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体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乐见“村味”赛事沸腾全岛
海南日报· 2025-06-16 08:59
赛事概况 - 2025年"九九杯"海南乡镇排球联赛于6月15日在文昌铜鼓岭旅游区开赛,吸引文昌、海口、儋州等市县4支球队参赛,场外观众热情高涨 [1] - 赛事源于文昌民间,2023年首届联赛以9人制排球、光脚排球等特色玩法出圈,2024年扩展到其他市县并融入儋州调声啦啦队、黎族竹竿舞等文化元素 [2] - 2025年赛事规模升级至32支球队,涵盖海口、三亚、儋州等省内队伍,新增排球明星赛、青少年赛、女子赛及板凳排球、椰子排球等趣味项目 [3] 文化融合特色 - 赛事结合百桌千人村宴、乡村大集、琼剧表演、椰雕贝雕展销等本土活动,形成"体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模式 [3] - 开赛当晚在铜鼓岭景区举办龙楼风味村宴,同步开展村集、村乐会、村秀等民间活动,强化乡土文化IP [3] - 采用线上线下全域传播,打破地域限制,使赛事从"一域精彩"发展为"全岛沸腾" [3] 文旅产业联动 - 选址国家4A级铜鼓岭景区,利用山海景观提升观赛体验,配套主题市集、椰仔主题巴士和村游地图,形成"看球赛+逛村庄+品村宴"的旅游链条 [4] - 通过赛事带动周边乡村旅游点客流,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激活"从舌尖到指尖"的乡村经济 [4] - 赛事成为展示海南自贸港形象的重要窗口,体现"体育扎根乡土+文化赋能产业+旅游链接世界"的发展路径 [4]
东北夏季游持续升温三省联动共绘“季季红”
中国证券报· 2025-06-14 05:23
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 - 辽宁省连续3年举办以"文体旅融合"为主题的高品质发展大会 体现推动文体旅高质量发展的坚定信心 [1] - 2025年大会在朝阳市开幕 为东北夏季游增添热度 [1] 夏季游市场热度 - 东北地区夏季凉爽宜人 文旅资源丰富 发展夏季游具有显著优势 [1] - 小河沿早市等东北早市成为南方游客热门打卡地 单价一两元的商品比比皆是 吸引大量游客 [1][2] - 黑龙江省推出十大主题避暑旅游精品线路 包含"哈尔滨国际啤酒节"等特色活动 [2] - 辽宁省"沈阳都市圈夏季游"活动推出15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 推荐200多个夏季打卡地 [3] 地方文旅发展举措 - 辽宁省2024年接待游客6.5亿人次 旅游收入6325.2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28.1%和25.9% [4] - 大连市推出"跟着演唱会游大连"品牌 促进演唱会经济发展 将"流量人群"转为"留量消费" [4] - 吉林省打造"清爽吉林·22℃的夏天"品牌 拓展避暑休闲市场 [4] - 黑龙江省以"避暑胜地 清凉龙江"品牌引领高品质避暑旅游产品开发 构建多层次夏季避暑旅游体系 [5] 区域协同合作 - 东北三省与内蒙古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东北三省一区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决定》 共同打造"旅居东北"避暑旅游品牌 [5] - 黑吉辽三省地缘相近 文脉相通 应加强区域联动 整合旅游资源 联合打造旅游线路 提升整体竞争力 [6]
“苏超”如何踢出长三角文体旅嘉年华?
中国新闻网· 2025-06-12 09:33
赛事热度与现象级传播 - "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10日开赛后迅速"破圈",成为现象级体育IP,吸引大量观众抢票观赛,如杭州"00后"张子铭抢购无锡对阵常州球票 [1] - 赛事通过城市对决主题(如徐州vs宿迁"楚汉之争"、南京vs无锡"盐水鸭VS水蜜桃")制造趣味话题,线上线下讨论热度高涨 [1][3] - 社交媒体上网友二次创作形成滚雪球传播效应,如"太湖三霸变太湖三傻"等梗,将地域文化转化为现代化IP符号 [4] 赛事设计与运营策略 - 采用"地缘身份+草根叙事"模式:以城市为单位组队,要求球员具备本地户籍或学籍,65%参赛者为快递员、教师等普通从业者,仅限3名专业球员 [3] - 依托长三角经济文化底蕴,13个参赛城市均为2025年中国百强城市,形成"散装江苏"个性与良性竞争生态 [3] - 文体旅部门联动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如常州推"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盐城凭球票免费领鸡蛋饼吸引上万游客 [5] 区域经济与消费联动 - 长三角发达交通网络(如高铁)使观赛从"专程消费"变为"日常休闲",契合"Z世代""微度假"需求 [5] - 跨城观赛产生"一人观赛,全家旅游"乘数效应,激活餐饮、特产等消费链条 [5] - 专家建议探索"文旅一卡通"跨省通用机制,开发历史IP联动跨省CP,打造"月月有赛事、城城有互动"的文体旅新格局 [5]
途牛:首波毕业游高峰预计集中在6月10日至暑假前
证券时报网· 2025-06-11 14:15
毕业游市场趋势 - 首波毕业游高峰集中在6月10日至暑假前 高考学子为主力军 高校学子紧随其后 [1] - 市场呈现"短途高频""长短结合"特征 周边游占比34% 国内长线游占比26% 出境短线游占比23% [1] - "05后"成为消费主力 拥有更大预算自主权 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体验 兼顾性价比与情绪价值消费 [1] 用户行为特征 - 55%用户选择2-3人结伴出游 独自旅行占比超30% [2] - 境内游偏好"网红"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 主题公园文博场馆演唱会等受青睐 [2] - 出境游短线自由行与长线跟团游并重 日本印尼马来西亚等目的地热度靠前 [2] 热门目的地与活动 - "苏超"赛事带动江苏旅游 无锡苏州南京等城市预订激增 无锡VS常州对决期间无锡出游人次增长50% [3] - 5月10日以来江苏旅游订单总量同比增10% 机票酒店景区订单分别增9%10%19% [3] - 徐州主场表现突出 第三轮赛事期间机票订单增12% 酒店订单激增99% [3] 文体旅融合创新 - 观赛人群年轻化 "90后""80后""00后"占比达35%28%22% [3] - 盐城推出"观鸟+观赛"套餐 预订量破2万单 连云港结合海鲜美食节强化地域特色 [3]
“苏超”的梗和比赛谁更火?
第一财经· 2025-06-11 12:53
"苏超"爆火的底层逻辑 - 政策扶持与经济基础的强力保障:江苏省政府高度重视足球运动发展,将其作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江苏经济实力强劲,各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完善,为赛事提供硬件根基 [1] - 深厚球迷基础与高观赏性赛事支持:江苏足球历史悠久,积累庞大球迷群体,赛事采用"职业+业余"混合组队模式,13支参赛队伍包含教师、学生、快递员等,增强趣味性和亲民性 [1] - 网络热梗传播与地域文化融入:"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热梗在社交媒体迅速传播,赛事巧妙融合"楚汉之争"等历史典故,提升吸引力和独特性 [2] - 文旅深度融合与消费场景升级:推出"门票+餐饮"、"门票+景区"等文旅大礼包,打造"足球+美食+美景"多元消费场景,常州推特色套餐,盐城设计"观鸟+观赛"组合,南京开展"跟着赛事游南京"活动 [2] "苏超"模式的推广价值 - 经济与设施门槛:需要多功能体育场馆、便捷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经济水平较高城市更易搭建框架,中小城市可通过市场化运作或政企合作降低初期成本 [3] - 球迷与文化基础:足球文化沉淀是关键,拥有职业俱乐部历史或足球传统的城市具有存量球迷群体,无深厚基础城市需通过社区足球活动等长线培养观众情感联结 [3] - 政策协同与部门联动:政府政策支持和各部门协同合作是关键,需加强体育、文旅等部门合作,共同推动赛事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3] "苏超"模式的经验启示 - 深挖地域特色,塑造差异化IP:避免同质化竞争,将地方文化符号植入赛事,如沿海城市结合海洋资源设计"观赛+赶海"体验,历史名城打造"古战场主题"赛事场景 [4] - 创新消费场景,拓展产业边界:开发"赛事+"多元产品组合,满足多样化需求,形成"观赛—体验—消费"完整链条 [5] - 强化区域协作,释放集群效应:加强区域间联动与资源共享,通过联合举办赛事、共享旅游资源等方式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5] "苏超"的深远意义 - 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涵盖区域发展、文化激活、消费创新的城市发展路径,为新时代城市转型提供"体育赋能"样本 [5] - 融合热梗传播、地域文化与消费场景的创新实验,体育成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和动态交互体验 [5]
“苏超”踢出圈 文旅巧变现(览胜观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15:20
赛事热度与参与度 - 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自5月10日揭幕以来成为全民热议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符号 [2] - 第三轮比赛几乎场场爆满 徐州队对阵连云港队现场观众达22198人 南京队对阵无锡队实际到场15669人 盐城队对阵淮安队现场观赛人数达到22613人 [2] - 三轮比赛已吸引超过18万观众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 [2] 文旅消费带动效应 - "苏超"带动江苏多地文旅、美食、休闲玩乐、体育运动等消费持续升温 [3] - 南京盐水鸭、徐州烧烤、淮安盱眙小龙虾、扬州早茶等搜索量大幅增长 [3] - 端午假期期间 常州、徐州、镇江针对客队市民推出景区免票优惠政策 盐城、南京、泰州结合票根推出"看球+旅游+美食"套餐 9万名现场观赛观众让6座主场城市收获喜人文旅消费成绩单 [3] - 6月3日至8日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 [3] 文体旅融合政策支持 - 江苏省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文体旅联动提振消费的若干举措》支持商旅文体融合促消费活动 [5] - 未来江苏还将深入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活动 以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消费 [5] - 当前跨界融合已成为各地文旅发展共识 文体旅融合成为重要赛道 [5]
中银晨会聚焦-20250606
中银国际· 2025-06-06 09:40
核心观点 - 5月内、外需表现分化,外贸环境短期改善提振制造企业生产意愿,高技术制造业及服务业景气度处于扩张区间;端午假期国内文旅市场以短途休闲游为主导,亲子经济占比高、文体旅融合带动消费,跨境游持续火热;马应龙业绩稳健增长,在肛肠领域品牌优势突出,大健康领域有望带来新增长点 [2] 6月金股组合 - 包含顺丰控股(002352.SZ)、安集科技(688019.SH)、佰仁医疗(688198.SH)、岭南控股(000524.SZ)、青岛啤酒(600600.SH)、索辰科技(688507.SH) [1] 宏观经济(5月PMI数据点评) - 5月制造业产需回升,PMI指数49.5%,环比回升0.5个百分点,但仍处收缩区间;新订单指数49.8%,环比回升0.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回升2.8个百分点至47.5%;生产指数50.7%,环比回升0.9个百分点,重回扩张区间 [5] - 企业预期改善,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5%,环比回升0.4个百分点;中美经贸会谈缓解“对等关税”压力,部分涉美企业外贸订单重启,进出口改善 [6] - 采购及进口指数反弹,5月分别为47.6%和47.1%,环比分别回升1.3和3.7个百分点;价格指数仍处收缩区间且环比微降,国内需求待修复 [6] - 电气机械和专用设备出口订单指数环比增幅超10%,产成品库存指数环比下滑,外需带动库存消化;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9%,连续4个月扩张,外需拉动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修复 [6][7] - 原材料加工业部分行业新订单指数环比下滑,反映基建、地产存量项目发力不足,国内有效需求待修复 [7] 社会服务(2025年端午旅游数据点评) - 端午假期短途休闲游占主导,全国国内出游1.19亿人次,同比增5.7%;国内出游总花费427.30亿元,同比增5.9%;客单价359.08元,同比降2.1%;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57亿人次,同比增3.0% [8] - 民俗体验成文旅流量密码,广东接待游客2321万人次,同比增20.6%,旅游收入114.4亿元,同比增25.6%,因龙舟赛事及非遗活动多受游客青睐 [8] - 双节叠加亲子经济占比高,亲子订单占整体旅游订单25%,亲子跟团产品预订热度增80%,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增127%;演出赛事活动点燃文旅产业链,江苏赛事带动相关景区游客量增长30%,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9] - 出入境游双向火热,端午期间中外人员出入境590.7万人次,日均196.9万人次,同比增长2.7%;适用免签政策入境外国人23.1万人次,同比增长59.4%;入境游订单涨幅近9成,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集中在3小时航行圈 [10] 医药生物(马应龙)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28亿元,同比增长18.85%;利润总额6.58亿元,同比增长25.32%;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19.14%。2025年一季报,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增长1.48%;利润总额2.47亿元,同比增长2.6%;归母净利润2.04亿元,同比增长2.99% [2][12] - 医药工业稳健增长,2024年医药工业收入21.61亿元,同比增长17.82%,毛利率71.42%,较去年同期增加6.87个百分点;治痔产品收入15.92亿元,同比增长23.19%,未来有望持续放量 [13] - 销售费用率有所增加,2024年为25.13%,较去年同期提升2.33个百分点,2025年Q1为20.09%,较去年同期提升0.22个百分点;整体费用控制良好,管理和研发费用率有升有降 [14] - 借助品牌优势布局大健康领域,2024年卫生湿巾系列销售规模突破亿元,美妆系列产品营收同比增长30%,大健康业务整体规模同比增长 [15] 行业表现(申万一级) - 通信、电子、计算机等行业指数上涨,其中通信涨幅2.62%、电子涨幅2.31%、计算机涨幅2.12%;美容护理、纺织服饰、农林牧渔等行业指数下跌,其中美容护理跌幅3.07%、纺织服饰跌幅1.81%、农林牧渔跌幅1.79% [3] 市场指数 - 上证综指收盘价3384.10,涨幅0.23%;深证成指收盘价10203.50,涨幅0.58%;沪深300收盘价3877.56,涨幅0.23%;中小100收盘价6396.54,涨幅0.37%;创业板指收盘价2048.62,涨幅1.17% [4]
当苏超成为新消费的“超级变量”,市场又将收到哪些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6-05 19:30
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开赛三轮吸引超18万球迷现场观赛,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8亿次[1] - 赛事带动足球概念股整体涨幅超5%,金陵体育涨停,共创草坪连续两日涨停,双象股份、康力源、棕榈股份等跟涨[1] - 第二轮联赛场均观赛人数9852人,超越中甲、直逼中超,单场观众最高达2.2万人[4][7] - 二手平台上门票从原价10元被炒至600元仍一票难求[7] 政策与市场环境 - 4月央行等四部门出台《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强化足球基础设施金融保障[3] - 5月底发改委《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方案》要求"打造区域特色赛事IP"[3] - 赛事由政府主导,以地域文化和城市荣誉感为引擎,催化"赛事经济"新叙事[3][6] 地域文化与消费转化 - 江苏13个地级市的历史文化差异(如"楚汉争霸2.0""早茶正统之争")激发集体荣誉感,推动情绪消费[6][7][8] - 端午期间常州A级景区对扬州市民免票,吸引6万多名游客,超半数涌入中华恐龙园等景区[10] - 南京联动30家景区、80家餐饮、70家酒店推出凭票根优惠[10] 产业链联动与经济效益 - 赛事带动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酒店入住率提升20%-30%,餐饮零售消费环比增长15%-25%[12] - 常州"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破2万单[12] - 预计赛季拉动综合经济效益超3亿元,平均每城增收2000万[15] - 南通奥体单场涌入2.1万人,盘活江苏近十年建设的30余座专业球场[13] 商业模式创新 - 恐龙园文旅推出"足球夜宿"、天目湖打造"山水+竞技"套餐,客单价提升[20] - 零售餐饮绑定地域文化符号(如南京"盐水鸭主题促销")实现情感消费转化[20] - 数字服务平台上线"苏超文旅套餐"专区,建立"票务-住宿-景区"数据中台[20] 资本市场影响 - 赛事验证情绪价值货币化(城市荣誉感驱动跨城消费)和场景融合("观赛+X"模式)的新消费逻辑[19][20] - 资本市场的估值体系为能封装"城市荣誉感"的企业重写定价公式[22]
2025年端午旅游数据点评:文体旅融合点燃国内文旅市场,出入境游双向火热
中银国际· 2025-06-05 16: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端午假期国内文旅市场回归短途休闲游主导,亲子经济占比高、文体旅融合带动文旅消费,跨境游市场持续火热并有望延续优秀表现 [1] 各部分总结 国内游 - 端午假期 3 天全国国内出游 1.19 亿人次,同比增 5.7%;国内出游总花费 427.30 亿元,同比增 5.9%;客单价 359.08 元,同比 -2.1%;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 6.57 亿人次,同比 +3.0%,出行市场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导 [5][7] - 铁路客运量 4710.8 万人次,同比 +2.3%;公路客运量 6.0 亿人次,同比 +3.1%;水路客运量 288.1 万人次,同比 -1.7%;民航客运量 560.1 万人次,同比 +1.2% [7] 重点省市监测 - 广东省接待游客 2321 万人次,同比增 20.6%,旅游收入 114.4 亿元,同比增 25.6%;上海市旅游收入最高,接待游客 648.08 万人次,全要素旅游交易总金额 124.77 亿元,同比增长 3.3% [10] - 湖南、浙江、河南、四川、北京、新疆等地也有不同程度游客量和旅游收入增长 [11] 重点景区监测 - 长白山全域接待国内游客 15.24 万人次,同比增长 26.89%;旅游收入 1.91 亿元,同比增长 48.06%;游客人均消费 1253.28 元,同比增长 16.68%;景区接待游客与去年持平,旅游收入同比增长 23.94% [13] - 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 7.1 万人次、门票收入 388.9 万元;九寨沟景区接待游客 51476 人次,门票收入 742.27 万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 17.95%和 21.39% [13] 旅游特征 - 双节叠加亲子订单占整体旅游订单 25%,亲子跟团产品预订热度增 80%;主题乐园门票预订量增 127%,上海乐高乐园搜索量环比上月增加 10 倍 [13] - 江苏城市足球联赛与华南龙舟赛掀起文体旅融合风暴,赛事期间相关景区游客量比平时增长 30%,主场 6 个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 14.63% [14] 跨境游 - 端午期间 590.7 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 196.9 万人次,同比增长 2.7%;免签入境外国人 23.1 万人次,同比增长 59.4% [15] - 入境游订单涨幅近 9 成,入境游门票 GMV 同比涨 1.5 倍;出境游热门目的地集中在 3 小时航行圈,前五为日本、中国香港、韩国、泰国、马来西亚 [15] 投资建议 - 推荐岭南控股、众信旅游等出行链及相关产业链公司;君亭酒店、锦江酒店等连锁酒店品牌;中国中免、王府井等免税相关公司;建议关注中体产业、锋尚文化等文体旅融合相关公司 [3][16]
“赛事+旅游+美食”文体旅“套餐”释放经济活力 撬动激活产业、塑造IP多元引擎
央视网· 2025-06-04 14:24
央视网消息:5月10日,揭幕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迎来了第三轮较量。线下场均观众破万,线上直播热 度飙升,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观赛,主场6个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这场以"全民参与+城市荣 誉"为内核的赛事,用一组组硬核数据,印证了一场真正"破圈"的群众体育赛事是如何炼成的。 "苏超"联赛并非传统职业联赛,而是一项由江苏省体育局与13个设区市政府联合主办的业余赛事。13支以城市命名的参赛队伍中, 65%的球员来自教师、快递员、程序员等各行各业,年龄跨度从16岁—40岁。 赛事火爆 已吸引超18万名球迷现场观战 官方数据显示,"苏超"目前已吸引了超过18万名球迷涌入各个主场城市现场观赛,上座率堪比职业足球联赛。 上座率超过职业联赛 比赛门票一票难求 南京五台山体育场1.3万余个座位全部开放,三次放票,三次售空。随着关注度上升,比赛门票一票难求,场场爆满。 文旅联动 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 全民参与 近七成是教师、快递员等非专业球员 主场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常州、徐州、镇江针对客队市民推出景区免票优惠政策。盐城、南京、泰州结合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