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弹射技术
搜索文档
福建舰,入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4:19
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 -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入列授旗仪式 [1] - 福建舰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舷号为"18",于2022年6月下水命名 [1] - 该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其电磁弹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
福建舰,入列!
央视新闻· 2025-11-07 13:24
事件概述 -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于5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入列授旗仪式 [1] 技术地位 - 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其电磁弹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3] - 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 [3] 发展历程 - 福建舰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舷号为"18",于2022年6月下水命名 [3]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3:18
事件概述 -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于11月5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入列授旗仪式 [1] - 福建舰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舷号为"18" [1] 技术能力 - 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 [1] - 其电磁弹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 历史背景 - 福建舰于2022年6月下水命名 [1]
福建舰,正式入列!
环球网· 2025-11-07 13:16
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舷号为"18",2022年6月下水命名。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其电磁弹射 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本文转自【中国军号】;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 福建舰入列 ...
福建舰,入列!
第一财经· 2025-11-07 13:15
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授旗仪式5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举行。 福建舰是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也是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舷号为"18",2022年6月下水 命名。福建舰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其电磁弹射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瑜见 ...
中国军工:别急,先看看这个
券商中国· 2025-11-06 23:17
福建舰海试进展 - 福建舰于11月6日发布海试高清视频 [1] - 福建舰自2024年5月开展首次海试以来,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海上试验,顺利推进各类装设备调试和整体运行稳定性测试 [1] 舰载机训练成果 - 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于此前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1] - 海军多名飞行员在多次试验训练任务中,成功驾驶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实现起降 [1] 技术能力突破 - 福建舰具备电磁弹射和回收能力,验证了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多型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 [1] - 福建舰初步具备全甲板作业能力,为后续各型舰载机融入航母编队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1] 海军航空事业发展 - 海军舰载航空事业完成从单机到体系、从岸基到舰基、从滑跃到弹射、从能飞到能战的巨大跨越 [1] - 此次突破标志着我国航母发展历程中取得的又一次突破,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1]
电磁弹射技术,如何让航母战力惊人飞跃?
虎嗅· 2025-10-17 08:44
福建舰舰载机电磁弹射训练成功 - 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上成功完成首次电磁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1] - 空警-600作为中国首款舰载固定翼预警机,其成功起降将大幅拓展远海预警指挥链路、预警探测和空域监视范围,延伸空防圈和打击圈 [1] - 歼-35作为五代隐身舰载战斗机,将重点承担航母编队夺取制空权任务 [1] - 歼-15T相较于歼-15改进了飞行平台、航电和武器系统,实现了弹滑兼容 [1] 电磁弹射技术优势 - 电磁弹射技术保证了预警机出动回收效率,使预警体系持续在线 [3] - 使用电磁弹射,歼-35能以“满油+隐身构型”快速起飞,凭借低可探测性突破敌防空网 [3] - 歼-15T则可以“满油满弹”升空,依托其大载弹量和大航程对敌实施饱和式攻击 [3] - 电磁弹射系统可精确调节弹射力度,适应不同重量飞机,机械结构更简单,维护成本更低,复位时间短 [5] - 电磁弹射的能量利用效率可达60%左右,而蒸汽弹射的能量利用率仅为4%至6% [31] - 电磁弹射器在舰上占据的空间约为400立方米,仅为蒸汽弹射器的三分之一左右 [31] - 电磁弹射一般每45秒就可以完成一次弹射,而蒸汽弹射则需要90至120秒 [31] 国际媒体关注与评价 - 美国《新闻周刊》称,这一成功表明中国首艘国产弹射型航空母舰已具备电磁弹射起飞和回收能力,是中国航母发展的又一突破 [4] - 美国军事网站“战区”以《中国航母战力实现惊人飞跃》为标题刊文,指出中国首次同时展示了三型舰载机在电磁弹射航母上的作战能力 [5] - “战区”文章特别指出,美国海军的“福特”号航母虽率先使用电磁弹射系统,但至今未完成F-35C战斗机的弹射测试,而中国歼-35已成为全球首型完成电磁弹射的隐身舰载机 [5] 航母舰载机起飞技术对比 - 滑跃式甲板起飞技术相对简单,维护成本低,但起飞过程对飞行员要求高,所需滑跑距离较长,且对载重量有限制 [13] - 蒸汽弹射起飞方式可使飞机起飞重量大幅提升,允许大型飞机如预警机或运输机从航母起飞,且起飞效率高 [17][18] - 蒸汽弹射装置复杂,维护保养麻烦,需使用大量淡水,能量转化效率很低 [19][20] - 电磁弹射作为新一代技术,系统可控性高,可以弹射更多种型号的飞机 [31] - 目前仅有美国和中国掌握了电磁弹射技术 [33]
“超级跳楼机” 探访亚洲首台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环球网资讯· 2025-10-12 19:47
技术应用 - 电磁弹射技术应用于地面微重力科学实验装置 [3] - 该装置为亚洲首台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 [3] - 技术源自福建舰同种电磁弹射技术 [3] 装置功能 - 装置被称为"超级跳楼机" [3] - 无需上天即可在地面开展微重力科学实验 [3]
电磁弹射亮剑!中美能源路线摊牌,中国制度优势全面反超美国
搜狐财经· 2025-10-06 14:22
文章核心观点 - 福建舰成功实现电磁弹射是中国在能源、制度和战略等多方面长期积累的结果,标志着中美两国在关键技术路径上出现分道扬镳 [1][11][13] - 电磁弹射技术的成功是民用技术反哺军工的典型案例,其应用前景将扩展至导弹、无人机、坦克等多个领域 [8] - 中国的制度优势在于集中化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协同,能够确保重大技术项目的顺利推进,而美国则受困于政策摇摆和制度障碍 [9][13] 技术对比与优势 - 福建舰采用中压直流系统,该系统简单、稳定且效率高,而美国福特号航母采用的中压交流系统复杂且故障率高 [6] - 在储能系统上,中国采用超级电容与电池的混合储能系统,充电快、放电猛、寿命长,美国福特号采用飞轮储能系统,效率较低且故障率高 [6] - 电磁弹射技术源于民用领域的积累,例如2004年研发的电磁直线运动系统已应用于磁浮列车,后扩展至舰载机弹射等领域 [8] 能源政策与产业基础 - 中国在电力、电网、新能源、轨道交通等领域持续投入数十年,积累了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链,为电磁弹射提供了坚实基础 [6][8] - 美国能源政策频繁更改,从奥巴马到特朗普时代摇摆不定,导致能源企业补贴和支持不稳定,研发资金缩水,人才流失 [6] - 技术积累并非偶然,是高铁、电动车、磁浮列车等民用技术不断突破后反哺军工的自然结果 [8] 制度因素与资源整合 - 美国受党争、资本博弈等因素影响,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导致许多先进项目停留在概念阶段,无法顺利推进 [9] - 中国凭借集中化的制度和产业协同优势,能够迅速确定方向并集中力量推动项目落实 [9][13] - 电磁弹射技术是中国国家战略、能源政策和产业优势综合力量的体现 [11] 未来应用与发展趋势 - 电磁弹射技术未来将广泛应用于电磁助推导弹、轨道炮、无人战车等领域,例如新能源坦克已具备静音和强环境适应性特点 [8] - 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结合将在高强度战斗中提供持续能量和快速爆发力,展现出强大战斗力 [8] - 未来的竞争是路径的竞争,中国已走出一条独特的“电能—制度—产业链”自主路线 [13]
军工ETF(512660)涨超2%,连续4日净流入近5亿元,覆盖海陆空天信全产业链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30 20:16
事件意义 - 中国海军三型舰载机在福建舰成功完成起降训练,验证了完全自主研制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与舰载机的良好适配性 [1] - 该事件对推进海军转型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1]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 电磁弹射技术具备系统效率高、弹射范围广、准备时间短等优势 [1] - 电磁弹射技术作为平台型技术,在军民领域具有通用性,未来有望实现全方位放量 [1] 行业发展态势 - 当前军工行业扰动因素已基本消除,下游需求呈恢复性增长 [1] - 伴随"十四五"计划进入最后一年及2027年建设目标迫近,行业中长期发展明确 [1] - 国防军工板块安全边际高,具备长期成长确定性 [1] - 低空经济产业处于"政策+新产品商业化加速"双共振期,行业蓄势待发 [1] 投资工具 - 军工ETF(512660)覆盖海陆空天信全产业链,是把握行业配置机会的重要工具 [1] - 军工ETF(512660)跟踪中证军工指数,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国防军工领域的代表性上市公司证券 [1] - 该指数覆盖了国防军工行业的多个子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鲜明的军工特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