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搜索文档
海冰减少与臭氧空洞恢复加剧两极冰盖融化
科技日报· 2025-07-16 17:13
两极冰盖融化研究 - 国际团队由中山大学领衔,实现了对两极冰盖整体融化状态的长时序评估,填补了关键观测空白 [1] - 研究结合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据与冰盖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创新性地联合冰面融雪物理过程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构建了两极冰盖融化量遥感反演算法 [1] - 生成近30年间格陵兰与南极冰盖逐日融水体积数据集 [1] 格陵兰冰盖融化加剧 - 1992-2022年格陵兰冰盖融水体积正以每年约45亿吨的速度显著增加 [2] - 北极巴芬湾海冰因全球气候变暖而急剧减少,海洋表面蒸发增强,水汽深入冰盖上空形成"暖膜",导致巴芬湾东部的格陵兰冰盖消融加剧 [2] 南极冰盖融化变化 - 21世纪以来东南极冰盖融水体积贡献占比已超越南极半岛,成为南极最大的融水来源区 [2] - 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导致的平流层增温是东南极冰盖融水体积加大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2] - 东南极冰盖融水体积与臭氧总量指数显著正相关 [2] - 近30年3次东南极冰盖极端融化事件均发生在臭氧空洞较小的年份 [2] - 2018-2019年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到近30年最小范围,同时东南极冰盖融水体积达到历史最高值 [2] 地球系统复杂性 - 南极臭氧空洞恢复可能正在诱发东南极冰盖极端融化,凸显地球系统响应的复杂性 [3]
欧洲超2300人热死!这只是10天、12城的数据,全欧洲全年呢?
搜狐财经· 2025-07-16 01:02
高温致死数据 - 欧洲12座城市(总人口约3000万)在截至7月2日的10天热浪中至少有2300人死于高温相关因素 [3] - 西班牙5月16日至7月13日期间有1180人因高温死亡,其中大部分为65岁以上老年人 [3] - 2022年欧洲因高温相关原因死亡人数达6.1万,反映防暑措施不足 [7] 气温破纪录情况 - 2024年6月为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经历有史以来最热6月,多地体感温度超38℃ [5] - 科学家推测12座城市中除1座外,气温较无温室效应情景高2~4摄氏度 [7] 高温死亡统计缺口 - 高温相关死亡存在严重漏报,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超官方统计 [9][10] - 热浪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多数死亡未进入公众视野或官方调查 [9] 气候变化关联性 - 12座城市中至少1500例高温死亡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 [5] - 温室效应导致气温异常升高,加剧高温致死风险 [7][10]
热浪提前来袭 气候警钟再响——访欧盟气候监测机构科学家尼古拉斯
新华网· 2025-07-15 13:07
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 全球刚经历自1940年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西欧地区则创下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1] - 热浪在欧洲出现时间提前至6月,过去通常在7月和8月,这是气候变暖的直接体现[1] - 西地中海地区创纪录的高海表温度加剧了热浪强度,导致欧洲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的"热带夜"现象增多[1] 区域气候变化特点 - 地中海地区升温速度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热点"区域[1] - 北极海冰范围较平均值低6%,是47年卫星记录中6月的第二低值[2] - 南极海冰范围较平均值低9%,是有记录以来6月的第三低值[2] 气候变暖的影响 - 海洋吸收了约90%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热量,高温海水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严峻威胁[1] - 极地变暖速度远快于全球,尤其是北极,这将加剧"北极放大效应",可能影响高空急流走向,导致极端天气频发[1] - 东欧和东南欧地区未来几个月可能面临较高的高温和干旱风险[2] 应对气候变化方向 - 加快减缓措施,从源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 - 强化适应能力,提升社会各领域应对极端天气和长期全球变暖趋势的韧性[2]
多国遭遇极端高温 全球变暖影响日益凸显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4 10:44
全球气温趋势 - 2024年被确认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未来五年全球平均气温将继续保持在创纪录水平 至少有一年可能超过2024年纪录 [1] - 联合国秘书长指出地球正变得越来越热且危险 极端高温已成为全球性危机 没有国家能幸免 [1] - 欧洲今夏遭遇极端高温 西班牙南部达46℃ 法国南部超40℃ 奥地利等国家发布红色预警 [1] 高温影响预测 -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北半球初夏高温已危及生命 未来类似事件将更频繁且更严重 [3] - 到2050年约50%欧洲人可能在夏季面临高度或极高热应激风险 [3] - 中国科学院专家表示全球沸腾时代已到来 未来几十年温度将持续升高 紧迫性史无前例 [5] 应对措施建议 - 城市规划需调整 包括绿地湿地配比和植树方案 以适应更热未来 [5][7] - 各部门需制定充分气候风险预案 加强高温预警监测 保障户外工作者权益 [9] - 需通过立法和监督确保高温预警期间开工人员的福利保障 [9]
请回答「Knock Knock 世界」NO. 250713
声动活泼· 2025-07-13 16:24
气候变化与天气异常 - 青岛今年7月初气温达35度,远高于往年同期的25度,主要受副高气压异常影响[2] -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副高气压模式改变,引发极端天气现象[2] 出版行业价格差异 - 实体书店书籍价格60元,比当当网20多元高出近3倍,反映渠道成本差异[2] 教育科技产品 - 科大讯飞、步步高等学习机可能存在恶意竞争风险[3] AI技术影响 - AI人工智能可能取代设计师、程序员等职业,引发行业就业焦虑[3] 文化传播产品 - 播客节目「Knock Knock 世界」由声动活泼与十分之一联合出品,定位青少年全球资讯市场[3][4] - 第一季定价365元,更新周期为2025年3月至2026年3月[5] - 覆盖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等主流音频平台[6]
多国遭遇极端高温 全球变暖影响加剧
快讯· 2025-07-13 15:32
据央视新闻消息,近期多国持续遭遇极端高温天气,创下多项历史记录,引发全球关注。科学家指出, 这一现象与全球变暖趋势密切相关,极端天气频发将对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造成重大挑战。各国需加强 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以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 ...
年年都称史上最热夏天,但欧洲人为什么就不装空调?
虎嗅APP· 2025-07-12 11:15
欧洲空调普及现状 - 欧洲家庭空调普及率仅20%,其中德国和英国仅3%,法国5% [3] - 欧盟制冷耗能量仅占全球1.2% [4] - 南欧以外地区夏季高温通常持续2-4周,夜间气温可降至20℃以下 [8][9] 空调安装障碍 - 法国安装需市政厅审批和业主大会表决,流程耗时1-2个月 [6] - 空调外机可能破坏历史建筑外观,巴黎市规划限制新建住宅安装 [6] - 空调噪音超过25分贝将面临处罚 [7] 成本与经济性分析 - 欧洲分体式空调售价1000-2000欧元(中国同款2000-4000元人民币) [7] - 安装费用850-1900欧元,总成本达法国平均工资的73% [7][8] - 2023年欧洲人夏季度假高峰期占全年旅游住宿量的1/3,降低空调使用需求 [9] 替代解决方案 - 办公楼、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普遍配备空调 [10] - 政府提供降温喷雾遮阳篷、免费泳池等避暑设施 [10] - 绿色屋顶等环保替代方案被优先推广 [13] 气候与政策矛盾 - 2022年欧洲热浪导致62000例高温相关死亡 [12] - 空调大规模使用将加剧电网负荷,与欧盟2030年减排55%目标冲突 [13] - 历史保护与居民健康需求形成双重压力 [13]
酷暑才刚刚开始
虎嗅· 2025-07-12 07:06
亚洲高温影响 - 印度南部气温近50℃导致贾坎德邦40只猴子跳井溺水身亡[1] - 日本6月创130年来最高气温 韩国因海水高温导致青花鱼和黄鱼价格飙升[3] - 中国华南多地体感温度逼近40℃ 黑龙江空调需求激增[16][19] 欧洲高温冲击 - 法国84个行政区发布橙色预警 16个进入红色警戒 埃菲尔铁塔因热膨胀关闭观景台[5][6] - 巴黎餐饮营业额下降37% 塞纳河游船取消20% 全法1350所学校停课[7] - 意大利电缆融化断电 威尼斯运河干涸 雅典卫城限流[11] 北美高温应对 - 美国东部热穹顶导致芝加哥体感温度达43.3℃ 纽约打破137年气温纪录[13][14][15] - 费城实施"高温宵禁"并开放200余个避暑中心[16] 能源与产业变化 - 法国戈尔费什核电站因河水过热关闭[9] - 高温导致光伏转化率降低 欧洲流行白色屋顶/制冷屋顶等降温方案[27][43] - 东北高校以"公寓空调全覆盖"为招生亮点 空调销量达去年数倍[45] 气候临界点突破 - 全球15个气候临界点中9个已被逾越 包括亚马逊雨林/北极冰川等[30][32] - 中国800毫米降雨线北移 黑龙江出现不耐寒的肉植阔叶林[33] 社会适应措施 - 荷兰推行"热带作息表" 奥地利设"气候绿洲"提供空调医疗[38] - 西班牙发布阴影地图引导出行 法国公园24小时开放避暑[39][40] - 物流/车企调整至夜间作业 防晒用品需求激增[44]
极端天气是不是越来越频繁了?
虎嗅APP· 2025-07-11 21:09
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 - 科学界压倒性共识认为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暴涨,当前升温速度是地球自然变暖的50倍[4] - 主要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工业排放)和甲烷(畜牧业排放),全球养牛数量达十几亿头,甲烷排放积少成多[4][5] - 温室效应本身并非有害,但失控后将导致类似金星的高温高压极端环境(表面温度460℃、大气压为地球92倍)[6][7] 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 - 极端天气频率显著增加:暴雨、干旱、高温、极寒、台风等事件更频繁[8][9] - 水循环加剧导致矛盾现象:单次降雨量增加35%(洪涝)同时干旱形成更快(土壤蒸发加速)[9][10] - 基础设施面临挑战:现有公路/房屋设计标准基于百年历史数据,难以应对新型极端气候[10] 长期潜在风险 - 临界点效应可能触发不可逆变化:格陵兰/南极冰盖融化、亚马逊雨林退化、冻土甲烷释放将加速升温[12] - 传统产粮区可能被高温摧毁,尽管北方粮食增产预期存在[15] 区域性气候变迁 - 中国西北降水线北移:1961-2020年降水增幅10%,毛乌素沙地80%被固定,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率从3%提升至53%[14][15] - 华北治沙成效显著:塞罕坝从沙漠变为旅游景点,但蒸发加剧抵消部分降水收益[15] 社会经济影响 - 人口迁移趋势显现:自媒体向云南迁移,未来可能出现"候鸟式"生活(夏季东北/冬季南方)[16] - 社会不平等加剧:户外工作者/低收入群体更易受极端气候威胁[16] - 中国减排措施领先:关停重工业、植树造林、可再生能源部署规模全球瞩目[16]
央视网丨气温预报“人工压数值”?气象学家回应
央视网· 2025-07-11 17:59
气候变化趋势 - 近几十年来中国极端高温记录普遍增多,极端小时降水量和最大小时降水量在大部分地区呈增强趋势 [1] - 中国区域骤发干旱在过去30年加剧,预估未来华东地区和新疆西部盆地极端最高温度增幅明显 [1] - 全国平均极端降水量、年最大降水量将增加,降水更趋向于极端化,西北、西南等地区旱涝将更加频繁 [1] - 中国年暖昼日数平均每10年增加6.7天,暖季提前开始且结束更晚,中国区域升温速率高于全球同期水平 [5] 气象观测与预报 - 天气预报发布的气温标准是离地面1.5米、不受太阳光直射、通风环境下百叶箱中的温度 [2] - 体感温度受到气压、风力、湿度等多重影响,未来预报可能更多关注体感温度而非单纯气温数值 [2] - 气象预报员不会人为调整气温数值,预报准确性通过评分系统进行考核 [1] 区域气候特征变化 - 华北地区向暖湿变化,夏季平均相对湿度增加趋势明显 [3] - 北京市2013-2022年年均相对湿度比2003-2012年上升5%~10%,夏季变化更为明显 [3][4] - 北方地区高温由大陆高压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导致,6月前后多为干热高压空气控制 [7] 副热带高压影响 - 副热带高压有偏北趋势,近些年中国梅雨形势已不如从前明显 [7] - 今年副热带高压北跳快且呈现西伸趋势,影响范围包括河南等地 [8] - 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出现高温,其边缘地区易形成降雨,形成"旱一大片、涝一条线"现象 [6] 降水模式变化 - 极端强降水事件频次和强度增加,但呈现区域性而非大范围特征 [9] - 山地或城市密集地区在强降雨时更易形成径流,导致山洪或内涝 [10] - 中国大多数地区6-9月降水量占全年60%-70%以上,其他月份降水量偏少 [11] 应对措施 - 水利设施防范和调度能力增强可削弱短时强降雨影响,但中小河流仍存在薄弱环节 [10] - 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开发利用汛期降水作为淡水资源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12] - 预警预报监测能力提升为空中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条件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