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安全
搜索文档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情况汇报 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审议通过《“三北”工程总体规划》部署开展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
新华社· 2025-08-22 20:28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 - 政策在稳投资、扩消费、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 - 需加强统筹协调和完善实施机制以更好发挥扩大内需作用 [1] - 将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并创新消费投资场景 [1] - 需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确保补贴资金实效性 [1]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发展 - 增加体育产品供给和丰富赛事活动以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 [2] - 拓展体育消费场景并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满足群众需求 [2] - 调动市场力量提升体育经营主体活力 [2] - 推动体育用品升级和强化产业要素支撑 [2] "三北"工程总体规划实施 - 工程建设事关生态安全、强国建设及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 实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 落实财税土地政策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多效益共赢 [2] - 需建立长效机制并压实后期管护责任 [2] 海洋渔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 专项整治需与渔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 [3] - 支持老旧渔船改造提升和加强渔港建设管理 [3] -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强化安全监管全链条 [3] - 提升渔民安全素养和本质安全水平 [3]
陕西丹凤开展野生动物保护专项执法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3 09:33
生态保护专项行动 - 陕西省丹凤县近期开展"雷霆护鸟"专项行动,集全县之力推进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1] - 成立专项行动指挥部,统筹13个责任部门和各镇办力量,制定详细方案确保责任落实 [1] - 林业、公安、市监等部门联合开展"打、防、管、控"一体化执法 [1] 宣传教育工作 - 密集发放宣传资料6万余份,播放转发科普视频信息350余条 [1] - 在农贸市场、花鸟店等重点场所精准发放宣传资料1.7万余份 [1] - 签订承诺书、张贴有奖举报海报,营造"全民护鸟、共同监督"氛围 [1] 执法成效 - 累计出动车辆493台次、人员1650人次,检查重点场所745处 [1] - 成功收缴放飞鸟类7只,查办行政、刑事案件各1起 [1] - 有效斩断"捕、运、售、购"非法链条 [1] 长效机制建设 - 建立举报奖励机制,以林长制为核心构建多部门协同监管网络 [1] - 组织护林员对栖息地、迁徙通道等重点区域进行常态化巡查 [1] - 致力将保护工作制度化、长效化,守护鸟类家园和县域生态安全 [1]
“异宠”不可随意宠 国家安全机关发布安全风险提示
央视新闻· 2025-08-07 09:46
异宠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异宠饲养人群持续上升 约1700万人参与饲养[1] - 行业市场规模逼近100亿元人民币[1] - 社交平台异宠内容创作者数量显著增加[1] 政策监管动态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管理纳入政策范围 强调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3] - 生物安全法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 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11] - 刑法规定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1] 走私查获案例 - 杭州萧山机场查获旅客携带35只睫角守宫未申报入境[3] - 北京口岸首次截获日本入境邮件中的6只甲虫 包括双色细身赤锹甲和瑟深山锹甲老挝亚种[5] - 查获物种瑟深山锹甲老挝亚种在我国无自然分布 可能影响基因多样性[7] 生物安全风险 - 异宠多为外来物种 可能缺乏天敌制约 抢夺本土物种资源[9] - 逃逸或弃养行为可能破坏生态系统稳定 引发生态灾难[10] - 外来入侵物种定义为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外来物种[8] 合规经营要求 - 交易需确认物种是否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或濒危物种名录[13] - 必须选择合法养殖场来源 拒绝走私或野外捕获动物[13] - 要求商家提供检疫证明并观察动物健康状态[13]
“异宠”可以宠 但不能随意宠 各类隐患需警惕
央视新闻· 2025-08-04 07:00
异宠行业现状 - 异宠定义为有别于传统猫狗等宠物的外来野生动物,包括昆虫、鸟类、兽类、两栖和爬行类动物 [2] - 全球野生动物贸易额逐年增长,涉及数十亿野生动物 [2] - 中国异宠饲养人数达1707万人,市场规模接近百亿元人民币 [2] - 社交平台上异宠相关内容博主数量显著增加 [2] 异宠行业风险 - 异宠交易、饲养、救治和弃养行为潜藏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风险 [1] - 人类对异宠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及疫病传播缺乏深入了解和有效对策 [2] - 大多数受热捧的异宠属于外来物种,可能破坏本土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4] 政策法规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异宠管理纳入,强调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 [4] - 《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引进、释放或丢弃外来物种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非法引进外来物种行为有明确处罚规定 [6] 消费者建议 - 购买前需确认物种是否属于保护名录或濒危物种,核查商家资质 [6] - 应选择合法养殖场,拒绝走私或野外捕获的动物,要求提供检疫证明 [6] - 观察动物健康状况,慎养善养宠物 [6]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保护鸟类活动
人民日报· 2025-06-18 06:10
公安部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鸟类专项行动 - 公安部高度重视西安非法猎捕贩卖野生鸟类问题,迅速派出工作组指导专项整治,从猎捕、出售、购买、运输等环节全链条排查,形成高压震慑态势 [1] - 近年来公安部部署"昆仑"等专项行动,联合18个省份打击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重点针对非法狩猎、运输、交易国家保护鸟类等行为 [1] - 2025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已立案侦办危害国家保护鸟类案件2900余起,成功斩断多条犯罪链条 [1] 下一步打击重点与措施 - 公安部将持续在全国开展专项打击,紧盯花鸟文玩市场、集贸市场、野味餐饮、候鸟栖息地及互联网平台等重点区域 [2] - 打击目标聚焦职业化犯罪团伙和长期从事非法猎捕贩卖的突出犯罪,强化部门协作与行刑衔接 [2] - 重点整治非法猎捕贩卖国家保护鸟类的"黑灰产业链",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2]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发布
中国新闻网· 2025-06-03 17:12
产业发展维度 -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总指数2022年达30.3 较2017年上升5.5 增长率22.3% 年均增长率4.1% [1] - 下游城市群在产业发展维度具备明显领先优势 [1] 科技创新维度 - 科技创新总指数从2017年11.6升至2022年15.2 年均增长率5.5% [2] - 2022年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科技创新指数分别为13.4/13.6/17.9 下游保持领先优势 [2] - 2017-2022年上游/中游/下游科技创新指数增速分别为5.1%/5.1%/6.0% [2] 资金保障维度 - 资金流总指数从2017年12.7升至2022年15.2 [2] - 上海/杭州/重庆资金流指数领先 苏州/成都等城市进步明显 [2] - 长江中下游城市资金保障能力突出 [2] 人才友好维度 - 人才友好指数为六大维度中最高水平 [1] - 成都/武汉/上海等城市表现突出位居前列 [3] - 不同城市在人才友好型城市建设中展现独特优势 [3] 生态安全维度 - 生态安全指数涵盖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风险/生态系统韧性/生态系统服务4项一级指标 [3] - 上游与下游生态安全指数得分接近 中游城市相对较弱 [3] - 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完整性不足 排污与承载力不匹配 生态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2] 区域发展差异 - 六大维度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 - 下游城市群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流/国土空间/生态安全维度领先 [1][2] - 资金流总指数在110个城市中出现分化 [2]
呼包乌三地签署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
内蒙古日报· 2025-04-29 11:10
区域林草有害生物联防联控合作 - 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三地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机构签署《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合作协议》,旨在构建跨自治区中部区域的生态安全联合防线 [1] - 协议核心目标为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安全工作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强林草有害生物防控 [1] 联防联控机制具体措施 - 三市将实现有害生物监测数据互通,重点追踪疫区苗木调运信息以提前预警风险 [1] - 联合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加大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力度,阻断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 [1] - 在相邻区域实施联合防治,共享应急防治物资与技术,提升整体防控能力 [1] - 通过联合培训、互学互查等形式深化技术交流,覆盖有害生物普查、预测预报及检疫监管等领域 [1] - 设立轮值市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年度方案并分享防控经验 [1] 合作意义与预期成效 - 协议构建了三市协同防控新格局,为区域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1] - 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与协作,助力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并推动绿色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