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直播电商监管
icon
搜索文档
直播电商新规细化平台责任,拟建立黑名单制度并禁止“复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19:26
直播电商市场规模与投诉情况 - 近5年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增长10.5倍,2024年突破4.9万亿元 [1][2] - 同期投诉举报量增幅达47.1倍,行业乱象频发(如三只羊、东北雨姐等事件) [1] 行业生态与平台格局 - 生态参与者包括传统电商平台(阿里、京东、拼多多)、社交平台(微信、小红书)、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交易链条复杂 [1][3] - 京东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抖音电商2024年带动超200万中小商家增长,其中19万商家销售额破百万 [3] - 小红书、视频号加速布局电商,微信将电商列为战略重点 [3] 平台性质认定争议 - 内容平台与电商平台监管责任边界模糊,业内对审核义务泛化存在争议 [4] -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平台定义:需提供交易撮合、支付等全链条服务,微信视频号、小红书、抖音等均符合标准 [4] 平台责任与监管要求 - 平台需履行资质核验、信息报送义务,每3个月更新核验记录,新增行政许可审核要求 [7] -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配备专业人员,对违规行为采取限流、暂停直播等措施 [7] - 每年1月、7月向监管部门报送运营者信息,建立风险识别模型 [7] 黑名单制度执行难点 - 禁止黑名单主体通过更换账号"复活",但缺乏执行细则(如认定标准、跨部门协作流程) [9][10] - 违规行为取证复杂(如虚假宣传、AI生成信息),平台技术投入需求大 [10] 主播与直播间运营规范 - 需公示商品服务信息、经营者主体信息,禁止设置强制跳转、不合理访问限制 [12][13] - 价格促销需标明被比较价格、实际折扣幅度,避免误导消费者 [14] - 主播不得虚假宣传,需真实介绍商品 [15] 政策进展与反馈 -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反馈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10日 [16]
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 直播电商行业要有新规矩了
央视新闻· 2025-06-11 19:16
直播电商监管政策出台背景 -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加强行业监管[1] - 直播电商行业快速发展但伴随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2] - 行业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平台审核不严、商家重营销轻质量等问题[2] 监管政策核心内容 - 明确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等各方法定责任和义务[4] - 要求平台建立健全协议规则、加强资质审核、处置违规行为并协助消费者维权[6] - 强化直播间运营者责任,要求建立信息审核公示制度,禁止虚假宣传[10] - 要求直播营销人员真实准确介绍商品,禁止欺骗误导消费者[10] 平台经营者关键作用 - 直播电商涉及多方主体形成庞大生态系统,平台经营者是关键枢纽[8] - 平台需承担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分级管理等责任[8] - 政策整合细化现有法律要求,不会增加主体负担[14] 监管手段创新 - 探索对违法违规主体实施流量监管[12] - 推动建立主播培训、黑名单管理等制度[12] - 监管覆盖自然人主播和数字人等新型主体[12] 政策制定原则 - 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13] - 政策制定考虑市场预期和行业现状,广泛征求意见[16] - 旨在形成治理合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13][16]
直播电商将迎新监管办法
长江商报· 2025-06-11 13:36
行业概况 - 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 2018—2024年直播电商企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从3545家增至7.6万家,2024年同比增长216.66% [1] - 2024年直播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3256亿元 [1] 行业问题 - 直播电商行业存在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 [1] - 行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平台对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审核不严 [2] - 部分商家和主播及相关机构质量意识淡薄,重营销、轻质量,重成交、轻售后,损害消费者权益 [2] - 直播电商参与主体复杂,交易链条长,外溢风险增加,给市场监管带来挑战 [2] 监管措施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1] - 《办法》细化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包括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培训机制等 [2] - 平台经营者需建立健全协议规则,加强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强化违法违规行为处置 [2] - 《办法》要求直播间运营者建立健全商品信息发布审核、信息公示、身份核验等制度 [3] - 规范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行为,要求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培训、选品、纠错等制度 [3] - 要求直播营销人员真实、准确、全面地介绍商品或服务,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3]
市场监管总局将出台《办法》加强直播电商监督管理
科技日报· 2025-06-11 08:55
直播电商行业监管新规 - 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10日 [1] - 直播电商行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伴随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 [1] 平台经营者责任与义务 - 要求平台经营者建立健全协议规则,加强直播间运营者、服务机构及营销人员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 [1] - 平台需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依法报送数据信息并协助消费者维权 [1] - 进一步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 [1] 直播间运营者与营销人员规范 - 直播间运营者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1] - 直播营销人员需真实、准确、全面介绍商品或服务,禁止欺骗误导消费者 [1] 监管手段与处罚依据 - 市场监管及网信部门可要求平台对违规主体采取处置措施,平台需配合执行 [2] - 细化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形,适用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多部法律明确处罚依据 [2] - 新增处罚条款以增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2] 创新监管措施 - 探索对违规主体的流量监管,覆盖自然人主播及数字人等新型主体 [2] - 推动建立直播营销人员培训、黑名单管理等制度 [2] 监管政策定位 - 《办法》符合上位法要求且适配行业特点,不会增加相关主体负担 [2]
国新办发布会:4方面10条政策举措,进一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
东吴证券· 2025-06-11 08:55
资本市场新闻 - 国新办发布4方面10条民生政策举措,包括增强社保公平性、提高公共服务均衡性等[7][8] - 市场监管总局就《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共七章五十七条[9][11] 行业新闻 - 钢铁、汽车行业应抵制“内卷式”竞争,由“量本位”向“价本位”转变[12]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王军对新能源发展提出四点建议,包括推进一体化发展、完善区域合作机制等[14][15] 市场表现 - 上证指数、北证50指数等均下跌,科创50指数跌幅最大为1.47%[16] - 截至6月10日,北证A股成分股267个,平均市值30.76亿,今日成交额253.71亿,较上日跌5.23%[16] - 北交所成交额362.57亿,较上日涨98.26亿,87只个股收盘上涨[17] 公司公告 - 力佳科技持股5%以上股东拟减持股份,调整后计划减持1,727,856股,比例为2%[21] 其他 - 今日无新股[22] - 风险提示包括个股盈利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等[22]
关于专利池,多部门联合印发;李书福大动作,“吉利系”扩容;回升明显!这一指数升至89.5→
新华网财经· 2025-06-11 08:25
宏观政策与行业动态 - 六部门联合印发《专利池建设运行工作指引》,推动专利低成本、高效益转化运用 [1][8] -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获中办、国办支持,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及金融数据赋能实体经济 [4] - 科技型民营企业座谈会召开,建议"十五五"规划强化科技创新要素支撑 [4][5] - 财政部宣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超3亿老年人受益 [5] - 市场监管总局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细化平台责任 [6][11] - 六城市签署公积金协同协议,推动异地无差别服务及贷款互认 [7] -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5月回升至89.5,环比上升0.3点 [2][7] 科技创新与产业突破 - 全球首个AI芯片全自动设计系统"启蒙"发布,关键指标达人工设计水平 [8] - 长三角首个"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完成热态试验,未来年供清洁能源超540亿千瓦时 [12] - 人形机器人直膝行走控制专利公布,优化多场景运动表现 [13] -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超3748亿元,涉及147家机构 [11] 资本市场与企业动态 - 曹操出行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2026年推出L4级Robotaxi定制车型 [1][13] - 腾讯音乐拟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后者将成其全资子公司 [14] - 万科A减持2200万股库存股获1.46亿元资金 [12] - 比亚迪腾势D9成为全球首款25万台量产新能源MPV [16] - 格力电器称工业制品等板块具备分拆上市基础 [16] - 泡泡玛特Labubu限量款二手溢价达20-30倍,相关IP已完成商标布局 [20] 行业竞争与市场趋势 - 钢协倡议抵制"内卷式"竞争,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8] - 美团CEO王兴反对外卖行业无效内卷竞争 [17] - 抖音电商指控社交媒体出现批量"水军"攻击行为 [18] - 北汽极狐5月销量同比增200%创历史新高 [19] 消费与数据表现 - 离境退税政策首月退税笔数同比增116%,商店销售额增56% [9] - 星巴克中国回应核心咖啡产品未参与降价 [19]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进一步压实平台企业的主体责任
人民日报· 2025-06-11 06:00
直播电商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 核心观点 -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行业监管、维护消费者权益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 《办法》通过细化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及服务机构的责任义务体系,构建全链条监管框架 [1][2] 平台经营者责任 - 需建立平台协议规则体系,强化对直播间运营者、服务机构及营销人员的身份认证与资质审核 [1] - 明确违规处置、资质核验、信息报送、培训机制、分级管理、动态管控、信息公示等7项主体责任 [1] - 要求依法报送数据信息并协助消费者维权,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1] 直播间运营者及服务机构义务 - 直播间运营者需建立商品信息审核、信息公示、身份核验制度,禁止虚假宣传行为 [1] - 服务机构需完善营销人员管理机制,包括培训体系、选品流程及直播纠错制度 [1] 监管机制设计 - 规定直播电商活动的管辖适用规则,建立协同监管、监督检查、信用监管及约谈整改机制 [2] - 市场监管总局将根据反馈完善《办法》,推动形成常态化监管制度 [2]
加强直播电商监管 强化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置
中国证券报· 2025-06-11 04:51
● 本报记者 董添 6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文,为加强直播电商监督管理,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 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会同国家网信办研究起草了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建立健全平台协议规则 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直播电商行业包括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 销人员服务机构和直播营销人员等多方主体,形成一个涉及群体多、覆盖面广的庞大生态系统,而平台 经营者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枢纽作用。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等方面发 挥了积极作用。直播电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逐渐显现,损害了广大消 费者合法权益,影响了直播电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直播电商常态化监管,营造良好的网络交易环境 和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直播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根据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情况完善《办法》内容,尽快出台实施,推动直播 电商行业健康发展。 《办法》明确了直播电商平台经营者在违规处置 ...
整理:6月10日欧盘美盘重要新闻汇总
快讯· 2025-06-10 23:27
金十数据整理:6月10日欧盘美盘重要新闻汇总 国内新闻: 1.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进入第二天。会议从上午开始,在午餐后继续进行。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 见》。 3. 习近平同韩国总统李在明通电话。 4. 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反倾销调查的调查期限延长至2025年12月16日。 5. 人社部:将落实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保的户籍限制,稳妥有序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 保障试点。 6.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直播营销人员应真实、准确、全面地介绍商品或 者服务;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7.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就编制"十五五"规划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 8. 辽宁舰、山东舰航母编队赴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训练。 9. 广汽、东风等多家车企承诺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国际新闻: 1. 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方案提议下调俄油价格上限至45美元。普京延长石油禁供措施。 2. 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将前往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届时将发表重要演讲。 3. 英国5月就业人数创20 ...
进一步强调直播电商平台责任,市场监管总局回应新规考量
第一财经· 2025-06-10 21:05
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市场监管总局与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共五十七条 分七章 涵盖平台经营者 直播间运营者 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等主体责任 [1] - 《办法》通过细化责任 强化技术监管与信用约束 推动行业规范化转型 长期利于建立公平透明市场环境与消费者信任 [1] - 行业需调整运营模式以适应新规 避免合规风险 涉及平台 机构及主播等多方参与主体 [1] 监管重点与行业现状 - 直播电商行业存在虚假营销 假冒伪劣等乱象 部分商家与主播重营销轻质量 重成交轻售后 损害消费者权益 [1] - 《办法》旨在落实《电子商务法》等上位法 明确从业者法定责任 形成常态化监管与治理合力 [2] - 平台企业被定位为行业关键枢纽 需压实主体责任并向其他主体传导合规要求 实现监管效率最大化 [2] 政策制定逻辑与影响 - 《办法》坚持监管规范与促进发展并重 基于问题导向明确各主体责任 不增加平台等主体额外负担 [2] - 政策依据包括《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对现有监管要求进行整合细化 [2] - 监管层强调新规符合行业特点 主要从操作层面明确责任义务 而非创设新义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