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主义
搜索文档
李强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
央广网· 2025-10-28 20:00
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当地时间10月 27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 科斯塔表示,欧盟愿同中方保持高层交往,加强各领域各层级对话沟通,增进互信,妥善处理彼此 关切,促进务实合作,维护多边主义,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李强表示,当前中欧关系发展既面临机遇,也存在一些挑战。双方应当把稳中欧关系发展的正确方 向,打牢筑实政治互信的基础,把双方共识落到实处。中方愿同欧方把合作蛋糕做大,打造更多合作新 增长点。同时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互谅互让,推动解决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希 望欧方为中国赴欧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也希望欧盟机构为中欧关系发展发挥积极 作用。 ...
【解局】中国—东盟自贸区迈入3.0时代,意味着什么?
环球网· 2025-10-28 19:45
据商务部消息,3.0版升级议定书共涵盖9大领域,新增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竞争 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5个领域,体现了双方积极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新兴领域合作的共同意 愿和行动。在货物、服务、投资市场准入已达到较高开放水平的基础上,3.0版聚焦规则与合作领域, 通过保障企业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提升欠发达国家履约能力,促进 区域经济包容发展,使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企业和人民都能够从区域经济增长中受益。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李萌 褚大业 刘洋】当地时间10月28日,在马来西亚举行第47届东盟峰会 期间,中国—东盟自贸区3.0升级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正式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水 平再次升级。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多名业界人士认为,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 重要投资伙伴,在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之际,3.0版升级议定书的签署是中国与东盟开创合作共 赢新局面的重要举措,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和信心。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10月28日,在李强总理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东盟领导人共同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订
商务部网站· 2025-10-28 17:30
10月28日,在李强总理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东盟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马来西亚 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分别代表中方和东盟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升级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就议定书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一、议定书签署的重要意义 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伙伴。议定书的签署是落实习近平主席与东盟领导人在中国 —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达成重要共识的标志性成果,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关于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基于规则的国际经贸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的背景下,双方签署议定书对中国—东盟自贸区进行3.0版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当前个别国家采取单边关税措施挑起贸易战,给国际经 贸体系带来严重冲击。议定书的签署充分体现了中国与东盟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共同承诺, 将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多信心和动力,对各国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携手应对国际 经贸挑战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三、议定书突出特点 二是为推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树立新的里程碑。议定书的签署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 双方自贸合作向更深层次迈进
央视网· 2025-10-28 14:26
商务部国际司司长林峰称:"签署议定书体现了双方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对各国共同抵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携 手应对国际经贸挑战,作出了重要示范。签署议定书也标志着双方自贸合作将朝着更深层次迈进,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融合,共同建设开 放、包容、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有力促进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双方对外商谈和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开始;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全面 建成;2019年2.0版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实施。2022年,3.0版升级谈判启动,直到今年5月全面完成3.0版谈判。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28日,中国和东盟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商务部有关负责人 表示,议定书签署后,双方将分别履行各自核准程序,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 3.0版升级议定书共涵盖9大领域,新增了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5个领域,体现了双方 积极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推动新兴领域合作的共同意愿和行动。在货物、服务、投资市场准入已达到较高开放水平的基础上,3.0版聚 ...
中国与东盟签署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中国能源报· 2025-10-28 11:53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签署事件 -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于10月2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代表双方签署议定书 [2] - 签署仪式在中国李强总理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东盟国家领导人共同见证下进行 [2]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的战略意义 - 议定书签署是落实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达成重要共识的标志性成果 [2] - 该举措是落实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部署的重要行动 [2] - 升级体现双方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致力于建设开放、包容、以规则为基础的区域一体化大市场 [2] - 目标为双方及世界各国企业创造丰富的市场和产业合作机遇,为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2] 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历程与3.0版涵盖领域 - 中国与东盟自2002年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2010年自贸区1.0版全面建成,2015年完成2.0版升级 [3] - 3.0版建设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并于2025年5月全面完成谈判 [3] - 3.0版升级涵盖9个领域: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标准和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程序、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 [3] 后续安排 - 议定书签署后,双方将分别履行各自国内核准程序,以推动议定书尽早生效实施 [3]
商务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新浪财经· 2025-10-28 10:53
议定书重要意义 - 签署是落实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重要共识的标志性成果 [2] - 以实际行动坚定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 在当前国际经贸体系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信心和动力 [2] - 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从传统贸易投资领域拓展至数字、绿色、标准、产供链等新兴领域 推动区域经济向更深层次一体化和长期稳定增长迈进 [3] 谈判背景与历程 - 中国—东盟自贸区是双方对外商谈和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 2002年开启建设进程 2010年1.0版全面建成 2015年签署2.0版升级议定书并于2019年全面生效 [4] - 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9823亿美元 比2002年建设之初增长17倍 [4] - 2021年11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尽早启动3.0版建设 2022年11月正式启动升级谈判 历经近两年时间、9轮正式谈判及120余场工作组会议 于2024年10月宣布实质性结束谈判 [4] - 经过4次特别联委会及多轮工作组磋商 于2025年5月全面完成谈判 2025年10月28日正式签署3.0版升级议定书 [5] 议定书突出特点 - 新增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供应链互联互通、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5个领域 体现双方引领国际规则制定和推动新兴领域合作的意愿 [7] - 在货物、服务、投资市场准入已达高水平开放基础上 聚焦规则与合作领域 作出中国和东盟各自自贸实践的最高水平承诺 [7] - 建立贸易便利化等"边境上"传统领域和数字、绿色、供应链等"边境后"新兴领域的系统性合作框架和机制化安排 [7] - 纳入竞争和消费者保护、中小微企业、经济技术合作等领域 促进区域经济包容发展 使各国企业和人民都能从区域经济增长中受益 [7] 数字经济领域主要内容 - 建立各自缔约实践中最高水平的规则体系及合作安排 暂免电子传输海关关税 保障数据跨境流动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8] - 推动认可电子认证和电子签名 加强网络安全、反网络欺诈、非应邀商业电子信息等监管合作 [8] - 在物流、数字基础设施等"硬联通"和单一窗口、电子发票、电子支付、电子提单等"软联通"领域开展合作 提高系统兼容性 降低企业成本 [8] - 深化数字身份、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数字贸易标准等新兴细分领域合作 [8] 绿色经济领域主要内容 - 首次对绿色经济、新能源、清洁能源、可持续金融、绿色技能等作出明确定义 承诺不将环境标准作为贸易保护主义变相手段 [9] - 确立绿色贸易、绿色投资、循环经济、可持续金融、绿色技术、绿色标准、可持续能源、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8大优先合作领域 [9] - 合作贯穿研发、融资、生产、消费、回收全链条 为打造区域经济绿色引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9] 供应链互联互通领域主要内容 - 首次在自贸协定中纳入供应链合作单独章节 共同作出高水平承诺 促进关键产品和服务自由流通 [9] - 利用数字技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增强区域供应链韧性和连通性 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9] - 鼓励开展多式联运、促进可持续口岸发展、提升口岸生产力和效率以解决物流交通瓶颈 [9] - 提高区域供应链资源配置效率及风险预警能力 协同应对供应链中断 保障紧急情况下供应链稳定运行 [9] 标准与技术法规领域主要内容 - 首次明确在制定自身标准时可考虑参考对方标准 鼓励承认彼此合格评定结果 联合制定合格评定程序 [10] - 优先推进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标准合作 允许彼此企业依法参与标准制定并给予国民待遇 [10] - 依托中国—东盟标准化合作论坛加强标准合作机制化建设 促进标准对接 为企业拓展区域市场提供便利 [10] 海关与贸易便利化领域主要内容 -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加强"智慧海关"合作 提升海关监管智能化、数字化水平 [11] - 优化货物放行、快件、装运前检验等规定 简化通关程序 减少通关时间 纳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相关规定 [11] - 企业可通过"一站式"平台进行申报并跟踪通关流程 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通关效率 增强透明度 [11] 中小微企业领域主要内容 - 充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提升其参与国际贸易的能力和机会 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 [12] - 促进中小微企业使用电子商务 提升对知识产权的认识、理解和有效利用 帮助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2] - 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型初创企业数字化转型 为其在不同成长阶段提供促进融资信息 加强专精特新能力 [12] 经济技术合作领域主要内容 - 建立覆盖全领域的合作框架和机制性安排 通过技术援助支持能力建设 帮助最不发达国家提升履约能力 [12] - 加强经验分享 挖掘更多合作潜力 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组监督实施情况并提出具体合作建议 [12]
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解读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8 10:37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一)有关背景。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于双方都是对外商谈和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2002年,中国与东 盟十国领导人宣布开启自贸区建设进程。双方秉持互利共赢原则,经过友好协商,先后达成并实施了货 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和投资协议,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1.0版全面建成。2015年,双方签署 2.0版升级议定书,议定书于2019年全面生效实施。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不断深化,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连续5年成为中 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贸易额达9823亿美元,比2002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之初增长了17 倍。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促进双边贸易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8日,在李强总理和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等东盟领导人共同见证下,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马来西亚 投资、贸易和工业部部长扎夫鲁分别代表中方和东盟方,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升级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商务部国际司负责人就议定书有关情况进行解读。 一、议定书签署的重要意义 二是为推进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树立新的里程碑。议定书的签署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贸合作和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将从传统贸 ...
中经评论:泛化“国家安全”撑不起欧洲经济
经济日报· 2025-10-28 08:08
欧盟政策趋势 - 欧盟持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通过政策法律工具在供应链、科技、能源等领域构筑“安全壁垒” [1] - 欧盟正在建立“贸易瓶颈环节”数据库并与“贸易武器库”匹配,旨在遭受“经济胁迫”时进行反制 [1] - 荷兰启用《商品供应法》条款强行接管中资安世半导体公司,违背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 [1] 对行业与公司的影响 - 荷兰对安世半导体公司的行为导致欧洲汽车芯片供应面临困难,德国大众汽车工厂因芯片供应波动被迫缩短工时 [1] - 欧盟在研究与创新方面投入不足,面临产出滞后、商业化困难、风险投资萎缩、资金分散等问题 [3] - 欧盟数字化进程面临整体竞争力落后、企业数字化进程缓慢、人工智能发展滞后等挑战 [3]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2030年实现40%的战略原材料在欧盟加工,但本土开采成本高昂且环保标准严苛 [3] 内部挑战与竞争力 - 欧盟经济安全战略面临内部严重分歧,成员国在“去风险”尺度、产业补贴分配等问题上立场对立 [2] - 欧盟内经济体量较大的成员国凭借财力优势通过补贴主导产业竞争,加剧了中小成员国对产业失衡的担忧 [2] - 欧盟推动资源倾斜至“安全优先”领域,挤占了对教育、科研等长期竞争力的投入 [3] - 乌克兰危机后欧盟防务开支激增,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赖不断加深 [3]
泛化“国家安全”撑不起欧洲经济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59
近年来,欧盟一些人持续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通过操作一系列政策法律工具,试图在供应链、科技、 能源等领域构筑所谓"安全壁垒"。这种做法难以提振欧洲经济当前面临的疲软态势,同时加剧其内部失 衡、削弱创新活力,势必让欧洲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陷入更深的困境。 泛化"国家安全"筑起的高墙,看似挡住了风险,实则禁锢了自身活力。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欧 洲更需要的是开放带来的创新动力、合作培育的互信基础,以及多边主义框架下的规则共识。唯有摒弃 零和思维,在平衡安全与效率中寻找新路径,欧洲经济方能走出困境,否则只会在泛安全化的迷思中越 陷越深。(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泛化"国家安全"势必加剧欧洲的战略迷失。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防务开支激增,在安全上对美国的依 赖不断加深。美国通过北约框架、技术标准与能源出口强化对欧控制,使得欧盟"战略自主"沦为空谈。 有分析指出,若无法摆脱"随美起舞"的惯性,欧盟的经济安全甚至政治安全最终仍将受制于外部意志。 欧盟若想真正维护安全,需回归多边主义与合作初心。一方面,政策应精准限定安全边界,避免非理性 扩大。另一方面,深化单一市场改革才是竞争力根基。欧盟需打破内部监管壁垒,鼓 ...
学习手记丨在亚太这片大海中扬帆前行
新华社· 2025-10-28 04:15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与区域经济 -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30多年来,带动地区大发展大融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亚太奇迹”[4] - 亚太地区经济在全球占比超过六成,贸易总量占比近一半,是全球经济主要增长引擎[4] - 亚太的成功源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和开放的区域主义、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并坚持互利共赢[4] 全球化与区域合作趋势 - 开放包容是亚太合作主旋律,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5] - 亚太各方已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5] - 阻碍经济合作、阻滞或拆解亚太地区长期形成的产业链供应链,只会加剧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5] 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 - 中国是亚太大家庭中的一员,中国发展离不开亚太,亚太繁荣也离不开中国[5] - 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给亚太发展带来更大机遇[5] - 中国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继续以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同亚太伙伴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的蓬勃机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