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搜索文档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加强库布其沙漠治理 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
人民日报· 2025-09-19 05:52
文章核心观点 - 库布其沙漠治理成效显著 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 治理率达到40% 生态资源逐步恢复 沙区经济不断发展 沙漠治理已成为生态工程 富民工程和发展工程 [1] 治理模式创新 - 综合运用以路治沙 光伏治沙 工程治沙等手段 创新治理模式 [1] - 将公路交通布局与治沙工程重点项目有机结合 依托穿沙公路推动沙化土地治理向沙漠深处延伸 [3] - 重点以沿黄高速两侧贯通补齐库布其沙漠北缘420公里锁边林带 有效阻止沙漠扩张 [3] - 累计建成穿沙公路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 带动防沙治沙400多万亩 [3] - 形成以路划区 路定沙阻 路进沙退 路通业兴的治理格局 [3] 光伏治沙产业 - 在库布其沙漠北缘建设光伏长城治沙带 分段集中线性布局 [3] - 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实现从人工防沙到项目治沙再到产业兴沙的递进 [3] - 同步推进板下生态治理 促进生态建设与新能源开发互补共赢 [3] - 将形成约5公里宽 400多公里长的光伏治沙带 [4] 科技治沙应用 - 采用无人机飞播作业 效率高精度好播撒均匀成本低 [5] - 2023年6月至9月完成飞播约13万亩 播撒柠条花棒羊柴沙蓬等品种 [5] - 推广水冲插条 可降解容器造林等治理技术 [5] - 应用植树机器人 灌木平茬机 沙障铺设机等装备 [5] - 2023年以来累计新建锁边林 阻隔带 阻沙带340公里 [6] 生态经济效益 - 牧民收入显著提升 案例显示年纯收入达15-20万元 其中餐饮民宿占比超50% 另含甘草种植和牧业收入 [7] - 发展家庭林(草)场500余户 生态覆盖总面积达200多万亩 [7] - 培育生物质绿色甲醇 柠条饲草料加工等重点产业 年加工利用柠条沙柳等超5万吨 [8] - 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 [8] - 沙柳种苗销售年收入达数十万元 平茬材料作为沙障原料销售产生额外经济效益 [7]
当人工智能遇上生态治理,能带来哪些变革?
中国环境报· 2025-09-18 10:07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技术为应对复合型、深层次的生态环境挑战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路径,推动生态治理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决策转型 [1][2] - 人工智能通过构建全域感知网络和智能模型,在生态治理全流程中展现出监测预测、模拟推演和问题处置等全链条效能 [2][3] - 推动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领域的深度应用需要技术突破、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方面协同发力 [4][5][6] 人工智能在生态治理中的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卫星遥感、航空观测、地面传感与海洋探测等技术,借助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多源数据进行智能清洗与分析,形成覆盖陆地、空域、海洋的全域感知网络 [2] - 通过深度学习、知识图谱、多目标优化算法构建动态适配的规划模型,模拟不同发展情景下国土空间演变趋势,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从经验驱动到数据决策的范式革新 [2] - 人工智能展现出全链条治理效能,其监测预测能力可深度挖掘环境变化规律,模拟推演能力能预测不同治理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处置能力可快速整合数据制定最优方案 [3] 人工智能在碳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 人工智能通过构建碳配额智能分配算法、交易风险预警模型以及减排效果动态评估等功能,实现对碳市场交易数据和政策动态的深度分析 [3] - 人工智能技术为碳市场高效运行与双碳目标任务精准落地提供精准的交易决策支持 [3]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突破方向 - 强化核心技术与基础设施支撑,加大高精度传感器、低功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提高应用稳定性、精准度与时效性 [4] - 建设绿色算力中心与高质量细分领域知识库,推动数据安全流通,为AI模型训练与推理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4] - 开发多要素生态环境系统的智能推演模型,提升监测预测、模拟推演、问题处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4]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制度创新方向 - 完善数据共享标准、模型接口规范、安全认证体系,打破信息孤岛,推动跨区域、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治理 [4] - 建立从技术供给驱动到治理需求牵引的迭代机制,确保AI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需求高度契合 [4] - 完善碳市场、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鼓励政策,引导企业参与应用人工智能 [4] 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向 - 培育既懂生态治理又懂人工智能的复合型人才,加强政产学研用融合,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 [5] - 在高校和职业教育中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开展在职人员培训,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人才 [5][6]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首次在中国举办
经济日报· 2025-09-17 14:30
会议举办与生态建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于2025年9月22日至25日在杭州举办 系该10年一届的大会首次在亚洲举办且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参与范围最广的一届盛会 [1] - 中国目前拥有34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数量居亚洲首位 [1] - 中国将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为契机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并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作出贡献 [1] 自然保护地发展 - 国家持续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将更多优质生态空间纳入保护地范围 解决生态系统分割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破碎等问题 [1] - 海洋渔业资源衰退势头得到遏制 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种类和数量呈现回升趋势 [2] - 2021年至2024年长江流域累计监测到土著鱼类344种 较禁渔期前增加36种 [2]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治水兴农,潮白河畔绘就新图景
齐鲁晚报· 2025-09-13 15:42
生态治理投入与成效 - 累计投入6840万元用于流域内57个村庄污水治理工程 受益户数超1.14万户[5] - 流域内164个规模养殖场和345个专业户均建设粪污处理设施 实施农药化肥"双减"工程[5] - 2023年新增水肥一体化农田3400余亩 推广商品有机肥3.5万吨[5] - 省控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氨氮降低88.7% COD降低33.9% 总磷降低85.6%[8] 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 - 湿地维管植物达705种 含3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6] - 野生动物710种 包括2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6] - 水生植被覆盖度74.6% 底栖动物69种 鸟类189种[7] - 退化湿地重现生机 岸坡植被覆盖率超75% 吸引中华凤头燕鸥等稀有鸟类栖息[7] 生态经济价值转化 - 发展樱桃 茶叶 药用菌等特色产业集群[8] - 流域内现有省旅游民宿集聚区2个 省级景区化村庄13个 省星级民宿14个[8] - 2024年民宿接待游客7.45万人次 实现收入1090.9万元[8] - 7个村庄GEP合计1.81亿元 获"生态活力贷"授信5900万元[8]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三北”工程总体规划》
中国证券报· 2025-09-13 04:23
《规划》提出,"三北"工程第三阶段共分三期建设。其中,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全力打好黄河"几 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等三大标志性战 役。2031-2050年为七期、八期工程,其中,七期工程以全面巩固六期工程治理成果、持续提高关键地 区植被盖度为主攻方向,八期工程以提质增效、整体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主攻方向。 《规划》明确,工程建设范围涉及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65个县(市、区、旗)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 属13个师市,分为东部丘陵平原区、北部风沙区、黄土高原区、西北荒漠区等4个屏障建设一级区和30 个二级区。同时,部署了优化生态修复空间、扎实推进系统治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发展生态特色产 业、加强支撑能力建设等5方面23项任务。 《规划》要求,坚持国家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充分发挥国务院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 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工作协调机制作用,将工程建设纳入林长制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 考核。建立持续稳定的工程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落实财税、土地等政策,发展绿色金融,加 强质量和资金监管。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工程 ...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山东丨天平湖绘就泰安生态新画卷
齐鲁晚报· 2025-09-12 19:06
如今漫步湖畔,随处可见市民游客休闲打卡的身影。湖边飞鸟盘旋,水中鱼群游弋,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徐徐展开。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天平湖一度陷入生态困境。周边19个村庄、4万余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湖,垃圾堆积、河道堵塞等问题突出,水体 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受损。 转变始于近年来岱岳区实施的生态治理行动。通过整体搬迁湖边村庄、整治排污口、清理养殖散户、建设雨污分流管网等"源头封印"措施,污染问题被彻底 斩断。据统计,当地累计新建污水管网18公里、雨水管网20公里,真正实现了"污水入管、清水入湖"。 水岸同治,重现湖光山色 治理不止于岸上。岱岳区投资12亿元推进环湖路改造、湿地公园建设、生态修复等工程,建成800余亩湿地公园和400余亩表流湿地,形成了10公里的环湖绿 廊。同时,对入湖河流石腊河实施生态修复,清淤疏浚、拓宽河道,重现"水清、岸绿、路畅、景美"的自然风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殷婷 在泰山脚下,一片曾经被污染困扰的水域,如今正焕发新生。天平湖,这个泰安市岱岳区的"城市明珠",通过系统性生态治理,从昔日的"排污收纳所"逆袭 为碧波荡漾的城市生态会客厅,成为泰安又一张闪亮的"生态名 ...
亚洲第一大露天矿坑:从“工业伤疤”变身“矿坑森林”
科技日报· 2025-09-11 17:26
站在辽宁抚顺西露天矿观景台极目远眺,百年矿坑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一阵微风拂过,绿树摇曳、 花海荡漾,整个矿坑焕发出蓬勃生机。 与眼前的美景不同,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以下简称"沈阳研究院")抚顺西露天矿地质灾害综 合治理项目负责人韩猛10年前第一次来这里时,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那时,天灰蒙蒙的,空气中飘着煤尘,地表裸露,周边几乎看不到绿色。"韩猛说。 生态治理刻不容缓 西露天矿开采于1901年,迄今已有120余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露天矿累计生产煤炭2.8亿吨、油 母页岩5.3亿吨,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南帮煤层自燃,我们提出了借助煤层自燃预警监测系统,提前预警,采用传统的水浇法、清除火 根法、注浆消火法进行治理的措施;针对北帮西区采用回填覆盖灭火的治理措施;针对下库盆区域,采 用清理距库盆50米距离的风化煤层,喷浆、覆土并回填构筑防火隔离带的措施。"缪海宾介绍。 与此同时,按照"生态治理—绿色涵养—景观提升—文化弘扬—产业导入"的治理模式,沈阳研究院项目 团队为西露天矿量身定制了生态复绿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植树复绿面积816万平方米;按展开面积计 算,矿坑总表面积1 ...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十年巧治流沙 台特玛湖焕然新生
央视新闻· 2025-09-11 13:36
台特玛湖地处新疆塔里木河的尽头,这里曾因为缺水断流成为"死亡之海",而如今却蜕变为生机勃勃的绿洲。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来看记者的报道。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对新疆却是铭刻奋斗、铸就辉煌的壮丽篇章。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 来,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砥砺奋进,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奇迹。新时代的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 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美好画卷。新闻频道推出系列报道《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总台多路记者奔 赴天山南北,深入基层一线,记录70年辉煌历程中的动人故事,描绘新时代新疆的沧桑巨变。 "死亡之海"的重生 初秋的台特玛湖水草丰美,这片牧场吸引了20多户牧民回来长住。 若羌县英苏牧业村牧民 热孜万古丽·吐尔迪:来水多,水多,草多,所以羊也多。 而十多年前,这里大面积干涸,寸草不生,牧民们被迫搬离村庄。 若羌县英苏牧业村牧民 麦麦提·吐尔逊:我小的时候全是碱、土、沙子,人走都走不动。羊没水,也没草,死在这个地方了。 让台特玛湖重生的密码,来自塔里木河上游的生态补水。7个 ...
乌梁素海系统治理生态持续向好
内蒙古日报· 2025-09-08 09:51
被誉为"黄河之肾"的乌梁素海,是北方重要生态屏障。而多年前,这片水域一度危机四伏,鸟类和 鱼类大面积死亡,生态系统濒临崩溃。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村民曹建山回忆:"以前水体发黑,船行 过处,翻起的淤泥散发恶臭。" 拯救"黄河之肾"迫在眉睫。关停排污企业、兴建污水处理厂、清理湖中淤泥……但效果并不持久。 2018年起,国家对乌梁素海流域启动一体化保护修复,这里迎来系统性转折。 据悉,当地投资50.86亿元实施35项国家试点工程,涵盖沙漠锁边、灌区面源污染治理、工业废水 处理等领域;并在"十四五"期间规划投入35.89亿元,推进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三大类13个项目。 9月6日,记者从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生态保护中心获悉,通过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 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鸟类种群数量增至260种、总数约70万只。 在乌梁素海湿地,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正观测疣鼻天鹅、翘鼻麻鸭等重点鸟类 的栖息与繁殖情况。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许多野生鸟类迁徙而来。 "近年来,随着流域生态功能持续增强,疣鼻天鹅数量已从200只增至600余只,成为生态改善的标 志性物种。"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湖北五峰:一湾清水“润”茶乡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9:41
流域生态治理成效 - 渔洋河流域生态治理通过多部门协作机制推动 促进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一 [3] - 淘汰煤炭过剩产能42万吨 实现全县化工企业归零 [3] - 64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溯源整治 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提升至2万吨 [6] 水质改善与生态恢复 - 渔洋河水质从Ⅳ类提升至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3][6] - 流域内13座水电站生态流量达标率100% [6] - 珍稀鸟类如中华秋沙鸭 鸳鸯 褐渔鸮重现渔洋河流域 [6] 茶产业与农旅融合 - 茶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 通过流域治理服务茶文旅融合发展 [6] - 如院茶文旅综合体投入运营 预计每年为20户农户分红4万多元 [6] - 融合水生态 茶文化与土家文化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6][8] 基础设施与工程进展 - 实施长江大保护五峰流域综合治理PPP项目及麻溪冲流域生态修复工程 [6] - 渔洋河流经五峰境内37.6公里 流域面积达584平方公里 [3] - 以流域治理成效为新起点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与长效管护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