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10万青少年参与“百万青年看祖国”活动:亲身体验 更感自豪
中国新闻网· 2025-06-11 11:04
活动概况 - "百万青年看祖国"主题活动于2023年2月在香港启动 由香港全国青联委员协进会主办 香港中旅社作为支持单位参与 [3] - 活动设计突出"文化+科创"核心特色 涵盖升国旗、国情讲座、文博场所探访、科技项目考察等沉浸式体验 [3] - 截至目前已有约10万人次香港青少年参与香港中旅社支持的项目 [3] 活动内容与特色 - 行程包括故宫、三星堆等文博场所探访 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考察 文体互动及农村调研等多元化内容 [3] - 香港中旅社联合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等机构推出《香港青少年内地考察交流服务标准》 规范餐饮、住宿、交通等全流程服务 [3] - 活动延伸至社工群体 推出"万千社工看祖国"活动 探访内地社区居委会、长者食堂等基层单位 [4] 未来规划 - 配合第十五届全运会 策划青少年与冠军运动员交流等新主题 [4] - 计划与内地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创企业合作 持续拓展活动内涵 [4]
抗日战场上,他的军号始终嘹亮(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6-11 08:15
马章锁与志愿者一起包粽子。 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张文摄 站在烈士陵园台阶下,面对一座座烈士墓碑,马章锁昂首挺胸、抬起右手,做出吹号的姿势。此时,耳 畔仿佛又响起那嘹亮的军号声,一幕幕抗战场景浮现眼前。 每次来到烈士陵园,马章锁都会将所有勋章整齐地戴在胸前。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子,浓缩在一枚枚勋章 上,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 司号员肩负什么责任? "司号员与司令员只是一字之差,身后同样是千军万马" 1924年,马章锁出生在宁夏盐池县一户贫苦农家。1936年,红军解放盐池县,红十五军团在各村宣传抗 战形势,动员群众参军保家卫国。当时才12岁的马章锁以给地主家放羊为生。他看到红军军纪严明、官 兵平等,还教穷人读书识字,便报名参加了红军。 机灵好学的马章锁,很快就在部队里学会了骑马、吹冲锋号、包扎伤口等技能,于是被分到骑兵营做司 号员。 马章锁在学习。 马章锁从此一门心思练本领,想方设法熟悉军号的吹奏。无论寒暑,当战友们还在睡梦中,马章锁已早 早起身爬上山头,迎着曙光练习。他的嘴唇被军号磨破皮、出了血,依然坚持练习。在此后的战斗中, 马章锁的号声始终嘹亮,再没出过一次差错。 第一时间冲锋会害怕吗? "越是危险,我就越要把号 ...
“美队”出演喜剧,难掩缺席“复联”失落
环球时报· 2025-06-11 06:41
影片内容与主题 - 影片《物质主义者》由《过往人生》导演席琳·宋执导,达科塔·约翰逊、克里斯·埃文斯与佩德罗·帕斯卡主演,讲述纽约顶级婚恋顾问露西在完美富豪医生哈利与前男友约翰之间的情感挣扎[1][3] - 影片核心探讨当代婚恋观与物质现实的冲突,通过三角恋故事展现实用主义爱情哲学的动摇[1][3] - 剧情设定中,露西以身高、年龄和财务状况为基准的"爱情算法"成功撮合9对伴侣,但个人情感选择颠覆其职业理念[3] 媒体评价与口碑 - 烂番茄新鲜度88%,外媒普遍高度评价,称其"对爱情与金钱的清醒探索",并赞扬三位主演的表演[3][4] - IGN评价影片为"关于中年约会陷阱的温柔浪漫戏剧",兼具"刺痛与抚慰"的观感[3] - 《帝国》杂志指出影片"披着浪漫喜剧外衣挑战陈词滥调",犀利探讨现代约会中的"价值"问题[4] - 《综艺》盛赞达科塔·约翰逊贡献"演艺生涯最具力量的表演",克里斯·埃文斯与佩德罗·帕斯卡的角色塑造鲜明[4] 市场表现与行业关联 - 影片定档北美13日上映,前期口碑奠定良好市场预期[1][3] - 主演克里斯·埃文斯在宣传期间被问及回归漫威宇宙的可能性,引发观众对其未来作品的关注[4]
广州塔下“大圣”驾到!“父爱如兰”文化周在湾区盛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6-10 22:34
活动概述 - 6月10日父亲节前夕,广东四会"父爱如兰"文化周在广州珠江公园举办,活动融合四会兰花与父爱主题,赋予父亲节新文化内涵 [4][5][6] - 活动以《父爱如兰》歌曲开场,通过视听嗅觉盛宴实现情感深度触碰,现场展出父亲节专属兰花品种"齐天大圣" [3][5][11] 产业数据 - 四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兰花产业核心区,拥有62家兰花企业,年育苗量达3300万株,是湾区最大兰花种植基地 [16][17] - "父爱如兰"品牌入选"中国品牌优秀典型案例",2024年专属品种"齐天大圣"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规模化量产,花期可持续1.5个月且能重复开花 [17][24][25][27] 品牌建设 - 四会依托广东农产品"12221"营销体系,将兰花与父亲节绑定,打造"中国式浪漫"消费场景,推动品牌从节庆符号升级为文化IP [13][14][15][19] - 通过微短剧《父爱如兰》(全网播放量近百万)、AI顾问"兰先生"、剧本杀等形式强化情感叙事,形成"科技+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8][39][50][56] 市场推广 - 活动在广州塔地铁站、白云机场(年客流7637万人次)等核心区位展开立体宣传,结合地标效应提升品牌曝光 [76][77][85] - 连续四年举办文化周活动,2025年新增"石狗镇·世界兰花微短剧拍摄基地",探索"产品+短剧+品牌+文旅"新模式 [65][66][70][75] 行业影响 - 胡润评价"齐天大圣"将东方神话融入兰花培育,开创文化赋能农产品新路径 [28][30] - 活动颁发多项行业奖项,汇聚商界、政府、媒体资源共同推动IP出圈,示范乡村振兴文化驱动模式 [41][43][45][46]
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开启
杭州日报· 2025-06-10 11:14
活动还首次发布了《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名单》,共有22项档案入选,部分珍品进行了现场展示。这 些档案珍品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抗战精神的优质资源,也充分 体现了浙江在抗战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与贡献,对于丰富中国抗战历史研究、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深远意 义。此外,省档案馆还同步推出浙江抗战档案珍品地图,以地图的形式将抗战档案珍品串联起来,为公 众开启一扇触摸真实历史的窗口。 在杭州市档案馆,"请听档案说——杭州市6.9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热闹开启。活动通过档案修复 体验、金石传拓实操、世遗地图拼贴、主题展览问答等多元化形式,开展沉浸式互动活动,让档案走出 尘封的库房,让历史记忆鲜活再现,让市民近距离体验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6月9日是第18个国际档案日,省市各档案部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6月9日下午,省档案馆以"请听档案说"为主题、以"我在档案现场 解密档案故事"为主线,紧扣抗 战档案,开展了国际档案日活动。现场,省档案馆向社会集中公布了13件侵浙日军投降和遣返档案,这 些档案是省档案馆联合全省市县档案馆,从馆藏的100多万卷(件)革命历史档案中挑选的,涵盖侵华 日军在浙江投降、受惩 ...
一瓶洗衣液背后的创新密码与产业变革
消费日报网· 2025-06-10 10:48
公司科技创新成果 - 纳爱斯集团旗下7款产品入选《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成为日化行业入选品牌和产品数量最多的企业[1] - 自天然洗衣液天然成分占比超过90%,远超行业同类产品70%的水平,技术入选工信部首批先进技术适用名单[2] - 通过分子改性技术解决天然成分清洁效果不佳问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 - 从上千种天然成分中精选原料,采用严苛质量标准和数百道检验流程确保产品稳定性[3] - 整合天然植萃技术、亮白焕彩技术等多项专利技术,形成技术"团战"模式,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4] - 公司历史上多次引领行业创新,如1992年推出雕牌超能皂,2002年研制天然皂粉,2011年开发节水洗衣液[4] - 目前拥有80余种产品获得"中国绿色产品认证"[5] 公司研发体系与行业地位 - 建立行业首个中国轻工业洗涤剂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绿色清洁重点实验室[5] - 与国家表面活性剂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绿色生态清洁护理用品研究分中心"[5] - 与国际头部企业联合建立世界领先研究机构[5] - 作为中国日化行业首家国家级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率先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估制度[5] 公司生态产业布局 - 提出"生态纳爱斯"战略,以"美丽·健康"产业为载体,贯通一二三产业[7] - 布局宠物、化妆品、香氛、精油、食品、植物提取应用、生物基材料等新赛道[7] - 建设生态资源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延伸至特色植物资源价值深度开发领域[8] - 计划打造集植物培育种植、功效成分提取、生态旅游、产业孵化等多业态为一体的产业体系核心区[9] - "生态纳爱斯智能工厂及生态产业核心区项目"已落地丽水,首期150亩新品莲种种植面积创当地纪录[9] 行业发展趋势 - 日化行业消费者需求从单一功能转向绿色环保、健康舒适等个性化需求[6] - 强链、固链成为工业发展重点,领军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6]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文商旅融合发展[9]
自觉涵养良好家风
人民日报· 2025-06-09 09:11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章主要围绕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展开,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因此本次分析无适用输出内容。
社会第一课,不是教你赢
虎嗅· 2025-06-09 09:09
电影《寄生虫》的社会映射 - 电影通过韩国底层家庭寄生富豪家庭的故事,揭示城市阶层间的巨大裂缝和年轻人初入社会的真实困境[1] - 暴雨场景中富人露营与穷人逃生的对比,展现同一时空下无法跨越的阶层鸿沟[3] - 影片冷峻指出普通人缺乏背景和方向时,社会上升通道比想象更艰难[4] 职场竞争现状 -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1222万,就业市场竞争持续加剧[6] - 企业招聘普遍采用"平台定薪"机制,大厂基层岗比小公司镀金更具长期价值[7][8] - 大厂背景形成求职溢价,被裁员工仍受中小厂青睐[9] 职业发展路径 - 职场黄金期缩短至35岁,跨行转岗成本高昂[10] - 规范化体系培养的执行力、沟通力等核心能力难以通过野路子补足[12] - 职业初期跟随高结果导向型领导能显著提升成长效率[11][12] 消费与储蓄特征 - 中国居民储蓄率长期超30%,反映强烈的风险防御意识[21] - 房产提供抗风险稳定性,疫情期间美国自有住房者失业率显著低于租房者[24] - 理性消费应优先覆盖住房、养老、医疗等确定性需求[22][27]
广东荔枝经济学:一颗“东方爱情果”的六维产业增值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8 23:53
行业升级路径 - 广东荔枝产业通过"文化+科技+营销"创新打造"给'荔'节",目标将其塑造为荔枝界的"双十一",推动季节性丰收转为全年增值[2] - 产业升级涵盖六大维度:新科技(保鲜技术)、新营销(直播带货)、新农人(电商群体)、新IP(东方爱情果)、新市场(全球拓展)、新场景(文旅融合)[3] - 荔枝产业链从鲜果销售延伸至深加工、文创及农文旅领域,形成"农旅文创一体化"模式,典型案例柏桥村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8] 文化IP打造 - 挖掘荔枝千年文化底蕴,开发"东方爱情果"新IP,提炼"十重之爱"文化内涵,在文博会推出《Hi,我是东方爱情果》等作品实现破圈传播[7] - 通过"520我爱荔"集体婚礼、"荔志高粽"高考祝福等场景营销,将荔枝转化为社交货币,茂名"大唐荔乡"文旅带年吸引游客超2000万人次[6][8] - 胡润百富发起剥荔挑战赛,辛选主播蛋蛋推广IP,佛山荔枝陶瓷在新店开业等节点销量亮眼,显示文化溢价效应[8] 营销模式创新 - 茂名拥有4000多家电商,40%特早熟荔枝通过电商销售且溢价超10%,电白区2024年电商销售额同比增长30%[10] - 遂溪打造全省首个"小红书村",300多个账号发布1000+种草笔记,"荔枝书记"带动预售额近1亿元[10][11] - 首创荔枝定制模式,千年古树采摘权拍出139万元,2025年茂名定制金额达1.4亿元,从卖产品转向卖体验[12] 科技赋能供应链 - 采用无人机+冷链技术实现5分钟果园到冷链中心,48小时送达全国,从化仙桃荔单果售价达百元/斤并出口中东[15] - 茂名2023年出口荔枝3058吨货值7150万元,覆盖20多国,井岗红糯、增江红荔等新品种实现500吨加拿大出口[15][16] - 顺丰构建"低空+陆运+云端"物流体系,美团6月荔枝搜索量环比增长143%,形成覆盖2800县的冷链网络[16][17][18] 市场拓展成果 - "12221"营销体系推动2024年广东荔枝销量同比增30%,带动农民增收20%,形成7252家种植主体的产销对接平台[13][18] - 美团联动百城开展源头直采,抖音等12家企业获"营销先锋"称号,从化企业全年海外销售目标超1万吨[16] - 荔枝深加工产品拓展至水果原浆、罐头等,重返日本市场,实现从鲜果到全产业链的价值提升[16]
“抗战中的武汉” 走进今年高考语文卷
长江日报· 2025-06-08 08:43
高考作文题目分析 - 2025年全国一卷高考作文题以老舍《鼓书艺人》、艾青《我爱这片土地》、穆旦《赞美》三篇抗战文学作品中的句子作为材料,要求考生围绕"青年责任"主题写作 [1][3] - 作文材料直接涉及1938年汉口战局吃紧的历史场景,描述逃难者沿江而上的艰难经历,与武汉本地历史高度关联 [3][8] - 题目设计体现历史与现实结合的爱国主义教育导向,武汉作为抗战重要历史现场成为核心素材 [3][8] 文学作品历史背景 - 老舍《鼓书艺人》章节描写1938年汉口逃难场景,艾青《我爱这土地》创作于同年武汉抗战时期,穆旦《赞美》写于1941年抗战关键阶段 [3][4] - 1938年武汉作为"战时首都"汇聚郭沫若、茅盾、老舍等文艺界人士,形成文化抗战力量,艾青曾在武昌艺专创作多首抗战诗歌 [4][8] - 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战役,标志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8] 地域文化价值 - 武汉在抗战中承担特殊历史角色,既是苦难承受地也是抗战中心,现存昙华林等大量抗战遗迹和红色历史遗址 [4][8] - 武汉保卫战期间"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的精神被学者视为抗战力量象征,2025年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强化了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8] -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指出高考试题选择武汉相关素材,凸显该城市在全国抗战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中的独特地位 [8] 教育反馈 - 武汉考生在作文中主动运用本地抗疫故事呼应历史责任主题,体现地域历史教育成效 [1] - 家长反馈高考题目促使家庭重新关注《我为什么离开武汉》等本土历史文学作品 [4] - 教育工作者建议学生通过实地探访博物馆、纪念馆深化对城市历史内涵的理解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