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洋运输
icon
搜索文档
这些成就亮眼提气
搜狐财经· 2025-07-10 07:13
宏观经济表现 - 5年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 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1] - 前4年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 在经济发展史上属于前所未有 [1] - 2021-2024年经济年均增速5.5% 内需对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86.4% 最终消费贡献率56.2% 比"十三五"提高8.6个百分点 [1] 研发与产业升级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 增量达1.2万亿元 [1] -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超30万亿元/年 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20.9亿千瓦 比"十三五"末翻一番多 绿电占比达1/3 [3] 能源与环保 - 单位GDP能耗四年累计降低11.6% 相当于减少1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1]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2024年油气总产量首次超4亿吨油当量 [5] - 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船舶和海工装备全球市场份额超50% [1] 企业发展与外资 - 民营企业数量达5800多万户 比"十三五"末增长超40% [1] - 2021-2024年5月外商累计对华直接投资4.7万亿元 超"十三五"总额 [3] 新兴产业与消费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 较"十三五"末增长5倍多 [4] - 医保目录新增402种药品 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升至64.6% [2] 基础设施与民生 -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200万人 实现充分就业 [5] - 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从2.9人增至3.6人 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 [5]
海洋经济发展的五个战略方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7-01 10:54
国际海洋秩序变革 -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国际海洋秩序加速变革 将重新调整各国海洋活动并分配公海利益 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 - 海洋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我国作为海洋大国需主动适用国际新规则抢抓战略主动 紧抓海洋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 [1] 绿色低碳船舶工业 - 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重要议题 船舶温室气体减排将在2030年实现零排放 欧美国家纷纷出台船舶更新换代计划 [1] - 我国是全球最大造船国 海运运力世界第二 需以科技创新驱动 加快交通运输和船舶工业绿色转型 提升船舶全生命周期低碳水平 [1] 海洋生物产业 - 美欧发达国家已完成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储备 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 美日德等国已申请1.3万项海洋遗传资源专利 [2] - 我国是全球少数具备深海遗传资源探采能力的发展中国家 需加大资源战略储备 推动AI赋能生物技术 加强产学研用融合 [2] 渔业发展与转型 - 国际社会将打击非法捕捞和防止过度捕捞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路径 消除有害渔业补贴和划设保护区成为共同目标 [2] - 我国是全球最大海洋渔业养殖国和公海捕捞国 需推进渔船更新改造 发展深远海养殖 统筹建设现代化渔业 [2]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 - 低碳产业推动铜钴锰镍等矿产资源需求上升 但法德智利等30多国因环保问题反对深海采矿 主张"冻结"相关活动 [3] - 我国需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发展绿色采矿技术装备 强化多场景适应性 降低环保"冻结"风险 [3] 海洋数字经济 - 海洋成为人工智能 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重要应用场景 我国拥有全球领先的5G 卫星遥感和物联网技术基础 [4] - 需构建空天海地一体化监测网实现实时数据采集 突破智能船舶操作系统和无人航运技术以提升运输效率 [4] - 应加大海洋数字基础设施投入 完善国家级海洋大数据中心 推动数字孪生 量子通信等技术在海洋场景落地 [4]
海洋经济总量10年间增长超七成 “蓝色引擎”动能澎湃(大数据观察·海洋经济活力足)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4
海洋经济总体发展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10年间增长75.9% [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1] - 海洋第三产业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1] 海洋物流与运输 - 宁波舟山港贯通"义乌—阿联酋迪拜"和"合肥—德国威廉港"两组高效联运通道,实现"双快"物流模式成熟应用 [3] - "双快"物流模式使义乌小商品发往中东的货运时间从25天缩短至17天,物流成本降低18% [3] -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累计突破100万标准箱,辐射16个省份的67个地级市 [4]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居全球第一位,助力白色家电、光伏组件等商品快速"出海" [4] - 中欧快航已实现月班常态化运营,计划2024年8月实现双周班试运营 [4] 智慧渔业 - "国信1号"是世界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总长249.9米,排水量13万吨,年产量达3200吨 [5] - "国信1号"采用游弋式"船载舱养"模式,养殖水体达9万立方米,配备2000多个传感器实现实时监测 [6] - "国信1号"累计航程1.8万余海里,完成1200余万尾大黄鱼鱼苗入舱作业 [7] - 15万吨级养殖工船"国信1号2—1"已交付运营,"国信1号2—2"计划2024年10月下水 [7] 海洋文旅 - 平潭综合实验区拥有606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08公里海岸线及126个岛屿,海洋风光资源丰富 [8] - 平潭22号国际游艇码头投入运营,提供帆船、游艇等海上体验项目,计划新增6艘游艇 [8] - 平潭实现部分发光藻类人工培育,推出"蓝眼泪"观赏产品 [9] - "海坛1号"观光游轮单天单船最高载客量达1500人次,2024年计划增加航班频次 [9] - 2024年1至5月,平潭接待国内游客438.77万人次,同比增长15.0%,旅游花费42.93亿元,增长18.5% [10]
驻华使节辽宁行丨阿根廷驻华大使:中阿经济高度互补 未来合作前景巨大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3 17:22
辽宁石化产业 - 辽宁石化产业展示先进技术能力,从原油提取到多样化产品加工均采用最新技术且兼顾环保 [2] - 阿根廷驻华大使特别关注石化工业园区,认为年轻企业完成复杂生产流程令人印象深刻 [2] - 阿根廷页岩油资源丰富,与辽宁石化企业合作潜力巨大,化石能源领域合作是关键方向 [2] 中阿港口与物流合作 - 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COSCO)在阿根廷开展重要港口业务,支撑阿根廷贸易关键通道 [3] - 阿根廷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后,港口投资合作受益于其开放经济政策 [3] - 营口港仙人岛港区成为中阿港口合作案例,阿根廷强调海洋运输对贸易的支柱作用 [3] 双边经济互补性 - 阿根廷定位为中国稳定的食品及稀有矿产供应国,经济互补性持续53年 [3] - 阿根廷2022年扩大经济开放度,呼吁中国企业加大投资,特别在能源与港口领域 [3] - 双方在石化、港口、矿产领域合作前景广阔,阿根廷期待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协作 [3]
全景式展现中国海洋发展图景 《向海而行》今日开播
央视新闻· 2025-06-08 15:41
节目概况 - 系列节目《向海而行》将于6月8日—12日在CCTV-1播出 央视频 央视网同步上线 [1] - 节目围绕"资源宝库""逐梦深蓝""耕海牧渔""碧海银滩""蓝色脉动"五大主题展开 [4] - 通过20余个鲜活故事串联中国海洋发展实践 [6] 内容亮点 - 展现南海"深海一号"能源站 "蛟龙"号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科技成就 [6] - 记录福建澳角村产业转型 厦门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等生态实践 [6] - 呈现辽宁大连LNG船技术突破 全球开源海洋环境预报模型等国际合作 [6] - 包含"明阳天成号"漂浮式风电 可燃冰试采等硬核科技突破 [8] - 展示海南三沙生态修复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等民生案例 [8] 制作特色 - 深入码头 实验室 养殖工船等一线场景采访科研人员 渔民等群体 [8] - 运用航拍延时 数据可视化 动画演示等技术手段 [11] - 通过"雪龙2"号 "梦想"号等"国之重器"镜头展现科技发展 [11][14] 行业数据 - 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5] -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多个产业跻身全球前列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