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2025陆家嘴论坛发布一揽子利好政策——深化金融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6-21 05:58
2025陆家嘴论坛核心观点 - 论坛以"全球经济变局中的金融开放合作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金融开放、资本市场改革、跨境支付体系创新等议题,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球金融治理 [1] -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上海实施八项高水平开放政策,涵盖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设立、离岸贸易金融改革试点等突破性举措 [2] - 证监会推出科创板"1+6"深化改革方案,包括设置科创成长层、放宽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标准、扩大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企业适用范围 [3] - 外汇局将新发放QDII投资额度,当前累计批准额度达1677.89亿美元,覆盖189家金融机构 [4] 金融开放政策 - 沪港签署《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优化债券通、互换通机制,共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 [5] - 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华总资产突破7万亿元,外资保险市场份额从4%提升至9%,外资银行占衍生品市场20%份额 [6] - 全球前50大银行中42家已在华设机构,40大保险公司近半数进入中国市场 [6] 资本市场改革 - 科创板将试点IPO预先审阅机制,允许未盈利科技企业向老股东增资扩股,增加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 [3] - 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企业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引入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 [3] 跨境金融发展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在SDR货币篮子权重位列第三 [8] - 中国建成多渠道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跨境支付体系呈现本币结算多元化趋势 [8] 外资参与情况 - 橡树资本在华投资总额超470亿元,覆盖股票、债券和不动产等多个领域 [5] - 全国性银行中80%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治理效能 [6]
红筹股回归路径拓宽,A股国际化向前一步
第一财经· 2025-06-12 21:43
深交所国际化进程 - 深交所允许符合条件的港股公司发行存托凭证(CDR),包括红筹或VIE架构公司,国际化迈进一步 [1] - 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深交所上市,进一步丰富内地投资者标的池 [1][4] - 深交所与港交所地理位置优势明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发展区域资源效率更高 [4] 港股回流深市政策细节 - 政策允许H股和红筹架构公司回归深交所,需制定包容性制度 [3] - 深交所历史案例较少,因未开放VIE架构回归,未来中小企业或更适合创业板 [3][4] - 新增CDR发行提法,潜在对象数量大幅扩充,有助于打通深港估值体系 [4] 试点意义与市场影响 - CDR是短期快捷手段,投资者可快速参与交易 [5] - 需完善市值、盈利、ESG披露等细则,明确托管结算及纠纷处理机制 [6] - 提升大湾区融资规模和质量,吸引更多国际化资金,长期推动资本市场开放 [6][7] 资本市场开放趋势 - 区域性金融协同体系经验未来可推广至上交所、北交所 [2][7] - 政策支持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节奏加快 [7] - 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实体企业出海提供竞争力提升路径 [7]
信息量巨大!五部长重磅发声,事关降息降准、提振消费、化债、DeepSeek等|聚焦两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3-06 19:35
经济发展与政策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分行业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矛盾的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3] -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将很快发布实施[2][3]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未来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3] - 民营经济出口占比64.7%,提升1.4个百分点;制造业民间投资、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0.8%、5.8%[3] - 去年向民间资本推出8000多个重大项目,今年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4] 财政政策与债务管理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效缓释,地方共发行置换债券2.96万亿元[6] - 去年发行的2万亿元置换债券利率水平下降平均超过2.5个百分点,预计5年利息减少2000亿元以上[6] - 今年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7]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34万亿元,同口径增长8.4%[8] - 全国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均接近4.5万亿元,分别增长6.1%和5.9%[8] 消费与产业升级 - 消费仍然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服务消费成为消费新增长点[10] - 去年消费最大亮点是以旧换新,带动产业升级转型[10] - 商品消费主要问题是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偏弱;服务消费主要矛盾是优质供给不足[11] - 2025年以来收到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超70万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超30万份[12]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今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情况择机降准降息[13] - 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战略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16] -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16] - 扩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从5000亿元扩大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17] 资本市场改革 -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筑牢股市健康发展根基[19] -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规模从5.1万亿元增长到6万亿元,增幅17.4%[21][22]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21] - 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在春节前分红,分红规模超3400亿元[22] 科技与创新 - 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已超过18%[4]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4] - DeepSeek带动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新认识,影响中国资产价值重估[25]
“稳住股市”首入报告,吴清谈资本市场下一步|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6 19:21
中长期资金入市显效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去年9月以来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在A股市场净买入约2900亿元 [3] - 各类中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幅达22% [3] - 权益类基金规模从6.3万亿元增长到7.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总规模比例从20%提高到24% [3] - 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正推进长期资金长周期考核政策,将建立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及年金基金、保险资金三年以上考核机制 [3] - 证监会将进一步提高公募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比重,引导行业注重长期投资 [4] 资本市场科技含量提升 - 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成,全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市值占比超4成 [5] - 证监会将加快健全科技企业支持机制,用好"绿色通道"、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实施更具包容性的发行上市制度 [6] - 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累计发行规模达1.2万亿元,证监会将完善科创债发行注册流程,发展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 [8] - 证监会鼓励私募基金坚守长期主义,支持科技企业专注创新,同时优化私募基金退出机制如"反向挂钩"政策、S基金发展等 [7] 稳市机制与市场改革 -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稳住楼市股市"写入总体要求,强调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9] - 证监会计划增强多层次市场包容性,优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差异化安排,促进资源向新产业集聚 [9] - 将健全一二级市场协调及逆周期调节机制,研究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硬招,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回报能力 [10] - 监管执法将强化"依法严惩"与"依责严防",推动背信罪司法解释出台,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10] - 市场基础制度将优化定价机制和交易结算制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完善境外上市备案 [10]
刚刚,吴清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3-06 16:00
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 加快推进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重点包括增强多层次市场包容性 投融资协同性 监管执法有效性 市场基础制度适配性 [1][3] - 深化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改革 促进资源向新产业 新业态 新技术领域集聚 [1] - 持续推动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落地 制定修订50多项制度规则 系统重塑监管逻辑 [4] 中长期资金入市 - 逐项打通社保 保险 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 多渠道增强战略性力量储备 [2] -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5.1万亿元增至6万亿元 增幅17.4% [7] 监管执法与投资者保护 - 2024年办理案件739件 罚没款超上年两倍 移送公安案件线索同比增长51% [6] - 严打财务造假 欺诈发行 操纵市场 内部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 全链条强化监管 [5] - 研究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硬招实招 推动中小投资者与大股东形成有效制衡机制 [8] 上市公司回报 - 超300家上市公司春节前分红 规模超3400亿元 [7] - 优化市场评价机制 完善交易结算制度 提升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能力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