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运输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东京股市大幅下跌
新华财经· 2025-10-14 15:39
股市整体表现 - 东京股市两大股指14日大幅下跌,日经225指数收盘下跌2.58%,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指数下跌1.99% [1] - 日经指数下跌1241.48点,收于46847.32点;东证指数下跌63.60点,收于3133.99点 [1] - 市场早盘跳空低开,日经股指呈现宽幅震荡,午盘时段大盘跌幅明显扩大 [1] 行业板块表现 - 东京证券交易所33个行业板块多数下跌,电气产品、有色金属、证券及商品期货交易业等板块跌幅靠前 [1] - 仅海洋运输业、零售业、钢铁和食品4个板块上涨 [1] - 防卫相关股票下跌明显,因高市早苗日前当选自民党总裁而大幅上涨的防卫相关股票出现回调 [1] 市场情绪与驱动因素 - 投资者避险情绪明显上升,受日本政局及全球贸易形势不透明因素影响 [1] - 市场受多重不透明因素影响,导致整体风险偏好下降 [1]
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破10万亿,下一步怎么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15:38
记者丨陈思琦 编辑丨孙超逸 自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海洋深度参与了每一次大国崛起的进程,成就了"海上马车夫"的 繁荣,亦构建起跨越洲际的"日不落帝国"。 数 个 世 纪 后 的 今 天 , 全 球 海 洋 经 济 产 值 已 突 破 2.5 万 亿 美 元 大 关 。 经 济 合 作 与 发 展 组 织 (OECD)预测,至2030年这一数字将攀升至3万亿美元,届时海洋经济规模将可媲美全球第 七大经济体。 规模扩大的另一面,海洋经济实力已不单纯由港口规模、吞吐量决定。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海 洋产业的形态与价值创造方式,深海探测、海上新能源、海洋生物医药等前沿科技的突破能力 愈发成为核心竞争力。 10月11日,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与广东粤港澳大湾 区研究院联合编制的《全球海洋城市竞争力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 布。不同于传统榜单聚焦海事服务水平,报告构建了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 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反映了全球海洋城市发展逻辑从"传统海事枢纽"向"创新型海洋城 市"的转变。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占GDP ...
“十万亿”后,中国海洋经济落子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2 09:43
全球海洋经济规模与趋势 - 全球海洋经济产值已突破2.5万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攀升至3万亿美元,规模可媲美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1][4] - 海洋产业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超3100万个,间接带动就业人数高达2亿以上 [4]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稳步提升至7.8% [2] 海洋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演变 - 报告构建了经贸活力、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五大维度,反映了全球海洋城市发展逻辑从“传统海事枢纽”向“创新型海洋城市”的转变 [1] - 传统评价体系如LMC报告聚焦航运中心、海事金融与法律、海事技术等垂直领域的行业话语权 [8] - 新的衡量标准强调经济、科技、治理、生态的系统协同,将深海开发、绿色能源、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纳入考量 [12] 全球领先海洋城市格局 - 新加坡、伦敦、鹿特丹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9] - 伦敦在科技创新、海事服务、国际影响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均排名第一,经贸活力排名第二 [5] - 新加坡在LMC报告中航运中心和港口效率排名第一,海事金融排名第二,在新报告中经贸活力与国际影响居于前列 [9] - 亚太地区成为全球海洋经济竞争主场,新加坡、东京(总排名第五)、釜山(总排名第26)表现突出 [7] 中国主要海洋城市定位与策略 - 上海在两份报告中均进入全球前十,依托港口规模与产业链完整性成为亚太航运枢纽 [9] - 深圳在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及水下机器人等新兴领域拥有强劲创新能力,高新技术涉海企业超2500家 [10] - 青岛拥有约占全国1/5的涉海科研机构、1/3的部级以上涉海高端研发平台和近1/3的涉海两院院士,优势集中于前沿创新 [10] - 上海可探索以数字港航为基础拓展航运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洋山港依托5G+AI技术使桥吊作业效率提升40%,港口服务业收入占比从20%提升至35% [16] - 深圳可依托“香港研基础+深圳做转化+广州搞制造”链条,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量产的水下机器人部件、海洋药物中间体等 [17] - 青岛蓝谷以崂山国家海洋实验室为核心,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86亿元,本地转化率45%,远超全国平均的20% [16] 未来竞争格局与机遇 - 报告预测中国城市有望梯队跃升,上海有望跻身三强,青岛或从第二梯队跃升至准第一梯队 [18] - “深港穗”、山东半岛等集群将打破单一城市竞争逻辑,形成“技术—制造—服务”协同的区域竞争力 [18] - 若加速清洁技术革命,至2050年全球海洋经济增加值有望实现40%强劲增长,否则可能萎缩20% [12] - 竞争规则已转变为“硬基建+软规则+新生态”的综合较量,人工智能、深海开发、蓝碳交易等新技术重塑海洋经济竞争规则 [15]
百岛之城珠海:“海上新广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06:21
《中国城市观》第二期,我们以珠海为样本,剖析这座城市向海图强的突围之路,借此管窥"海上新广 东"的场景制胜之道。 南方财经记者 冯玉怡 于长洹 彭敏静 李惠琳 郑全怡 赵婷婷 珠海报道 9月24日,"风王"桦加沙逼近珠海,掀起狂风巨浪。 "伶仃牧场1号",这个广东省离岸最远、养殖水体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平台,经受了一次巨大考验。面对 着16级阵风和6.4米巨浪,这座用硬科技"武装"起来的"海上堡垒"始终岿然不动。 编者按: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也是城市竞逐经济新赛道的蓝色引擎。 发展海洋经济并非只是"靠海吃海",而是一场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的系统竞争。海洋经济的复杂性,要 求城市构建起技术、资本、空间与政策高效耦合的"生态系统",才能将"蓝色国土"转化为"蓝色动能"。 今年6月,广东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 洋产业体系。 在此背景下,被誉为"百岛之城"的珠海正上演一场深刻的海洋变革:以场景为牵引、以创新为动力、 以"海上新基建"为基石,塑造海洋经济系统性优势。 风雨中的海洋牧场,是广东耕海牧渔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正逐浪海洋经济。 今年 ...
2025上海百强企业榜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9-25 00:36
发布会与榜单发布 - 上海市企业联合会等机构于9月23日联合召开2025上海百强企业新闻发布会 [1] - 发布会公布了包括2025上海企业100强 上海制造业企业100强 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等多项榜单 [1] - 同时发布了2025上海百强企业发展报告和2025上海新兴产业百强企业发展报告 [1] 整体经营业绩 - 2025上海百强全榜营业收入为10.03万亿元 同比下降0.42% [3] - 上海百强入围门槛为107.3亿元 同比上升2.4亿元 [3] - 上海百强净利润达到6655.7亿元 增长率高达24.84% [3] - 上海百强连续第三年全榜营收超过10万亿元 [3] 细分榜单业绩表现 - 民营百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6% [3]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8% [3] - 服务业百强 民营企业百强和新兴产业百强的营业收入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3] 行业表现亮点 - 集成电路制造 智能终端制造 电商 海洋运输 保险业等企业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幅度较高 [3] - 拼多多 中远海运 中国太保 美团等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和增加额较多 对支撑百强企业营收规模有较大贡献 [3] - 黑色冶金 汽车制造等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降 [3] 企业资产状况 - 上海百强资产总额超过49万亿元 增长率为6.29% [4] - 上海百强所有者权益达到8.2万亿元 增长率为6.14% [4] - 服务业百强资产总额达到40.6万亿元 增长率为7.40% 所有者权益达到5.6万亿元 增长率为8.90% [4] - 民营百强资产总额达到5.1万亿元 增长率为6.49% 所有者权益达到2.0万亿元 增长率为10.82% [4] - 百强企业资产指标保持增长 资金继续向百强企业流入 [4]
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24.84% 上榜民企营收合计首破3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9-24 17:12
榜单总体表现 - 2025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第3年突破10万亿元 [1] - 百强企业净利润总额6655.7亿元 同比增长24.84% [1] - 榜单前十名中 中国宝武和上汽集团稳居前两位 中建八局和中远海运排名升至第三和第四 [1] - 拼多多和美团首次闯入前十名 分列第七和第九位 [1] 民营企业表现 - 民营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3.3万亿元 同比增加2771亿元 增长率9.26% [2] - 民营百强净利润合计2245.5亿元 同比增加920.7亿元 增长率高达69.50% [2] - 净利润增加额前10名企业中有8家为新兴产业公司 [2] 新兴产业表现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达2.2万亿元 [2] - 新兴产业百强净利润1953.7亿元 增长率达72.47% [2] - 相比2021年首次发布时不足9000亿元的营收总额 5年来保持高速发展 [2] - 中芯国际 韦尔股份 中微半导体等制造业企业与拼多多 美团 携程等服务业企业共同支撑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表现 - 47家上榜信息技术公司合计营业收入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9.14% 占新兴产业百强近七成营收 [3] - 信息技术产业净利润合计1918.4亿元 增长率88.25% [3] - 11家零售电商企业包括拼多多 美团 携程等 净利润增幅近90% 是增长核心驱动力 [3] 服务业与制造业表现 - 服务业百强营业收入4.7万亿元 增长7.57% 净利润5834.9亿元 大幅增长41.14% [3] - 零售电商 海洋运输 保险业等行业表现良好 [3] - 制造业百强受黑色冶金 汽车等行业景气度影响整体承压 [3] - 智能终端 医药 集成电路 新能源汽车 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经营业绩上升 [3]
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24.84% 上榜民企营收合计首破3万亿元 信息技术产业领跑新兴产业
解放日报· 2025-09-24 10:04
上海百强企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度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第3年突破10万亿元 [1] - 净利润总额达6655.7亿元 实现24.84%的强劲增长 [1] 榜单排名情况 - 中国宝武和上汽集团稳居前两位 [1] - 中建八局和中远海运排名分别升至第三和第四 [1] - 拼多多和美团首次闯入前十名 分列第七和第九位 [1] 民营经济表现 - 民营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到3.3万亿元 比上年增加2771亿元 增长率9.26% [1] - 净利润合计2245.5亿元 比上年增加920.7亿元 增长率高达69.50% [1] - 净利润增加额前10名企业中有8家为新兴产业公司 [1] 新兴产业发展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站上2万亿元台阶 达到2.2万亿元 [2] - 新兴产业百强净利润1953.7亿元 增长率达到72.47% [2] - 相比2021年首次发布时营业收入总额不足9000亿元 5年来持续高速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领先地位 - 47家信息技术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9.14% 贡献新兴产业百强近七成营收 [2] - 信息技术公司净利润合计1918.4亿元 增长率88.25% [2] - 11家零售电商企业净利润增幅近90% 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2] 服务业表现 - 服务业百强实现营业收入4.7万亿元 增长7.57% [3] - 服务业百强净利润5834.9亿元 大幅增长41.14% [3] - 业绩主要得益于零售电商、海洋运输、保险业等行业的良好表现 [3] 制造业转型升级 - 制造业百强整体业绩受黑色冶金、汽车等行业景气度影响有所承压 [3] - 智能终端、医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企业经营业绩有所上升 [3] - 这些领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积极因素 [3]
上海百强企业净利润增长24.84%
解放日报· 2025-09-24 09:59
值得一提的是,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技术产业是新兴产业中的绝对领跑者。上榜的47家信息技术 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万亿元,同比增长19.14%,贡献了新兴产业百强近七成的营收;净利润合计 1918.4亿元,增长率88.25%。其中,以拼多多、美团、携程为代表的11家零售电商企业,净利润增幅近 90%,是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榜单前十名中,中国宝武和上汽集团稳居前两位;中建八局、中远海运排名分别升至第三和第四。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拼多多和美团首次闯入前十名,分列第七和第九位,彰显了新经济企业的崛起势 头。 在榜单中,民营经济表现抢眼。民营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3万亿元,比 上年增加2771亿元,增长率9.26%;净利润合计2245.5亿元,比上年增加920.7亿元,增长率高达 69.50%。分析指出,民营百强企业的强势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兴产业的拉动,其中净利润增加额前10 名企业中,有8家企业为新兴产业公司,显示出上海民企的活力更加旺盛。 此外,新兴产业百强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营业收入总额首次站上2万亿元台阶,达到2.2万亿元; 净利润1953.7亿元,增长率达到72.47%。相比之下, ...
2025上海百强企业榜单发布,民企与新兴产业成增长引擎
国际金融报· 2025-09-24 09:17
此外,民营百强首次突破3万亿元,经济效益快速增长,新兴产业公司成为引领民营百强的龙头企业。 9月23日举行的2025上海百强企业新闻发布会透露,上海百强企业经营业绩继续保持扩张态势,连续第 三年站上全榜营收超10万亿元大关、入围门槛继续提高、净利润快速上升。 2024年,上海百强全榜营业收入10.03万亿元,同比下降0.42%;上海百强入围门槛达到107.3亿元,同 比上升2.4亿元;上海百强净利润达到6655.7亿元,增长率24.84%。 榜单显示,服务业百强、民营企业百强和新兴产业百强的营业收入指标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民 营百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26%,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8%。 上海百强中电商、海洋运输、保险业、集成电路制造、智能终端制造等企业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增长幅度 较高;黑色冶金、汽车制造等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明显下降。拼多多、中远海运、中国太保、美团等 行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和增加额较多,对支撑百强企业营业收入规模的保持有较大的贡献。 百强企业资产指标保持增长。上海百强资产总额超过49万亿元,增长率6.29%;所有者权益达到8.2万亿 元,增长率6.14%。服务业百强资产总额 ...
2025上海百强企业榜单发布:总营收再超10万亿元 新兴产业引领增长新格局
上海证券报· 2025-09-24 02:04
上海百强企业总体表现 - 2024年上海百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10.03万亿元 连续三年超10万亿元[3] - 净利润总额6655.7亿元 同比增长24.84%[3] - 资产总额突破49万亿元 入围门槛提升至107.3亿元[3] 行业分化特征 - 电商 海洋运输 集成电路制造 智能终端制造等行业营收或净利润增长幅度较高[3] - 拼多多 中远海运 中国太保等龙头企业贡献显著[3] - 黑色冶金 传统汽车制造等行业业绩出现下滑[3] 新兴产业百强表现 - 新兴产业百强营业收入达2.2万亿元 首次突破2万亿元[4] - 净利润1953.7亿元 同比增长72.47%[4] - 营收超100亿元企业35家 超千亿元企业4家 资产超1000亿元企业9家[5] 信息技术产业引领增长 - 信息技术产业47家企业合计营收1.5万亿元 增长率19.14%[5] - 净利润1918.4亿元 增长率达88.25%[5] - 成为拉动新兴产业百强整体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5] 细分领域差异化发展 - 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营收上升超20% 研发强度不减[5] - 智能终端产品制造企业营收增长率达25.72% 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5] - 海工装备公司转型后业绩回升 2024年营收802.6亿元 增长率11.13%[5] 民营百强企业突破 - 民营百强营业收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 达3.3万亿元 同比增长9.26%[5] - 净利润2245.5亿元 增幅达69.50%[5] - 净利润增长额前10名企业合计净利润1684.1亿元 增幅高达169.56%[6] 民营经济增长动力 - 新兴产业企业成为净利润增长主力军[6] - 零售电商头部企业推动整体利润规模扩大[6] - 民营经济为上海注入新的活力[6] 先导产业重点企业 - 集成电路领域的中芯国际 生物医药领域的上海医药等企业上榜[3] -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前沿方向企业涌现[3] - 体现上海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