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

搜索文档
“石榴籽图书室”揭牌,诉说杭阿故事
杭州日报· 2025-07-07 10:46
杭州市网络作协石榴籽图书室的落成是杭州文艺界文化润疆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以烽火戏诸侯为 代表的杭州文艺家们来到阿克苏,开展为期一周的"杭阿携手 共创美好"采风创作活动。 活动期间,文艺家们走进阿克苏的田间地头、学校社区,感受这片土地的蓬勃生机,用艺术语言讲 述杭阿故事。届时,文艺家们还将为阿克苏人民带来网络作家分享交流活动、名家讲堂、文化惠民演出 等。两地文艺家还将开展深入交流,携手同行,共同探索文艺交流长效机制,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精 神、彰显民族团结的精品力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艺力量。 该图书室由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知名网络作家烽火戏诸侯捐资援建,于2025年6月落成,旨 在为边疆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优质的阅读资源,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 揭牌仪式上,巴格其小学师生用热情的掌声表达感谢,学生代表说:"图书室建成之后,每天课 间,我们都会迫不及待跑到这里,翻开书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烽火戏诸侯激励孩子们好好 学习,从这间图书室出发,打开探索世界的窗口,同时,他也希望孩子们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巴 格其小学党支部书记赵瑛说,这间图书室为寄宿在校的孩子们在课余时光、在思念家人的夜晚开辟了一 ...
“国宝故事可歌可泣,中华文化日月光华”
南京日报· 2025-07-07 10:29
一束追光刺破黑暗,太和鼎的纹路在斑驳光影中浮动,80多年前故宫文物南迁的一段难忘往事在 舞台缓缓呈现。 7月5日晚,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策划,江苏大剧院出品,南京市话剧团联合制作、演出的 原创话剧《朝天宫下》在江苏大剧院戏剧厅迎来2025年复排后的首场演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话剧 《朝天宫下》在此重要时刻上演。 "文化之根永在,中国必将复兴"的台词铿锵有力,在全场回响。舞台下,观众数次报以掌声,热泪 盈眶。 "'九一八'烽烟骤起,北平岌岌可危;紫禁城风声鹤唳,故宫文物何去何从?"在故宫人的倡导和组 织下,1.3万余箱国宝级文物,从北京到南京,从故宫到朝天宫。 笼罩在战争阴云下的南京城、风云涌动的明伦堂、暗淡的朝天宫地下库房,觊觎中华文物的侵略 者,手无寸铁的文物守护人…… 话剧《朝天宫下》截取了故宫文物南迁往事的重要一环: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城,南京沦 陷,存放在南京朝天宫库房的部分故宫文物危在旦夕!危急关头,以祝同礼为首的故宫人不惜以生命守 护文明之火。 舞台上,翠玉白菜、东坡肉石、西周颂壶、宋代黑釉盏,无数文物映射古今,串 ...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是一家人
广西日报· 2025-07-07 10:22
在南宁市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族居民合唱歌曲《幸福嘹嘹啰》。随着社区活动设施不断完善,打破居住壁垒,推动各族同胞共居共学、共建共 享、共事共乐。雅兰 摄 隆林各族自治县倡导移风易俗,引导社区各族群众在操办红白事时,摒弃大操大办等陋习。这是该县的一场集体婚礼,几对青年带头婚事新办,约定结 婚零彩礼或低价彩礼。 覃文武 李静 摄 广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自古以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就有"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一场规模浩大又润物无声的民族大交融在南疆大地上演:各族群众从大石山区搬迁到城镇,各族客商从全国各地前来 扎根,各族旅居者从天南海北汇聚这里康养…… 社区,如同一方温暖的港湾。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们,宛如一朵朵浪花在此交融,聚起奔腾之势,融入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长河。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民族团结一家亲""要把社区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到民族地区考察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同社区各族群众亲切交流 ...
五大工程铸就“苏韵伊情”援疆工作品牌江苏“助攻”,伊犁高质量发展“进球”
新华日报· 2025-07-07 07:26
7月4日晚,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2025伊宁县乡村足球超级联赛决赛阶段小组赛第一轮最后两场 比赛,在伊宁县体育中心火热进行。4支球队带来两场酣畅淋漓的足球对决,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的 足球盛宴。这场由江苏援伊·南通工作组鼎力支持的体育盛事,已然成为江苏援伊"苏韵伊情"五大工程 的生动缩影。 "苏韵伊情"是第十一批江苏援伊团队创建的援疆工作品牌。1997年,党和国家吹响了对口支援新疆 工作的号角,江苏省是首批对口支援省份之一,援疆干部不远万里奔赴伊犁州,开启了援疆的新篇章。 2010年后,江苏省每批次派出了14个对口支援县市(含兵团四师、七师)工作组。1997年以来共派出中 组部计划近3000名干部人才,投身援疆伟业。 人才中场:从绿茵场到产业园的援疆智慧 2023年4月,第十一批江苏援伊和兵团四师、七师干部入疆以来,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 线,积极打造"苏韵伊情"援疆工作品牌,系统实施"苏韵伊情"产业引导、教卫提质、干部培训、民族交 融、文化润心五大江苏援疆工程,投入援疆资金63.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01个,构建起"产业筑基、 民生固本、文化铸魂"的立体援疆体系,为伊犁州和兵团四师、七师高质量发展 ...
与舰载战机合影留念,和海军官兵同唱歌曲,“山东舰停在家门口激发香港青年爱国情”
环球网· 2025-07-07 07:11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港活动 - 由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导弹驱逐舰延安舰及湛江舰、导弹护卫舰运城舰组成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于7月3日起访问香港5天,并于7月5日起一连两天开放给市民参观 [1] - 山东舰开放参观期间,市民可近距离接触各种武器装备,与甲板上的战机合影,并与军乐队合唱爱国歌曲 [1] - 香港气温高达34摄氏度,但市民参观热情高涨,山东舰船舱内设有欢迎横幅和"国安家好"标语,军人们耐心指导市民使用枪械并协助拍照 [3] - 参观市民对"航母升降梯"和飞行甲板上的多架歼-15及歼-15T战机表现出极大兴趣,现场洋溢着民族自豪感 [3] 市民参观体验与反响 - 香港市民王先生早上7点到达中环码头排队,对近距离看到国产舰载机歼-15T印象深刻,大赞其外形威武 [4] - 市民杨小姐首次登上航母,对航母规模和先进设施感到震撼,舰上军官的专业讲解加深了她对国防建设的了解 [4] - 立法会议员霍启刚与妻子郭晶晶参观山东舰,霍启刚表示非常值得骄傲,祖国在各方面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 [4] - 90岁的香港抗日老战士林珍登上湛江舰,对比当年装备落后的情况,对如今海军舰艇的强大感到欣慰 [5] 社会各界的积极反响 - 立法会议员尚海龙登上山东舰后惊叹甲板上停泊的36架战机,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在军事装备领域的实力 [6] - 香港审计署署长林智远表示,国家选择香港作为山东舰首次对公众开放的城市,是对香港"一国两制"作用的肯定 [6] - 观塘区区议员余邵伦感受到人民子弟兵的亲切友善,特别是在枪炮武器展示区军人用手挡着枪口的细节让他倍感安心 [6] - 香港旅游业议会联同业界举办游船河观山东舰活动,加开40班"观舰游"且一日内爆满,为本地旅游业带来启发与契机 [7] 活动意义与影响 - 航母辽宁舰、山东舰首次对公众开放都选在香港,意义特殊,能让香港同胞感受祖国和人民海军的强大 [6] - 香港作为重要港口,见证了国家由弱变强的历程,山东舰访港是"国安才能家好"的最直观体现 [7] - 山东舰编队访港是对香港回归28周年与香港国安法实施五周年的献礼,是国家主权与安全坚如磐石的生动诠释 [7]
同仇敌忾赴国难 众志成城卫山河(山河显影)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撕裂长夜。全民族抗战由此爆发。 生死存亡之际,经过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 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广泛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并发展起来。 河北曲阳县十二区的妇女自卫队。 河北省曲阳县委党史办供图 平山青年踊跃参军。 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香城固战役中群众向前线运送物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供图 新加坡各界人士在码头欢送南侨机工回国。 海南省雕塑艺术学会供图 民生公司的船只经过激流险滩,将战略物资运送到后方。 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供图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中华各族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共赴国难,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 力。 "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激动人心的口号响彻中华大地,成了激励全民族抗 战的号角。在河北平山,青年群起响应,纷纷表达"参加八路军,赶走东洋兵"的决心,1500多名平山青 年积极参军参战;回族抗日将领马本斋组织青壮年奋起抵抗,组建回民抗日义勇队。 知识分子以笔为枪,郁达夫发表大量文章鼓舞抗战士气,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吼出民族魂魄; 华侨领袖陈嘉庚募捐筹款 ...
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如果没有战争,在人们的记忆里,这将是一个宁静的夏天。 不过很快,这虚幻的平静就被彻底打破了。 烽烟 父亲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金天愚(金振中之子) 7月7日深夜,卢沟桥的枪声划破夜空。 在宛平城附近进行非法演习的日军,以丢失一名士兵为借口强行要求进城搜查,遭到拒绝。之后,日军 向中国守军开枪,并炮轰宛平城。 "清风徐来,吹散了午后的暑气,刮得玉米叶子唰唰作响,夕阳照耀在地平线上,缕缕炊烟四起,衬托 满天彩云。眼前一幅多么美好的大自然风光!" 1937年7月7日黄昏,时任宛平县政府秘书的洪大中望着城外的玉米地,心生感慨。 曾在喜峰口战斗中立下战功的金振中,此时正作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营长,率部驻 守宛平城和卢沟桥。 1933年春,日军在长城一带制造事端发动进攻。29军的战士们手握大刀,在喜峰口战斗中血刃日寇,歼 敌5000余人,一战成名。 "父亲每天给士兵讲话,用历代的英雄楷模给他们作报告。另外要求官兵在吃饭前和睡觉前必须高呼'宁 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来激励士兵的斗志。"金振中之子金天愚回忆说。 面对如潮水般扑来的日军队伍,金振中果断下达 ...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汇聚民族复兴力量
人民日报· 2025-07-07 06:52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抗日战争》。 肖思加摄 今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 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 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抗战精神,如巍峨的丰碑,矗立于民族记忆深处;如不熄的火炬,照亮伟大复兴征程。它是中国人 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荡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胸膛,化作无坚不摧的意志,引领我们跨越一切艰难 险阻,向着民族复兴奋勇前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外景。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编 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本报记者 张 洋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畔,枪声撕裂夜空,铁蹄踏碎山河。在这民族存亡时刻,中华儿女的爱国精神空 前高涨,筑起一道不屈的精神长城。 长白林海,朔风如刀。弹尽粮绝时刻,杨靖宇将军仅以枯草、树皮、棉絮果腹。殉国的身躯被剖开,胃 中那团无法消解的草絮,使日军军医惊骇失刀。草絮无言,却比任何呐喊更灼烫:为了革命,坚持到 底,就是死,也不能向敌人屈服。 狼牙山巅,硝烟蔽日,5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 ...
一门课如何让“Z世代”紧抱成“石榴籽”
中国青年报· 2025-07-06 10:55
陕西师范大学边境国门学校"红烛苗圃"各族青少年交流成长营结营仪式,来自边疆的各族小学生身着民 族服饰共舞。受访者供图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海热打小在鄂尔多斯草原长大。最初,她眼中的"中华 民族共同体"是爷爷烟斗下飘出的故事。"小时候,爷爷总念叨,以前放牧时,汉族邻居会帮我们修理勒 勒车,蒙古族阿爸阿妈则教他们辨认草场。春种秋收、婚丧嫁娶,两家人永远是彼此最坚实的后盾。" 后来,中学历史课本中"茶马古道"的驼铃声、"土尔扈特部东归"的马蹄声,让海热对民族交融有了更壮 阔的想象。可那时的她,总把这些当作泛黄书页里的"传奇"。直到来到中央民族大学求学,一门名为中 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课程,让她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真正深入——古往今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融的历程,像长卷一样铺展开来,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跨越时空展现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如何融 为一体。 族共同体发展历程为主线,史论结合,全面呈现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课程采用有形、有 感、有效的历史叙述方式,通过大量鲜活的历史素材,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广阔历 史画卷。此外,课程还突破了传统的"中原王朝史观"和单一民族叙 ...
第二届全国蹴球锦标赛昆明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6 09:18
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尹世堂致欢迎词,他表示,蹴球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源远流长,蕴含着深 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智慧。此次全国第二届蹴球锦标赛在昆明举行,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增进 友谊的广阔平台,对于推动蹴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副主席魏卫革表示,蹴球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希望通过比赛让更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扬光大。 蹴球起源于中国清朝的民间体育活动——踢石球,是由北京市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的体育学者挖掘整 理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满族、回族、苗族、蒙古族等民族中较为流行。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蹴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被称为"脚下的斯诺克"。 (罗文青) 本次锦标赛由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和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办,云南民族大学承办。在三 天的比赛中,200多名运动员将参加男子单蹴、女子单蹴、男子双蹴、女子双蹴、男女混合双蹴5个项目 的角逐。 当天的开幕式现场气氛热烈,来自云南民族大学武术代表队的队员们身着传统武术服饰,右手持 剑,随背景音乐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闪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