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战争
icon
搜索文档
平西烽烟书中觅
北京晚报· 2025-07-15 17:05
家族抗战史 - 家族祖籍平西地区门头沟区斋堂镇西胡林村 祖上经营骡马店起家 后发展至"万源裕"商号 业务覆盖北京 天津 日本和欧洲的山货贸易 并在多地置办田产 [4] - 抗日战争爆发后 家族商号"万源裕"带头捐出大量钱财 粮食和几十头牲口支援前线 导致家道败落 [4] - 家族多位成员投身抗日工作 包括祖父谭观印 四祖父谭观琳 五祖父谭观本等 分别参与抗日政府建立 情报工作和后勤支援 [6][10][11] 抗日贡献 - 家族将"万源裕"商号腾出作为宛平县政府办公场所 成为北京地区首个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驻地 [6] - 四祖父谭观琳潜伏日伪"新民会" 提供关键情报 协助完成林字台伏击战和王家河滩战斗 共毙伤日军军官20余人 [10][11] - 五祖父谭观本担任村粮秣委员 组织每年上交公粮4万斤 军鞋400双 家族倾尽家财支援抗战 甚至导致家人靠野菜充饥 [11] 家族成员事迹 - 伯父谭桂旺担任抗日县政府庶务科长 在拒马河遇险时舍命保护抗日经费 [9] - 伯父谭桂秋15岁参加革命 后接管房山煤矿 仅凭马枪击退还乡团侵扰 [12] - 父亲谭桂春曾任儿童团长 抗战时期参与地方抗日工作 [12] 历史记录 - 家族抗战事迹被收录于《平西儿女》回忆录 该书由平西抗日斗争史编写组和中法大学校友会编委会合编 包含萧克将军题字 [1][13] - 家族商号"万源裕"和西胡林村宅院均遭日军焚毁 但抗战决心未动摇 [10] - 地方志如《西胡林村志》《斋堂镇志》详细记载了家族成员的地下斗争和支援事迹 [10][11]
八十一年前的来信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20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了一段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故事,涉及革命烈士、情报工作和军民情谊等主题。由于新闻内容不包含公司和行业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关键要点。 建议提供与公司、行业或经济相关的新闻内容,以便进行详细分析。
抗日英雄谱丨石雷布天网 “爆破大王”让日寇闻雷色变
央视新闻· 2025-07-13 15:59
于化虎生平事迹 - 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 [5] - 1937年家乡沦陷后投身抗日斗争 [5][8] - 1941年加入民兵组织 [10] - 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7] - 2004年逝世 [41] 地雷战技术创新 - 发明30多种地雷战术包括"真假雷""夹子雷""连环雷" [1] - 首创取材于当地石料的"石头雷"解决铁雷短缺问题 [16][18][22] - 开发"钉子雷""三角雷""土水雷"等创新埋设方法 [28] - 采用"不见鬼子不挂弦"战术提高地雷使用效率 [24] 重大作战成果 - 1943年5月两次伏击共歼敌87人(首次17人/二次70人) [24] - 潜入日军据点埋设子母雷炸死16名日军 [33][35] - 1944年蓬莱战役单次歼敌28人 [37] - 抗日战争期间海阳民兵累计歼敌1025人 [39] 荣誉与社会影响 - 获胶东民兵"爆炸大王"称号 [37] - 1950年被评为"全国民兵英雄" [1][41] - 1962年电影《地雷战》以其为原型人物 [14] - 培养1000多名民兵掌握埋雷技术 [37]
文化之约丨太行浩气传千古
革命文物展览 - "山河永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革命文物展"在山西博物院、河北博物院同步开幕,山东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将接力推出展览 [3] - 展览系统梳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伟大历程,展现根据地军民在艰苦环境中取得抗战胜利的伟大壮举 [3] - 展览呈现百团大战场景,朱德为左权牺牲写的悼诗等珍贵文物 [3]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政治主张、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引领抗日战争的发展方向 [4] - 毛泽东同志创立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重要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 [5] - 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建立19块抗日民主根据地 [6] 百团大战与左权将军 -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共作战1824次,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 [7] - 左权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担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参与领导百团大战,1942年牺牲时年仅37岁 [8] - 左权将军的母亲撰文悼念:"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 [8] 军民团结与根据地建设 -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华北规模最大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同心挫败日寇的"扫荡""蚕食"等阴谋 [10] - 根据地党政军民总动员,开垦荒地,兴修水利,129师一年种地10万亩,实现粮食自给 [11] - 根据地兴建纺织厂、服装厂等,日用工业品实现自给 [11] 抗战精神传承 - 展览是对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真切回顾,也是对晋冀鲁豫军民浴血奋战的热情讴歌 [12] - 革命文物工作是在新时代弘扬党和人民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的接力长征 [12]
“这辈子能为国家尽一份力,值了!”(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7-10 06:3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抗战老兵冯为民的个人经历和革命事迹,属于人物传记类报道,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公司和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建议提供与公司经营、行业发展、经济数据等相关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和要点提炼。当前内容更适合作为历史人物报道或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伟大胜利·历史贡献)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9
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 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不仅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也为同盟国的胜利作出贡献,东西方共同抗击了历史上最黑暗的邪恶力量 [2] - 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意义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展现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决心 [2] -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广泛动员军民英勇抵抗,成为胜利的关键 [2]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 1937年中国共产党推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指导抗战实践 [2] - 抗战期间实施土地政策、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为战后中国规划发展蓝图 [2] - 至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已发展到超过百万名党员的规模 [2] 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认知变化 - 长期以来,中国的抗日战争并非西方世界研究二战史的重点,但在中外学者努力下,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得到重视 [3] - 美国国家二战博物馆、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等设有专门展区,系统性介绍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作用 [3] - 中国战场现已被纳入全球二战史整体叙事框架,而非单纯作为太平洋战场的附属部分 [3] 中国抗战史与国际社会对当代中国的理解 - 解读二战历史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轨迹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3] - 80年来中国从千疮百孔到安宁繁荣,国际社会见证了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转型 [3] -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提供广阔机遇 [3] 历史反思与未来展望 - 必须牢记战争的空前破坏性,避免重蹈历史覆辙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3] - 未来希望更多青年学者到中国实地考察,深化对中国历史、战争记忆和发展繁荣的认知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开展
南京日报· 2025-07-08 10:24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担负起天下的兴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南京人民抗日斗争档案文献展" [1] - 展览共展出200余件珍贵档案文献和图片资料 部分档案为首次公开展出 [1] - 展览设6个篇章 涵盖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历程 [1] 展览内容 - 重点展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建立等历史事件 [1] - 生动还原新四军东进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在南京周边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史实 [1] - 突出新四军直插日伪心脏侦察敌情 游击作战的档案共28份 [2] - 详细展示南京城内中共地下党员开展隐蔽斗争的历史 [1][2] 展览意义 -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举办 [2] - 通过档案填补过往叙事空白 真实还原抗战历史 [2] - 展览旨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2] 社会反响 - 南京被视作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见证民族屈辱与抗争 [2] - 参观者评价"团结抗争是民族存续的精神密码" [2]
“不驱逐倭寇,誓不还乡”
四川日报· 2025-07-08 06:38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抗日英雄饶国华的生平事迹和纪念情况,不涉及公司和行业相关内容。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
焦点访谈|文物里的红色记忆,有哪些首次披露的历史事实?
央视网· 2025-07-07 21:45
展览概况 - 展览主题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核心 [3] - 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文物为首次展出 [3] - 展览分为八个部分,全景展现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历程 [3] 中国共产党早期抗战贡献 - 九一八事变后24小时内,中共满洲省委即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半个月内连续发布三份宣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旗帜 [5] - 1932年4月15日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比国民党政府正式对日宣战早9年 [7] - 东北抗日游击队逐渐成为主要抗日武装力量,涌现杨靖宇、赵尚志等烈士事迹 [9] 全民族抗战关键节点 - 卢沟桥事变次日(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布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成为抗战中流砥柱 [11][13] - 平型关大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首次重大胜利 [15][17] - 百团大战(1940年8月-1941年1月)投入105个团20余万人,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21] 军事作战数据 - 1937-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作战125165次 [22] - 统计表显示:歼灭日军合计超过33万人(含伤俘),歼灭伪军合计超过45万人(含伤俘) [22] -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主战场 [22] 历史意义 - 展览通过首展文物如沈忠明烈士证明书、李天佑作战笔记等,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 [11][17] - 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政治领导力与战略决策,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13][15]
抗战烽火中的家国抒写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7 07:11
历史事件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揭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序幕 [1] - 日本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将侵略中国作为基本国策 [1] -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 抗战精神 - 四万万中国人民在抗战中展现出玉石俱焚的决绝 [1] - 抗战家书承载着民族浩劫中的情感与信念 [2] - 左权将军家书体现革命者将个人情感深埋心底的崇高精神 [3] 英雄事迹 - 左权将军1942年5月25日在十字岭壮烈殉国 [3] - 谢晋元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展现民族尊严 [3] - 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前写下血书后殉国 [3] - 赵一曼在就义前给儿子写下感人遗书 [4] 华侨贡献 - 陈嘉庚作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带头捐款 [4] - 陈嘉庚每月捐两千银圆并斥十万巨资购买救国公债 [5] - 南洋华侨三年间共筹集四亿国币支援抗战 [5] 历史意义 - 抗战家书是三百八十万将士和三千五百万同胞的血泪见证 [6] - 这些历史文献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的勇毅与坚韧 [2] - 抗战精神已融入民族血脉成为守护山河的力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