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

搜索文档
2025年海南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启动
海南日报· 2025-05-20 09:00
活动概述 - 2025年海南省"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于5月19日至25日举行 主题为"让文化馆成为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 [2] - 启动仪式在海南省文化馆(海南省非遗中心)举行 全省23个文化馆联动推出百余场活动 [2] 活动内容 - 活动形式包括公益讲堂、高雅艺术演出、文化展览、艺术培训、文创集市、传统手工体验、AI数字体验等 [2] - 省文化馆开展书法、版画、国画、椰雕彩绘、黎族剪纸等公益课堂项目 并举办"海文讲坛"公益讲座 [2] - 宣传周期间推出亲子手工与文创体验、演艺活动、主题公益讲座、展览 [2] - 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免费开放培训夏季班及"海文青年夜校"同步开班 [2] - 海南省文化馆AI馆员"小文"亮相 提供智能化文化资讯和互动体验 [2] 活动特点 - 系列活动涵盖海南传统文化传承与展示 以及现代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3] - 活动面向广大群众 注重文化惠民 旨在让市民和游客找到文化乐趣 [3]
“数说”博物馆这样融入美好生活
新华日报· 2025-05-18 07:15
文旅深度融合 - 江苏以创新驱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通过多元供给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 [1] - 全省备案博物馆达362家 去年参观量近1.4亿人次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活动覆盖150万人次基层群众 [1] 发展规模 - 江苏每23.6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 无锡密度最高(每11.7万人1座) 馆舍总面积256.11万平方米 [2] - 全省博物馆藏品总量1580058件(套) 其中文物藏品1089328件(套) 一级文物2524件(套) 数据居全国前列 [2] - 2024年新增7家备案博物馆 戏曲百戏博物馆成为融合戏曲艺术与城市生活的新文化打卡点 [2] 惠民服务 - 2024年全省举办展览2397个(基本陈列952个/临时展览1445个) 接待观众1.39亿人次(未成年占比20.9%) [4] - "数见苏韵"活动采用数字展+文物+文创形式 单站最高单日参观量达4.2万人次 累计接待超150万人次 [4] - 活动带动文创销售收入超千万元 "小粉炉"冰箱贴等产品热销 [4] 创新实践 - 江苏6家博物馆获"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称号 数量全国第一 [6] - 吴文化博物馆特展进入江浙沪热搜榜 配套举办7场学术沙龙 联动多地博物院直播(首场观看量破10万) [6][7] 社会服务 - 2024年全省博物馆举办社教活动33955场 志愿者总数达27403人 [8] - 江阴博物馆打造"行走的江博"服务队 开展活动200余场 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文化服务的转型 [8]
城市弥漫书香味 书店经营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经济日报· 2025-05-05 09:25
书店经营模式创新 - 书店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从传统图书销售扩展到文创、咖啡、餐饮等多业态经营 [2] - 句象书店设置多元空间包括图书销售区、餐饮区、儿童绘本区、亲子共读区、沉浸式剧场和自习室等 [2] - 句象书店采取会员制,会员可无限次借阅图书,截至去年年底累计借阅会员2.7万余人,累计借阅图书55.5万余册,平均每人阅读21本图书 [2] 书店运营数据与规划 - 句象书店2024年累计开展文化阅读活动超600场,覆盖近2万人次,活动内容涵盖文化传承、科普启蒙、亲子阅读等 [3] - 自2022年首店开业以来,句象书店已在全国7座城市落地13家门店,未来计划通过"中心店+社区卫星店"布局形成3公里服务半径的共享阅读网络 [3] - 书店会员月平均回店6.6次,全年带来客流量60万人次,书店虽仅占商场不到1%的面积,客流量却能达到商场客流量的6%到7% [3] 社区阅读空间建设 - 长墩堤社区将600平方米闲置空间改造为复合型教育空间,设置"三代同堂"阅读区、家庭教育绘本体验区和电子借阅区等功能区域 [5] - 社区书房通过组织家庭教育咨询、亲子关系调解等活动解决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睦 [6] - 书房采用"专业+志愿"组合模式,志愿者团队负责日常维护,专业文化服务机构提供图书分类、档案管理和咨询服务 [6] 城市阅读空间拓展 - 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举办"城墙读书会",每期选择一本主题书籍作为核心,面向市民和游客免费开放 [7] - 武汉地铁拥有169座自助图书馆,除借书还书外还可扫码听书,并举办"图书漂流""丢书大作战"等阅读活动 [8] - "长江书苑"是武汉首个建在长江游船上的城市书房,拥有3000余册图书,游客可在游轮上阅读关于长江的书籍并观赏武汉长江大桥 [8]
【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搭建为民、惠民、乐民、育民的文化平台
陕西日报· 2025-04-30 06:34
文化活动开展情况 - 2024年陕西全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6.45万余场次,惠及群众1.3亿人次 [1] -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每年下乡开展上百场演出,把文艺演出送到村民家门口 [2] - 陕西每年举办1万多场"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2024年共完成演出1.2万余场 [2] - 2024年陕西省共拨付戏曲进乡村补助资金5348万元 [2] - 陕西"四季村晚"在1065场活动中吸引2000多万名群众参与、关注 [4] - 2024陕西省群众文化节期间,全省各地联动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1947场,吸引8396万余人次参与 [5] 文化惠民工程成效 - "戏曲进乡村"惠民演出为乡村文化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塑造文明乡风营造良好氛围 [2] - 戏曲艺术搭载"理论+曲艺"宣讲舞台,用文艺演出的形式宣讲乡村振兴政策 [2] - "四季村晚"让村民走上舞台,站"C位"、唱主角,让劳动现场变成展示平台 [3] - "非遗志愿行 文化进万家"活动让邻里关系更和睦,茶余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的话题都是才艺、创业 [4] - 文化惠民活动让乡村振兴发展,文化赋能功不可没 [4] 文化品牌活动 - 第十二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举办线上线下活动6385场次,带动552万余名读者参与 [5] - 2024年全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2273.73万,同比增长11.62% [5] - 全省各级文化馆策划开展"三秦"系列主题品牌文化活动,在936场活动中服务群众1159.4万人次 [5] 文化传播方式创新 - 运用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和录播,打破地域、时间限制,扩大惠民演出的覆盖面 [2] - "四季村晚"首开"流动式"实景舞台演出模式,让市民和游客走进生动鲜活的乡村生活 [4] - "大地欢歌 和美柞水"2024年全国秋季"村晚"成为商洛非遗项目的大型体验现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