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协同

搜索文档
大类资产周报:资产配置与金融工程A股创年内新高,基差再度深度贴水-20250707
国元证券· 2025-07-07 17:11
资产配置与金融工程 证券研究报告 A股创年内新高,基差再度深度贴水 ——大类资产周报(20250630-20250706) 分析师:朱定豪 SAC执业资格证书编码: S0020521120002 邮箱:zhudinghao@gyzq.com.cn 2025年7月7日 分析师:汤静文 SAC执业资格证书编码: S0020524060001 邮箱:tangjingwen@gyzq.com.cn 联系人:黄雯瑜 邮箱:huangwenyu@gyzq.com.cn 摘要 一、本周大类资产交易主线 A股创年内新高,国内政策发力,提出"反内卷"去产能、流动性宽松及增量资金入场,两融净买入189亿元创3个月新高,推 动上证指数逼近3500点,银行股领涨创新高,反映稳增长政策见效与低估值修复逻辑,股票端价值与质量因子占优(账面市值 比+0.38%),凸显防御偏好;美股科技驱动新高,尽管降息预期弱化且贸易摩擦未消,科技巨头(如英伟达)受订单修复和资 本开支提升驱动,带动纳斯达克指数上涨;商品结构性反弹:"反内卷"政策及美国"大而美"法案刺激工业品风险偏好回升, 黑色系(焦煤+3.76%、螺纹钢+1.45%)与黄金(+1.79% ...
商务部研究院洪勇:淘宝闪购500亿补贴撬动消费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07 10:05
平台补贴模式的经济影响 - 淘宝闪购等平台的大规模补贴措施有助于缓解商家间的"内卷式"价格竞争 重新激活商家的利润空间 使商家无需牺牲利润换取流量 从而有动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1] - 平台补贴激活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特别是在外卖 即时零售等新消费场景表现明显 淘宝闪购联合本地即时配送体系通过超过500亿元的补贴发放消费者福利 上线一个月内订单规模迅速提升至数千万级别 准时配送率达到97% [2] - 平台补贴模式短期内提升了消费活跃度 也为未来电商与服务业融合提供了新路径 传统线下门店与线上平台合作后 门店销量短期内实现翻倍增长 订单平均客单价提高明显 [2] 平台补贴与宏观政策的协同效应 - 平台补贴与国家促消费政策协同的模式具有示范意义 中央近期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刺激居民消费 平台补贴模式与之相呼应 政策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为消费市场创造了增量需求 [2] - 平台补贴机制有效遏制了过往以压价为手段的内卷化竞争 商户和平台可以将精力转向提升品质与服务 推动市场整体健康发展 [3] - 长期看 平台补贴模式更符合消费升级趋势 有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3] 未来发展方向 - 政府应鼓励更多电商平台积极创新市场模式 出台相应的扶持措施 引导市场主体加强自身生态建设能力 形成企业与政策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3] - 平台企业自主补贴与国家宏观促消费政策的良性互动模式 撬动消费新蓝海 激活消费者即时需求 对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优化市场竞争生态 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
洪勇:告别商家“内卷” 平台补贴撬动消费新蓝海
搜狐财经· 2025-07-03 17:30
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日前,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撰文指出,淘宝闪购的补贴 更符合消费升级趋势,长期看有助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帮助缓解了过去商家间激烈的"内卷 式"价格竞争,这种平台补贴与国家宏观促消费政策相结合,体现出有效提升消费活力、促进良性市场 竞争、反向推动实体经济复苏的积极意义。以下为文章全文: 近期,淘宝闪购等大型互联网平台主动推出规模巨大的用户和商家补贴措施,配合国家促消费政策,形 成了一种良性互动。平台自发的补贴机制与国家宏观促消费政策相结合,体现出有效提升消费活力、促 进良性市场竞争、反向推动实体经济复苏的积极意义。 一是,平台补贴模式帮助缓解了过去商家间激烈的"内卷式"价格竞争,重新激活了商家的利润空间。当 商家必须以牺牲利润获取流量,市场生态将陷入恶性循环。平台大规模补贴措施,使得商家无需再靠牺 牲利润来换取流量,能保持合理利润空间,从而有动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实现良性经营。 当前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在于提振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受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信 心不足、消费结构升级缓慢,急需有新驱动力带来变革。 二是,平台自主补贴还激活了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
中国民企,全球贸易稳定的重要力量(开放谈)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10:05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越来越多 的民营企业重视研发创新,并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民营企业已连续6年稳居中国 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生物医药、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 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供应链重构压力持续的背景下,中国货物贸易保持较强韧性,结构持续优 化,凸显了中国经济在全球复杂环境中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展现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其 中,民企作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主体,正深度融入全球分工,成为全球产业链的关键参与者,供应链的 韧性支撑者,并在创新的过程中日益成为技术升级的推动者,为全球贸易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将坚定不移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世界提供新发展机遇。民营企业 作为最具市场活力的主体,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对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打造高水平开放 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民企自身,也将通过技术创新、全球布局和政策协同,实现转型升级,提高市场 话语权和品牌影响力。 从产品看,越来越多的民企正从传统的加工制造向中高端环节、科技含量 ...
构建长三角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新机制
新华日报· 2025-06-24 14:40
长三角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现状 - 长三角省际交界地区陆域面积约占长三角地区总面积1/2 但人均GDP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所在省平均水平 与长三角整体发展形成巨大落差 [1] -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推进 省际交界地区从"地理边缘"跃升为跨省协同"前沿阵地" 成为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潜力之地 [1] -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先手棋和突破口 五年来深耕制度创新"试验田" 形成"推进制度创新 落实改革授权 加快复制推广"工作链条 [2] 基础设施共建 - 围绕共建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构建"半小时生活圈""1小时通勤圈""3小时高铁圈" 协同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 - G8388高铁列车和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 打通跨省"断头路" 苏州与上海实现地铁跨城"无感换乘" 省际毗邻地区开行跨省公交线路100余条 [2] 产业布局协同 - 在省际毗邻地区共建苏皖合作示范区 浦口—南谯 顶山—汊河 江宁—博望3个经济开发区 以及"3+N"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3] - 新型功能区通过制度创新 整合资源 搭建平台 促进优势互补和产业协同 有望成为交界地区的产业高地和增长极 [3] 生态环境共治 -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统一评价指标 创新生态补偿制度 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4] - 长江干流水质连续7年保持Ⅱ类 太湖连续17年安全度夏 地表水优Ⅲ类断面比例从75%提升到98.1% [4] - 建立长三角空气质量联合会商机制 主要大气污染物减排明显 推进长三角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建设 [4] 发展成果共享 - 实现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一网通办" 78项居民服务"一卡通用" 新增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和企业设立变更注销"跨省通办" [5] - 跨省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免申即享" 方便交通出行 旅游观光 文化体验 社会保障 医疗卫生等居民服务 [5] 未来发展机制 - 深化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8] - 完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机制 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动态调整机制 [9] - 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0] - 创新规划政策协同机制 联合成立规划政策协调专班 统一谋划制定核心政策 提升"跨省通办"服务效能 [11]
财政收支改善凸显经济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6-10 05:47
政策工具的组合应用,既着眼于短期经济企稳回升,更服务于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目标,破解深层次结构 性矛盾,还要注重与改革衔接,优化资源配置机制,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不断夯 实"稳"和"进"的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两重""两新"政策持续推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 场、稳预期"一揽子政策接续发力,有效稳定市场预期,提振经济发展信心。日前陆续发布的经济数据 显示,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延续向新向好态势。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连续 回升,财政支出进一步提速,支出结构持续向民生倾斜,有利于形成"收入—消费—投资"更加畅通的良 性循环。 财政收支数据等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是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的结果,展现出我国经济强大的抗压能力 和内生动力。随着一系列政策在二季度密集落地显效,会对稳定经济、促进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发挥作 用,从而助推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面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挑战,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政 策,发挥财政、货币、产业、区域政策协同发力的政策组合效应——全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 ...
供需发力做大消费“蛋糕” 政策协同做强国内大循环
上海证券报· 2025-05-30 02:59
消费活力持续迸发 - 入夏以来龙虾节、啤酒节、露营节、美食节等活动出圈走红,消费场景业态不断更新 [1] - 河南、福建、广东等地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出台稳定就业、促进增收、发放消费券、鼓励带薪休假等举措 [1] 服务消费扩容 - 托育券、结婚消费券等新型消费券受到关注,地方将消费补贴投向增长潜力较大的服务领域 [2] - 广东启动"2025年惠民托育券"发放工作,托育券分为500元、1000元、1500元和2000元四个档次 [2] - 河南、上海、福建等地出台育儿补贴和产假社保补贴等措施,福建鼓励发放结婚消费券、托育券 [2] - 托育、养老等服务消费占比提高,补贴相关领域有望拉动消费增长 [2] - 城镇化进程深化催生更多教育、医疗、养老、娱乐等服务需求,扩大多元化服务供给将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2] 文旅消费壮大 - 河南组织"四季河南"主题活动,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旅游""跟着赛事去旅行"新风尚,带动商贸、餐饮、体育等消费业态发展 [3] 消费政策协同 - 上海、贵州加大政府投资对教育医疗、技能培训、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领域项目的支持 [4] - 支持符合条件的消费、文化旅游、养老等领域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4] - 广东对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4] - 海南鼓励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连休,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4] 国内需求扩大 - 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带动销售超过1400亿元,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5] - 前4个月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8.2%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清算,建立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直达快享机制 [6] - 推动汽车等大宗消费更新升级,培育出行消费新增长点 [6] - 加力支持公共服务投资,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 [6]
稳住基本盘要多打“大算盘”
新华日报· 2025-05-29 05:49
算好就业服务的"机制账"。从"15分钟就业圈"到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再到农民工跨区域劳务协作,综合各 地实践来看,就业服务体系越成熟、机制越完善,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满意度就越高。优化就业服务须 久久为功。比如,南京在2023年就利用算法为1.8万余名毕业生推荐近20万个次岗位。如今,人工智能 等技术更加成熟,把曾经"可用"的办法优化成"好用""管用"的机制,将为就业服务开辟新的阵地。 会否打"大算盘"、算大账,是衡量干部施政智慧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这要求我们坚持系统思维、全 局观念,把稳就业与促改革、强创新、惠民生有机统一,在统筹"国之大者"与"民之关切"中,书写就业 服务的高分答卷。 当前,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各地通过拓展就业渠道、强化政策支持、开展专项服务活 动等举措,为重点群体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应看到,重点群体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结构性矛盾的挑 战。比如,高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错位,部分脱贫人口与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与智能制造要求脱节,退 役军人职业转换仍然存在落差。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必须要"量质并举",多打"大算盘"。就业岗位 既要数量的"保底",又要质量的"跃升";就业政策既要"点上帮扶 ...
稳预期,科学应变强信心(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5-22 05:59
在宏观经济治理中,必须注重预期管理和引导,提高政策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实现稳预期、强信 心与稳经济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 重大战略、关键改革对稳预期有着重要作用。稳预期,还要把握好改革深化与预期强化的内在关联 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也是预期经济。如何理解"稳预期"? 在关键时候早出手、快出手,是加强预期管理和引导的一个重要方面。 4月初,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我国资本市场面临较大压力,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资 委、外汇局等释放强有力政策信号,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出手,全国社保基金、证券基金机构、银行保险 机构以及各类投资者积极投入……我们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方面推出一揽子政策,风雨 同舟浪自平。 见微知著是能力,因时应势显水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宁早 勿晚,与各种不确定性抢时间,看准了就一次性给足,提高政策实效。"结合形势变化,及时推出有力 有效的政策举措,就能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凝聚起应对风险挑战的合力。 政策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发力见效。稳预期,必须加强政策协同。梳理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 措,虽然一些做法过去也有,但为什么这次效果格外明显?一个重要原因 ...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支持
快讯· 2025-05-20 10:46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鼓励政策性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目提供支持 智通财经5月20日电,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财政部聚焦财政金融政策 协同,推动健全投融资机制,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加大对城市更新相关项目的支持。发挥政 策性金融工具撬动作用,鼓励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项 目提供支持。完善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制度,更好提供巨灾风险保障,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 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更新改造的投融资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