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绘画
搜索文档
科普| 未可知 x 杭州萧山区科协: AI 绘画第一课,you can be an artist!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 2025-10-19 11:01
公司活动概述 -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在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由高级授课专家吴小楠主讲的AI绘画课 [1] - 该活动是研究院在科普宣传领域的重要实践,体现了前沿科技与公共艺术教育的深度融合 [1] 专家背景 - 主讲人吴小楠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金融工程硕士学位,并是牛津大学金融科技论坛访问学者及杭州市人工智能学会专家库专家 [2] - 研究院专注于AI技术推广与普及,致力于降低人工智能技术的门槛 [2] 课程内容与特点 - 课程强调AI绘画无需绘画基础,通过简单关键词描述即可创作艺术作品,具有简单便捷、高创意的核心特点 [4] - 在40分钟的课程中,专家引导观众从AI图画创作到动态视频生成,亲身体验创意通过AI技术转化为作品的过程 [6] - 研究院强调AI不是取代传统艺术,而是为每个人开启表达创意的窗口,让技术为人服务、创新惠及大众 [6] 活动合作与形式 - 本次活动是研究院与杭州市萧山区科普联合会、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联合打造的"科启知潮"人工智能专题科普讲堂 [8] - 通过趣味性工作坊形式,研究院成功打破科技神秘感,让公众在亲手体验中感受技术温度 [8] 公司使命与未来规划 - 研究院未来将继续秉持"让AI可知、可用、可为"的科普理念,与更多文化机构合作推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10] - 目标是搭建开放、互动、充满创意的学习交流平台,让AI技术成为每个人都能使用的创意工具 [10] - 研究院聚焦AI前沿趋势、商业落地与人才发展,致力于成为"AI时代的认知基础设施" [11]
“千年丹青”跨越时空 文化遇到科技如何破界共生
中国青年报· 2025-09-24 20:22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 -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利用高分辨率采集、数字处理、量化色彩校正等技术,对全球263家文博机构收藏的12500件/套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完成文化普查和数字归档 [3] - 在数字化过程中,团队采用胶片相机进行拍摄,因其在分辨率、色彩深度、图像质感及饱和度方面优于数码相机,以实现更佳的色彩还原效果 [4] - 科技被定位为文化遗产的“解码器”和“唤醒者”,不仅用于保存,更能激活文化遗产的价值,使“千年丹青”得以永葆青春 [4] 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 - 中国皮影戏等传统艺术与数字动画、投影技术相结合,在陕西、四川等地进行创新实践,使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生 [5] - 传统与现代被证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行业不仅注重保护遗产,也善于利用科技重新诠释遗产,以教育新一代并向世界开放文化空间 [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为,文化原创力并非决裂旧传统或固守过去,而是寻求对话与融合 [5] 人工智能驱动文化创作范式变革 - 人工智能已成为文化创作的超强引擎和丰沃土壤,深刻影响并重塑文艺创作的格局与境界 [7] - 清华大学教授提出未来是“混合智能”时代,强调人机协同与人机共生,通过AI进行提问、协作与创造,有望迎来新的文艺复兴 [6] - 有研究者已利用AI创作了12万幅绘画作品,展示了AI在辅助乃至主导艺术创作方面的无限可能性 [6] 文化原创力的核心思想与发展方向 - 剧作家强调文化原创力的秘诀在于“真实”与“真诚”,保持创作的原动力才能产生有生命力、经久不衰的作品 [6] - 科幻作家提出新的人文思想需抛弃“人的神圣化”基石,强化对群体利益的尊重,同时肯定个体价值与尊严,并且必须顺应科技最新进展 [6] - 行业观点认为,科技在文化领域不仅是工具,更是驱动文化创新和激发原创力的核心力量 [1][7]
人工智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本科通识课美育教学的路径研究
环球网资讯· 2025-09-12 18:3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够重构本科通识美育教学范式、优化资源配置并为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 [1] - 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体系和沉浸式实践平台可有效提升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可及性和体验深度 [6] - 该融合路径旨在培养兼具人文底蕴与创新思维的人才并激发文化传承的当代活力 [1][6] 创新智能化教学模式 - 采用生成式AI手段将文化抽象概念可视化例如借助AI绘画再现《千里江山图》创作轨迹或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剖析题跋哲学内涵 [2] - 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让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进入课堂以自述形式剖析唐诗创作背景实现动态化知识展示 [2] - 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智能助教系统可引入AR全息内容讲解“中庸之道”或运用动作捕捉技术使学生通过体感交互领悟戏曲“唱念做打” [2] 学习评价体系智能化升级 - AI可构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个性化学习图谱针对学生思维特质推荐差异化训练项目 [3] - 在作业批改中AI能精准识别学生作业问题并引用相关范例进行对照以提升教学针对性 [3] 构建数字化资源体系 - 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对《四库全书》等典籍进行语义标注建立思想概念—历史人物—经典文献的关联网络并智能生成知识卡片 [4] - 开发智能检索系统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突破关键词匹配局限例如从多维度推荐《富春山居图》或支持诗词意象检索并生成情感分析图谱 [4] - 打造高校联盟式资源平台建立统一元数据标准支持学分互认并开发API允许教师调用书法生成古诗对仗检测等微服务模块 [4] 搭建智能化实践与互动平台 - 采用VR与AR技术搭建虚拟仿真文化实践架构例如利用VR设施模仿文房四宝运用或通过手势操作掌握戏曲“水袖功”表演技艺 [5] - 开发AI赋能的文化创作系统如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诗词创作系统可对格律意象与情感表达进行智能反馈或借助AI绘画工具生成风格对比报告 [5][6] - 构建线上文化交际系统运用数字人技术复现孔子苏轼等人物实现学生与历史人物的互动沟通并智能匹配学习者实施网络雅集与诗词竞赛活动 [6]
王兴兴“凡尔赛”发言:最后悔的是大学时没做AI,转去做机器人了
新浪科技· 2025-09-11 11:28
公司发展历程 - 宇树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王兴兴在大学期间对核聚变、神经网络等领域有浓厚兴趣但未专注于AI领域[1] - 公司创始人2011年开始学习AI但受限于当时图书馆资源稀少转而从事机器人领域研究[1] - 创始人表示对未坚持AI研究方向感到后悔[1] 行业现状分析 - 当前AI绘画等应用已广泛普及但AI在实际工作领域的应用仍非常稀少[1] - AI时代被描述为非常公平的时代为当前认真努力的企业提供大量发展机会[1]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9:17
大赛概况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主办"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 吸引五大洲作者投稿近4000件 最终38位中外作者获奖[8] - 大赛以"生机盎然的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主题 强调不同文明相互尊重与互学互鉴[8] 参赛者影响 - 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通过参赛增强中文能力 学习葫芦丝、古诗词及茶道文化 并作为法国圣马莫童声合唱团成员在中国12座城市巡演[8][9] - 古稀老人方菁购置新电脑和喷墨打印机持续探索AI绘画 其作品《繁响迎春》入选2025年巴黎卢浮宫春季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9][10] - 法国艺术家夏洛特将AI视为灵感工具 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后返回法国任教 并积极参与中法艺术交流活动如杭州"梦境·显现的风景"联展[11][12] - 90后青年王京川运用AI技术实现古画猫咪动态化 在文创推广项目中通过DeepSeek和可灵工具生成视频 提升工作效率[14] 技术应用 - 方菁研究用AI绘制中国画 以《天净沙·秋思》等文本创作 并带动亲友加入AI绘画创作队伍[10] - 王京川采用"图生视频"技术 生成十几个版本最终实现古画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的互动效果[14] 文化传播 - 大赛获奖者通过艺术创作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如罗雨果在中国巡演期间演唱中法歌曲 夏洛特负责联络中法学生工作坊项目[9][12] - 参与者关注中外文化活动 如王京川计划参与重庆举办的意大利电影周等中欧建交50周年相关活动[14]
走出效率狂飙下AI迷途,业内首个AI善治联合体扩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10:27
行业动态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成立业内首个AI善治联合体"人本智能发展与治理倡议" 新增16家成员单位包括百度 MiniMax 浪潮信息 慧与科技 北电数智 网易有道 西门子(中国)等科技企业 覆盖大模型 具身智能 算力基础设施及智慧养老 AI医疗等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关键领域 [1] - 目前倡议已凝聚近50家企业和机构 覆盖技术研发 应用落地与伦理治理等全链条 [1]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生产生活 [2] 公司参与 - "人本智能倡议"由财新智库 ESG30青年学者计划 联合国工发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中国·北京)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联想集团 腾讯研究院于去年11月联合发起 [1] - 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会文表示需大力发展混合式人工智能 培育智能体等应用生态 并秉持人本智能科技发展观 鼓励科技企业"走出去"打造协同创新网络 [2] - 新增成员单位包括MiniMax 浪潮信息 北电数智 ABeam Consulting 方舟健客 万物云 得印科技 魔法原子 图迹科技 百度 蜜度科技 网易有道 慧与科技 晶泰科技 九章云极DataCanvas 西门子(中国) [3] 技术发展 - AI绘画实现秒速出图 AI医疗助力高效诊断 智能客服准确率不断升级 [2] - DeepSeek 人形机器人等AI创新加速发展 [1]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曾毅表示中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包括基础设施 研究与创新 产业应用 安全与治理能力 [3] 倡议内容 - 倡议从人本智能融入企业战略 加强行业自律 打造创新网络 推动国际合作 倡导ESG理念五个层面促进经验共享与创新 [2] - 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共建"以人为本 智能向善"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 [2] - 治理是引领技术正确航向的方向盘 解决技术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3]
大厂搞AI,谁赚到钱了?
创业邦· 2025-06-09 10:58
全球AI行业现状 - AI成为全球科技圈最强共识,国内外巨头和创业公司集体重金投入[4] - AI独角兽Midjourney以40人团队实现年收入5亿美元,人均创收166万美元[4] - 国内大厂从2023年开始在财报中强调AI重要性,2024年Q1集体释放"AI带动营收快速增长"信号[4] 大厂AI变现模式分类 - 模型即产品:围绕自研大模型推出的C端应用为主,商业模式多为订阅制[6][7] - 模型即服务(MaaS):面向B端客户提供API或定制模型,当前变现最明确方向[8] - AI即功能:将AI嵌入自身业务提升效率,属于隐性盈利路径[9] - 卖铲人:提供算力基础设施,门槛高且投入周期长[9] 主要公司AI业务表现 第一梯队(百度/阿里/腾讯/华为) - 百度非在线营销收入从2022年259亿增至2024年317亿,2025年Q1同比增长40%[11][12] - 阿里云智能集团2025年Q1收入301亿同比增长18%,AI产品连续七季度三位数增长[12] - 腾讯广告Q1收入319亿同比增长20%,游戏收入增长24%创三年新高[13] - 华为2024年ICT基础设施业务营收3699亿同比增长4.9%,云计算营收385亿同比增长8.5%[14] 第二梯队(快手/字节/美图) - 快手可灵AI 2025年Q1营收超1.5亿,AI生成直播切片GMV同比增长超300%[14][15] - 美图2024年总营收33亿同比增长23.9%,AI设计室应用收入2亿[16] - 字节通过AI优化节省成本超10亿,拥有超20款AI应用[15] 第三梯队(科大讯飞/昆仑万维) - 科大讯飞2025年Q1营收47亿同比增长27.7%,但净亏损2亿[16] - 昆仑万维AI短剧应用DramaWave年化流水达1.2亿美元[16] 资本市场反应 - 美图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27.42%,阿里和快手涨幅超40%[17][19] - 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后港股单日涨幅超15%,昆仑万维市值曾接近800亿[17] - 腾讯最新市值43331亿港元,较2022年末增长24.58%[19] 行业挑战与投入 - 腾讯2024年研发投入706.9亿,阿里571.5亿,均保持高投入[22][23] - 阿里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至少3800亿建设AI基础设施[24] - C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获客成本高,豆包APP仅Q1营销投入约1.6亿[24][25] - MaaS领域价格战激烈,开源模型冲击闭源商业模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