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科技融合
搜索文档
北京艺术与科技周|日程地图全攻略!一篇带你全看懂!
36氪· 2025-11-20 11:48
快速预约通道 我们联合三联人文城市、36氪、极客公园、鼓楼西戏剧和艺术家们,从11月28日至12月7日,轮番上演诗歌、戏剧、舞蹈、商业大会等多元活动,还有陶 身体北京首展、陈梓豪重磅原创剧目等。快来看科技大咖商业脑爆;和胡德夫、叶蓓一起AI创作;免费体验一场一票难求的AI戏剧。 北京最燃的艺术与科技现场 3大核心板块 798艺术区16+热门点位 100+场限时活动 100+位行业大咖 11.28 - 12.7 首届北京艺术与科技周 期待与你见面! 我们为你整理了一份实用又轻松的日程攻略 超多重磅活动 「免费」预约! 「三联人文城市跨界沙龙」 感知的裂隙——数字时代的美学重塑 联合三联人文城市推出跨界沙龙,邀请活跃于不同领域的先锋创作者于798展开一场深度对话,探索知识生产的未来路径。 「商业大会」 36氪WISE2025商业之王 WISE2025被设计成一部七幕科技爽剧,每一幕都是一个真实的商业现场,欢迎大家一起拆解未来,看风景这边独好! 「沉浸式AI戏剧」 躺平2.0 中国首部由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创作并贯穿呈现的戏剧作品。让我们一起"躺平",飞向"躺星"吧! 「艺术展览」 「人机共舞」 《心跳》 重磅原创剧目 ...
上海迎来国际艺术品交易周 既是全球艺术资源的“引力场” 也是艺术与生活深度融合的“试验田”
解放日报· 2025-11-14 09:40
活动规模与行业影响力 - 第七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周汇集300余家中外艺术机构,举办超120场艺术活动,展出逾万件艺术佳作 [1] - 交易周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形成百亿级规模,并加速推动上海千亿级艺术品产业规模的形成 [1] - 第十二届西岸艺博会展览面积达历届之最,五大场馆联合呈现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逾1000位艺术家的作品 [2] 国际参与度与市场地位 - 交易周每年吸引全球上百家顶尖艺术机构参展,印证上海作为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强大磁场 [1][2] - 第十三届ART021汇聚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50个城市的141家画廊参展,34家海内外画廊首次亮相 [3] - 国际顶尖画廊如豪瑟沃斯、白立方、贝浩登、卓纳画廊等持续参与,卓纳画廊称ART021是亚洲最重要的艺博会之一 [2][4] 艺术与科技及跨界融合 - 艺术与科技融合成为亮点,机器人Sophia通过机器学习进行人机共创的艺术实验,展出作品《熟知的低语》 [3] - 迪奥带来"LADY DIOR 10"艺术家限量合作系列,10位中外艺术家以DIOR手袋为画布进行再创作 [4] - 交易周推动艺术与文旅商体展深度融合,构建"无处不在"的美育生态,激活城市空间消费潜力 [6] 区域联动与消费生态构建 - 交易周打造"艺术西岸"、"艺术外滩"、"艺术苏河"、"艺术浦东"四大活力地标,让艺术融入市民消费动线 [6] - 通过"ARTYWALK"等设计将画廊、艺术机构、地铁站点串联,覆盖苏州河、外滩、M50等城市地标 [6] - "白玉兰甄选"推出三条高品质艺术游览线路,将艺术"流量"转化为持续的消费"留量" [7] 数字化与大众化策略 - 交易周利用支付宝"沪小游"小程序等数字化手段,将线下艺术体验与线上互动、消费无缝衔接 [8] - 实施"艺术消费站"计划,推出"艺术品授权超市",并与Manner等本土咖啡品牌联合打造"微艺术空间" [8] - "2025秋约魔都美术季"通过"潮玩美术馆"、"魔都Art游"、"业界开放麦"三大板块将活动延伸至全市公共空间 [8]
新华全媒头条|永不落幕的全民艺术盛会——从中国艺术节看大众文艺新气象
新华社· 2025-11-12 21:43
艺术节活动规模与成果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集中展示文艺事业发展丰硕成果,包括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0余个群众文艺作品以及千余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佳作联袂展出 [2] - 第十八届文华奖揭晓15部作品获文华剧目奖、15部作品获文华节目奖,作为专业舞台艺术领域政府最高奖发挥繁荣创作培育人才作用 [3] - 全国群众文化机构2024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440万场服务22亿人次,举办"村晚"8.17万场吸引2.62亿人次参与 [8] 文艺创作趋势与特点 - 文艺作品聚焦时代主题植根火热生活,以路桥建筑工人采茶姑娘等普通劳动者为表现主体,通过艺术视角造型语言展现社会发展生活变迁 [3] - 文华奖将参评剧目首演时间从近5年延长至近10年,鼓励文艺工作者沉潜内心精益求精投入创作,舞剧《醒·狮》经历两年多南拳武术实训并持续打磨 [3] - 文华奖评审提高演出场次要求,戏曲舞剧作品演出场次不少于20场且年均不少于10场,鼓励常态化演出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统一 [4] 优秀作品市场表现 - 民族舞剧《红楼梦》巡演41座城市演出超400场吸引近60万观众,创下场场爆满一票难求盛况 [4] - 文华节目奖设立让更多基层院团在国家级舞台展现,小制作作品方便根据演出场地灵活调整更容易走到群众身边 [4] - 婺剧《三打白骨精》融合传统戏曲与现代表达,借鉴川剧变脸技巧并使用无人机点缀舞台使经典故事焕发新活力 [4] 群众文艺发展 - 群星奖作为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体现群众创群众演主题,作品凝结平凡生活艺术化表达承载群众质朴情感 [5][6] - 音乐作品《快乐那达慕》融合呼麦马头琴鄂尔多斯短调民歌等传统元素,演员队伍包括学生牧民基层文艺工作者 [6] - 群口快板《风火山》主创受青藏铁路建设者纪实视频启发,创新使用拆唱表演手段在保留曲艺特色同时增强可看性 [7] 文化艺术与旅游消费融合 - 艺术节期间重庆片区文华奖参评剧目和节目组合累计演出54场吸引近5万人次观众,平均上座率超93%有效拉动跨城交通住宿餐饮相关消费 [9] - 川渝两地携手推出100个特色文旅场景涵盖夜游文博科技艺术等领域,形成观演+旅行沉浸式消费体验 [10] - 艺术节创新运用VR AI等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新场景,智慧型中国乐器博物馆通过VR设备让观众沉浸式体验敲击编钟 [10] 科技赋能艺术与新消费业态 - "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使用5000架无人机以夜空为幕将文化元素化为光影画卷,自常态化展演以来核心观演区餐饮满客率超70%并提升商圈夜间销售额 [11] - 艺术与科技融合培育出受年轻人青睐消费新业态,从为一部剧赴一座城到一张票根串联消费链,艺术释放经济增长潜力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11]
科大讯飞与四川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11-09 18:36
合作概述 - 科大讯飞与四川美术学院于2025年11月6日成功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1] - 双方代表为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吕曦教授与科大讯飞AI文娱业务群执行总裁程坤,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出席并见证签约 [1] 合作背景与目标 - 合作旨在贯彻关于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精神 [3] - 合作主线为围绕"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务实合作 [3] - 目标是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为文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3] 合作内容与方向 - 双方将结合四川美术学院顶尖的艺术创作能力与科大讯飞领先的AI技术,共同开发行业引领性的AIGC工具与内容产品 [3] - 计划打造具有影响力的"AI×设计"联合IP,推动AI文娱内容创作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3] - 将依托四川美术学院在生态艺术、科技艺术等领域的积累,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激活文化资源的数字生命力 [4] - 将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共享课程、师资与实践基地,将前沿技术引入教学,培养复合型高端艺术人才 [4] 公司战略与行业趋势 - 科大讯飞AI文娱业务群是其在人工智能与文化娱乐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战略布局,整合了输入法、音乐、IP三大核心板块 [4] - 该业务群形成覆盖"交互-内容-IP"的完整业务矩阵,以AI重构内容生产,在内容表达、音乐创作等方面实现效率与创意突破 [4] -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千行百业,在文化艺术领域,AI应用正逐步跨越工具辅助,呈现创作核心与美学体系融合的新趋势 [3] - 艺术的"感性创造"与科技的"理性逻辑"被视为推动未来文娱发展的双翼 [3]
化科技创新学术年会为艺术与科技的双向奔赴注入强劲动力
南方都市报· 2025-11-04 14:58
会议概况 - 2025文化科技创新学术年会于11月1日在深圳大学举办,主题为“数智时代的艺术与科技创新发展”,吸引了200余名国内外专家与青年学者参与 [1] - 该年会自2012年创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十四届,发展成为国内文化与科技融合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高层次学术盛会之一 [4] 会议核心议题与内容 - 会议设置了八个平行论坛,议题涵盖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路径、数字艺术创新实践、数智艺术与科技的发展趋势、AI驱动的人文价值重构、电影文化科技等 [2][7] - 来自政产学研各界的专家学者通过主旨演讲和对话,从文化经济、人工智能艺术、人文价值重构、数字内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报告 [6][7][8] - 会议深入探讨了艺术创作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赋能”的转变,标志着文化产业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和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 [8] 行业战略方向与政策背景 - 会议召开于“十五五”规划编制的谋划之年,数字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艺术创作与文化产业格局 [1] - 会议主题紧扣国家持续推进的“人工智能+”行动和深化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战略,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被视为关键引擎 [1][4] - 深圳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路径 [4] 机构角色与行业影响 -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作为首个跨学科、跨院系的综合性文化研究机构,正积极构建服务湾区和全国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智库平台 [3] - 会议同步发布了《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5)》,系统梳理了产业现状、前沿应用与理论探索,致力于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 [5] - 深圳聚焦AI技术研发、数字内容创作与跨界融合,形成以头部企业为引领、多元主体协同共生的创新格局,以文化科技融合打造文化高质量发展新范式 [4]
“扶青计划”视觉艺术展亮相百年外滩老市府
第一财经· 2025-11-01 09:17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视觉艺术项目于10月31日至11月23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1] - 项目所在地为外滩·老市府,是一座始建于1914年的历史保护建筑,历经十年改造后首度向艺术项目开放 [3] 项目规模与趋势 - “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创立于2023年,今年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位艺术家与策展人投稿 [1] - 投稿展现出跨学科协作、技术融合与观念创新的趋势 [1] 核心展览内容:个展 - 个展项目由跨学科艺术团体Black Void(黑空)呈现,团队由蔡艺璇与肖钰晗共同发起 [1] - 团队成员涵盖数字媒体、建筑设计、数据科学及音乐等多个领域,并与气象、能源、碳数据等机构合作 [1] - 展览名为“天空呼吸的频率”,共展出十余件作品,以“云、碳、光、电”等自然元素为线索 [1] - 展览融合宇宙气象学、信息技术等,借助多媒体艺术、装置和剧场语言,打造多屏沉浸式影像空间 [1] - 展览旨在将气候议题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体验 [1] 核心展览内容:群展 - 群展项目“出神之境”由青年策展人杨丹、陈茜联合策划,聚焦“出神”这一状态 [3] - 展览集结九组跨媒介艺术家,通过装置、影像、声音与表演等形式进行呈现 [3] - 展览探讨在数字技术与信仰结构交织的当下,精神体验如何被塑造 [3] 场地特色 - 厚重历史空间与前沿科技艺术在外滩·老市府交融,为观众提供独特的观展体验 [3]
老建筑对话青年艺术作品 “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启幕
解放日报· 2025-10-31 09:45
活动概况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视觉艺术项目启幕,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11月23日,向公众免费开放 [1] - 本届项目落地于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老市府,构建历史空间与青年艺术作品的崭新对话 [1] - 2025年是"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创立的第三年 [1] 项目规模与趋势 - 项目持续面向全球征集视觉艺术与展览方案,今年共收到来自12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位艺术家与策展人投稿 [1] - 投稿展现出跨学科协作、技术融合与观念创新的整体趋势 [1] 个展项目 - 本届个展项目由跨学科艺术团体Black Void(黑空)呈现,这是"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首次由团体担纲个展 [1] - 团队由蔡艺璇与肖钰晗共同发起,成员涵盖数字媒体、建筑设计、数据科学及音乐等多个领域,并与气象、能源、碳数据等机构合作 [1] - 个展"天空呼吸的频率"分为三个章节,共展出十余件作品,以"云、碳、光、电"等自然元素为叙事线索 [2] - 展览借助多媒体艺术、装置和剧场语言,打造多屏沉浸式影像空间,旨在将抽象的气候议题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体验 [2] 群展项目 - 群展项目"出神之境"由青年策展人杨丹、陈茜联合策划,聚焦"出神"这一意识状态 [2] - 展览集结九组跨媒介艺术家,通过装置、影像、声音与表演等形式,打造一个多感官的体验空间 [2] - 策展基于外滩·老市府的场地特点,构建建筑历史厚重感与艺术作品轻盈感的碰撞 [2] 未来规划 - "扶青计划"视觉艺术项目将持续深化"大师工作坊"机制,整合行业资源 [2] - 项目致力于搭建从创意孵化至成果呈现的全链条支持平台 [2]
赴一场艺术与科技的邀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3 06:54
展览概况 - 第三届“良渚论坛”的组成部分“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在浙江杭州余杭美术馆举办,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 [4][10] - 展览汇聚了来自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160余位(组)艺术家、科学家等创造者的作品 [4] - 展览旨在成为助力“良渚与世界、艺术与科技”深度对话的桥梁,打造一个融通艺术创作、科技创新与产业实践的交互平台 [9] 技术与艺术融合趋势 - 数智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是近年来的艺术创作热门趋势,艺术与科技相遇不仅创造了瑰丽的视觉奇观,也深刻改变着生活 [4] - 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人类的感知、认知乃至存在方式,艺术为理性的逻辑注入温度 [10] - 展览作品广泛运用AR(增强现实)、编程、算法、交互等技术,未来感十足 [4] 代表性展品 - 数字非遗展品《玉琮王》对以良渚玉琮为代表的珍贵实体版本进行内容挖掘和数字化演绎,突破时空限制 [5] - 影像作品《微纳山水》以微纳米机器人的实拍运动轨迹为素材,构建水墨般流动的动态图景 [7] - 动态机械装置《循回仪》用青铜齿轮演绎东方哲思,是今年中国美院毕业展上的高人气作品 [7] -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影像作品《时空弹性》以引力透镜效应为灵感,将天体光线在引力场中弯曲形成的奇异影像转化为互动体验 [8] - 虚拟仿真交互装置《深海智能无人潜航器》基于深海自主机器人工作平台设计,生动模拟未来深海科考工作场景 [8] -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作品《每日速写》通过实时捕捉观众的手势、声音与面部表情驱动抽象动态图形生成 [9] - 芬兰艺术家格伦伦德·尼苏宁的作品《轨道》通过机械装置使不锈钢球获得不同速度,形成持续的运动与光影 [9] 文化交流与产业平台 - 自2023年首届“良渚论坛”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已成功举办三届“艺汇丝路”作品巡展,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艺术家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 [9] - 展览既有国际艺术家为良渚而来、为“艺汇丝路”而来的采风创作,也有中国艺术家从良渚出发、对话世界文明古国的广泛实践 [9] - 东方智慧如“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和“天人合一”的生命观,为理解科技与人类、科技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独特视角,期待中国的科技与艺术能以独特的东方美学与哲学为人类文明提供新的审美范式 [10]
CENTRESTAGE ELITES呈现郭培“鎏光”订制系列,展示逾30件创作|贵圈
新浪财经· 2025-09-02 22:24
展会概况 - 香港国际时尚汇展CENTRESTAGE将于2025年9月3日至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赞助[3] - 本届展会为十周年 参展品牌数量创历史新高 来自25个国家及地区逾260个品牌参展[4] - 英国首次以伙伴国家身份参与 带来多位英国设计师作品[4] 开幕活动 - 开幕时装秀CENTRESTAGE ELITES于9月2日在西九文化区M+举行 由国际知名订制设计师郭培呈现其个人订制系列[3] - 郭培首个在香港个人时装秀以"鎏光"为主题 演绎逾30件订制服 结合熔金倾泻灵感与传统工艺及现代技术[3] - 开场作品采用独特发光面料 为郭培与香港理工大学师生共创 体现艺术与科技融合[3] 展会安排 - 展会为期四天免费开放予业界人士及公众参观[4] - 期间安排逾40场活动 包括近30场时装秀及巡礼[4] - 郭培将于9月4日出席大师分享会 分享创作历程与设计理念[4]
1.7米全尺寸机器人舞出秦俑军团气势,北舞联合科技企业惊艳世界赛场
新浪财经· 2025-08-16 14:24
人形机器人舞蹈表演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表演赛群体舞蹈决赛中,北京舞蹈学院与湖北光谷东智具身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代表队凭借舞蹈《秦俑魂》荣获金牌 [1] - 表演采用1名人类舞者和9名身高1.7米、体重70千克的全尺寸机器人共同完成,展现了秦俑兵团的雄壮气势 [3] - 机器人需要完成变换队形、走位等复杂动作,对活动能力、稳定性和协调性提出巨大挑战 [3] 技术实现细节 - 工程师对机器人的电机、零部件等硬件进行全面升级,并通过反复调试优化算法 [3] - 采用"动捕+算法"技术,由专业舞者穿着动捕服采集动作,再以秒为单位切割音乐并编程到机器人动作指令中 [4][7] - 机器人具备环境感知能力,可在行走过程中实时调整位置避免碰撞 [10] 艺术与科技融合 - 作品改编自中国古典舞经典《秦俑魂》,保留了兵马俑复活的凝滞感和机械舞的质感 [7] - 舞蹈分为三个表演层次:人类舞者统领、4个打鼓机器人和5个舞蹈机器人 [3] - 主创团队对原舞蹈动作进行精简以适应机器人运动能力 [7] 行业发展前景 - 人形机器人技术正在高速发展,舞蹈等高难度应用将推动技术向其他行业场景推广 [12] - 艺术与科技融合有助于为机器人技术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12] - 此次合作展现了艺术院校与科技公司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潜力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