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搜索文档
“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潘功胜、李云泽、吴清、朱鹤新重磅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9-22 22:10
金融业总体发展成就 - 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 - 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5] 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 - 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实施和传导更为有效 [2][6] - 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5] - 按照中央部署出台一系列货币金融政策举措,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振信心,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 银行业与保险业发展 - 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 [10] - 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全球1000强银行中143家中资银行上榜,前10位占据6席 [10] - 5年来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40%,行业抵御风险的资本和拨备总规模超过50万亿元 [10]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6] - 5年来银行业保险业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 [11] - 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增长分别达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 [11] 资本市场发展 - 今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13] - 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至31.6% [14]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市值前50名公司中科技企业从"十三五"末的18家提升至24家 [14]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目前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7] - "十四五"期间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案件作出行政处罚2214份,罚没414亿元,较"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 [15] - 累计处罚机构2万家次、责任人3.6万人次,罚没金额210亿元 [12] 外汇管理与开放 - "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 [18] -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 [16] - 推动形成简明统一的资金池政策框架,已惠及1000多家跨国集团和1.9万家境内外成员企业 [17]
优化完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
中国证券报· 2025-08-02 05:02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 推动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便利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等一揽子措施落地见效 [1] - 在全国实施跨国公司资金池管理政策,开展绿色外债政策试点,优化完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 [1][2] - 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扩面提质,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继续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2] 外汇管理政策改革 - 实施优化外贸新业态主体外汇资金结算、便利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等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一揽子政策 [2] - 因地制宜支持区域开放发展,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外汇管理创新 [2] - 深化"数字外管""安全外管"建设,探索构建"智慧外管",持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 [3] 外汇市场监管与风险防范 - 加强外汇形势监测分析,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 [1][2] -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严厉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 [2] - 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2]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建设 - 推进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建设,制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实施方案 [2]
划重点!下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在这些方面重点发力
搜狐财经· 2025-08-02 00:01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1] -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 - 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1] 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 支持外贸稳定发展,实施优化外贸新业态主体外汇资金结算、便利承包工程企业境外资金集中管理等贸易外汇管理改革一揽子政策 [2] - 积极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推动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便利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等一揽子措施落地见效 [2] - 在全国实施跨国公司资金池管理政策,开展绿色外债政策试点,优化完善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 [2] - 推动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扩面提质 [2] - 深化外汇市场发展,继续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2] - 因地制宜支持区域开放发展,积极支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外汇管理创新 [2] 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 - 加强外汇形势监测分析,强化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和预期引导 [2] - 适时开展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2] 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 加强外汇管理法治建设 [2] - 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运用科技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2] - 严厉打击非法跨境金融活动 [2] 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 完善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维护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2] 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建设 - 推进国际收支统计体系建设,制定《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七版)》实施方案 [2] 外汇管理工作水平提升 - 加强政策出台前的评估论证和政策出台后的跟踪问效 [2] - 深化"数字外管""安全外管"建设,探索构建"智慧外管" [2] - 持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场景 [2]
朱鹤新:将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快讯· 2025-06-18 11:20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 建立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外汇支持 [1] - 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完善"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体系,提升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 - 推动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强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1] 外汇市场监管 - 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维护外汇市场稳定和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1] 外汇管理科技应用 - 加强"智慧外管"建设,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提升外汇管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1]
护航涉外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13 11:10
外汇便利化政策实施成效 - 威海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比超过95% 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 - 外汇局推动贸易便利化政策扩围和资本项目便利化政策优化 大幅简化企业外汇业务办理环节、材料和手续[1] - 2024年以来累计帮助221家企业42.31亿美元跨境结算实现秒申请、分钟办 企业登记准入权限下放至银行后平均办理时间从1个工作日压缩至15分钟[1] - 稳步推进外资企业资本金结汇便利化政策 累计辅导14家企业684万美元资本项目收入实现无单证高效支付[1] 跨境投融资创新服务 - 运用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登记和外债登记由银行办理两项试点政策 指导银行办理全辖首笔下放银行外债登记业务[2] - 灵活运用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政策 允许跨国集团成员企业外汇头寸相互调剂 先后帮助12家跨国企业运作资金7.52亿美元 为企业节约成本1316万元[2] -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解决贸易真实性认定和重复融资认定难题 2024年以来指导银行为51家民营企业办理融资业务1362笔 金额达7.3亿美元[2] 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 针对跨境收付汇率波动风险加剧情况 银行为企业量身定制远期结汇及多种期权产品组合交易方案[3] - 外汇局实施汇率避险服务专项行动 建立涉外企业、已办户企业、未办户企业三张清单[3] - 指导银行为企业制定专属避险方案1368家次 拓展首办企业255家 成功办理外汇衍生产品52.11亿美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