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4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4 07:59
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互动 - 政策推动保险资金加速向耐心资本、战略资本、长期资本转型,与资本市场形成"双向奔赴" [1] - 险资入市增量政策聚焦扩规模、拓渠道、优考核,助力构筑优质核心资产新底仓 [1] - 险资以稳健权益资产布局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成为市场长效活水 [1] - 财政部发布通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提升险资对短期波动容忍度,加大权益投资力度 [6] 新三板与A股市场动态 - 上半年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1%至158家,挂牌公司总数达6060家 [1] - 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治理模式正从"形式合规"向"实质制衡"转型 [1] - 华夏基金调研报告显示520家A股上市公司治理转型图景 [1] - 沪指连续2日站上3500点,沪深两市单日成交额突破1.7万亿元 [2] 科创板改革与外资动向 - 上交所发布科创板"1+6"改革配套规则,32家未盈利公司进入科创成长层 [3] - 德国养老金委托富国资产5000万美元布局中国权益资产,巴克莱银行加仓国内ETF [3] - 6月以来多家外资私募完成管理人登记,看好中国资产长期配置价值 [3] 公募REITs与基金行业变革 - 创金合信首农REIT网下认购确认比例仅0.7755%,40余家券商争抢打新 [4] - 公募REITs市场规模近1800亿元,券商持有量级已超过保险资管成为第一大持有机构 [4] - 基金销售机构加速转型,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服务模式转变 [4] 科技企业投资热点 - 头部公募密集调研电子元件企业,关注智能制造、AI芯片、人形机器人等领域 [5] - 企业重点回应技术升级路径、政策落地节奏及新业务商业化潜力 [5] 国企并购与产业基金 -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案例达849起,同比增长182% [6] - 江苏设立100亿元诚通科创基金,7月以来多地"官宣"百亿级产业基金 [7] - 专家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核心技术攻关,避免重复投资和同质化竞争 [7]
公募费率改革两周年:累计减费约245亿,从“规模竞赛”到“回报突围”
第一财经· 2025-07-10 20:41
公募基金降费潮 - 7月以来多家头部机构如易方达、工银瑞信、国泰等宣布调降旗下固收、权益、货币等多品类基金费率 [1][2] - 易方达中债新综合托管费从0.1%降至0.05%,工银价值精选管理费从1.2%降至0.8%,国泰农惠定期开放管理费从0.4%降至0.3% [2] - 7月以来至少有10只产品实施降费,降费范围从主动权益类扩展至指数型、固收类、QDII及货币型基金 [3] 费率改革成效 - 改革两年间近4300只基金实施降费,占存量产品四成以上 [1] - 行业四大核心费用指标缩水244.67亿元,降幅达11.33%,其中管理费用减少202.86亿元,降幅14.01% [1][5] - 管理费年费率≤0.15%的产品达1052只,托管费年费率≤0.05%的产品达2187只 [3] 行业生态转型 - 费率改革推动行业从"规模为王"向"业绩说话"转变 [1] - 部分公司调整调研投入和方式,压缩差旅费用成为常态 [6] - 多家公司调整考核机制,纳入"客户持有期"、"复购率"等指标 [7] 创新探索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已结募24只,合计募集226.8亿元,第二批11只产品已上报 [7] - 部分公司建立覆盖经营管理层和基金经理的长期考核机制,纳入三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等指标 [7] - 行业尝试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模式,优化基金经理薪酬及考核评价体系 [7]
重磅!最新洞察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13:29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核心成果 - 2023年7月启动费率改革后,公募基金预计每年为投资者节省超450亿元成本,主动权益基金平均管理费率三年下降约20% [2] - 2024年四大费用(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交易佣金)合计1884.21亿元,同比降低7.07% [2] - ETF管理费率从0.5%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降至0.05%,中证A500ETF采用行业最低费率进一步拉低整体水平 [5] 行业生态重构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业绩为王",浮动费率基金打破"旱涝保收"模式,形成"投资者利益至上"新生态 [2][7] - 产品结构优化:低费率产品占比上升,ETF/指数基金加速扩张,浮动费率基金等创新产品涌现 [5][10] - 头部机构强化全品类覆盖与全球化布局,中小机构聚焦细分赛道(如科技、量化)实现差异化竞争 [11][12]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浮动费率基金常态化发展:截至2025年6月全市场成立182只,未来或按持有期限分档设计费率 [20][21] - 产品设计趋势:指数基金精细化(Smart Beta)、投顾型定制化产品增加,ESG等新类型涌现 [22] - 服务模式转型:从渠道驱动转向"业绩+服务双轮驱动",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投资者陪伴体系 [12][13] 未来改革方向 - 第三阶段费改聚焦销售环节:拟调降认申购费/销售服务费,探索阶梯式收费与赎回费组合模式 [24][25] - 借鉴海外经验:推动买方投顾转型,发展"管理费率+投顾费率"组合,优化指数基金费率结构 [28] - 平衡机制:通过市场化定价与差异化竞争实现投资者成本降低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态平衡 [25][27]
6月新发基金规模超900亿元!这类产品成“香饽饽”
天天基金网· 2025-06-27 13:05
6月公募基金发行市场概况 - 6月以来新发基金规模突破900亿元大关,债券基金贡献47.63%的募集规模(432.85亿元),单只平均规模19.68亿元 [2][3] - 混合型FOF基金成为"吸金王",单只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募资65.73亿元,FOF类产品整体募资91.11亿元(占比10.03%) [2][4] - 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达215.71亿元(占比23.74%),为2023年1月以来最高,显示机构对权益市场的布局热情 [3] 债券型基金主导市场 - 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表现突出,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和惠升和盛纯债均募资超60亿元,后者仅用3天完成募集 [3] - 同业存单指数基金受追捧,中邮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和人保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分别募资50亿元和39.10亿元 [3] - 债券类产品主导反映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资金持续流向低波动资产 [6] 权益类产品分化明显 - 偏股混合类产品出现爆款,富国均衡投资(19.64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A(17.04亿元)等表现突出 [4] - 被动指数产品发行遇冷,华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2.52亿元)、工银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2.34亿元)等规模较小,部分行业ETF募资不足0.2亿元 [4] - 科创主题ETF(如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募资5.36亿元)和REITs(中金中国绿发商业资产REIT募资5亿元)仍获资金关注 [5][6] 创新产品与费率改革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首批13只产品募资超126亿元,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等单只规模超10亿元 [5] - 费率改革推进,管理费与持有期限及业绩挂钩的模式实现投资者与管理人利益绑定 [5] - 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等创新产品尝试差异化竞争,但整体效果有限 [4][5] 市场格局与未来展望 - "债强股弱"格局延续,债券基金在资产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 [6] - 权益类基金通过延长募集期、优化设计吸引长期资金,预计随市场回暖发行将逐步改善 [6][7] - 科创主题、REITs等结构性机会仍受长期资金青睐 [6]
6月新发基金规模超900亿元!这类产品成“香饽饽”
券商中国· 2025-06-26 09:46
6月A股市场及公募基金发行概况 - 6月A股市场前期震荡为主,本周沪指三连阳提振市场情绪 [1] - 公募基金发行市场呈现结构性行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900亿元 [2][3] 债券型基金主导市场 - 债券型基金募集432.85亿元,占比47.63%,单只平均规模19.68亿元 [3] - 京管泰富中债京津冀综合A和惠升和盛纯债分别募得60.01亿元和60亿元,后者仅用3天完成募集 [3] - 中邮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和人保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持有分别募资50亿元和39.10亿元,成为短期理财热门选择 [4] 混合型基金及FOF基金表现 - 混合型基金发行规模达215.71亿元,占比23.74%,为2023年1月以来最高 [4] - FOF基金发行8只,募资91.11亿元,占比10.03%,平均单只规模11.39亿元 [4] - 东方红盈丰稳健配置6个月持有A首募规模65.73亿元,为6月发行规模最大基金 [4] 偏股混合类产品及被动指数类产品 - 富国均衡投资募资19.64亿元,易方达成长进取A和交银瑞安A分别募得17.04亿元和15.47亿元 [5] - 被动指数类产品发行冷清,华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和工银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募集规模分别为2.52亿元和2.34亿元 [5] - 华宝中证制药ETF和嘉实中证全指集成电路联接A发行规模仅0.13亿元和0.11亿元 [5]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创新产品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13只已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 [6] - 东方红核心价值、易方达成长进取、平安价值优享募集规模均在10亿元以上 [6] - 中金中国绿发商业资产REIT募资5亿元并提前结束募集,嘉实上证科创板综合增强策略ETF和国联安中证A500增强策略ETF分别募资5.36亿元和2.76亿元 [6] 市场格局及未来展望 - 新发基金市场延续"债强股弱"格局,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推动资金流向债券类产品 [7] - 科创主题ETF、REITs等创新产品获资金关注,反映长期资金对结构性机会的布局需求 [7] - 预计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望逐步回暖,债券型基金仍将在资产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 [8]
首批13只浮动费率基金吸金126亿元,东方红核心价值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6-23 22:47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发展现状 - 首批26只浮动费率基金中已有13只成立,合计募集规模超126亿元,单只产品平均规模达9.69亿元 [2] - 头部三强产品(东方红核心价值A、易方达成长进取A、平安价值优享A)合计募集50.17亿元,占首批总规模近四成 [3] - 规模分化显著:博时卓睿成长A以2.59亿元垫底,华安竞争优势A和广发价值稳进A分别以5.10亿元和6.94亿元位列倒数 [5] 头部产品竞争优势 - 东方红核心价值A由老将周云管理,其历史产品任职回报率达196.86%和178.04%,公司自购1000万元并锁定三年 [4] - 易方达成长进取A认购户数达4.73万户成为"人气王",基金经理刘健维个人认购超百万份,其管理产品五年累计收益率20.49% [4] - 平安价值优享A采用"持有期+业绩报酬"双阶梯收费模式,当持有满一年且年化收益超6%时管理费率阶梯式提升 [4] 行业生态变革 - 浮动费率模式采用"持有期限+年化收益率"双维度机制,如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管理费率根据业绩基准动态调整(0.8%-1.5%) [6] - 13只基金平均募集周期仅22天,天弘品质价值混合户均认购金额达23.4万元显示机构资金认可 [6] - 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业绩驱动",终结"旱涝保收"固定费率模式 [7] 中小机构差异化路径 - 天弘品质价值A虽仅获4197户认购,但户均认购23.4万元,拟任基金经理贾腾管理的港股通指数增强基金曾创三年31.74%超额收益 [5] - 博时基金虽首募垫底,但基金经理田俊维管理的博时创新经济A近三年收益率达23.30%,大幅跑赢基准 [7]
新发浮动费率基金深度观察:非对称上下浮动,锚定基准不放松
中泰证券· 2025-06-11 20:5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首批浮动管理费公募基金问世,新发产品数量占比约七成,符合《行动方案》要求,优化收费模式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25位基金经理历史业绩较好,投资建议关注非银板块机会及欠配非银金融龙头个股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引言 - 首批浮动管理费公募基金问世,新发产品数量占比约七成,24只浮费基金均为主动权益类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占比95.8%,普通股 票型基金占比4.2% [5][8] 1. 浮费基金管理费浮动方法、其他费率历史对比 1.1 浮费基金管理费率浮动方法 - 持有期小于1年,管理费率均为1.2%;持有期大于等于1年,年化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三个百分点及以上,管理费率减半至0.6%;扣除管理费率后的年化收益率为正且超过业绩比较基准六个百分点以上,管理费率上浮25%至1.5%;其他情况维持1.2%,该模式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 [14][15] 1.2 浮费基金其他费率历史对比 - 浮费基金其他费率与历史费率相似,24只基金托管费率均为0.2%,C类基金销售服务费率平均为0.53%,部分基金需根据购买规模支付浮动认购费和申购费 [17] 2. 首批试点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概况 2.1 基金经理经验以及历史管理基金数量 - 25位基金经理平均任职6.51年,最高11.99年,最低2.56年;历史管理基金数量平均7.08只,最高14只,最低1只;基金经理指数规模加权年化波动率平均25.76%,最高46.55%,最低0.98% [5][18] 2.2 首批25位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好于同业 - 25位基金经理年化收益率平均5.89%,超越基准的年化收益率平均4.30%,2位低于 -3%,占比8%,10位大于6%,占比40%,平均收取1.27%的管理费率,历史业绩好于同业 [5][20] 2.3 基金经理历史重仓股配置 - 25位基金经理所持重仓股中,腾讯控股、贵州茅台、宁德时代等为前十基金重仓股 [5] 3. 浮费基金基准指数对比 3.1 浮费基金基准占比分布 - 24只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共涉及17个指数,股票类指数9个,权重占比79.08%,债券类指数7个,权重占比20.71%,存款类指数1个,权重占比0.21%,沪深300占比45.5% [29] 3.2 历史主动权益类基金基准占比分布 - 历史基金股票类指数占比分别为沪深300(53.4%),中证800(23.0%)等 [31] 3.3 浮费基金与历史基金的基准占比对比 - 浮费基金沪深300占比较历史占比下降7.9pct.,中证800成长和中证A500占比有所上涨,其余指数占比较为相似 [5][32] 4. 投资建议 - 在系列监管政策推动下,紧握非银板块的β机会,推荐新华保险,关注中国太保底部补涨机会;受益于本次行动方案的欠配非银金融龙头个股(中国平安、东方财富) [5][36]
年内超200只基金调降费率 部分产品费率减半
证券日报· 2025-06-10 00:17
基金费率调降现状 - 今年以来已有超200只基金调降费率 超1000只产品达到行业最低费率标准 [1] - 6月以来南方基金、建信基金等多家公司宣布降费 覆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型基金 [2] - 多只基金费率减半及以上 如东财创业板ETF发起式联接A管理费率从0.5%降至0.15% 国元元增利货币从0.7%降至0.25% [2] - 部分产品同步调降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 如建信稳定增利债券C管理费从0.7%降至0.3% 托管费从0.2%降至0.1% [3] 低费率产品发展态势 - 管理费率≤0.15%的基金达1035只 托管费率≤0.05%的基金达2146只 货币基金托管费最低至0.04% [3] - 公募REITs管理费率普遍0.1%-0.2% 托管费率低至0.01% 成本优势显著 [3] - "0.15%管理费+0.05%托管费"组合产品数量较年初增长20%至1008只 [4] 费率改革政策驱动 - 证监会5月印发行动方案 明确要求"稳步降低基金投资者成本" [5] - 费率改革是落实新"国九条"中降低公募综合费率要求的具体体现 [5]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债券基金平均管理费率0.857% 托管费率0.154% 指数基金管理费已降至0.15% [6] - 头部公司通过降费抢占市场份额 如指数基金和ETF侧重成本优化 主动权益类基金寻求收益与吸引力平衡 [6] - 混合型基金需提升市场适应能力 固收类基金通过费率杠杆促进规模增长 [6] 差异化服务发展方向 - 建议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定制方案 如年轻客户"定投+目标储蓄"组合 高净值客户"核心+卫星"策略 [6] - 需强化投顾服务和投资者教育 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沙龙等形式建立理性投资认知 [7] - 提升服务附加值可对冲费率下行压力 培育长期客户关系 [7]
博时卓睿成长正在发行
经济观察网· 2025-05-30 18:51
浮动费率基金政策与产品推出 - 中国证监会2025年5月7日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建立与基金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标志着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启动 [1] - 首批浮动费率产品博时卓睿成长股票基金(A/C类代码:024452/024453)于2025年5月27日公开募集 [1][9] 浮动费率基金定义与特点 - 管理费费率动态变化,依据基金规模、业绩或持有期等条件调整 [2] - 三大核心特点:1)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2)以业绩基准避免风格漂移;3)差异化收费鼓励长期持有 [3] - 新模式对基金经理管理能力要求较高,博时基金因此委派资深基金经理田俊维管理首只产品 [3][4] 基金经理田俊维背景与投资策略 - 拥有14.8年证券从业经验及9.4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兼具买方与卖方视角 [4] - 投资风格偏GARP(合理估值成长股),淡化择时,专注左侧布局与自下而上选股 [5][7] - 选股框架包括:中微观双向研究、管理层与竞争优势分析、估值横向对比、3-5个行业适度分散 [7] 在管产品业绩表现 - 博时创新经济混合A近1年收益16.03%(基准13.80%),近3年收益15.54%(基准-0.18%),同类排名前30% [7] - 博时卓远成长一年持有A近1年收益17.54%(基准16.70%),同类排名前29% [7] - 博时卓越成长A近1年收益17.34%(基准16.27%) [7] 博时卓睿成长股票产品设计 - 股票仓位80%-95%,港股通标的占比0%-50%,聚焦A/H股成长性标的 [9] - 浮动费率分三档:1)持有不足1年按1.20%收取;2)满1年后根据年化收益率区间收取0.60%-1.50% [9][10] - 管理费结构包含固定管理费(0.60%年费率)、或有管理费(0.60%)及超额管理费(0.30%),按持有期及超额收益条件触发 [13][15][16] 费率计算与执行机制 - 固定管理费每日计提(E×0.60%÷当年天数),按月支付 [13] - 超额管理费仅在持有超365天且年化收益率>基准6%时扣除(0.30%年费率) [15] - 年化收益率计算公式:基于份额累计净值、持有天数及基准比较动态调整 [17][19]
多家官宣:终止合作
中国基金报· 2025-05-26 21:15
民商基金终止公募代销业务 - 多家基金公司(华泰柏瑞、光大保德信、德邦基金等)宣布终止与民商基金的代销合作,具体终止日期为2025年5月24日至6月12日不等 [1][2][4] - 民商基金主动退出公募代销市场,未来将转向私募基金业务 [5][6] - 民商基金成立于2016年,2017年获基金销售牌照,当前代销2753只公募产品,合作基金公司72家,在125家独立销售机构中排名第52位 [7][8] 第三方基金代销行业洗牌趋势 - 行业监管趋严,基金公司对代销机构的选择从“大而全”转向“精挑细选”,部分能力较弱的机构加速出清 [9] - 证监会推动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将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纳入考核,引导代销渠道从“销量导向”转向“投资者盈利导向” [9] - 指数基金因费率低、透明度高受青睐,部分第三方机构(如盈米基金、同花顺基金)的被动指数基金占权益基金比重达44% [10] 行业未来展望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和严监管将持续推动行业洗牌,中小型代销机构可能进一步退出市场 [11] - 具备专业投顾能力、能匹配客户指数基金需求的机构更具发展潜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