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

搜索文档
在光影中铭记历史:香港系列影视文化活动传承抗战精神
新华社· 2025-09-02 20:14
活动概况 - 香港特区政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推出多项抗战主题影视文化活动 [1] - "抗战影像回眸"专题放映活动于8月30日至9月20日举行 [1] - 4座场馆联合免费展映6部电影作品 从1941年《民族的吼声》到2024年《里斯本丸沉没》 [1] 活动内容 - 放映影片包括前线战事 民众生活 师生坚守等题材 [2] - 香港电影资料馆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及香港文化博物馆参与展映 [1] - 香港电台同步推出十大抗战主题项目 包括与内地媒体联合制作的《寻踪抗战历史》纪实节目 [2] 影片上映情况 - 《南京照相馆》8月28日起在香港推出优先场 9月4日正式在港公映 [2] - 《东极岛》在部分社区及学校组织的专场放映中引发观影热潮 许多场次提前数日预约额满 [2] - 香港电台与特区政府新闻处联合推出5集微短剧《抗战》每集5分钟 拟于9月播出 [3] 社会反响 - 《里斯本丸沉没》首场免费放映场外挂出"全院满座"字样 [1] - 市民观影后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 国家强大才能更好地维护和平" [2] - 活动推动抗战历史的公共教育与跨代对话 方便全港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就近参与 [2] 活动意义 - 以影像讲述抗战历史 筑牢民族记忆 [1] - 让观众从不同年代的电影中感受历史的延续与精神的共鸣 [2] - 进一步激发爱国爱港情怀 让青年对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先烈血泪的历史有更立体认识 [3]
这个电影暑期档很“燃”!“小人物”和好故事引领市场新突破
新华网· 2025-09-01 10:23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达119.66亿元 观影人次3.21亿 [1] - 《南京照相馆》票房突破28亿元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超13亿元 《捕风追影》上映不到两周票房达7亿元 [1] 影片内容特征 - 多部影片聚焦"小人物"叙事 《南京照相馆》通过邮差、照相馆老板等普通人视角展现历史 《东极岛》以未具名渔民为主角呈现人道主义精神 [3] - 题材类型丰富多元 涵盖剧情、历史、喜剧等类型 普遍采用个体化叙事引发观众共鸣 [3] 创作与技术融合 - 多部影片注重故事创作 《浪浪山小妖怪》设计反差萌桥段 《捕风追影》通过短视频推敲悬念设置 [4] - 技术创新推动内容表现 二维动画采用电脑绘制技术升级 《聊斋:兰若寺》融合多种动画生产技术 [5] - 高规格视听影片凸显影院价值 《F1:狂飙飞车》《捕风追影》通过流畅叙事和震撼效果增强沉浸体验 [7] 产业联动效应 - 电影与文旅深度融合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旅游 《南京照相馆》促进南京文旅消费 多地推出"票根经济"联动优惠 [8] - IP全产业链运营成为趋势 《浪浪山小妖怪》上映首日衍生品销售额突破700万元 《罗小黑战记2》通过衍生品矩阵形成创作营销闭环 [10]
百亿元级暑期档背后的中国电影新变局
证券日报· 2025-09-01 01:1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电影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1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1% [1] - 观影人次达3.19亿,同比增长11.93% [1] - 档期前三名影片《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票房分别为28.8亿元、14.4亿元和8.5亿元 [3] - 仅有两部电影票房突破10亿元,无影片达到30亿元门槛 [3] 内容质量趋势 - 观众关注重点从明星名导向内容质量转移 [1] - 知名导演作品票房表现不及预期:管虎《东极岛》和陈可辛《酱园弄.悬案》票房仅迈过3亿元门槛,曹保平《脱缰者》上映8天票房仅为1101万元 [1] - 暑期档国产片中豆瓣评分不低于8分的达5部,而2024年全年新片501部中仅8部超过8分 [4] - 高口碑未完全转化为高票房,市场对作品质量、宣发水平和话题度要求同步提升 [4] 发行模式创新 - 分线发行策略通过精准分区点映实现口碑发酵 [1] - 《戏台》通过拉长点映时间线,以预售(含点映)票房破7000万元成绩正式上映 [1] - 该片在北京、天津等北方地区表现亮眼,印证区域化发行的市场价值 [1] - "点映—口碑—扩映"新发行范式降低市场不确定性,为影片与核心受众深度互动创造空间 [2] - 差异化排片策略帮助艺术电影、纪录片等小众类型找到目标观众 [2] IP衍生品开发 - 多部热门影片衍生品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2] - 《浪浪山小妖怪》角色玩偶大受欢迎甚至一度断货 [2] - IP开发拓展至实景娱乐、电子游戏、数字藏品等新兴领域,构建跨媒介内容生态系统 [2] - 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推动行业从单一票房向多元化收入结构转型 [2] 市场结构变化 - 暑期档单部影片票房体量呈收缩态势,头部影片突破10亿元难度增加 [3] - 现象级电影缺位影响大盘热度,市场自春节档后处于沉寂状态直至7月才出现首部破5亿元影片 [3] - 行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到"质量重构"的关键转型期 [4] - 需提升工业体系成熟度与叙事创新能力,推动发行方式精准化和差异化,实现从票房收入向长线IP运营转型 [4]
暑期档将结束:115亿票房背后的资本暗战 谁在操控暑期档“票房神话”
全景网· 2025-08-31 16:14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15亿元 观影人次达3亿 [1] - 《南京照相馆》票房超28亿元 刷新影史暑期档纪录 [1] - 《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3亿元 [1] - 《罗小黑战记2》票房约4.8亿元 《东极岛》票房约3.8亿元 [1] 单日市场数据 - 8月29日单日总票房1.59亿元 总场次41.7万场 [1] - 平均票价36.7元 总出票433.9万张 [1] - 《捕风追影》单日票房4340万元 排片占比27.2% [1] - 《南京照相馆》单日票房1803万元 排片占比11.3% [2] 国产电影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达91.2% 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 - 暑期档票房87.4亿元 接近去年同期92.2亿元水平 [2] - 与2023年及2019年同期相比仍存在差距 [2] 公司参与情况 - 幸福蓝海参与投资《南京照相馆》但投资比例较低 [6] - 光线传媒参与《东极岛》的投资与发行 [10] - 华谊兄弟声明未参与投资《东极岛》 [12] - 北京文化作为《东极岛》出品方之一 投资比例不高 [8] IP衍生品开发 - 捷成股份获得《浪浪山小妖怪》IP衍生品开发权 推出陶瓷盲盒系列 [4] - 合作品类包括毛绒玩具、盲盒、卡牌、文创纪念品等 [4] - 中信出版曾联合推出《中国奇谭》图书系列 拓展影游书IP联动 [5] 行业战略布局 - 院线公司推进"1+2+5"战略版图 构建内容消费新生态 [2] - 以超级娱乐空间为核心 联动院线、影视剧集、战略投资等五大板块 [2] - 努力提高非票收入占比 降低票房依赖风险 [2] 影片市场表现 - 《捕风追影》上映14天累计票房7.33亿元 [1] - 《有朵云像你》首日票房1770万元 [2] - 《死神来了:血脉》上映8天累计票房1.05亿元 [2] - 《坏蛋联盟2》上映14天累计票房1.48亿元 [2]
暑期档即将结束:115亿票房背后的资本暗战 谁在操控暑期档“票房神话”?
全景网· 2025-08-29 21:27
行业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突破115亿元 观影人次破3亿 [1] - 暑期档票房87.4亿元接近去年同期92.2亿元 但较2023年及2019年存在差距 [1] - 国产电影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25年上半年票房占比达91.2% [1] 头部影片表现 - 《南京照相馆》票房超28亿元 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票房纪录 [1] - 《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13亿元 [1] - 《罗小黑战记2》票房约4.8亿元 《东极岛》票房约3.8亿元 [1] 公司战略布局 - 万达电影升级"1+2+5"战略版图 以超级娱乐空间为核心联动五大业务板块 降低票房收入依赖风险 [1] - 捷成股份获得《浪浪山小妖怪》IP衍生品开发权 推出陶瓷盲盒系列产品 聚焦文旅赛道拓展IP周边品类 [2] - 中信出版联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推出《中国奇谭》图书系列 扩大影游书IP联动 [3] 影片投资参与情况 - 幸福蓝海参与投资《南京照相馆》但投资比例较低 预计对业绩无重大影响 [4] - 北京文化作为《东极岛》出品方之一 投资比例不高且预计收益无重大影响 [5] - 光线传媒参与《东极岛》的投资与发行 [6] - 华谊兄弟明确未参与投资《东极岛》 [7] - 中文在线旗下IP电影《罗小黑战记2》预售票房破千万 [8]
113.04亿超去年,情绪浓度最高的暑期档?
36氪· 2025-08-29 10:43
暑期档票房表现 - 2025年暑期档票房达113.04亿人民币 超2024年同期水平 [1] -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位列暑期档票房前三甲 [1] 头部影片成功要素分析 - 《南京照相馆》以微观叙事切入历史题材 通过小人物视角实现主旋律破圈 获超28亿票房成暑期档冠军 [2][3][5] - 影片通过照相馆场景呈现战争伤痛 以洗照片动作、对日军军官的隐忍等细节刻画个体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智慧 [5] - 导演申奥基于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融合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美国牧师约翰·马吉记录暴行等史实 避免历史虚无主义 [6][8] - 《浪浪山小妖怪》借《西游记》框架植入职场隐喻 上映十日内出现五天票房逆跌 通过小猪妖、蛤蟆精等角色映射职场底层打工人引发共鸣 [10][11][13] - 影片第三幕通过唐僧师徒路线重叠完成神性与人性双重诠释 将职场叙事升华至命运选择层面 [14] - 《罗小黑战记2》采用全年龄层策略 开篇15分钟快速建立人物关系降低观影门槛 新角色"鹿野"设计契合现代精神困境 [16] 市场内容偏好转变 - 观众决策更关注内容情感穿透力与普适性 而非单纯依赖流量明星、强IP或顶级视效 [20] - 《长安的荔枝》虽具备爆款潜质(导演口碑巅峰、原著评分8.5、当红喜剧演员主演) 但反商业的情感曲线导致后劲不足 [20][22] - 影片古代职场寓言定位与暑期档娱乐需求错位 惨胜结局难以满足观众情绪释放需求 [22] - 《东极岛》面临前作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豆瓣9.2分)的参照压力 新增民族仇恨动机导致情感焦点模糊 [25][26] - 当事件已有深入人心的情感范式时 复杂性改编易稀释核心魅力 [26] 跨代际内容创作趋势 - 《捕风追影》融合经典港式警匪片与新生代演员打斗场面 实现全年龄层覆盖 成成龙31年来评分最高作品 [28][30] - 《戏台》通过陈佩斯式黑色幽默连接中老年观众 为年轻群体提供新型思考方式 [31] - Z世代与上一代观众存在同场观影可能性 市场需追求综合品质与普适情感 [33]
光线传媒(300251)中报点评:动画制作能力扩容 IP运营转型持续推进
新浪财经· 2025-08-29 08: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00%,归母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扣非归母净利润21.99亿元,同比增长376.71%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67亿元,同比增长1.44%,环比下降91.01%,归母净利润2.14亿元,同比增长343.09%,环比下降89.40%,扣非归母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39.76%,环比下降90.09% [1] 核心业务驱动 - 主投+发行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达154.46亿元,是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2] - 2025年第三季度上映影片包括主投+发行《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票房2886.2万元)、参投+发行《东极岛》(票房3.74亿元)、参投《非人哉:限时玩家》(票房1420万元) [2] - 储备项目包括参投+发行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定档10月1日)及多部真人电影与动画电影项目 [2] 产能与团队建设 - 动画制作团队人数已超过170人,计划扩充至300人以上,预计年产能达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3] - 公司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计划继续扩容团队以全面运营IP资产 [3] IP运营与业务拓展 - 围绕"哪吒"IP开发的衍生品覆盖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同时启动"大鱼海棠"等IP运营工作 [3] - 线上电商渠道试运营筹备中,多个IP快闪店处于选址阶段,首家线下品牌旗舰店预计2026年开业 [3] - 游戏业务已成立合作公司,团队规模超50人,首款3A游戏在制作中,卡牌业务和主题乐园业务同步推进 [3]
《哪吒2》之后 光线传媒拿啥撑业绩
36氪· 2025-08-28 20:12
核心观点 - 《哪吒2》推动光线传媒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 但股价表现与基本面背离 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持续盈利能力的担忧 [1][3][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42亿元 同比增长143.00% [1][2] - 归母净利润22.29亿元 同比增长371.55% [1][2] - 扣非净利润21.99亿元 同比增长376.71%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9.82亿元 同比增长412.66% [2] - 基本每股收益0.76元/股 同比增长375.00%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2.84% 同比提升17.5个百分点 [2] - 总资产120.92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24.2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103.71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18.31% [2] 业务亮点 - 电影及相关衍生业务毛利率达80.03% 同比提升32.67个百分点 [7] - 《哪吒2》衍生品覆盖30个品类500多个产品 销售额预计达上千亿元 [7] - 动画制作团队超过170人 预计明后年扩充至300人以上 [5][12] - 年产能预计达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12] 战略布局 - 从"高端内容提供商"向"IP创造者和运营商"转型 [7] - 筹备电商渠道试运营及IP快闪店 首家线下品牌旗舰店预计明年开业 [7][9] - 组建游戏公司团队超50人 首款3A游戏已在制作中 [9] - 与重点地区深入洽谈主题乐园项目 [9] - 真人电影战略调整为重点聚焦大片制作、类型化和系列化开发 [12] 项目储备 - 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定档10月1日上映 [15] - 制作中项目包括《去你的岛》《罗刹海市》《大鱼海棠2》等7部作品 [16][18] - 前期策划项目包含《二郎神》《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大鱼海棠3》等31部作品 [18][19]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292.31亿元 同比增长22.91% [10] - 观影人次6.41亿 同比增长16.89% [10]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91.2% [10] - 票房过亿影片25部 其中国产片16部 [10] 业绩挑战 - 《哪吒2》单片票房占公司上半年总票房主导地位 [10] - 其他影片表现不及预期:《独一无二》票房1700万元 《小倩》票房1284万元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票房2888万元 《东极岛》票房3.75亿元远低于预期 [10] - 股价较年内高点41.59元/股下跌超50% [3][12]
光线传媒(300251):H1业绩高增 期待后续IP动画电影
新浪财经· 2025-08-28 10:47
核心财务表现 - 25H1总营业收入32.42亿元,同比增长143.00% [1] - 25H1归母净利润22.29亿元,同比增长371.55% [1] - 25H1扣非净利润21.99亿元,同比增长376.71% [1] - Q2单季度营收2.67亿元,环比下降91.01% [1] - Q2归母净利润2.14亿元,环比下降89.40% [1] - 25H1综合毛利率达78.29%,同比提升33.88个百分点 [2] 票房收入与费用结构 - 25H1票房总收入154.63亿元,主要由《哪吒之魔童闹海》驱动 [2] - 销售费用率0.04%,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 [2] - 管理费用率1.27%,同比下降2.29个百分点 [2] - 研发费用率0.73%,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2] - 财务费用率-0.65%,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 [2] 电影项目进展 - 《花漾少女杀人事件》累计票房2885.9万元 [3] - 《东极岛》累计票房3.73亿元 [3] - 《非人哉:限时玩家》累计票房1413.4万元 [3] - 《三国的星空》定档10月1日上映 [3] - 真人电影储备包括《"小"人物》《她的小梨涡》等6部作品 [3] - 动画电影储备包括《大鱼海棠2》《相思》《姜子牙2》等7部作品 [3] IP运营与产能扩张 - 动画制作团队超170人,计划明后年扩至300人以上 [4] - 目标年产1.5-2部高质量动画电影 [4] - 已组建两个IP运营团队,覆盖超30个品类500多种产品 [4] - 正在筹备电商渠道试运营及线下快闪店 [4] - 游戏团队规模超50人,首款3A游戏在制作中 [4] 全球发行与长尾效应 - 《哪吒2》8月2日起中国大陆全网上线 [2] - 英文配音版登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影院 [2] - 日文配音版正在筹备,预计放映时间长达数年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5-27年归母净利润24.28/12.28/13.63亿元 [5] - 给予25年35倍PE估值,目标价28.96元 [5]
无锡滨湖构建全链条影视产业生态
新华日报· 2025-08-27 15:29
电影票房与内容成就 - 《哪吒之魔童闹海》全球总票房突破159亿元 成为首部跻身全球票房前五的非好莱坞动画电影 [1] - 《南京照相馆》刷新中国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1] - 《东极岛》全球公映 由无锡企业参与出品 以581人置景团队 3万平方米临时用地 18个超复杂场景刷新国产电影置景纪录 [2] 影视产业生态建设 - 无锡市滨湖区打造"一园 三中心 百场景"影视产业智造体系 构建主体丰富 创作活跃 科技赋能 服务精准的产业生态 [1] - 滨湖区辖区面积572平方公里 沿湖岸线长108公里 成为无锡影视产业重要承载地 拥有108处影视拍摄取景地 涵盖8大类场景 [2] - 与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签订长三角影视拍摄服务共建协议 在协拍联动 采风合作 资源共享等领域深度合作 [3] - 长三角影视摄制服务合作联盟涵盖36家单位 为影视创作提供全链路拍摄服务 [3] 数字技术与创新应用 - 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拥有国内最大的电影级5G智慧虚拟摄制棚 配备弧长44米 高10米 直径23米的中国最大电影级LED超级屏 [4] - 园区以科技拍摄+数字制作为核心 建成3座水下特效棚 3座3000平方米国际标准影棚 2座6000平方米超大影棚等20座专业影棚 [4] - 墨境天合在《独行月球》制作中将引擎效果加持镜头生产 制作时间缩短近一半 [5] - 诺华视创自主研发虚拟拍摄智能灯光系统 应用于《流浪地球2》《非诚勿扰3》等作品 并收到好莱坞团队技术设备采购意向 [6] 产业规模与项目进展 - 2024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实现产值80亿元 同比增长23% 税收2.6亿元 同比增长30% [4] - 园区承接影视剧立项申请343部 拍制315部 今年已承接影片拍制163部 立项通过电影 电视剧 网络视听节目46部 [4] - 建设全国首个影视智能拍摄制作园 计划打造5座高端科技影棚 影棚单体即将完成施工 计划2026年9月完成验收 [6] - 累计承接拍摄制作《人世间》《流浪地球》等作品超2100部 4部重点佳作在滨湖立项 [8] 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完善 - 与南京艺术学院共建未来娱乐设计产业研究院 数智影视技术创新实验室 数字影视技术服务中心三大平台 [8] - 联合头部特效公司开设AI技术实训课程 解决产业升级人才需求 着手成立演员工会解决群众演员招募管理痛点 [8] - 筹划引入编剧公司 平台推广公司 承制公司等 打通微短剧全产业链条 计划配套中央厨房和住宿降低剧组成本 [8] - 园区已吸引800余家影视文化企业落户 包括倍视传媒 盛悦国际等 [8] 产业布局与特色发展 - 在荣巷历史文化街区保留9栋民国洋楼与76处江南院落肌理 在胡埭镇打造无锡首个全产业链微短剧基地 [7] - 启动2025全国青年剧作计划 成立全国青年电影编剧工作坊 提升青年编剧创作能力 [7] - 百亿规模级数字影视产业成为太湖北岸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