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
搜索文档
奥普特的前世今生:营收行业第五、净利润第三,负债率低于行业平均,高研发投入下成长可期
新浪财经· 2025-10-31 16:40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6年3月24日,于2020年12月3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均在广东省东莞市 [1] - 公司是国内机器视觉领域的领先企业,核心产品为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 [1] - 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 - 自动化设备 - 其他自动化设备,涉及神经网络、机器视觉等概念板块 [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三季度营业收入达10.12亿元,在行业25家公司中排名第5,行业平均数为7.26亿元,中位数为5.01亿元 [2] -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为1.87亿元,行业排名第3,行业平均数为4453.89万元,中位数为916.06万元 [2] - 国元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营收分别为12.00亿元、14.27亿元、16.7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8亿元、2.60亿元、3.12亿元 [5] - 中泰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65亿元、3.27亿元 [6] 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13.00%,去年同期为7.99%,低于行业平均35.98% [3] - 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62.90%,去年同期为64.23%,高于行业平均33.21%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显著回暖 [5] - 现金流充足,业务增长动力由内生因素驱动 [6] 股权结构与股东情况 -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卢治临、卢盛林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7070户,较上期增加17.74%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73万股,较上期减少15.06% [5] - 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227.16万股,较上期增加102.25万股;易方达国证机器人产业ETF为新进股东 [5] 管理层与战略 - 董事长卢盛林2024年薪酬70万元,与2023年持平;总经理卢治临2024年薪酬78万元,与2023年持平 [4] - 公司构建"工业自动化 + 智能机器人"双轨道战略布局,AI技术为机器视觉业务注入增长动力 [6] - 公司聚焦智能机器人战略布局,围绕"视觉 + 运动"协同发力 [6] - 公司维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技术积累巩固核心壁垒 [5]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下游3C与锂电行业双轮驱动,主营业务结构优化 [5] - 3C和锂电行业景气度提升,AI应用快速发展 [6] 券商评级与估值 - 国元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对应EPS分别为1.71元/股、2.13元/股、2.55元/股,对应PE估值分别为78倍、62倍、52倍,维持"增持"评级 [5] - 中泰证券预计公司2025至2027年对应PE分别为77倍、61倍、50倍,维持"买入"评级 [6]
瑞芯微跌2.02%,成交额12.2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8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31 14:28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31日盘中股价下跌2.02%至181.38元/股,成交额12.29亿元,换手率1.59%,总市值763.4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1.68亿元,特大单与大单均呈现净卖出状态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66.16%,但近期出现调整,近5个交易日下跌6.51%,近20日下跌20.22%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8月28日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31.41亿元,同比增长45.46% [2] - 2025年1-9月归母净利润为7.8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1.65% [2]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2.7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66亿元 [3]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占90.25%,数模混合芯片占7.39%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75万户,较上期增加34.79% [2] - 同期人均流通股为4811股,较上期减少25.76%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536.08万股,较上期增加165.11万股 [3] - 银河创新混合A、南方中证500ETF、万家优选等机构持仓出现减少,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退出十大流通股东 [3] 公司概况与行业属性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25日,于2020年2月7日上市,主营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应用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销售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公司涉及的概念板块包括商汤科技概念、神经网络、ISP概念、NPU、智能座舱等 [1]
阿尔特跌2.07%,成交额4718.02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42.3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9 10:04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9日盘中下跌2.07%,报11.35元/股,成交4718.02万元,换手率0.85%,总市值56.53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542.39万元,特大单净流出234.65万元,大单净流出307.74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微涨0.44%,近5个交易日上涨6.67%,但近20日下跌0.44%,近60日下跌2.58%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占比87.68%,燃油汽车整车设计收入占比11.73% [1]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19.30%,但归母净利润为-1.51亿元,同比大幅减少12246.62%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服务-汽车综合服务,概念板块包括AI多模态、新型工业化、神经网络等 [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3.15万,较上期增加6.69%,人均流通股15400股,较上期减少6.27%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和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A(501081)在2025年9月30日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2]
阿尔特涨2.05%,成交额4640.1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21.57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4 13:26
股价表现与交易情况 - 10月24日盘中上涨2.05%,报10.93元/股,成交额4640.19万元,换手率0.89%,总市值54.44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21.57万元,特大单净卖出378.58万元(占比8.16%),大单净买入157.01万元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下跌3.27%,近5个交易日上涨6.43%,近20日下跌7.92%,近60日下跌4.87% [2]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整车设计及相关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收入占比87.68%,燃油汽车整车设计收入占比11.73% [2]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5.22亿元,同比增长33.14%,但归母净利润为-5819.70万元,同比减少268.61%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汽车-汽车服务-汽车综合服务,概念板块包括AI多模态、神经网络、新型工业化等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95万户,较上期微增0.29%,人均流通股16430股,较上期减少0.29%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七大流通股东,持股517.28万股,较上期减少230.79万股 [3] - 中欧科创主题混合(LOF)A新进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68.98万股,而中欧新蓝筹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航宇微跌2.06%,成交额3532.39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521.64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3 10:16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3日盘中股价下跌2.06%至12.36元/股,成交额3532.39万元,换手率0.44%,总市值86.1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521.64万元,其中特大单净卖出106.19万元(占比3.01%),大单净卖出415.46万元(占比22.77%) [1] - 公司股价今年以来下跌5.58%,近5个交易日下跌4.41%,近20日下跌10.43%,近60日下跌3.44% [1] 公司业务与收入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宇航电子、卫星及卫星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板块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SIP芯片37.48%,智能安防及智能交通26.74%,卫星数据及产品应用13.74%,地理信息及智能测绘11.70%,AI芯片及算法6.86%,SOC芯片2.36%,EMBC0.68%,其他业务收入0.42%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40亿元,同比减少3.99% [2] - 2025年1-6月归母净利润为-6254.13万元,同比减少154.25% [2] 行业与股东情况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时空大数据等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东户数为7.66万,较上期微减0.04%,人均流通股8496股,较上期微增0.04%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570.94万股,较上期增加181.21万股 [3] 分红记录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778.92万元 [3] - 近三年累计派现0.00元 [3]
十篇论文,揭秘寒武纪AI芯片崛起之路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23 09:01
文章核心观点 - 寒武纪的崛起是一条典型的"硬核"技术路线,其发展脉络和战略抉择均清晰地体现在其从2014年至2025年间公开发表的十篇关键学术论文中 [5] - 公司从最初探索专用硬件加速器可行性,逐步进化到构建指令集、优化稀疏计算、设计专为AI训练的新架构,最终实现对新兴AI应用(如神经场景表征)的算法与硬件深度协同优化 [5][26][36][57][59] -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对计算架构的颠覆性创新,其技术演进展示了从学术研究到商业产品,再到构建独立生态的完整路径 [5][7][37] 奠基时代:"DianNao"系列的一鸣惊人 - 寒武纪的诞生源于陈云霁与陈天石兄弟在中科院计算所的学术研究,他们拥有深厚的处理器设计学术背景 [7] - "DianNao"系列是全球最早、最系统化的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研究之一,开创性地提出针对神经网络的专用硬件加速器,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实现性能和能效的数量级提升 [7] - 2014年的"DianNao"论文验证了专用硬件加速器路线的可行性,该加速器在3.02平方毫米面积、485毫瓦功耗下实现452 GOP/s性能,比128位2GHz SIMD处理器快117.87倍,能耗降低21.08倍 [11][12] - 同年的"DaDianNao"面向数据中心,采用多芯片设计,在64芯片系统中相比GPU实现450.65倍加速,能耗降低150.31倍,是后续云端芯片思想的雏形 [14] - 2015年的"PuDianNao"扩展了加速器的通用性,支持K-Means、SVM等七种机器学习算法,在65纳米工艺下比NVIDIA K20M GPU能效提高128.41倍,体现了对算法快速迭代的适应性思考 [17][19][20] - 2015年的"ShiDianNao"专为视觉应用设计,将计算单元靠近传感器以消除DRAM访问,能效比当时最先进的神经网络加速器高60倍,为终端AI芯片设计埋下伏笔 [24][25] 商业化序章:从指令集到IP核的进化 - 公司正式成立后,意识到构建生态的重要性,核心举措是提出了首个专门针对深度学习的指令集"Cambricon ISA",实现了上层应用与底层硬件的解耦 [26] - 2016年的"Cambricon"指令集论文是公司的"立司之本",该指令集综合了标量、向量、矩阵等指令,比x86、MIPS等通用指令集代码密度更高,基于该指令集的加速器能灵活覆盖10种不同的神经网络 [27][29][30] - 同年的"Cambricon-X"论文专注于稀疏神经网络加速,通过硬件优化利用模型稀疏性,平均比当时最先进的神经网络加速器实现7.23倍加速和6.43倍节能,进入精细化场景优化阶段 [31][34][35] 转型生态构建: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矩阵 - 2017年公司迎来关键商业突破,其Cambricon-1A处理器被集成于华为麒麟970芯片,成为全球首款搭载独立AI单元的手机SoC [37] - 2019年后,面对重要客户转向自研,公司加速自有品牌"思元"云端芯片迭代,并大力投入NeuWare全栈软件平台建设,以构建独立生态 [37] - 2019年的"Cambricon-F"提出专为AI计算的"分形冯诺依曼架构",通过同构多层设计显著提高编程生产力,其实例相比GPU性能提升最高5.14倍,能效平均提升11.39倍 [38][41][42][43] - 2021年的"Cambricon-Q"是针对高效量化训练的定制混合架构,结合ASIC和近数据处理引擎,在DNN训练中相比GPU能效提升6.41倍,性能提升4.20倍,且精度损失不超过0.4% [44][47][48] - 2024年的"Cambricon-C"针对4位低精度计算,提出将矩阵乘法"原始化"为计数操作的新范式,能效比传统脉动阵列提升1.95倍,为超低精度LLM时代提供了颠覆性解决方案 [50][52][53] - 2025年的"Cambricon-SR"展示了算法与硬件的深度协同,通过新型稀疏编码表算法和定制硬件,在神经场景表征训练中相比A100 GPU实现1259倍加速和1139倍能耗降低 [54][56][57]
芯原股份涨2.02%,成交额11.7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559.97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2 13:59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2日盘中股价上涨2.02%至171.91元/股,成交额11.79亿元,换手率1.40%,总市值903.75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559.97万元,特大单与大单买卖活跃,特大单买入占比9.82%,卖出占比15.76%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大幅上涨227.88%,近60日涨幅达83.82%,但近20日下跌4.80% [1] - 今年以来已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22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5.23亿元,买入总额占总成交额12.11% [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依托自主半导体IP提供平台化、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芯片量产业务收入占比41.85%,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占比28.81%,芯片设计业务收入占比23.83%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ISP、NPU、谷歌概念、神经网络等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54万,较上期减少3.58%,人均流通股增加3.71%至19656股 [2] 财务与机构持仓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4.49%,但归母净利润为-3.20亿元,同比减少12.30%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多只基金持股,包括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等 [3] - 机构持仓出现变动,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持股1955.60万股,较上期减少23.2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和诺安成长混合A持股数量也分别减少228.49万股和229.02万股 [3]
王坚对话AI奠基人谢诺夫斯基:如何防止人工智能毁灭人类?也许是“母爱”
凤凰网财经· 2025-10-21 18:12
人工智能的现状与影响 - 人工智能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不再是未来概念 [1] - 大语言模型的兴起使人工智能对普通人而言变得触手可及 [6] - 人工智能在芯片设计等复杂工业领域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3] - 人工智能技术已通过图灵测试,达到了真正实用的程度 [9] 核心技术要素及其关系 - 云计算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二者唇齿相依 [5][6] - 大语言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的代表,依赖于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 [6][7] - 大语言模型可类比为人工智能的引擎,其应用形式可以多样化 [8] - Transformer架构的核心创新在于自注意力机制,能建立词语间的关联 [19] 算力与数据的关键作用 - 算力需求随模型复杂度和数据规模呈百万倍增长 [20] - 数据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互联网文本数据催生了大语言模型 [20] - 当前人工智能利用的数据仅占地球数据总量很少一部分,未来潜力巨大 [21] - 高质量、有针对性的数据比单纯的数据量更重要,是未来发展方向 [29] 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 - 之江实验室推进“三体计算星座”项目,计划将算力部署到太空 [10][11] - 太空计算系统旨在解决卫星间互通互联及地球数据回传限制问题 [12][14] - 项目计划联合上千颗卫星,目标是将算力资源分享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14][15] - 人工智能正推动科学发现,大型科学模型旨在处理文本以外的科学数据(如光谱、蛋白质结构) [36][37][41] - 人工智能已应用于解决蛋白质折叠等重大科学难题,并获诺贝尔奖认可 [37][39] 人工智能与跨学科融合 - 人工智能的发展源于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17][18] - 对人脑工作机制(如情绪、意识)的理解有助于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16][17] - 人工智能被视为释放人类创造力的新工具,如同纸和笔 [30]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挑战 - 大语言模型的“幻觉”输出可能被视为创造力的体现,而非缺陷 [27] - 与人工智能交互时,明确的角色指令和礼貌态度有助于提升回复质量 [24][25] - 人工智能的成功(如ChatGPT)背后是长达四十年的持续努力 [50] -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潜力巨大,可实现个性化辅导,惠及全球 [48] - 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对人类至关重要 [49]
瑞芯微涨2.01%,成交额6.2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5101.75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21 10:42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1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189.33元/股,成交额6.23亿元,换手率0.79%,总市值796.93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5101.75万元,特大单净买入2232.08万元(买入8474.17万元,占比13.61%;卖出6242.09万元,占比10.02%)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73.44%,近5个交易日下跌3.03%,近20日下跌9.32%,近60日上涨17.38% [1] - 今年以来已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8月28日 [1] 财务业绩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0.46亿元,同比增长63.85% [2] - 2025年1-6月实现归母净利润5.31亿元,同比增长190.61% [2] 股东与股本结构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6.49万,较上期减少14.75% [2] - 截至6月30日人均流通股为6480股,较上期增加17.8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2.74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5.66亿元 [3] 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1370.97万股,较上期增加693.73万股 [3] - 银河创新混合A(519674)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900.00万股,数量不变 [3] - 万家优选(161903)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400.00万股,数量不变 [3] - 南方中证500ETF(510500)为新进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309.99万股 [3] - 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159995)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309.44万股,较上期增加6.31万股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25日,于2020年2月7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应用方案的设计、开发和销售 [1]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90.25%,数模混合芯片7.39%,其他芯片2.04%,技术服务及其他0.32%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 [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商汤科技概念、神经网络、ISP概念、NPU、虚拟现实等 [1]
芯原股份涨2.01%,成交额4.7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4870.38万元
新浪财经· 2025-10-21 10: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21日盘中公司股价报163.59元/股,上涨2.01%,总市值860.01亿元,成交金额4.73亿元,换手率0.59%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870.38万元,其中特大单买入5504.08万元(占比11.63%),卖出5570.34万元(占比11.77%);大单买入1.19亿元(占比25.19%),卖出1.67亿元(占比35.34%) [1] - 公司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12.02%,但近期出现回调,近5个交易日下跌2.76%,近20日下跌9.77%,近60日仍上涨79.61% [1] - 今年以来公司已6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9月22日,当日龙虎榜净买入5.23亿元,买入总计9.78亿元(占总成交额12.11%),卖出总计4.55亿元(占总成交额5.63%) [1] 公司基本情况与业务构成 - 公司成立于2001年8月21日,于2020年8月18日上市,主营业务为依托自主半导体IP提供平台化、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IP授权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芯片量产业务收入41.85%,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28.81%,芯片设计业务收入23.83%,特许权使用费收入5.21%,其他收入0.29% [2]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概念板块包括ISP、NPU、谷歌概念、苹果三星、神经网络等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54万,较上期减少3.58%,人均流通股19656股,较上期增加3.71%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4.49% [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3.20亿元,同比减少12.30% [2] 机构持仓变动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588000)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1955.60万股,较上期减少23.27万股 [3] - 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588080)为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1180.63万股,较上期减少228.49万股 [3] - 诺安成长混合A(320007)为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058.68万股,较上期减少229.02万股 [3]