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效应”背后:以科创拓展城市经济的宽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2 13:56
作 者丨柳宁馨 编 辑丨李博 视 频丨柳润瑛 实习生余星惠 今年以来,De e pSe e k等杭州"六小龙"备受关注,引发各地城市对自身产业创新发展的反思浪 潮,形成了产业创新发展的"杭州效应"。 "杭州效应"背后,一是外界纷纷关注杭州为何能诞生如此多的科创企业,二是跳出杭州看, 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 2 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走访杭州余杭、滨江、拱墅、钱塘、富阳等产业强区发现,杭州在 全国较早开启招才引智体系化工作,又回归市场逻辑,让科创企业在适宜的产业生态中迅速 壮大。经过优势产业迭代,杭州科创产业集聚区的作用日渐明显,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又吸 引更多科创企业加入。 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全省最早推出高层次人才创业支持政策" 5 0 5 0计划",每年引进人才超4 万,人才总量超5 0万。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已经是浙江省数字经济第一区、浙江省上 市 公 司 第 一 区 , 2 0 2 4 年 全 区 实 现 GDP2 8 8 7 亿 元 , 已 累 计 培 育 上 市 公 司 7 4 家 , 拥 有 专 精 特 新"小巨人"企业1 0 0家,国高企超过2 8 ...
深度丨知责于心奋勇争先 长三角三省一市各扬所长挑大梁
证券时报· 2025-03-11 08:22
文章核心观点 长三角地区作为经济活跃区域,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更大贡献,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并大力提振消费 [1][2][5][9] 为全国发展大局作更大贡献 - 长三角三省一市以4%国土面积贡献全国约四分之一经济总量,2024年沪苏浙皖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占全国近25% [1] - 长三角三省一市应发挥“试验田”作用,探索发展路径和增长模式,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合作 [3] - 江苏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带动和支柱作用,但“链主企业”数量不足,应加大对本地“链主企业”和品牌企业培育力度 [3][4] 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 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同频共振催生新质生产力,浙江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6] - 浙江杭州凭借优越营商环境形成完整产业链,杭州模式产业路径可复制,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发展土壤 [7] - 合肥构建科创金融服务体系,耐心资本在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融合中发挥重要作用 [7] - 合肥通过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完善国资基金容错免责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实施融资风险“有补偿”政策 [8] 大力提振消费 - 提振消费位列2025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务之首,长三角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超四分之一 [9][10] - 安徽谋划有效提振消费一揽子方案,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全社会消费能力 [10] - 建议创新资金统筹机制,设立省级促消费专项资金池,推行“财政 + 金融”联动模式 [10] - 政府将加大对经济大省支持力度,鼓励其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先行先试 [10]
“稳住股市”首入报告,吴清谈资本市场下一步|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6 19:21
中长期资金入市显效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去年9月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 [3] - 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22% [3]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比例从20%提高到24% [3] - 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将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三年以上考核机制 [3] - 证监会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引导行业注重长期投资 [4] 资本市场科技含量提升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4成 [5] - 证监会将加快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 [6]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1.2万亿元,证监会将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8] - 证监会鼓励私募基金坚守长期主义,支持科技企业专注创新,同时优化私募基金退出机制如"反向挂钩"政策、S基金发展等 [7] 稳市机制与市场改革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9] - 证监会计划增强多层次市场包容性,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差异化安排,促进资源向新产业集聚 [9] - 将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及逆周期调节机制,研究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硬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回报能力 [10] - 监管执法将强化"依法严惩"与"依责严防",推动背信罪司法解释出台,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10] - 市场基础制度将优化定价机制和交易结算制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上市备案 [10]
两会丨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融合 让更多企业跑出加速度
证券时报· 2025-03-06 08:14
"为什么这家公司没有留在我们这儿?""为什么我们拥有了一批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也取得了一批具 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但对经济社会发展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各地政府部门发出灵 魂自问,这背后,既有高质量科技供给不足的"焦虑",也有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调整,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定位特色,推进分类发展,面向 不同的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梅兵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清晰的任务书引导各地政府以实际行动缓解"焦虑"。例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让更多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 深度融合"…… 事实上,这也是代表委员们会后热议的重点内容,他们从加快培养社会所需复合型人才、推动创业投资与 耐心资本加速发展、改革指挥棒导向和协同机制等各方面,为政府部门支招。集众智、凝众心,助推中国 经济迸发澎湃动力。 立足转型期的当下,不少高校正在"多条腿走路",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例,梅兵表示,一方面,学校现在为学生提供双专业或者微专业的学习,提升学生专业 能力的"厚度";另一方面,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