汉服游景区成为特色项目 [18] 怀旧场景与城市记忆复刻 - 竹林大饭店在盐城市中心重新开张,复刻上世纪市井民俗,假期日均客流量超过1.2万人次,其中超过30%为外地游客 [19][21][24] - 饭店真实再现了上个世纪盐城的建筑、市井和街巷生活,为60后至90后提供了寻找过去的怀旧场域 [21][24] - 竹林大饭店所在处过去70多年是盐城美食与商业地标,其重生既满足了市民的“味觉乡愁”,也吸引了年轻人“探店打卡” [24] 文化驱动的经济效益 - 利用经济手段将文化从抽象精神形态转化为物质生活中的具象表达,可以将文化作为支点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5] - 对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传统技艺等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转化,能够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延续,并释放出实际的经济效益 [25] - 文化消费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的现实路径,游客更关注旅行的体验感、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6] - 盐城通过文化空间更新、历史文脉激活、夜经济焕新,让城市成为文化体验与身份认同的载体 [26]
刘宁到浉河罗山潢川调研时强调:牢记嘱托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
河南日报· 2025-10-18 18:43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路威凯腾(广州)消费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英文名为Luwei Kaiteng (Guangzhou) Consumer Equity Investment Fund Partnership [1][3][4] - 公司企业类型为有限合伙企业,登记状态为在营(开业)企业,成立日期与核准日期均为2024年10月30日 [1][3][4]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科学大道60号2706房,登记机关为广州市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1][3][4] - 公司出资总额为94,001万元人民币,其中国标行业分类为其他未列明商务服务业(L7299) [1][3][4] 股权结构与合伙人 - 公司主要合伙人包括路凯(海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比例为55.9517%,认缴出资额47,000万元 [1][3] - 第二大合伙人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出资比例为29.6425%,认缴出资额24,900万元 [1][3] - 其他合伙人包括广州凯得云汇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出资比例14.2855%,认缴出资额12,000万元,以及广州文投科创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国有全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出资比例0.1190%,认缴出资额100万元 [1][3] - 所有合伙人的认缴出资日期均为2049年12月31日,首次持股日期均为2024年10月30日 [1][3] 经营范围与运营模式 - 公司经营范围明确为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但须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登记后方可从事经营活动 [1][3][4] - 公司执行事务合伙人为路威凯腾(成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1][3][4] - 公司营业期限为无固定期限,自2024年10月30日开始 [1][3][4]
安徽、河南: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证券时报网· 2025-10-17 18:44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支持淮北 宿州 商丘 信阳合作开发淮海战役等红色文化资源 打造全国知名红色文化传承区 [1] - 鼓励毗邻地区成立景区联盟 推动阜阳城市圈文旅联盟深化合作对接 [1] - 打造精品主题旅游线路 包括淮河风情 故黄河生态 沉浸式演艺 度假休闲 药膳养生 文化寻根等 [1] 中医药与康养产业发展 - 支持亳州"世界中医药之都"与驻马店"中国药谷"合作共建 [1] - 支持六安 信阳共同发展康养产业 丰富中医疗愈 运动康复 森林康养等业态 [1] - 做大做强药膳 酵素 保健品等产业链 [1] 其他产业发展 - 积极发展林下经济 [1]
好评中国|“红文化”蝶变“金名片”,看延安热土绘新篇
中国新闻网· 2025-10-17 14:05
红色文旅市场趋势 - 红色文化突破小众教育圈层,成为大众追寻精神根脉的共同选择,吸引不同年龄和地域的游客[1][2] - 红色文旅蓬勃发展,2024年延安全年接待国内旅客4731.54万人次,旅游总花费381亿元,同比增长15.2%[4] - 红色资源通过445处革命旧址、10条精品线路、4家5A级景区进行整合,串起红色记忆链条并带动老区发展[4] 产品与服务创新 - 采用创新科技与表达方式,如VR重现红色电波、动漫课讲述革命故事,使严肃历史变得生动有趣[2] - 推出沉浸式歌舞剧《延安十三年》,将城市外景变为舞台,让观众亲历历史,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2] - 开发潮流文创产品,如盖章本串联红色地标、棉花娃娃成为潮流单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化[2] 目标客群与市场推广 - 年轻客群成为重要目标,90后讲解员用同龄人语言讲述历史,艺术院校学生到鲁艺寻根,自媒体创作者记录传播红色故事[3] - 年轻人热衷于成为红色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和创造者,将红色文化融入青春话语体系,使其成为认同的精神时尚[3] - 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升级,从食宿交通到文创演艺,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改善民生并促进老区产业升级[4]
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部署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和信访等工作
陕西日报· 2025-10-17 07:18
妇女工作与产业发展 - 坚持党对妇女工作的全面领导,引导妇女群体听党话、跟党走 [1] - 激发妇女创新创业活力,实施秦女子创客计划、花蕾计划等重点项目,培育壮大妇女手工、巾帼电商等特色产业 [1] - 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就业、提升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1] - 弘扬北京世妇会精神,做强“指尖上的丝绸之路”妇女民间交流品牌,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1] 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 - 持续巩固革命文物保护成果,深化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 [2] -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存储、传播和利用,探索富有陕西特色的保护利用路径 [2] - 建好用好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挖掘革命文物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与思政教育融合 [2] - 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结合,培育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助力群众增收、产业升级、环境改善 [2] 房地产领域问题化解与长效机制 - 加快信访难案积案化解出清,着力解决房地产领域临水临电、延期交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2] - 落实好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各项任务,完善部门协同联动体系 [2] - 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开发监管、主体监管,从根本上防范化解风险隐患,保障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
江苏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③“这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新华日报· 2025-10-16 07:30
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 - 江苏省拥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00多处,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100多家 [4] - 每年超过1亿人次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红色地标对年轻人吸引力增强 [2][4] - 2024年出台《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为保护红色资源和传承红色基因提供法律保障 [4] 红色教育创新形式 - 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展示方式,如盐城新四军纪念馆搭建集文物检索、在线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智享"平台 [6] - 通过音乐党课、艺术思政等创新形式进行教育,如《胜利之歌:歌声里的新四军》音乐党课 [8] - 创作文艺精品如电影《南京照相馆》、锡剧《烛光在前》、淮剧《宋公堤》等,增强红色文化传播力 [8] 红色旅游发展 - 积极推动"红色旅游+",红色文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课堂,如南京溧水区"红色李巷"8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 [9] - 常熟沙家浜风景区上半年接待游客超过80万人次,通过实景演出《芦荡烽火》等吸引游客 [9] - 革命历史场馆入选国家级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如"铁军忠魂——新四军历史陈列"等4个展览 [8] 精神传承与典型引领 - 涌现赵亚夫、王继才等全国"时代楷模"及"道德模范"等典型人物,激发干部群众学习先进热情 [11] - 开展特色活动如连续11年举办新婚夫妇向革命烈士献花活动,将敬仰英雄融入生活 [4] - 对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如淮安市新安小学学生参演儿童剧《新安旅行团》、情景剧《一群小好汉》 [13]
镜观·回响|以文化人 以文育人
新华社· 2025-10-08 10: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与社区传承 - 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巴彦呼舒第六中学将国家级非遗图什业图刺绣引入校园,开设校本课程并成立兴趣社团 [7] - 贵州省榕江县三宝侗寨的杨想妮和“舞乐蝉歌”团队通过电影配乐和教唱侗歌,将侗族大歌推向更广阔舞台 [8] - 海南省五指山市在14所公办中小学开设非遗课程,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8] 红色文化的教育实践与基因传承 - 山东省临沂市组建沂蒙红孩子文艺先锋队,通过歌舞、朗诵、故事讲述等红色主题文艺节目增强文化感染力 [16] -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立足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建成多个红色文化展馆,设计开发多门精品研学课程和线路,200余名学生参与实践 [18] - 四川通江县300名中小学青少年代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开启“纪念碑下的思政课”,为25048名红军烈士寄去哀思 [19] 传统文化活动的社区推广与启蒙教育 -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多个社区联合组织学龄前儿童举办开蒙礼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0] - 新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南湾街街道昌乐园幼儿园在谷雨节气前夕开展主题活动,让市民了解节气知识 [12] - 浙江宁波市中城小学自2008年开始在孔庙内举办传统开学礼,作为学校礼仪教育课程 [13] 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创新体验 -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在西安举行,约800名嘉宾参与,展示如敦煌研究院《寻境敦煌》等项目 [24] - 故宫大高玄殿数字馆举办“腾跃古今——马文化数字艺术展”,展示500余件超高清文物影像数据,借助沉浸式投影、三维互动等技术 [26] - 湖南省怀化市五溪非遗园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技术打造42个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于2025年5月正式开园 [27]
假期消费热情“燃” 文旅融合新气象出彩又“出圈”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3 12:16
假期出行趋势与规模 - 中秋国庆连休8天假期充分释放全国文旅消费热情 [1] - “请3休12”错峰出游模式使9月27日至30日出游人群规模较前一周日均增长9% [1] - 整体出游人群规模预计比去年同期日均增长3.5%,并于10月1日达到高峰 [3] 长线及出境旅游偏好 - 18%的游客选择前往500公里以上的目的地游玩,较去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3] - 热门长线游路线包括上海至北京、深圳至长沙、北京至西安等 [5] - 出境游除港澳、日韩、东南亚外,中亚、欧洲、非洲部分国家客流增长明显 [5] 区域文旅活动特色 - 四川大英县举办乡村文艺展演,展示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的潮流化表达 [6][8] - 重庆白市驿镇作为“川剧之乡”推出非遗川剧专场演出及互动体验活动 [10] - 江西南昌滕王阁景区以“千年文韵体验馆”为主题推出互动活动,预计“十一”期间客流量超15万人次 [12] 乡村及近郊旅游热点 - 江西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举办农耕趣味运动会,将农活变为竞技项目 [14] - 浙江宁波溪口镇石门村依托自然风光和古朴村落,民宿预订火热并结合非遗体验 [16] - 城郊乡野的露营和民宿受青睐,浙江宁波的西坞山屿火车网红营地迎来大量游客 [18] 城市大型文旅活动 - 湖北武汉举行“河山添锦绣”文旅IP城市大巡游,包含23台巨型花车和38支表演团队 [17][20] - 花车巡游展示虎座鸟架鼓、曾侯乙编钟等楚风元素,并于10月2日至8日分赴各大景区商圈展示 [20][22] - 福建龙岩中央红色交通线纪念馆通过沉浸式体验吸引大批游客,并策划“童趣乡野”主题活动 [24][26] 关联消费领域表现 - 节前婚庆类App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较平日增长8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