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报告显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人民网· 2025-06-11 14:05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 - 长江经济带被定位为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发展轴,强调生态优先与区域协同的高质量发展路径[1]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旨在构建智库咨询体系支持沿江城市发展[1] - 宜宾作为"长江第一城"和全国GDP百强城市,其发展模式被视为典型样本[1] 区域发展动态与机遇 - 四川省正抓住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双城经济圈机遇,发挥科教、产业和市场优势融入长江经济带[2] - 长江经济带处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阶段,产业协作、生态保护等领域存在重大发展机遇[2] - 沿江城市计划深化交通互联和开放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 六大维度发展评估 -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保障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4.1%、5.5%、3.7%,和谐共生指数微增0.1%[3] - 报告建立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保障、国土空间、人才友好、生态安全六维评估体系[3][4]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建议 -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升级传统制造业基础[4] - 通过三维协同增强创新动能,构建"三链融合"生态提升科技转化效率[4] 金融与空间优化策略 - 建议建设多元化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科技金融特色业态及多层次资本市场[4] - 提出按承载力构建国土空间动态治理体系,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协同[4] 人才与生态保障措施 - 建议绘制人才供需地图优化配置,增强用人单位自主权并完善本土人才培养[4] - 强调区域生态联防共治机制,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5]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发布:人才友好指数整体表现突出 建议加强跨区域协调机制建设
上海证券报· 2025-06-04 02:30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版图报告》,定量评估110个城市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资金保障、国土空间、人才友好、生态安全六大维度的表现 [2] - 2017-2022年六大维度指数稳步提升,人才友好指数整体表现突出,城市政策各具特色 [2][4] - 长江经济带覆盖全国21%国土面积和40%人口与经济总量,区域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3] 产业发展维度 - 产业发展指数年均增长4.1%,上海、重庆处于引领地位 [3] - 下游城市聚焦新兴产业发展,中游城市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上游城市探索资源禀赋驱动型升级 [3] - 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与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3] 科技创新维度 - 科技创新指数年均增长5.5%,连续5年上升,区域差距扩大呈现"下游>上游>中游"格局 [3] - 下游科创高地引领区域发展,需加强区域协同创新与金融支持 [3][5] 资金保障维度 - 资金保障指数年均增长3.7%,下游城市领先优势明显,上海头部效应强化 [3][4] - 建议建设多元化区域金融中心,培育特色金融业态,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5] 人才友好维度 - 人才友好指数数值最高且区域差异最小,成都位列榜首 [4] - 建议绘制人才供需地图,增强用人单位自主权,构建本土人才培育路径 [5] 国土空间与生态安全维度 - 国土空间指数年均增长0.1%,需构建动态调控治理体系推动产业梯度转移 [3][5] - 生态安全指数区域差异显著,上/下游均值高于中游,建议加强联防共治与风险防控 [4][6] 区域协同发展建议 - 挖掘中上游腹地潜力,促进经济向沿江内陆拓展 [6] - 推动产业梯度转移与纵深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6] - 启用长江经济带城市数据库,建立跨区域协调机制 [5][6]
中外媒体点赞“重庆实践” 解码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果
央视网· 2025-05-22 17:45
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 - 重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统筹推进绿色发展,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 [1] - 采访团观看清漂作业和水质监测过程,长江生态保护良好,江水清澈平静 [3] - 媒体记者点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绿色与智能,关注垃圾管理可持续发展和汽车制造业 [6] 制造业与新兴产业 - 重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制造业智能视觉装备研发 [6] - 汽车制造业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重庆是中国汽车制造业重镇,新能源汽车物美价廉 [6] - 重庆制造的汽车和机电产品重点出口到中东地区 [10] 物流与贸易网络 - 重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构建东西南北"四向"联通、多式联运的运输网络 [12] -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内汇集数千种进出口货物,汽车在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整装待发 [8]
实施经济能级跃升 力争2030年GDP突破3万亿元
长江日报· 2025-05-22 16:42
【开栏的话】 为落实省委关于"一切工作向支点建设聚焦聚力"的要求,我市制定了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 略支点的行动方案,系统部署7个方面重点任务,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以一域之光 为全局添彩。今日起,长江日报推出"'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委办局长访谈"专栏,关注全市各职能部门 在推进支点建设中的具体思路、创新举措和生动实践。 长江日报记者陈永权 通讯员刘海东 王为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实施经济能级跃升是首位行动。"5月21日,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党组书记、主任王洋表示,我市按照省委部署要求,聚焦"三个优势转化"和"六个之重",着力发挥中 部经济中心的龙头作用,推动经济能级跃升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支点建设的战略支撑力,力争到2030 年经济总量(GDP)突破3万亿元。 经济能级跃升 力争到2030年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 问:武汉市在"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奋力推动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行动方案中提 出,要实施经济能级跃升行动。请谈谈您的理解。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次亲临湖北,为湖北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对武汉 寄予厚望、赋予重任。省委、省政府要求武汉择高而立、 ...
湖北聚力“支点建设”推进中部崛起
经济日报· 2025-05-11 06:24
4月的湖北春风和煦、万物勃发。2024年,湖北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 阶,湖北在全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赋予湖北"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加快建成中 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新使命。 担责而行、知重负重。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的战略定位。 当前,湖北正把握"支点建设"这一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战略任务和战略机遇,大力实施能级跨越、科创 引领、产业倍增、枢纽提能、美丽湖北、文化创新、区域联动"七大战略",着力在打造科创支点、产业 支点、开放支点、生态支点、联动支点上下功夫,更好发挥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支撑作用。 今年一季度,湖北地区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3%,创下近12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增速, 主要指标大省领跑、中部领先,发展的整体性、坚韧性、内生性、持续性、共享性进一步增强。 科创引领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湖北是科教大省,在这片知识沃土上创新的金字招牌越擦越 亮。 3月31日,在"制造翘楚建功支点"医疗器械产业创新产品示范应用对接活 ...
经济大省挑大梁|潮涌楚天千帆竞——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新华社· 2025-05-08 21:05
经济发展 - 湖北省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8%,经济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 [1] - 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3万家,以不足全省2%的企业法人数量贡献全省60%科技创新成果,催生1.34万亿产业增加值 [3] 产业体系 -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实施"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 [3] - 形成"51020"现代产业集群,包括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 [3] - 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迈入万亿级规模,千亿级产业达19个 [3] 交通与开放 - 高铁4小时可达全国80%的重要城市,实现"市市通高铁" [4] - 长江黄金水道万吨巨轮可直达武汉,中欧班列连续两年开行突破千列 [4] - 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推动离岸在岸一体化与高标准制度型开放 [4] 生态建设 - 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成为常态 [6]
跨界河流“一张图管理”:25个川渝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5:05
川渝河长制合作成效 核心观点 - 川渝两地通过河长制合作机制在跨界河流治理、水资源配置、生态保护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2] 合作机制与治理成果 - 川渝两地建立全国首个跨省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覆盖81条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连接四川6个市与重庆12个区县 [1] - 联合开展污水治理、河湖整治等专项行动230余次,长江干流川渝段年均水质稳定达到Ⅱ类,25个跨界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较合作前提升4个百分点 [1] - 建立"一地举报、两省联动"问题整改机制,联合监督平台累计受理群众举报3700余条,办结率96% [2] 科技赋能与生态文化 - 联合绘制《川渝跨界河流特性图表集》,整合51座水利工程、10个生态流量断面、25个水质断面数据,实现"一张图管理" [2] - 在琼江(遂宁段)试点数字孪生流域,建成8套水利模型、3个知识库、7座水质监测站,开发水雨情数据汇集和预警平台 [2] - 建设生态文化长廊20余处,开展"河小青"志愿行动等品牌活动,提升公众护河意识 [2] 重点流域治理案例 - 成功破解铜钵河(川渝最复杂界河)治理难题,推进琼江、涪江等流域综合治理 [1][2]
周红波检查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和沿江规划工作
南京日报· 2025-04-29 09:42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 市委书记周红波强调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是压倒性任务,需协同治污、治岸、治渔,重点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化工、农业面源、船舶、尾矿库等领域污染 [2] - 要求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质效和管网建设管理水平,加强江豚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2] - 指出南京作为长江进入江苏第一站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城市,在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责任重大 [1] 沿江产业规划与转型升级 - 强调要持续推进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的含新量、含绿量,正确处理破除旧动能与培育新动能的关系 [3] - 提出坚持"一江两岸、联动发展"格局,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江南与江北、长江与山体等空间关系 [3] - 要求加强对长江岸线的保护利用和长江文化保护传承,精心设计滨江节点、文化地标等城市空间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强调以底线思维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备用水源地规划建设,保障特大城市供水安全 [2] - 要求全面提升河湖长制实施效果,统筹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等多维度管理 [2] - 指出汛期将至,需提前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注重隐患排查 [2] 生态环保督察整改 - 要求扎实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着眼常态长效机制建设 [2] - 指出南京长江段生态改善成效仍属阶段性,需持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