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地产调控
icon
搜索文档
SOHO中国出售“黄了”,潘石屹夫妇套现118亿落空
格隆汇· 2025-05-23 09:37
收购要约终止事件 - 黑石集团终止对SOHO中国的收购要约,这是自2020年3月后第二次收购失利 [1][2] - 终止原因是无法在截止日前满足先决条件,可能涉及未通过监管审查 [2][7] - 本次收购要约价格为每股5港元,最高现金代价236.58亿港元(约30.48亿美元)收购91%股份 [4] - 若交易完成,潘石屹夫妇将套现142.81亿港元(约118亿人民币),保留9%股权并退出董事会 [5] 历史收购背景 - 2020年3月首次传出黑石拟以6港元/股私有化SOHO中国,交易额约40亿美元并接管债务 [3] - 首次谈判于2020年8月终止,今年6月16日才确认出售91%股份给黑石 [3][4] - 7月6日延迟寄发收购文件,8月3日国家监管部门正式立案审查 [7] 公司经营状况 - 2018-2020年净利润连续下滑:19.25亿元(-59.33%)、13.31亿元(-30.85%)、5.36亿元(-59.77%) [9] - 2021年上半年营收8.05亿元(-45%),净利润3.43亿元(+67%),现金等价物14.92亿元(+276%) [11] - 总资产711.09亿元,负债332.46亿元 [11] - 2012年转型"开发持有"模式后业绩持续下滑,过去几年累计出售资产套现293.41亿元 [9] 行业分析 - SOHO中国主要资产为一线城市写字楼,依赖租金收入但面临空置率上升和租金下滑压力 [10] - 错过住宅开发规模化阶段,租金增长空间有限成为套现离场考量因素 [10] - 在当前行业调控背景下,出售资产被视为经营不善企业的出路 [10]
春兰股份: 春兰股份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
证券之星· 2025-05-12 16:2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8万元,同比下降46.83%,主要原因是房地产销售同比下降75.38%[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9.97%,主要来源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取得的股利收入1.22亿元[6][7] - 空调业务收入3269万元,同比下降13.91%,毛利率0.35%,同比下降5.58个百分点[10] - 房地产业务收入2209万元,同比下降75.38%,毛利率49.36%,同比下降6.06个百分点[10] 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11.49亿元,占总资产46.82%,同比增长8.51%[1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25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450.99%[8] - 研发费用112万元,同比下降4.97%,占营业收入1.22%[11]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51.82%,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99.73%[11] 行业分析 - 2024年中国家用空调生产1.95亿台,同比增长19.5%,内销9652万台,同比增长6.6%[30] - 空调行业头部品牌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挤压中小品牌生存空间[19] - 泰州房地产市场低位运行,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2.9%,住宅销售额下降17.6%[29][30] - 国家消费品换新补贴政策对产品结构和销售渠道提出新要求[7] 公司战略 - 聚焦提升空调产品综合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19] - 推动房地产存量房消化,提升商业租赁业务管理水平[19] - 保持对泰州电厂、龙源泰州公司的投资以获取稳定收益[20] -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更多1级能效产品[7] 关联交易 - 2025年预计向关联方江苏春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采购产品及材料1.5亿元[45][46] - 2024年实际发生关联交易1033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77.90%[11] - 关联交易定价根据生产成本加合理利润协商确定[48]
保利发展(600048):24年营收业绩承压,25Q1毛利率较24年回升,销售稳居行业第一
中银国际· 2025-04-30 19: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保利发展的投资评级为“买入”,原评级也是“买入”,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利发展2024年营收业绩承压,2025Q1营收同比恢复正增长且业绩降幅收窄,未来业绩有保障;一季度盈利能力较2024年全年有所回升,但同比均下降;债务结构持续优化,融资通道畅通,融资成本创历史新低;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正,注重现金流管理;销售稳居行业第一,销售权益比例大幅提升,核心城市市占率提升;合理控制拿地节奏,多种方式优化土储结构;多元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实现协同 [5][8] - 公司作为央企龙头,销售规模稳居行业第一,土地储备结构不断优化,存量包袱逐步减轻,在行业竞争格局优化背景下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多元融资渠道畅通,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净流入,整体现金流充裕,积极制定估值提升计划增强市场信心,但考虑当前行业销售持续低迷及年报最新情况,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仍维持“买入”评级 [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16.7亿元,同比下降10.2%;归母净利润50.0亿元,同比下降58.6%;2025Q1实现营业总收入542.7亿元,同比增长9.1%;归母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12.3% [5] - 2024年总营收下降因房地产项目交付结转规模下降,结算面积2040万平,同比下降17.8%,结转收入2874亿元,同比下降10.9%;归母净利润下降原因包括结转毛利率下降、计提资产与信用减值损失增加、投资收益下降、少数股东损益占比提升、三费率提升等 [8] - 2025Q1营收同比增长,但受项目结转毛利率和投资收益下降影响,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不过营收恢复正增长且业绩降幅较2024年全年明显收窄;2025Q1末预收账款为340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4%,预收账款/上年营收为1.09X,较2024年末提升0.01X,未来业绩有保障 [8]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3.9%、3.1%、1.6%,同比分别下降2.1、2.0、1.9个百分点;2025Q1分别为16.1%、6.2%、3.6%,同比分别下降2.5、1.8、0.9个百分点 [8] - 受利润率与权益乘数下滑影响,2024年公司ROE为2.5%,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2025Q1年化后的ROE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8] 债务与融资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有息负债规模3488亿元,同比下降1.5%,连续两年实现有息负债压降;直接融资占比提升,2024年新增有息负债1664亿元,其中直接融资新发行359亿,占比21.6%,年末直接融资余额699亿,占有息负债比重20.0%,同比提升3.7个百分点;拓展创新融资渠道,市场首单纯现金融资的定向可转换公司债券已获证监会批复,计划发行85亿元可转债;2024年新增持有资产经营性物业贷款130亿元,年末经营贷余额310亿元 [8] - 期限结构持续优化,一年内到期的有息负债占比24.3%,三年以上到期的占比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至39.6%,连续4年提升;融资成本不断下降,2024年新增有息负债综合成本同比下降22BP至2.92%,有息负债综合融资成本同比下降46BP至3.10%,均创历史新低 [8] - 截至2025Q1末有息负债3644亿元,同比下降1.4%;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65.1%,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净负债率62.6%,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1.77X,同比下降0.22X,始终处于“绿档房企”行列 [8] 现金流管理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1342亿元,同比下降9.3%;并表口径已售待回笼资金832亿元,未来可动用资金充裕;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入63亿元,同比减少55.1%,主要因销售回款收缩,2024年销售回款3277亿元,同比下降23.9%,但连续七年为正;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190亿元,较2023年净流出500亿元明显改善 [8] - 公司注重现金流安全性,采取加快销售资金回笼、盘活受限资金、以销定产实现资金支出动态平衡等措施;2025Q1末公司货币资金1482亿元,同比增长14.4%,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7亿元,销售回款704亿元,同比增长22.1%,销售回款率为111.7%,同比提升20.2个百分点 [8] 销售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销售金额3230亿元,同比下降23.5%,稳居行业第一;销售面积1797万平,同比下降24.7%;销售均价1.80万元/平,同比提升1.6%,受益于布局城市能级提升,销售均价已连续4年稳步提升;销售权益比78.8%,同比提升6.4个百分点;市场占有率为3.3%,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8] - 2024年公司坚持深耕的38个核心城市,销售占比达到90%,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38个核心城市销售市占率达7.1%,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其中14个核心城市取得10%以上市占率,16个城市连续三年排名前三;销售稳居第一得益于提高存量项目竞争力和高效开发销售增量项目 [8] - 2025Q1公司实现销售额630亿元,同比增长0.1%;销售面积308万平,同比下降16.0%;销售均价2.05万元/平,同比大幅提升19.2%;销售权益比例为78.7%,同比提升2.8个百分点 [8] 拿地与开发 - 2024年公司拿地金额683亿元,同比下降58.1%;拿地强度21%,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权益拿地金额602亿元,拿地权益比例提升至88%,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新高;楼面均价2.08万元/平,同比增长36.9%;2022 - 2024年三年内,合计拿地金额近4000亿元,总货值约7350亿元,居行业第一;99%投资金额位于38个核心城市,74%投资金额位于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核心板块;当年拓展当年开盘项目23个,销售金额172亿元;积极推进存量土地调规与退换地,已完成约270万平存量未开工土地资源盘活,盘活资金超百亿;截至2024年末,土地储备建面约6258万平,其中增量项目约1000万平,存量项目约5280万平,同比下降20%,在手资源结构不断优化 [8] - 2025Q1公司拿地金额180亿元,同比增长260.0%,拿地强度29%,同比提升21个百分点,楼面均价1.65万元/平,同比增长94.9% [8] - 2024年公司新开工1276万平,同比下降14.4%,完成计划的70.9%;竣工面积3257万平,同比下降19.6%,完成计划的95.8%;2025Q1公司新开工166万平,同比下降41.3%,竣工面积721万平,同比增长33.0%;2025年全年公司计划完成房地产相关产业直接投资2010亿元,计划新开工800万平,竣工2540万平,新开工、竣工与2024年实际完成值相比分别下降37%、22% [8] 多元业务 - 保利物业持续扩大物业服务规模和提升服务品质,截至2024年末,合同管理面积9.9亿平,在管面积8.0亿平,同比分别增长0.7、0.8亿平;全年实现营收163.4亿元,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6.6%;市场化能力不断增强,2024年新拓第三方项目单年合同金额约30.1亿元,其中核心50城的新拓第三方项目合同额占比达79.5%;商写、城镇景区、高校及教研物业、轨道及交通物业、医院物业五大核心业态新拓展合同金额占比达75.9%,同比提升10.3个百分点,非住业态结构优化 [8] - 资产经营方面,截至2024年末,公司租赁住房、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商业经营类资产项目累计开业534万平,全年实现收入40亿元,年内规划34个可售项目转经营,并通过经营性物业贷等方式实现融资37亿元;在管租赁住房规模超过4.5万间,在营租赁住房规模超过2.2万间,同比增长47% [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77 / 2899 / 28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4% / - 3% / - 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 / 51 / 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 / 2% / 4%;对应EPS分别为0.42 / 0.43 / 0.45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19.8X / 19.4X / 18.7X [6]
滨江集团(002244):业绩同比正增长,兑现行业领头羊地位;拿地强度提升,布局稳
中银国际· 2025-04-28 15:0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坚持区域深耕,充分享受杭州市场红利,销售排名跻身行业前十,基本面稳定,产品力突出,财务稳健,融资渠道通畅,在行业清整中保持较强优势,未来业绩保障程度较高,维持“买入”评级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代码为 002244.SZ,市场价格为人民币 9.99,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发行股数 3111.44 百万,流通股 2682.35 百万,总市值 31083.32 百万人民币,3 个月日均交易额 411.09 百万人民币,主要股东杭州滨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 45.41% [2][4] 业绩表现 - 20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691.5 亿元,同比下降 1.8%;归母净利润 25.5 亿元,同比增长 0.7%;拟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0.82 元,现金红利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 10%,股息率为 0.8% [5]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686 / 689 / 71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 / 0% / 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6 / 26 / 2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 / 2% / 4%;对应 EPS 分别为 0.83 / 0.85 / 0.88 元,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12.1X / 11.8X / 11.4X [6] 业绩增长原因 - 费用管控能力较强,2024 年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比分别下降 29.8%、11.4%,三费率为 2.7%,同比下降 0.4 个百分点 [9] - 资产与信用减值损失减少,2024 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 8.7 亿元,较 2023 年减少 29.1 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 2.6 亿元,较 2023 年减少 2.7 亿元 [9] 盈利能力 - 2024 年毛利率为 12.5%,同比下降 4.2 个百分点,预计随着低毛利项目的交付,未来毛利率会逐步修复 [9] - 2024 年净利率、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 5.5%、3.7%,同比分别提升 1.4、0.1 个百分点,主要因三费率下降、计提的减值损失减少 [9] - 受权益乘数下滑影响,2024 年 ROE 同比下降 7.5 个百分点至 9.2% [9] 财务状况 - 截至 2024 年末,有息负债 374 亿元,同比下降 9.8%,其中银行贷款占比约为 83.2%,直接融资占比约为 16.8%;权益有息负债 305 亿元,较 2024 年末下降了 55 亿元 [9] - 2024 年末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 61.4%,同比提升 1.2 个百分点;净负债率为 0.6%,同比下降 14.5 个百分点 [9] - 短期债务为 103.7 亿元,占比仅为 27.7%,同比下降 4.8 个百分点,现金短债比为 3.58X,同比提升 1.16X [9] - 2024 年末平均融资成本仅为 3.4%,较 2023 年末下降 0.8 个百分点 [9] - 截至 2024 年末,共获银行授信总额度 1216 亿元,仍有 72%的剩余可用额度;已注册完成尚未发行的短期融资券额度 13 亿元、中票额度 11 亿元 [9] - 2024 年发行了 36 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和 24 亿元的中期票据,2025 年 1 - 4 月发行了 6 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和 11 亿元的中期票据 [9] - 2025 年计划继续降低有息负债水平,目标 300 亿元以内;继续降融资成本,确保 3.3%,争取 3.2%以内;继续把直接融资比例控制在 20%以内 [9] 现金流情况 - 截至 2024 年末,货币资金 371.4 亿元,同比增长 13.6% [9] - 2024 年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净流入 76.7 亿元,同比下降 76.5%,主要因销售下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下降 38.2% [9] - 2024 年筹资性现金流净流出 13 亿元,但较 2023 年净流出 120 亿元相比,已经明显改善 [9] 销售情况 - 2024 年实现销售金额 1116 亿元,同比减少 27.3%,位列克而瑞行业销售排名第 9 名,较 2023 年提升 2 名,首次进入行业前十,市占率为 1.2% [9] - 在杭州市场连续 7 年获销售第一,2024 年在杭州实现销售金额 899 亿元,市占率高达 36%,同比提升 3 个百分点 [9] - 2025 年 1 - 3 月实现销售金额 231 亿元,同比下降 12.3%,销售排名稳定在行业第 10 位 [9] - 2025 年销售目标为销售额 1000 亿元左右,行业排名 15 名以内,全国份额 1%以上 [9] 拿地情况 - 2024 年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23 个,仅一宗地块位于南京,其余地块全部位于杭州;新增土储建面 187 万平,同比下降 43.8%,拿地金额 449 亿元,同比下降 22.2%;权益拿地金额 219 亿元,拿地权益比例为 48.9%,同比提升 4.5 个百分点,拿地强度为 40.2%,同比提升 2.6 个百分点;楼面均价 2.40 万元/平,同比增长 38.5% [9] - 2024 年获取的 23 宗地块,新增货值 726 亿元,其中在杭州获取土地 22 宗,市占率 37% [9] - 截至 2024 年末土地储备 998 万平,同比下降 24.4%,其中杭州占 80%,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占比 8%,浙江省外占比 2% [9] - 2025 年 1 - 3 月拿地金额 196 亿元,同比增长 56.9%,拿地金额排名第 6,拿地强度 84.8% [9] - 2025 年以来在杭州已经斩获 6 宗高热度的优质地块,平均溢价率高达 44% [9] - 2025 年计划投资金额控制在权益销售回款的 50%左右,区域布局上,计划杭州继续保持且增加,省内适度减少,省外关注上海和江苏 [9] 其他业务 - 代建业务:2024 年在宁波、湖州、杭州、金华等地共获取代建项目 6 个,总建面约 74.2 万方 [9] - 酒店业务:旗下千岛湖滨江云顶桃源度假酒店、杭州友好饭店、千岛湖滨江希尔顿度假酒店、杭州天目山英迪格酒店等酒店经营有序推进 [9] - 租赁业务:截至 2024 年末,持有可用于出租的写字楼、商业、社区底商及公寓面积约 44.71 万平,2024 年实现租金收入 4.19 亿元,同比增长 17.0% [9] - 养老业务:旗下首个康养项目—滨江和家御虹府长者之家有序运营中,2024 年末的入住率已达 8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