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产业化
搜索文档
钠离子电池加速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科技日报· 2025-10-21 07:44
钠离子电池技术优势 - 钠离子电池具有低成本和高安全性的显著优势,钠矿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开采成本较低,在高温下稳定性较高,热失控风险相对较低 [2] -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对过充过放的耐受性较好,六氟磷酸锂价格在10月14日突破7万元/吨,5个交易日单吨价格猛增9500元,涨幅约16% [2] - 钠离子电池应扬长避短,发挥其功率高、低温性能好的优势,在重型设备、调频储能等领域发力 [2] 产业化进程与政策支持 - 中国钠电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超过200家企业布局,覆盖关键材料、电池制造、系统集成等全产业链环节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部署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发展,推动大规模钠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及应用技术攻关 [3] - 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低速电动车、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等领域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 [3] 商业化应用节点与成本路径 - 2026年被视为钠离子电池真正的商业化应用节点,其发展历程分为2011-2015年基础开发、2016-2020年电池样品化、2021-2025年产业化阶段 [4] - 钠离子电池未来必须提升能量密度并计划性规模化,成本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降低一半,以实现可持续商业化 [4] - 全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二期扩容工程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技术从实验室迈向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一步 [1] 技术研发与材料创新 - 磷酸钒钠材料结构稳定、电压平台高,是较理想的正极材料,硬碳材料储钠容量高且利于钠离子快速传输,适宜作为负极,两者组合可构建高功率钠电池体系 [5][6] - 通过形貌调控、元素掺杂及表面包覆等手段可提升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其性能发挥需与耐低温/高温电解液、适配负极等系统部件协同优化 [6] - 建议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以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成果转化和应用 [6] 行业标准化与性能测评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正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已完成《钠离子电池术语和词汇》和《钠离子电池符号和命名》两项行业标准制定,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7] - 协同产业链各方推进10余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并牵头4项钠离子电池国际标准制定工作,涵盖安全要求、性能测试、关键材料等方面 [7] - 第三方测评已对40余家企业近50个产品型号进行测评,测评产品能量密度均值达到106瓦时每千克,为行业提供重要性能参考指标 [7]
维科技术:高安全聚阴离子钠电池上取得重大技术创新
经济观察网· 2025-10-12 02:04
公司行业地位与产能 - 公司是国内最早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企业之一 [1] - 公司率先建成国内首条GW级钠电池量产线,年产规模为2GWh [1] 核心技术优势 - 耐高温技术显著提升电池在60℃高温环境下的循环寿命与容量保持率 [1] - 低温充电技术确保电池在-20℃环境中实现稳定充放电 [1] - 高倍率宽温域技术使电池适应-40℃至80℃极端温度,并支持10C快充快放 [1] - 超安全技术已成功研发出针刺无烟型电芯 [1] - 聚阴离子钠电池可实现循环寿命超过8000次 [1] - 电池在-40℃严寒环境下容量保持率仍高达90% [1] 产品应用与市场验证 - 产品已应用于广发100MW/200MWh储能电站等多个标志性示范项目 [1] - 应用项目包括内蒙古呼和浩特可镇2.5MW/10MWh储能电站、华润电力深汕公司30MW辅助调频储能等 [1] - 已在数据中心备用电源、通信基站备用电源、商用车起驻电源等多个细分应用市场布局 [1] - 多个项目验证了技术可靠性与大规模交付能力 [1]
普利特投资建设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加速钠电产业化
巨潮资讯· 2025-09-30 22:03
项目投资协议核心内容 - 控股孙公司海四达钠星与内江经开区管委会签订年产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协议 [2] - 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亿元 规划建设一条46系列大圆柱钠电池生产线和一条超大方形或其他型号钠电池生产线 [2] - 项目分两期建设 一期设计产能2GWh 预计投资约3亿元 二期扩建产能4GWh 计划在一期投产后24个月内启动建设 并在32个月内建成投产 [2] 公司战略与市场定位 - 此次投资旨在全面聚焦并深化钠离子电池战略 加快钠离子电池的全面商业化发展 [3] - 公司已通过股权混改成立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 多款钠离子电芯及模组已通过下游头部客户验证 进入多家核心客户供应商清单并获得较大规模订单 [3] - 投资将快速提升公司钠离子电池产能规模 解决目前产能瓶颈 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交付需求 [3] 行业趋势与技术优势 - 随着锂资源价格波动与供应链安全挑战加剧 钠离子电池凭借资源丰富、低温性能优异、安全性高等优势 有望成为储能领域、车用启停电源领域的下一代主力技术 [3] 预期影响与前景 - 本次投资符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将进一步增强公司新能源业务的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 [3] - 项目建设需要一定周期 预计不会对公司本年度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但对公司未来业务布局和经营业绩将产生积极作用 [3]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6:5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证券代码:002324 证券简称:普利特 公告编号:2025-058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投资建设年产6GWh 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 漏。 重要内容提示: (3)项目投入建设后,受宏观经济、行业政策、市场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未能按 期建设完成或运营过程中未能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 一、投资概述 1.本次投资基本情况 公司充分依托内江地处成渝之心的区位优势,并深度融合内江市在专业人才集聚、专项政策扶持及区位 辐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拟在内江经开区新建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亿元,规划建设一条46系列大圆柱钠电池生产线、一条超大方形或其他型号钠电 池生产线,打造一个具有成本领先和技术先进性的钠离子电池规模化、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 同时,甲方将积极协调9800万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对海四达钠星进行增资入股,专项用于支持本项目一期 建设。具体估值、基金额度等以后续签订的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为准。 2.本次投资履行的审批程序 公 ...
普利特(002324.SZ)拟投资建设年产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智通财经网· 2025-09-29 22:08
项目投资 - 公司拟在内江经开区新建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亿元 [1] - 项目规划建设一条46系列大圆柱钠电池生产线及一条超大方形或其他型号钠电池生产线 [1] - 甲方将协调9800万元产业引导基金对项目公司进行增资入股,专项用于支持项目一期建设 [1] 战略布局 - 公司选择内江主要依托其地处成渝之心的区位优势 [1] - 项目旨在利用内江市在专业人才集聚、专项政策扶持及区位辐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1] - 项目目标为打造一个具有成本领先和技术先进性的钠离子电池规模化、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 [1]
普利特拟投资建设年产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智通财经· 2025-09-29 22:08
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亿元,规划建设一条46系列大圆柱钠电池生产线、一条超大方形或其他型号钠电 池生产线,打造一个具有成本领先和技术先进性的钠离子电池规模化、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 同时,甲方将积极协调9800万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对海四达钠星进行增资入股,专项用于支持本项目一期 建设。具体估值、基金额度等以后续签订的股权投资合作协议为准。 普利特(002324)(002324.SZ)发布公告,公司充分依托内江地处成渝之心的区位优势,并深度融合内 江市在专业人才集聚、专项政策扶持及区位辐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拟在内江经开区新建6GWh钠 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
普利特(002324.SZ):拟投资建设年产6GWh钠离子电池生产基地
格隆汇APP· 2025-09-29 21:27
公司全面聚焦并深化钠离子电池战略,坚定看好钠离子电池巨大的应用前景,加快全面商业化发展。通 过股权混改的方式将钠电板块独立运营,成立了广东海四达钠星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已获得核心产业方 投资。公司钠电产业化正在加速进行,多款钠离子电芯及模组通过下游头部客户的验证,进入多家核心 客户的供应商清单,并获得较大规模的订单。随着锂资源价格波动与供应链安全挑战加剧,钠离子电池 凭借资源丰富、低温性能优异、安全性高等优势,有望成为储能领域、车用启停电源领域"下一代主力 技术"。本次投资旨在快速提升公司钠离子电池的产能规模,为各类应用场景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钠离 子电芯产品,解决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的产能瓶颈,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交付需求。本次投资将进一 步完善公司在新型电池领域的产能布局,加快公司钠电的产品研发和产能布局。 格隆汇9月29日丨普利特(002324.SZ)公布,公司充分依托内江地处成渝之心的区位优势,并深度融合内 江市在专业人才集聚、专项政策扶持及区位辐射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拟在内江经开区新建6GWh钠 离子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8亿元,规划建设一条46系列大圆柱钠电池生产线、一条超大 方形或其他型号 ...
2025“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威海开幕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5 23:35
论坛概况 - 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在山东威海举办 由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汇聚产学研用各方智慧以打通材料研发、电池制造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 [1] - 论坛吸引380余家单位的500多名代表线下参加 另有16000余人线上观看直播 [1] - 论坛涵盖开幕式、主题论坛、产业链分论坛、应用分论坛、标准研讨会及储能项目考察等多个环节 [24] 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 - 钠离子电池具有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 适合混合动力汽车、UPS、调频储能、铅酸替代等应用场景 [7] - 钠电池产业逻辑从价格颠覆回归价值创造 聚焦快充、低温与长寿命特性 在特定性能市场率先突破 [10] - 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因结构稳定和安全性高 适合宽温域与高倍率场景 需通过形貌调控、元素掺杂及表面包覆提升电化学性能 [13] - 研究显示钠离子电池综合热失控风险低于三元锂电池、预警可能性高 但热失控严重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安全性需具体测评 [16] 产业化进展与成本预测 - 钠离子电池产业已进入从样品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 2026年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商业价值开始凸显 [10] - 随着规模扩大与能量密度提升 钠电池成本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降低一半 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10] - 威海市已形成较完整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 正在建设钠电材料中试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23] 标准化与政策支持 - 中国已发布2项钠离子电池国家标准 另有11项国标及行标正在制定中 同时牵头4项钠电池国际标准起草 [19] - 44家企业钠电池试验验证数据显示 钠电池在低温性能与安全性方面总体优于锂电池 具备替代铅酸电池潜力 [19]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持续出台政策支持钠电池发展 将其列为新型储能重点方向 [19] 测评体系与企业实践 - 发布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包括宁德时代、厦门海辰储能等 首批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包括汉行科技、天能钠电等 第二批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为湖南德赛电池 [20][21] - 汉行科技展示覆盖钠电材料、电芯及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产品 雅迪分享钠电生态创新及整车赋能进展 中钠能源介绍钠电在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的应用 [22] - 国内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电储能项目、两轮车、煤矿应急电源、家用储能等产业化案例展现钠电池在特定场景的市场空间 [26] 发展前景与关键窗口期 - 钠电池产业处于关键转折期 技术路线清晰、应用场景聚焦、标准政策护航、商业化曙光趋现 [26] - 未来2-3年是钠电池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实现规模化与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 [26]
双登集团技术总监蔡先玉将出席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3 19:00
智慧能源,驱动零碳未来 Smart Energy, Powering a Net-Zero Future 2025 | 9.24-26 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 参会报名 THE 4TH SODIUM-ION BATTERY INDUSTRY CHAIN AND STANDARDS DEVELOPMENT FORUM | 山东·威海 | 9.24-26 2025 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 THE 4TH SODIUM-ION BATTERY INDUSTRY CHAIN AND STANDARDS DEVELOPMENT FORUM 主办单位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承办单位 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 级 下 欢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低温钠离子电池开发及产业化应用》 | 山东·威海 | 9.24-26 第四届钠离子电池 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 THE 4TH SODIUM-ION BATTERY INDUSTRY CHAIN AND STANDARDS DEVELOPMENT FORUM 2025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钠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建设项目及未来趋势分析:硬碳占据绝对主流,“万吨级”项目接连落地[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3 09:13
钠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概述 - 负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核心组成部分,影响电池储能密度、功率密度和循环稳定性等关键性能 [1] - 钠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包括金属化合物、碳基材料、合金材料和非金属元素,其中碳基材料因来源广泛、储钠能力强成为最佳选择 [1][4] - 传统石墨负极不适用于钠电池,因钠离子难以可逆嵌入/脱嵌石墨层,改性石墨成本高且容量低,应用受限 [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钠电池负极材料出货量4800吨,同比增长194%,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5087吨,已超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276% [1][10]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硬碳负极材料出货量4797吨,占总出货量94.3%,软碳占比5.7%,较2024年提升3.2个百分点 [1][11] - 2024年中国钠电池硬碳负极材料出货量超4000吨,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2070吨,同比增长211% [1][13] 产品价格走势 - 钠电池负极材料价格从2021年12万元/吨大幅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2.7万元/吨,主要因规模化效应显现 [1][11] - 钠电池价格从2021年0.9元/Wh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0.41元/Wh,成本下降推动市场需求增长 [10] 下游应用与需求驱动 - 钠电池已在储能、两轮车、启动电源等领域完成商业化验证,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钠电池出货中储能领域占比59%,轻型动力占比21% [1][10] - 全球钠离子电池出货量2024年为3.6 GWh,2025年上半年达3.7 GWh,同比增长259%,预计2025年全年出货量有望超过10 GWh [1][10] 产业链与产能建设 - 钠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树脂基、沥青基和生物质基,其中生物质基因成本与性能优势成为主流选择 [6] - 行业产能规划从千吨级向万吨级迈进,2024年以来多个万吨级项目签约落地,如元力新能源5万吨项目、容钠新能源10万吨项目 [1][13] 政策与技术支持 -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支持钠离子电池发展,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钠离子电池纳入鼓励类 [8] - 2025年《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研发高性能硬碳等负极材料,推动钠电池储能系统技术攻关 [8] 未来发展趋势 - 预计到2030年全球钠电负极材料需求达170.8万吨,其中硬碳负极需求156.1万吨,占比91.4% [13] - 软碳负极因成本较低,有望在电动两轮车、UPS等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细分市场占据份额 [13] - 长期需研发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如合金类、金属氧化物类,以突破硬碳理论比容量有限的瓶颈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