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

搜索文档
乌梁素海芦苇的绿色蝶变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3 08:41
环境好了,最敏感的"客人"也回来了。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区管理大队队长刘文斌对此 深有感触:"乌梁素海是世界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以前鸟儿是匆匆过客,现在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 这里繁衍生息,或者在长途跋涉中停下补充体力。湖里鱼虾丰富,这里成为它们越冬时温馨的'家'。" 记者看到,在生产线上,来自乌梁素海的芦苇经历着蝶变。经过一道道工序,它们变成了一张张无醛环 保的"芦芯板",正源源不断地运往新疆、辽宁等地。张春光说:"仅今年前5个月,公司就生产了4.7万 立方米的芦芯板,消耗了5.6万吨芦苇,实现了6000多万元的销售收入。" "芦苇的用处不止于此,除了做环保板材,心灵手巧的人们把芦苇编织成精美的苇席、苇帘等工艺品, 还尝试种植芦耳,这些产品都卖到了全国各地。"内蒙古乌梁素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马海明 说。 这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措施,不仅让绿水青山重现光彩,也让当地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张春光 说:"板材生产需要人手,我们提供了150多个就业岗位。发展芦苇板材产业这条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 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治理的成效清晰地反映在水质上,高占飞说:"目前整个湖区的水质稳定达到了 地表水Ⅴ类标准, ...
阿拉善绿色长城诞生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08:44
中新网阿拉善6月16日电 题:阿拉善绿色长城诞生记 10年间,付俊年和他的团队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沙模式:通过"草方格 沙障+耐旱植物种植"的方式,将梭梭苗植入压好的草方格内,不仅增强了沙地的抗风沙能力,而且随 着植物的生长繁衍,沙地土壤结构也得到明显改善。"我坚信,这里变成绿洲的那一天很快就会到 来。"付俊年笑着说道,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三北"工程攻坚战标志性战役"一个半"在阿拉善。面对占当地面积73.67%的沙化土地,多年来,阿拉善 盟始终秉持"人退绿进、造养结合、科学创新"的治理理念,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前 沿,用绿色编织起一张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近年来,阿拉善盟将林草生态治理的重心聚焦在巴丹吉林沙漠上风口周边。在沙漠东缘和东南缘,一条 飞播带悄然延伸;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一条长达350公里、宽5至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已然成型,像一 条绿色长城,牢牢阻挡着沙漠南侵东移的脚步。 夏日骄阳炙烤着九棵树治沙项目区,广袤的沙地上,一排排整齐的草方格如同给沙丘上了"锁链",而这 些被固定住的流沙,为植被生长创造了重要条件。 眼下,正值治沙补苗的黄金期,位于内蒙古自治 ...
陕西淤地坝建设成效显著
陕西日报· 2025-06-15 08:33
淤地坝建设成效 - 陕西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省份之一,将淤地坝建设作为破解黄土高原生态与发展难题的核心抓手,取得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工程措施,也是提高农业产出和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载体 [1] - 截至2024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淤地坝3.5万座,占全国总数的58.6% [2] 建设管理措施 - 建立省负总责、部门协同、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多部门紧密配合强化要素保障 [1] - 以控制入黄泥沙为目标,重点布局多沙粗沙区和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以小流域为单元系统谋划 [1] -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从勘测设计到竣工验收全面强化各方职责 [1] - 推广水坠法筑坝、土工膜防渗等新工艺新材料,开展新型柔性溢洪道等技术研究 [1] 运营维护机制 - 推行县有技术指导、镇有应急抢险、村有巡查管理、组有义务养护的"四位一体"管护机制 [2] - 在重点淤地坝安装监测设施,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监管 [2] 综合效益 - 累计拦泥58亿吨、淤地90万亩,年增产粮食3亿公斤 [2] - 通过拦沙淤地强化土地后备资源储备,加快耕地集中连片改造 [2] - 发展坝地经济作物种植和设施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 - 拓展生态旅游和特色产业,解决干旱地区人畜饮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2]
中国华电到蒙草生态调研交流防沙治沙生态治理技术体系
全景网· 2025-06-13 20:20
新能源基地建设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 - 中国华电集团调研团与蒙草就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建设及防沙治沙、风电光伏综合治理技术体系进行座谈 [1] - 调研团深入了解防沙治沙、风电光伏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围绕沙戈荒风光基地建设与环境协同发展进行沟通 [3] - 蒙草专家团队分享《"三北"工程生态修复技术产品研发与应用》《光伏+沙化土地生态治理》等技术研发与应用情况 [3] 蒙草技术体系与产业建设 - 调研团实地考察蒙草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生态数据指挥中心、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了解草种科技创新成果及"保·育·繁·推"一体化产业体系 [4] - 蒙草展示创新研发的种子绳、种子块、种子包等防沙治沙产品及荒漠化治理机械体系 [4] - 公司建立18个专项种业研究所,形成乡土种源保存利用体系、防沙治沙技术规范及智能化机械装备 [7] "光伏+治沙"技术应用与成果 - 调研团考察蒙草光伏下植被维持与综合利用科研项目基地,实地察看光伏阵列下沙障铺设及植被生长情况 [5] - 蒙草"光伏+治沙"技术体系在生态修复、固沙保土、运维成本等方面取得成果,并在"沙戈荒"区域实现实际治理成效 [5] - 公司在杭锦旗风电光伏一体化治沙现场展示种植杯等创新治理技术 [6] 合作与未来发展 - 调研团强调"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事关国家能源安全,需探索生态治理与绿色能源协同发展新模式 [7] - 蒙草依托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在种质资源鉴定、基因编辑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三北"攻坚提供科研支撑 [7] - 双方计划加强合作,共同探索"沙戈荒"地区大型风光电基地建设可复制的生态解决方案 [7]
“疆电入渝”首批电源项目投产!
中国电力报· 2025-06-13 15:19
6月13日,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疆电外送"第三通道配套电源——由中国华电集团 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首批煤电机组投产发电,为重庆地 区迎峰度夏电力供应提供坚强支撑。 本次投产的2台100万千瓦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燃煤项目充分贯彻清洁绿色理念,通过将超超临界技 术与深度调峰能力深度融合,既能发挥"疆电入渝"电力供应"稳定器"作用,又能作为新能源消纳的"调 节器",为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开辟新路径。机组采用世界一流的发电节能技术和设备,主蒸汽压力参 数、发电煤耗、调峰性能、百万千瓦机组水耗、厂用电率等参数均处于国内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同步 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烟囱出口污染物浓度实现全时段超低排放、优于燃气机组排放标准。 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燃煤消耗约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600万吨。 项目建设过程中,带动"参工参建"就业2.3万人次,同时,中国华电、华润集团坚持清洁能源开发和生 态环境治理相结合,创新采用"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科技治理"分区施策的生态治理方案,投入专项资 金用于"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充分提升清洁能源基地 ...
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构建多维协同生态治理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6-13 11:12
面对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日益复杂的系统性挑战,传统的单要素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特征,决定了生态治理必须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壁垒,构建以主体联动、空间统 筹、工具集成为核心的多维协同生态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范式从碎片化管控向系统性治理跃升。这一转 型既是破解生态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 构建生态治理共同体 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呼唤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当前需以制度创新为纽带,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 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政府层面需强化刚性约束与战略引领。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智能监管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 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敏感区域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测。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将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创新政绩考核机制,将生态保护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 系之中,推动地方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流域治理需打造生命共同体。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引,建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 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构建流域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水文、气象、地质等多 源数据,模拟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优化 ...
我国防御沙尘暴的主防线,现在怎样了?
新华网· 2025-06-13 08:40
内蒙古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沙漠治理与生态经济 -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边缘建成2400亩生态经济林,新栽1400亩酸枣林年产10万斤酸枣,形成"绿色围墙" [1][2] - "工程固沙+光伏治沙"模式两年内治理沙化土地2.2万亩,荒漠化土地危害程度下降30% [2] - 乌拉特后旗推广梭梭接种肉苁蓉模式,流沙固定率提升至85%,牧民人均年收入增加1.5万元 [3] - 光伏治沙基地年送绿电3亿度,板下中药材形成万亩产业园,生态旅游路线吸引游客20万人次,牧民牧家乐收入同比增长40% [3] 林场智能化与产业升级 - 新华林场造林面积从5000亩增至3.9万亩,沙地面积减少77%,沙尘天气年均减少22天 [4] - 林场年育苗收入超500万元,灌木枝条加工生物质燃料年增收120万元,羊草种植基地带动2000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4] - 2024年启动"绿带行动"造林6358亩,其中6214亩梭梭林形成新防沙屏障 [4] 盐碱地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 - 河套灌区实现"量水而行",每亩节水160立方米,向日葵亩产从200公斤增至350公斤 [5] - "咸水虾塘"模式利用3‰含盐量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每斤售价30元,收益高于传统种植 [6] - 灌区培育10余个耐盐品种,盐碱化耕地质量提升2个等级,作物单产提高15%,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2% [6] 科技治沙与机械化应用 - 浑善达克沙地采用沙障播种一体机,作业效率达人工20倍以上 [7] - 牵引式沙障车将治沙效率提升50倍,定制混播方案使植被成活率从60%提升至90% [8] - 无人植树机器人"句芒301"5秒完成单株栽植,无人机日作业量达人工10倍,成本仅30% [8] 草原生态与牧业转型 - 锡林郭勒草原推行"草畜平衡",牧民赛很其木格转型养马+牧家乐,年收入翻两番 [9] - 无土栽培牧草7天产出5倍产量,成本1.6元/斤,与干草混合喂养显著提升牛羊育肥效果 [11] - 全盟建成120个现代牧业园区,30%牧民实现"减畜增收",草原植被盖度提升7个百分点至48.48% [12]
乌梁素海水质净化用上高科技
内蒙古日报· 2025-06-12 11:24
转自:草原云 6月11日,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乌拉特分中心九排干人工湿地,记者看到一排排太阳能曝气 机正在对排入乌梁素海前的水体进行曝气增氧,加速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工作人员逐一检查设 备,确保曝气机正常运转。 的水质具有很好的效果。" 乌梁素海 水域航拍图。王泽浩 摄 九排干人 工湿地太阳能曝气机航拍图。谢佳卉 摄 据了解,乌拉特分中心八排干流域面积71.81万亩,九排干流域面积46.7万亩,拥有自然与人工湿地1066 公顷。今年,乌拉特分中心八排干沟排水所和九排干沟排水所在乌梁素海的上游人工湿地安装了26台太 阳能曝气机,通过对农田节渗水进行水质调节,增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逐一检查太阳能曝气机。孙希霞 摄 工作人员 "曝气机分为推流式和喷灌式两种,通过增加水质含氧量,促进水质微生物多样性,提高水质自我净化 功能。"九排干沟排水所所长刘永刚说,"等水质达到排放标准后,将水排入乌梁素海,对提升乌梁素海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湿地,享有"塞外明珠"的美誉,其水质状况关 乎整个区域的生态平衡,而农田节渗水对乌梁素海的水质影响不容忽视。此次安装太阳能曝 ...
黄龙溪国考断面水质连续59个月保持在Ⅲ类及以上,成都水生态“变形记”藏着这些密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1 23:40
成都的锦江,以前叫做府南河。在黄龙溪段镇级河长张圆儿时的印象中,府南河的"名声"可不是那么 好。 "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府南河也是'腐烂河'。过去,走到河边就能闻到刺鼻的异味,大家都不敢用河里 的水。"张圆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但现在不一样了,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条河有了很大改观。 这个变化是怎么做到的?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牵头举办的中华环保世 纪行2025年宣传活动来到成都,想要探寻答案。据了解,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 思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治理的核心是截污 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有府河、南河两条干流,起于都江堰,于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镇出境。 黄龙溪国考断面是成都市锦江出境断面,餐饮污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等一度成为锦江生态治理的一 块"心病"。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旷良义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为了确保治理效果,成都 市科学编制了锦江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黄龙溪达标和攻坚方案,高标准编制了节水、排水、再生水的 专项规划。 "在具体组织实施上,我们创新采取了控、排、净、治一体化改革。主要依托国有企业,整合流域区域 的力量,成立流域治 ...
湖南高校团队研发固废基“水核能芯”竹篓技术 开辟沙漠生态治理新通道
环球网资讯· 2025-06-09 2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长沙6月9日电(徐志雄 刘飘逸)"'五一'前在固废基毛乌素沙漠生态治理基地种植的沙柳与柠条发 芽率和成活率均超过90%!"6月9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孙士权,收到来自内蒙古 鄂托克前旗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报喜,标志着该地区成功破解沙柳成活率长期难以超过70%的 技术难题。 固废基"水核能芯"竹篓装置图解。 受访者供图 孙士权表示,竹篓结构本身能有效固定周围流沙,为幼苗生长提供稳定的物理环境。同时,这一设计使 营养土能够像"泵"一样,主动吸收深层沙土中有限的毛细水,实现水分"开源",并利用温差等条件模拟 自然界凝露现象,在夜间或特定时段收集空气中的微量水分,进一步"节流"。 毛乌素沙漠的生态治理长期受困于两大"顽疾"——水资源短缺与土地沙化问题突出。依托国家重点研发 项目,2021年,孙士权团队开始进行富里酸强化土著菌修复黑臭水体及其淤泥质资源化研究。其间,团 队发现部分典型城市有机固废经发酵处理后,具有增碳保水特征,可以显著提升土壤持水性。 据此,孙士权团队融合生态治理与固废资源化利用理念,利用富里酸电子梭体介导工程菌群,将城市有 机固体废物通过好氧发酵,转化为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