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改革

搜索文档
如何看待农信改革中参控股带来的影响
金融时报· 2025-05-22 11:09
农信社改革模式分析 - 当前农信社改革存在多种模式,包括广东的"1+7"模式、辽宁/海南/河南的统一法人模式、四川的省级联合银行参股地市法人模式等,未来可能出现更多样化改革方式 [1] - 参控股主要通过股权层面补充小法人机构资本充足率,优化经营指标以满足监管要求,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风险处置和核心竞争力提升问题 [1] 参控股行为的市场特征 - 县域法人机构参控股属市场化行为,主要包括两类情况:股东退出后引入同省优质农信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或省联社协调下引入帮扶机构缓解经营困境 [2] - 当前改革普遍采取"一省一策",多数省份由国资企业注资省级联社成立省级农商银行/联合银行,需考虑投资回报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2] 改革成本与效益矛盾 - 广东部分采用专项债方式,由金控平台联合头部农商银行注资小法人机构,但头部农商行近年效益下滑导致偿债压力凸显 [3] - "大控小"帮扶逻辑可能使原本经营良好的头部机构承受过大压力,改革成本效益比需进一步验证 [3] 参控股的实际效果局限 - 村镇银行发展实践表明,主发起行控股难以解决异地经营问题,本地化运营需要长期积累,参控股仅解决股权问题而非经营问题 [4] - 部分经营良好的农信机构被强制"统一法人"后可能丧失本土化优势,信贷资金流向变化将影响县域金融服务 [4] 高管派遣机制的影响 - 参控股方通常派遣高管至被投资机构,但外来管理人员可能存在"水土不服",与农信机构强调的"本土化"经营特性产生冲突 [5] - 相比省联社主导的高管流动(基于全省农信整体考量),参控股方派遣的高管普遍缺乏法人机构一把手经验,履职效果存疑 [6] 改革策略争议 - 部分资产质量良好、县域优势明显的农信机构面临被整合,其自主经营地位丧失可能削弱原有服务"三农"和小微的能力 [4] - 农信机构"人熟地熟"的核心优势在统一法人体系下可能被削弱,数字化无法完全替代传统服务方式 [4]
内蒙古最大地方法人银行诞生:由120 家机构合并成立省级农商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2:28
内蒙古农商银行成立 - 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成立 注册资本达580 17亿元 成为内蒙古规模最大 网点最多 服务最广泛的地方法人银行 [1] - 公司由内蒙古农信社联合社 93家农信法人机构及26家村镇银行新设合并组建 共120家机构统一为单一法人 [1][2]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3月批复同意筹建 改革涉及拉卡拉 蒙草生态等股东以退股方式退出原有农商行持股 [1] 改革背景与历史沿革 - 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于2005年 由88家农信联社和5家独立法人农信社组成 [2] - 截至2024年末 内蒙古农信系统资产规模达8833亿元 但曾因数据漏报 高管任职违规等问题在2022年被罚100万元 [2] 管理层与战略规划 - 法定代表人刘丰曾任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内蒙古地区高管 并担任过包头市副市长 2024年7月起任农信联社党委书记 [2] - 公司坚持"支农支牧支小"定位 强调防控风险 服务"三农"小微 聚焦"两重""两新"领域金融需求 [2] - 2025年3月筹备组会议要求确保新机构如期挂牌 改制不改向 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
一省级农信联社对多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明确分管领导牵头
证券日报· 2025-04-21 17:26
为做好内蒙古农商银行挂牌开业等重点工作,确保新机构有序稳健运行,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农村信用 社联合社(简称"内蒙古农信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提名)刘丰,参加和林格尔支行(筹)主持召 开的内蒙古农商银行统一法人改革基础工作推进会并讲话。 会上,基层和一线员工首先围绕系统建设、上下贯通、授权体系、职责权限、数据报送及客户服务等方 面存在的堵点、卡点、痛点谈看法、提意见。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工作于2024年启动。2024年8月3日,内蒙古农商银行筹建工作小组等 联合公告称,内蒙古农信联社、93家内蒙古农信法人机构及其发起设立的26家区内村镇银行已分别完成 内部公司治理程序,审议通过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相关事项并形成决议。在推动改革的 过程中,此次明确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各项工作,将使其改革进程中的各环节衔接更加通畅、效率更高。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从近年来各省级农信联社改革进程看,组建省级农商银行相对复杂,所耗费的时间较长。整合现有资 源、处置老股东股权、升级核心业务系统等,都需协调内外部机构完成。尽早明确各项工作的分管领 导,有助于推动改革进程有序开展,这也是农信改革进程中常用的举措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