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色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工行:引金融活水 激活蓝色经济新动能
中国发展网· 2025-08-07 16:18
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山东分行通过信贷投放、产品创新和战略合作 全面支持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 重点覆盖海洋新能源、海洋食品加工及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1][2][3][4] 海洋新能源产业支持 - 东营分行累计为海洋新能源项目投放信贷资金22亿元 推动能源结构向低碳化高端化转型 [2] - 为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投放贷款超10亿元 该项目成为全国海上光伏规模化开发示范样本 [2] - 为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 [2] 海洋特色产业金融服务 - 威海分行为海洋食品加工企业提供900万元贷款 支持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线升级 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 [3] - 聚焦捕捞、加工、出口全产业链 服务地方"蓝色粮仓"建设 [3] 金融产品创新 - 推出"齐鲁海洋贷"产品 具备全周期、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特点 [3][4] - 针对大中型客户推出"海洋研发贷" 提供科研项目中长期资金支持 [4] - 针对普惠小微客户推出"渔船e贷""养殖e贷"等产品 截至6月末累计发放贷款超4400万元 [4] - 通过网贷通、经营快贷等创新产品满足个性化融资需求 [4]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山东工行与山东省海洋局、农担公司、山东海洋集团签署战略协议 共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3] - 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产品矩阵 强化蓝色经济金融可得性 [3][4]
向海图强|山东工行:引金融活水 激活蓝色经济新动能
齐鲁晚报· 2025-08-07 12:49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推动海洋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1] - 山东工行聚焦海洋渔业 高端海工装备 海水综合利用 海洋生物医药 海洋新能源等优势产业领域 [1] 海洋新能源产业 - 东营市构建"风光储"综合能源体系 打造绿色能源新高地 [3] - 工行东营分行为当地海洋新能源重点项目投放信贷资金22亿元 [3] - 工行东营分行为"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投放贷款超10亿元 该项目成为全国示范样本 [3] - 工行东营分行为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该项目总装机容量超百万千瓦 [3] 海洋特色产业 - 威海市形成集捕捞 加工 出口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工行威海分行为荣成某速冻海产品加工企业发放900万元贷款 用于原料采购和生产线升级 [6] 金融产品创新 - 山东工行推出"齐鲁海洋贷"产品 具有全 新 专 广 优 简六大特点 [9] - 针对大中型客户提供"海洋研发贷"等产品 支持海洋领域科研平台建设 [9] - 针对普惠小微客户推出"渔船e贷""养殖e贷"等产品 累计发放贷款超4400万元 [9]
深化海洋合作达成三项共识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7 10:53
访问期间,巴新访问团实地考察了南海生态中心和南海预报减灾中心。访问团对中国在海洋观测、 预警和减灾领域的专业能力和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双方还举行了专题会谈,围绕深化海洋领域合作,达成三项重要共识:一是推动签署"蓝色伙伴关 系"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海洋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空间规划和蓝色经济等领域建立制度性合作 框架。二是深化防灾减灾合作。双方将在中国-太平洋岛国海洋防灾减灾合作分中心框架下,加强在海 洋观测、预警预报及防灾减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与技术交流。三是推进海洋综合观测站选址建设。双方 启动在巴新设立海洋综合观测站的选址磋商,观测站将涵盖海洋环境、水文、气象、海平面等观测内 容。 7月2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部长杰塔·王及驻华大使萨迪厄斯·卡姆巴率访问团抵达 广州,与自然资源部海岛中心和南海局就深化海洋领域合作进行了会谈和沟通,在多个关键领域达成重 要共识。 ...
威海桨板产业:从“小众运动”到“蓝色经济”新引擎
齐鲁晚报网· 2025-08-05 14:15
行业地位与规模 - 威海桨板年产能占全国70%以上 全球市场占有率超50% 是全球最大生产基地 [1] - 近三年行业年均增长率稳定在20%-25%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高端产品优势显著 [2] - 水知乐作为全球SPU数量领先企业 产品覆盖六大核心场景 自主研发SPU超300个 [2][3] 产业链与集群优势 - 形成涵盖上游原材料 中游制造设计 下游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集群化发展使物流半径短协作效率高 [2] - 威海配套成本低于南方 供应链成熟度全国第一 吸引南方企业建厂配套 [2] - 日产能达4000块 其中热合工艺产品约2000块 占日产量近50% [7] 市场布局与销售表现 - 水知乐90%产品销往北美欧洲俄罗斯等国家 美国设3家门店 年销量增速达40% [4] - 国内销量占比10% 年增速20%-30% 2024年总销量突破60万块 [4] - 产品出口价160-200美元 国内售价约1000元 凭借高性价比建立全球市场基础 [3] 技术突破与品质管控 - 研发热合技术取代传统胶水粘合 提升防爆性与耐用性 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 [7] - 全流程品控包括原材料拉力测试 70℃耐候实验 生产环节多道质检 [7] - 全球首个大规模应用NFC芯片技术 实现产品溯源防伪与用户精准运营 [8] 国内市场培育与文旅融合 - 国内活跃用户超1万人 年体验人次达数万 消费群体以中青年高学历高消费能力人群为主 [4][5] - 与20余家营地俱乐部合作 在渤海沿线及水系发达城市布局租赁销售网络 [4] - 通过"桨板+露营""桨板+海岛游"等文旅产品结合运动与滨海风光 大型赛事带动住宿餐饮交通消费增长 [5] 产品创新与竞争力构建 - 产品矩阵涵盖休闲娱乐 竞速 瑜伽 宠物 儿童 钓鱼六大场景 根据不同场景精准设计材质与板型 [2] - 从"性价比优势"向"科技+品质"综合竞争力跨越 通过数字化技术构建质量管控与用户运营双优势 [8][9]
“蓝色经济”动力十足 三个关键词看海洋经济新活力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1]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 [1] - 海洋经济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被称为"蓝色经济" [2]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中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1][4] -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排期已到2031年 [3] - 中国自主研发的全流程船舶碳捕集系统对船舶排放二氧化碳的捕集率可达80%以上,转化出的液态二氧化碳纯度高达99.5%以上 [3] - 中船动力集团研发的全球首台最大功率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在燃气模式下可实现硫化物减排99%以上、二氧化碳减排20%以上、氮氧化物减排80%以上 [3] - 2024年一季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海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4]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9%,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展现出国际竞争力和产业链韧性 [4] 海洋渔业 - 2024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 [6] - 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公里外延至目前的18公里 [6] - 2024年一季度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7]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自主研发的万吨级南极磷虾船"福远渔9199"号前往南极开展作业 [7]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全年中国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工业冷却海水用量超1800亿吨 [9] - 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并首次大范围、规模化示范应用直径252米风机叶轮 [8]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涵盖从叶片、主轴、塔筒到风机主机的完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8] - 中船科技生产的7至18兆瓦级机组已成为山东海上风电项目的绝对主力 [8]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9] - 山东、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积极打造以产业化为目标的海洋产业创新平台 [9]
三个关键词,看海洋经济新活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4 06:22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 [7]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在海洋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 [7][15] - 蓝色经济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8]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 2024年我国新承接海船订单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海船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首次全部超过50% [7][10] - 一季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新承接订单金额、交付订单金额、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7.1%、114.3%、24.2% [10] - 海洋船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发挥"压舱石"作用 [10] - 中船集团江南造船手持LNG船订单约60艘,总价值约1500亿元,排期已到2031年 [9] - 中船动力集团研发全球首台最大功率带智能控制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双燃料发动机,可实现硫化物减排99%以上、二氧化碳减排20%以上、氮氧化物减排80%以上 [9] 海洋渔业 - 2024年海洋渔业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同比增长4.0% [12] - 一季度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其中海水养殖产量同比增长5.7% [7][13] - 深远海养殖迅速发展,养殖用海平均离岸距离由2018年的10公里外延至目前的18公里 [12] - "耕海1号"海洋牧场开创"一亩海产三亩收益"新模式 [11] - 海南龙栖湾普盛海洋牧场总规划海域面积达350公顷,配备4个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和50个智能养殖网箱 [12] 海洋新兴产业 - 2024年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近30%,全国海水淡化产量超4亿吨 [15] - 渤中海上风电G场址项目在中低风速区域成功部署超过10兆瓦的大型风电机组 [14] - 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落地35个产业链项目,形成完备产业链 [14] -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取得新突破,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15] - 深远海养殖工船"湛江湾1号"下水,风渔融合深远海网箱养殖平台"伏羲一号"完成入级检验 [13]
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助力全球海洋治理
人民日报· 2025-07-23 05:50
中欧蓝色伙伴关系发展 - 中欧围绕海洋保护、港口减碳、数字海洋建设等议题展开密集交流 推动全球海洋治理进程并丰富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1] - 2018年7月中国与欧盟签署蓝色伙伴关系宣言 系欧盟首次与域外国家建立该关系 共同参与海洋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塑料垃圾防治等议程 [2] - 中法海洋卫星于2018年发射 系首颗联合研制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 中方提供卫星平台与海风观测载荷 法方提供海浪观测载荷 数据共享应用于航行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 已两次延长服役期 [3] 海洋科技合作与数据共享 - 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发起空间观测数据与海洋行动连接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国家航天局加入该平台 27个创始成员建立联合指导机制推进科技应用和数据共享 [2] - 中国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与法国麦卡托国际海洋中心签署第四期合作谅解备忘录 延续12年科研协作 在海洋灾害预警、全球预测技术及能力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 [3] - 麦卡托国际海洋中心强调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 需加强数据获取、方法协同和能力建设的国际合作 [4] 海洋经济与绿色航运合作 - 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达2.82万亿元人民币 相当于每分钟超1000万元人民币贸易往来 港口、航运、物流系重要支柱 [5] - 法国"超越海洋"公司研发"海上风筝"推进系统 利用自动控制风筝为船舶提供辅助动力 显著降低燃油消耗与碳排放 2023年8月在中国上海船厂进行改装安装 [5] - 中远海运运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 推动该港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提升区域物流效率并促进绿色智能化转型 [5] 港口绿色技术与基础设施 - 中国多个港口实现靠港船舶岸电全覆盖 大幅减少燃油排放 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指出欧中在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6][7] - 山东省港口集团2023年入驻荷兰鹿特丹港 建成中国沿海首座集卡自动换电站、全国首个港口加氢站 完成国家级智慧港口试点 具备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等技术 [7] - 航运领域呈现绿色转型提速、数字赋能加深、国际协同强化三大趋势 企业将顺应趋势加强对欧合作 [7] 蓝色产业投资与创新机制 - 中国厦门市与法国比亚里茨市签署三项合作备忘录 围绕中欧蓝色产业投资基金、蓝色产业加速器及蓝色产业投资峰会展开合作 聚焦海洋生物产品、可持续水产养殖等前沿领域 [8] - 比亚里茨市系首次系统对接亚洲城市 将蓝色经济作为发展模式多元化重要方向 [8] 海洋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实践 - 中国浙江"蓝色循环"塑料治理模式通过源头减塑—岸海联防—循环利用一体化体系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9] - 法国"塑料方舟"公益组织通过本地解决方案应对塑料污染 2022年起航行全球推广小型回收利用项目 [9] - 中国"伏羲一号"平台结合可再生能源开发与生态系统重建 探索发电—养殖—修复共构模式 法国"生态海洋"公司通过人工鱼巢改善沿岸生态功能 [9]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向海图强 海洋经济破浪前行
证券时报· 2025-07-22 08:00
政策护航:海洋旅游迎来发展黄金期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和1.1万多个海岛,为海洋旅游提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3]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既能提供庞大消费市场,又能生产从冲浪板到邮轮的完整海洋旅游装备产业链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海洋旅游业增加值16135亿元,增速达9.2% [3]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多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海洋旅游发展 [4] 百舸争流:多元业态丰富产品供给 - 蓝梦邮轮创新推出33晚超长航线"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途经10国15港,开创国内母港超长航线先河 [6] - 2023年邮轮市场复苏显著,日本韩国等传统线路回暖,东南亚和极地线路恢复,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7] - 海岛游呈现两极分化:三亚等传统目的地通过演唱会、体育赛事升级体验,东山岛等小众海岛借社交媒体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 [7] - 海洋旅游呈现"海洋+"融合趋势,与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等跨界融合形成新产品体系 [8] 破浪而行:挖掘"蓝色经济"消费潜力 - 蓝梦邮轮暑期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超110%,亲子客群占比近半,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10] - 释放消费潜力需聚焦"海洋+"模式:包括海洋+活动(海赛、海展等)、海洋+文化(建筑、军事等文化开发)、海洋+低空(直升机、水上飞机等项目) [10] - 连云港等城市通过"苏超"赛事联动赶海体验、渔盐文化游等,形成主题化滨海旅游产品链 [8][10]
中国海洋旅游驶入“黄金航道” 做好“海洋+”是提质发展关键
证券时报· 2025-07-22 03:07
政策支持与行业前景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将"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列为重点议题 明确提出"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和"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 [3]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 达到105438亿元 同比增长5.9% 其中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 同比增长9.2% [3] - 多地出台针对性政策 如浙江舟山发布《关于支持现代海洋旅游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福建厦门印发《厦门市加快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3] 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 - 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 1.4万多公里岛屿岸线 1.1万多个海岛 为海洋旅游发展提供得天独厚条件 [2] -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既能提供规模庞大的消费市场 又能生产制造从冲浪板到邮轮的海洋旅游装备 [2] - 海洋旅游不仅是现代旅游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 [2] 产品创新与市场表现 - 蓝梦邮轮推出"史诗下西洋·蓝梦之歌33晚长歌行"超长航线 途经10个国家和地区15个港口 开创国内母港超长邮轮航线先河 [5][6] - 国产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投运 改变国际品牌垄断格局 推动邮轮旅游客群结构年轻化 [6] - 暑期蓝梦之歌航次平均上座率预期达110%以上 亲子客群占比近半 带动船上二次消费创新高 [8] 业态多元化趋势 - 主题邮轮游 小众海岛游 海上运动 海洋研学旅行等新业态竞相涌现 [7] - 传统海岛如海南三亚加速迭代 引进演唱会 音乐节及体育赛事 小众海岛如漳州东山岛 舟山枸杞岛借助社交媒体成为新选择 [7] - 海洋旅游与文化产业 体育产业 康养产业融合发展 例如连云港结合"苏超"开发渔盐文化体验游 海岛海鲜寻味游等产品 [7] 消费潜力挖掘方向 - 通过"海洋+活动"组织海赛 海会 海展 海钓等 形成规模效应和知名度 [8] - 通过"海洋+文化"开发滨海建筑文化 服装文化 祭祀文化 军事文化等潜在旅游产品 [8] - 通过"海洋+低空"发展直升机 水上飞机 热气球等高端项目 [8]
东宇海参的“有机野生密码”与烟台国寿的“保障方程式”——中国人寿护航,筑牢蓝色经济发展“压舱石”
齐鲁晚报· 2025-07-21 10:53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活动 - 中国人寿山东省分公司在烟台举办"媒体看国寿"活动 主题为"一个客户 一生守护——保险为民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 [1] 烟台海参产业概况 - 烟台是全国最大的海参苗种繁育基地、海参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拥有46处省级以上海洋牧场 其中国家级22处 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3] - 2023年全国海参总产量达29.2万吨 稳居世界第一 烟台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6] 东宇海珍品公司业务 - 东宇公司拥有10万多亩优质海域 采用有机野生养殖方式 海参需5-8年才能捕捞 单亩产七八十斤 [6] - 公司投入5亿元打造"海底生态圈" 投放50-500公斤矿山乱石形成礁体生态系统 [6] - 公司是全国唯一在养殖和加工环节都通过有机野生认证的海参企业 连续10年获得有机认证证书 [7] - 开发完整海参产品系列 包括鲜活海参、盐渍海参、干海参等 还有深加工产品如小米海参粥、佛跳墙、海参花压片等 [9] - 采用立体养殖模式 底层养海参 上层养鱼类和扇贝 每年扇贝产量达200万斤 [9] 保险在产业中的应用 - 东宇公司与中国人寿烟台分公司合作 为100余名潜水员投保团体意外险和医疗保险 [4] - 中国人寿提供安全培训 教潜水员识别洋流风险、规范潜水流程 [5] - 未来规划为海上平台观光游客投保意外险 [14] - 保险在海参养殖的自然灾害保险、产品质量保险、物流运输保险等方面有巨大发挥空间 [13] 产业前景 - 保险正成为护航海参产业前行的重要力量 为产业链系上"安全绳" [3] - 保险与蓝色海洋经济的深度融合 将推动产业向更安全、更稳健、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